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徐国良 肖兵华 +2 位作者 陈奇 徐友妹 毕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实验研究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的作用,找出肿节风的有效作用部位。方法:注射外源性抗体造成BALBC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灌胃给药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观察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模型动物外周血象和脾脏、... 目的:实验研究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的作用,找出肿节风的有效作用部位。方法:注射外源性抗体造成BALBC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灌胃给药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观察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模型动物外周血象和脾脏、肾上腺、胸腺重量的影响。结果:肿节风及部位Ⅰ有提升血小板作用,肿节风组动物的肾上腺、胸腺重量无明显变化,而部位Ⅰ组胸腺重量明显增重。结论:肿节风有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用,肿节风分离部位Ⅰ为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有效部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命名、定义与疗效评价的标准化——关于ITP国际工作组报告的解读 被引量:41
2
作者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各国执行的标准仍不统一。为了进一步规范ITP的命名、定义和疗效评价等,2007年成立了由来自意大利...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各国执行的标准仍不统一。为了进一步规范ITP的命名、定义和疗效评价等,2007年成立了由来自意大利、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奥地利和瑞士的20位专家组成的ITP国际工作组。该工作组于2007年10月在意大利的维琴察(Vincenza)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议,会后对没能形成共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最终的工作报告于2007年12月8日在美国亚特兰大的第49届美国血液学年会期间正式 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疗效评价 工作组 ITP 标准化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国际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优势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天天 褚雨霆 +1 位作者 刘庆 陈信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而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ITP治疗的基本法则,辨证治疗能够体现个体化,能够量体裁衣的为每一位患者提供身心受益的治疗方法或方药。单方治疗ITP也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成年患者多属于CITP,其病程漫长,迁延难愈。脾胃处于虚弱状态,长期服用汤药的依从性较差。2各家对ITP病机和证候认识的差别,用药也有明显差异,导致临床疗效的重现性较差,不能形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重大科技成果。3缺乏随机对照、多中心协作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难以对其治疗结果给出肯定的结论。4用药随意性较大,难以形成具有肯定治疗效果的有效处方,给新药研发带来相当难度。5批次药材质量对治疗结果也会带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8
4
作者 侯明 秦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9-492,共4页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指南 诊断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机制研究 年发病率 欧美国家 疾病
原文传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兆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自身抗原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一种或多种糖蛋白;细胞免疫也是血小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分为原发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自身抗原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一种或多种糖蛋白;细胞免疫也是血小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ITP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仍是ITP的首选药物,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用于控制严重出血与重度血小板减少,脾切除仍是治疗慢性ITP的主要手段。血小板生成素(TPO)类似物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方法。对成人慢性ITP患者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p)筛查,阳性患者应根除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治疗 血小板生成素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唐俊海 杨波 熊高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析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小板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5例均给予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重症ITP患儿作为治疗组,观察和比较治... 目的探析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小板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5例均给予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重症ITP患儿作为治疗组,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并与同期来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5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前的PLT、MPV、PCT和PDW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PLT、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MPV和PDW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经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并不会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该治疗方案为此类患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麻柔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姗姗 全日城 麻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4,共2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麻柔教授通过多年临证经验治疗紫癜病从"火盛""气伤"入手,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笔者通过分析麻柔教授常用方"桂枝汤""半夏泻心汤""黄芪赤风汤",总结其临床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麻柔教授通过多年临证经验治疗紫癜病从"火盛""气伤"入手,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笔者通过分析麻柔教授常用方"桂枝汤""半夏泻心汤""黄芪赤风汤",总结其临床治疗紫癜病经验。麻柔使用桂枝汤加减治疗紫癜病是以平和之药调理营卫,顺势利导、调整阴阳偏胜,重视重建和恢复人体自身抗病能力,达到"气"之和,求得人体自组织开放性复杂巨系统的"有序"。对于典型的中焦"湿热兼虚"证或紫癜病病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则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调和寒热、辛开苦降、补益脾胃,对于辨证为气虚血瘀、营卫不和的慢性紫癜病临证加减使用黄芪赤风汤补气活血通络、扶正祛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名医经验 麻柔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袁永平 杨翔 陈懿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6-1710,共5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特点。ITP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ITP发病的研究主要针对于体液免疫失调以及细胞免疫失调等...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特点。ITP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ITP发病的研究主要针对于体液免疫失调以及细胞免疫失调等方面。近年来,研究该发病机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非依赖FcγR介导的血小板清除途径,可以调节T、B细胞的金属蛋白酶(ADAM)10,遗传因素中的微小RNA的表达异常等。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免疫系统的失衡,导致ITP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针对ITP研究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其他可能的新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抗体 CD4+T细胞 AMR受体
