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仁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1
作者 宋广梅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3-28,共6页
孔子仁学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孔子随心所欲凭空臆造的。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存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的结果。只有把握这一基本思想,才能正确地看待孔子... 孔子仁学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孔子随心所欲凭空臆造的。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存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的结果。只有把握这一基本思想,才能正确地看待孔子,探讨其仁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离开他以前的某些进步思想谈“仁”,便是无源之水;离开当时和以前的社会存在谈“仁”,便是无本之木;离开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谈“仁”也就不能理解它的意义和它的时代价值。作为“仁”的本意是“爱人”,离开其本来的面目就不是“爱人”,而是“吃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思想 凭空臆造 前人思想 新兴地主阶级 “仁学” 泛爱众 齐简公 克伐怨欲 公山弗扰 礼记·祭义
下载PDF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
2
作者 祝宝满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14-15,共2页
“仁”作为伦理范畴是春秋时才产生的。但是把“仁”作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则始自孔子。孔子论仁,实为数不多,整部论语才数十处。孔子主动论仁,为数就更少,“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整部论语才二、三十处。但仅此,已足见“仁... “仁”作为伦理范畴是春秋时才产生的。但是把“仁”作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则始自孔子。孔子论仁,实为数不多,整部论语才数十处。孔子主动论仁,为数就更少,“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整部论语才二、三十处。但仅此,已足见“仁”在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了。也就是说,不管是从逻辑归纳出发,还是由内在的逻辑考察出发,我们都可以看出:“仁”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伦理思想 罕言利 子罕 伦理范畴 己欲立而立人 终食之间 克伐怨欲 子贡 逻辑归纳 道德原则
下载PDF
古籍注释中的语境规则
3
作者 刘畅 《古籍研究》 2007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面对古籍注释,读者总要考虑一个评价问题。某个注点只有单条注释时需要判断它是否为正解;如果某个注点歧解纷纭,就更需要仔细推敲,对其正误优劣作出选择。虽然在古注中我们经常看到"一说"、"亦通"、"并存"... 面对古籍注释,读者总要考虑一个评价问题。某个注点只有单条注释时需要判断它是否为正解;如果某个注点歧解纷纭,就更需要仔细推敲,对其正误优劣作出选择。虽然在古注中我们经常看到"一说"、"亦通"、"并存"的字样,但就绝大多数歧解来说,是可以也应当辨其误、明其正的。我们应制订出一套古籍注释的标准,用以指导读注实践;同样的,注释者也可以利用这套标准来反观自己的注释成果。制订这套标准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但我们认为,对注释的评价可以从语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规则 歧解 语言规律 孔子思想 古注 文子 一封信 十块钱 克伐怨欲 习学记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