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55例克罗恩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甘华田 欧阳钦 +3 位作者 邱春华 韩盛玺 李贞茂 邱雄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了解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在成都市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成都市三家医院确诊的55例C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住院病例数逐年增加,但其住院构成比仍低。(2)回结肠受累最多(61.8%);腹痛(92.7%... 目的了解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在成都市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成都市三家医院确诊的55例C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住院病例数逐年增加,但其住院构成比仍低。(2)回结肠受累最多(61.8%);腹痛(92.7%)为最主要临床表现;肠梗阻(45.5%)为最常见并发症。(3)肉芽肿检出率在手术标本为60%,活检标本为28.6%;(4)术前CD正确诊断率为29.1%,70.9%的病例被误诊,其中误诊为肠结核的最多(47.3%)。结论(1)成都市CD住院病例数逐年递增,反映了该市CD发病率增加的一个侧面。(2)C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极高,应特别注意与肠结核鉴别。(3)CD没有绝对形态学指标,肉芽肿检出率不高,诊断不应过分强调肉芽肿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 诊断 理分析 克隆病
原文传递
小肠肠壁增厚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征象分析和诊断价值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静 焦俊 +4 位作者 张英俊 赵朝伦 王波 文伟 余晖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19-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小肠肠壁增厚的MSCT小肠造影(MSCTE)征象在不同类型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MSCTE发现小肠壁增厚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小肠肿瘤、小肠梗阻、小肠炎性或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和小肠扩张症的患者共32例,由两名有... 目的探讨小肠肠壁增厚的MSCT小肠造影(MSCTE)征象在不同类型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MSCTE发现小肠壁增厚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小肠肿瘤、小肠梗阻、小肠炎性或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和小肠扩张症的患者共32例,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增厚肠壁的受累肠段、受累长度、对称与否、强化方式、程度以及肠周异常在不同类型疾病中出现的情况。结果肠壁增厚累及十二指肠2例,空肠近段7例,空肠远段4例,回肠近段1例,回肠远段14例,弥漫性4例。不均匀强化和不对称性的局限性肠壁增厚多见于小肠腺癌、间质瘤和转移瘤,均匀强化和对称性的节段性肠壁增厚多见于炎性或感染性疾病、小肠梗阻。节段性或弥漫性肠壁增厚除淋巴瘤外,主要见于良性病变,增厚肠壁分层状强化多见于炎性或感染性疾病,强化减弱多见于肠缺血,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多见于肿瘤;增厚肠壁邻近淋巴结增大多见于小肠恶性肿瘤、Crohn氏病和结核,邻近肠系膜血管异常多见于小肠梗阻、炎性或感染性疾病。结论小肠肠壁增厚的长度、对称性、强化方式及肠周异常的不同有助于小肠肿瘤、小肠梗阻、小肠炎性或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小肠造影 克隆病 肠梗阻 肿瘤
原文传递
细胞粘附分子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8
3
作者 费保莹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9年第1期15-17,共3页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大类位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分子,在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其结构分类、在正常肠组织和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和调节、抗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克隆病 溃疡性结肠炎 IBD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被引量:21
4
作者 欧阳钦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炎症性肠 机理 结肠疾 克隆病
原文传递
克隆病临床误诊16例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怀鹏 马胜利 +1 位作者 王宇琴 李世文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探讨克隆病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误诊的 16例克隆病。结果 :误为粘连性肠梗阻 3例 ,肠结核 3例 ,急性阑尾炎 1例 ,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发作 2例 ,腹膜炎急性胃穿孔 2例 ,回肠肿瘤 2例 ,结肠肿瘤 2例 ,膀胱肿瘤 1例... 目的 :探讨克隆病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误诊的 16例克隆病。结果 :误为粘连性肠梗阻 3例 ,肠结核 3例 ,急性阑尾炎 1例 ,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发作 2例 ,腹膜炎急性胃穿孔 2例 ,回肠肿瘤 2例 ,结肠肿瘤 2例 ,膀胱肿瘤 1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利用X线钡餐、内窥镜、活检等手段 ,可降低误诊率 ,防止手术扩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病 误诊原因 误诊率
原文传递
炎性肠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欧阳钦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肠炎 IBD 溃疡性结肠炎 克隆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炎性肠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晓娣 董恩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在炎性肠病 (IBD)中的发生率、其针对的靶抗原及其与临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76例溃疡性结肠炎 (UC)、36例克隆病 (CD)及 2 10例正常者进行ANCA的筛选测定 ,用ELISA检测A...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在炎性肠病 (IBD)中的发生率、其针对的靶抗原及其与临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76例溃疡性结肠炎 (UC)、36例克隆病 (CD)及 2 10例正常者进行ANCA的筛选测定 ,用ELISA检测ANCA针对的不同靶抗原。结果  76例UC患者中血清ANCA阳性者占 71 1% ,均为核周型染色 ,明显高于CD患者ANCA的阳性率(8 3% ,P <0 0 0 1)。UC病人ANCA针对的抗原主要是增加通透性杀菌蛋白 (BPI)。BPI ANCA的阳性率与UC疾病活动度 (Truelove Witts分类法 )呈明显的正相关。血清BPI ANCA的水平与临床疾病活动参数如C 反应蛋白、血沉、肿瘤坏死因子 α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均呈显著相关 (P值均 <0 0 0 1) ,但BPI ANCA的存在与UC的病变部位、是否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明显关系。结论 BPI是UC患者ANCA的主要靶抗原 ,BPI ANCA的检测不但有助于UC和CD的鉴别诊断 ,而且是判定UC疾病活动性的重要免疫学指标。该结果提示了UC和CD免疫病理机制的不同和UC发病机制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UC IBD 克隆病 ANCA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章荣华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0年第1期57-59,共3页
炎症性肠病是临床上一类病因不明,治疗棘手的严重疾患,且由于其具有恶变倾向而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威胁。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综述了炎症性肠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能找到特异的治疗方法和途径,阻断疾病的发展,或者从根本上预防... 炎症性肠病是临床上一类病因不明,治疗棘手的严重疾患,且由于其具有恶变倾向而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威胁。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综述了炎症性肠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能找到特异的治疗方法和途径,阻断疾病的发展,或者从根本上预防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 溃疡性结肠炎 克隆病 免疫学
