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胆管缺失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蔡美洪 王绮夏 马雄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20-623,共4页
肝内胆管缺失是指肝内胆管数量的减少或消失,是胆管树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免疫紊乱、肿瘤、感染、药物、缺血、遗传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胆管缺失。临床上,通过肝活组织检查,在10个及以上门管区的标本里,发现50%以上的小叶间胆管缺失,即可... 肝内胆管缺失是指肝内胆管数量的减少或消失,是胆管树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免疫紊乱、肿瘤、感染、药物、缺血、遗传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胆管缺失。临床上,通过肝活组织检查,在10个及以上门管区的标本里,发现50%以上的小叶间胆管缺失,即可确诊[1]。胆管缺失的预后取决于病因和损伤程度。晚期出现不可逆的广泛胆管缺失甚至胆管消失时,该病理综合征称为胆管消失综合征(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VBDS),仅发生在0.5%小胆管病[2]。随后,可进展至广泛的胆管纤维化或肝硬化。有趣的是,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胆管上皮细胞再生,在数月或数年后得到恢复。本文总结了胆管缺失发病的分子机制,并重点强调近年来免疫介导的胆管病和胆管缺失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缺失 免疫性胆管 胆管上皮细胞 凋亡 胆管消失综合征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胆管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陆伦根 《药品评价》 CAS 2007年第5期326-328,共3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在92%~95%的患者血清中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抗线粒体抗体(AMA),但5%~8%患者有类似于AMA阳性PBC的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特征.而AMA阴性和抗核抗体(ANA)或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存在ANA提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在92%~95%的患者血清中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抗线粒体抗体(AMA),但5%~8%患者有类似于AMA阳性PBC的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特征.而AMA阴性和抗核抗体(ANA)或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存在ANA提示有变异或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重叠综合征。组织学表现为界板性炎症,既往将此称为“抗线粒体抗体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 自身免疫性胆管
下载PDF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3
作者 陈成伟 《药品评价》 CAS 2007年第5期323-325,共3页
有遗传和免疫特异质的个体,在环境因素(感染或毒素等)诱导下可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病。许多基因相互影响构成“允许基因原(permissive gene pool).决定着发病的危险程度和疾病的表型.阐明这个复杂的遗传和免疫学基础是后基因时代的... 有遗传和免疫特异质的个体,在环境因素(感染或毒素等)诱导下可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病。许多基因相互影响构成“允许基因原(permissive gene pool).决定着发病的危险程度和疾病的表型.阐明这个复杂的遗传和免疫学基础是后基因时代的巨大挑战。现对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作一概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 自身免疫性胆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