下载PDF
直接MAIPA对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7
9
作者 秦平 侯明 +5 位作者 孙建芝 芦璐 石艳 朱媛媛 李丽珍 张茂宏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检测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评价该方法在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改良直接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 目的 检测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评价该方法在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改良直接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和GPⅠa/Ⅱa)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 ( 76. 4% )显著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3. 6% ) (P<0. 05)。直接MAIPA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敏感性为 76. 4%,特异性为 96. 4%,阳性预测值为 97. 1% 。GPⅡb/Ⅲa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自身抗体吸光度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338,P<0. 05)。结论 直接MAIPA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对于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异自身抗体 血小板膜糖蛋白 患者 GP 鉴别诊断 直接 吸光度 比值
原文传递
运用脾统血理论指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 被引量:18
10
作者 褚雨霆 陈信义 +2 位作者 李天天 陈科 侯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0-1172,共3页
"脾统血"是脾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义是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循行,而不逸出脉外的生理功能。反之,这种生理功能失调,就会出现"脾不统血"的病理现象。基于中文"统"字解释,提出广义的"脾统... "脾统血"是脾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义是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循行,而不逸出脉外的生理功能。反之,这种生理功能失调,就会出现"脾不统血"的病理现象。基于中文"统"字解释,提出广义的"脾统血"概念。指脾有"统领"和"总辖"血液功能,并通过文献查阅和临床实践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慢性期出血与"脾不统血证"极为相似,涵盖了统则血生、统则血行、统则血止、统则血裹4种生理变化、病理过程及其治疗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统 脾不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文传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萍 唐吉斌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430-433,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免疫性疾病,目前对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机体内细胞免疫紊乱、体液免疫紊乱和氧化应激作用等方面,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平衡状态的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前提。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免疫性疾病,目前对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机体内细胞免疫紊乱、体液免疫紊乱和氧化应激作用等方面,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平衡状态的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前提。该文就近年来ITP发病机制研究中和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免疫紊乱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爱军 侯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23-626,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其临床试验多建立于临床药物的应用,而非亚临床研究,有可能因为意外并发症被迫中止,因此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加深对I5发病机制和用药机理...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其临床试验多建立于临床药物的应用,而非亚临床研究,有可能因为意外并发症被迫中止,因此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加深对I5发病机制和用药机理的理解。本综述回顾了ITP模型的发展过程,总结了被动型和主动型造模方法在ITP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转基因小鼠可更好模拟人类疾病病理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抗体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俐丽 文飞球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201-120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疾病。该疾病由抗血小板抗体介导,以血小板破坏增多和血小板生成减少为特征。目前的临床研究在评估患者时采用的定义和临床标准有广泛差异,从而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均衡,结论不可靠。特别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疾病。该疾病由抗血小板抗体介导,以血小板破坏增多和血小板生成减少为特征。目前的临床研究在评估患者时采用的定义和临床标准有广泛差异,从而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均衡,结论不可靠。特别是对一些新药疗效进行评估的临床研究,更突显ITP实行统一标准的必要性。近年来由于对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途径和血小板生成适宜条件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不深,促进了新药的研发。现阐述ITP的发病机制,有关定义和疗效判断标准,一些新药的药理学、耐受性、药物毒性及疗效等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D_4^+CD_(25)^+Treg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牧卿 何牧群 郭文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10及TGF-β1血清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比和血清IL-10、TGF-β1血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升血小板胶囊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胶囊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D4^+CD25^+调节T细胞 IL-10 TGF-β1
下载PDF
美国血液学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基于证据的实践指南(儿童) 被引量:15