下载PDF
Progress in searching for susceptibility gene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y positional cloning 被引量:15
9
作者 Chang-QingZheng Gang-ZhengHu +2 位作者 Zhao-ShuZeng LianJieLin Gin-GeG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646-1656,共11页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cludes two clinical subtypes: Crohn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The general prevalence is about 1.0-2.0% in Western countries.It is predominantly regarded as a multifa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cludes two clinical subtypes: Crohn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The general prevalence is about 1.0-2.0% in Western countries.It is predominantly regarded as a multifactorial disorder involv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olygenic defects. The view was confirmed by a lot of evidences from clinicalattributions and animal models, especially from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So the etiological study of IBD has been focused on searching for susceptibility genes by positional cloning,which consists of two steps: linkage analysis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Linkage analysis has been an important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susceptibility genes to polygenic diseases as well as single-gene disorders. IBD, as a polygenic disease,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by linkage analysis for susceptibility gene since 1996. The paper reviewed 38 arrides, which covered almost all original researches in relation to IBD and linkage analysis. So far, several loci, such as 16q, 12q, 6p and3p,have beenidentified by the studies. The most striking is 16q12(IBD1), which linked only with CD not UC in the majority of studies. Association analysis, as one essential step for positional cloning, is usually carried out by genotyping candidate genes selected by means of linkage analysis or other methods, forfiguring out the frequencies of alleles and comparing the frequencies between IBD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 allele.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IBD is implicated in immune disorder. So the studies were centered on the genes of NOD2/CARD15, HLA-Ⅱ, cytokine, cytokine receptor and adhesion molecule. This paper reviewed 14 original articles on associationbetween NOD2 and IBD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since 2001. All resul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ne report from a Japanese group, provide evidences that the three kinds of variants of NOD2 are susceptibility factors for IBD.This artide als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18 original researches of HLA gene polymorphism in IBD. We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遗传易感性 克隆病 溃疡性结肠炎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致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江 张振玉 +2 位作者 王崇文 祝金泉 黄德强 《江西医药》 CAS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法染色观察了3 0例溃疡性结肠炎 (UC)、12例克隆病 (CD)和 12例感染性结肠炎标本中肥大细胞及脱颗粒情况。结果 本组炎症性肠病标本 ,HE染色皆呈急... 目的 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法染色观察了3 0例溃疡性结肠炎 (UC)、12例克隆病 (CD)和 12例感染性结肠炎标本中肥大细胞及脱颗粒情况。结果 本组炎症性肠病标本 ,HE染色皆呈急性活动性炎症。UC患者肠粘膜中MC总数及其脱颗粒率较低 ,CD患者肠粘膜内的MC总数最高其脱颗粒率也较高 ,感染性肠炎肠粘膜内MC总数居中 ,但其脱颗粒率最高 ,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 <0 .0 5~ 0 .0 1)。结论 MC及其脱颗粒参与了肠病的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病 溃疡性肠炎 肥大细胞 结肠炎
下载PDF
儿童炎症性肠病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苏颖 郑华 申芳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 了解小儿炎症性肠病 (IBD)的临床、X线、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 ,以提高对IBD诊断水平。方法 对 45例IBD患儿按照 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标准及WHO对克隆病 (CD)推荐的 6个诊... 目的 了解小儿炎症性肠病 (IBD)的临床、X线、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 ,以提高对IBD诊断水平。方法 对 45例IBD患儿按照 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标准及WHO对克隆病 (CD)推荐的 6个诊断要点及采用Harvey和Bradshow标准进行临床、X线、内窥镜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UC 3 8例 ,克隆病 (CD) 7例。IBD以男童发病为多 ,腹痛、发热、消瘦、贫血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而UC组多出现腹泻、便血 ;腹部包块及肠外表现在CD组更常见 ;上消化道病变分布仅在CD出现 ,UC以全结肠受累为主。结论 小儿IBD诊断需对临床、X线、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 溃疡性结肠炎 克隆病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克隆病90例临床特点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育红 胡品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720-721,共2页
关键词 克隆病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粘附分子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世能 袁世玲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8年第3期93-95,共3页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相互作用的糖蛋白,某些粘附分子在炎症性肠病中存在异常表达,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甚为复杂,抗粘附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已显示其应用前景,随着对粘附分子及作用机制的...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相互作用的糖蛋白,某些粘附分子在炎症性肠病中存在异常表达,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甚为复杂,抗粘附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已显示其应用前景,随着对粘附分子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望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克隆病 溃疡性结肠炎 炎生肠
下载PDF
克隆病与肠梗阻 被引量:12
14
作者 钱群 艾中立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克隆病 肠梗阻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在诊断克隆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兴旺 刘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29-1431,共3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克隆病 小肠 诊断 节段性肠炎 消化道造影 炎性 成像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对肠结核和克隆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甘华田 欧阳钦 +4 位作者 步宏 陈德珍 李甘地 李蜀华 杨秀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0-33,共4页
肠结核的诊断及其与克隆病的鉴别诊断颇为困难。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这两方面的价值。36例肠结核、26例克隆病标本被纳入本研究。引物来自结核杆菌特异重复插入序列IS6110。其产物特导性通过S... 肠结核的诊断及其与克隆病的鉴别诊断颇为困难。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这两方面的价值。36例肠结核、26例克隆病标本被纳入本研究。引物来自结核杆菌特异重复插入序列IS6110。其产物特导性通过Sa1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地高辛标记的探针经Southern杂交证实。结果显示:在36例肠结核中,27例PCR阳性126例克隆病中无1例阳性。从而证实了PCR对肠结核是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并对肠结核与克隆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极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结核 克隆病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Induction of tryptase and histamine release from human colon mast cells by lgE dependent or independent mechanisms 被引量:11
17
作者 Shao-HengHe HuaXie Yong-SongH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9-322,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ryptase and histamine release ability of human colon mast cells upon IgE dependent or independent activation 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METHODS: Enzymatically dispersed cells from human colo...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ryptase and histamine release ability of human colon mast cells upon IgE dependent or independent activation 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METHODS: Enzymatically dispersed cells from human colons were challenged with anti-IgE or calcium ionophore A23187, and the cell supernatants after challenge were collected. Both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and time course studies with anti-IgE or calcium ionophore A23187 were performed. Tryptase release was determined with a sandwich ELISA procedure and histamine release was measured using a glass fibre-based fiuorometric assay.RESULTS:Both anti-IgE and calcium ionophore were able to induce dose dependent release of histamine from colon mast cells with up to approximately 60% and 25% net histamine release being achieved with 1μg/mL calcium ionophore and 10μg/mL anti-IgE, respectively. Dose dependent release of tryptase was also observed with up to approximately 19ng/mL and 21ng/mL release of tryptase being achieved with 10μg/mL anti-IgE and 1μg/mL calcium ionophore, respectively. Time course study revealed that both tryptase and histamine release from colon mast cells stimulated by anti-IgE initiated within 10 sec and reached their maximum release at 6 min following challenge. Pretreatment of cells with metabolic inhibitors abolished the actions of anti-IgE as well as calcium ionophore. Tryptase and histamine release, particularly that induced by calcium ionophore was inhibited by pretreatment of cells with pertussis toxin.CONCLUSION: Both anti-IgE and calcium ionophore are able to induce significant release of tryptase and histamine from colon mast cells, indicating that this cell type is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colitis and other mast cell associated intestin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蛋白酶 组胺释放 肥大细胞 免疫球蛋白E 溃疡性大肠炎 克隆病 炎性介质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及其动态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郑家驹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结肠疾 炎症性肠 治疗 克隆病 溃疡性结肠炎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的免疫调节剂治疗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文柱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6年第12期510-512,共3页
炎症性肠病的传统治疗都着眼于抑制炎性反应,其常用药物包括水杨酸盐、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但疗效尚不够理想。近年来,随着对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应用免疫调节治疗已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本文就目前应用或者将被应用的一... 炎症性肠病的传统治疗都着眼于抑制炎性反应,其常用药物包括水杨酸盐、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但疗效尚不够理想。近年来,随着对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应用免疫调节治疗已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本文就目前应用或者将被应用的一些免疫调节剂及其疗效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 免疫调节剂 克隆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英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984-985,共2页
关键词 炎症性肠 溃疡性结肠炎 克隆病 流行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