15
作者 卢新天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32-236,共5页
1996年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出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指南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ITP的重要参考标准。近年来各国的血液学家对ITP疾病的名词、概念和治疗思路等方面作了新定义,ASH认为在此条件... 1996年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出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指南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ITP的重要参考标准。近年来各国的血液学家对ITP疾病的名词、概念和治疗思路等方面作了新定义,ASH认为在此条件下有必要对1996年的指南进行更新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实践指南 液学会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美国 儿童 证据 ITP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静宜 刘苍春 +2 位作者 范丹 胡静宇 郝淼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5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hTPO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hTPO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容及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血小板参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rhTPO能够有效改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自身免疫状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促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免疫 血小板参数 疗效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与应用评价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昊 徐玥 +1 位作者 秦蓓 陈信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0期1971-197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为主要症状。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为主要症状。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评估。但就目前状况分析,被动型与主动型的ITP造模方法虽对研究ITP发病机制与药理学研究提供了研究工具,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系统回顾ITP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并给予适当评价,有助于发现、应用并完善现有的动物模型,也能更好的探索新的ITP动物模型来研究发病过程与药物治疗的效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免疫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隽 程毅敏 +6 位作者 邹丽芳 汪蕾 姚一芸 唐勇 庄衍 励菁菁 朱琦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慢性ITP老年患者,皮下注...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慢性ITP老年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每天1次,共14 d或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止给药。停药后继续观察14 d。依据成人ITP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和评估。结果:经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0.0%(20/25)。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达到(146.18±83.96)×109/L,停药后血小板计数缓慢下降,治疗后第28天血小板计数回落至(85.40±39.53)×109/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15.30±7.97)×109/L(P<0.01),但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影响(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头晕和乏力,分别为4例、3例、3例,腹泻和皮疹各1例。结论:rhTPO是治疗老年慢性ITP有效而且耐受性较好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老年患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益髓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晓勇 李冬云 +3 位作者 陈信义 王瑞昙 岳明 张恩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9-852,共4页
目的: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益髓颗粒对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影响,探讨益髓颗粒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和益髓颗粒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隔日1次... 目的: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益髓颗粒对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影响,探讨益髓颗粒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和益髓颗粒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隔日1次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小鼠模型,于造模第8d开始,各组均按0.2mL/(10g·d)体积灌胃。其中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泼尼松按0.0113mg/(10g·d)灌胃;益髓颗粒按0.3g/(10g·d)灌胃。连续7d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明显异常;与模型组相比,泼尼松治疗、益髓颗粒治疗组的IFN-γ、IL-4均有所恢复,IFN-γ/IL-4比值接近正常。结论:益髓颗粒可通过影响Th1/Th2细胞及其因子水平而对ITP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髓颗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楠楠 宋书凯 +4 位作者 马东方 李敬田 吕孝欣 李双宏 张立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TP合并AMI的患者11例(ITP&AMI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TP合并AMI的患者11例(ITP&AMI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0例(AMI组);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30例(ITP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上述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小板的5项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对比研究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ITP&AMI组与AMI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与ITP组比较,PDW、IPF、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无统计学差异;AMI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不明显;ITP&AMI组及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CR、PLT、IPF差异明显;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AMI组治疗后PDW、P-LCR、PLT、IP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治疗前后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组及AMI组治疗前后MPV、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ITP合并AMI患者的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