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岳桥 李海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9-710,共12页
基于高分辨率SPOT影像解译、关键地点的野外构造地貌调查和活动断裂测量以及错断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OSL),确定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主要活动断裂的分布特征及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发现后龙门山断裂带——五龙-冷碛镇断裂是一条晚更新世... 基于高分辨率SPOT影像解译、关键地点的野外构造地貌调查和活动断裂测量以及错断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OSL),确定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主要活动断裂的分布特征及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发现后龙门山断裂带——五龙-冷碛镇断裂是一条晚更新世活动的右旋走滑断裂,没有明显的挤压逆冲活动形迹。根据次级断层的地层切割关系和沉积物测年结果,确定了沿该断裂带晚更新世两期走滑活动事件:一期发生在86~88ka,另一期发生在36~48ka。中央断裂带——双石-西岭断裂也具有右旋走滑活动特征,但其活动性相对较弱。这两条主要断裂在全新世没有明显的活动形迹,表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构造活动性较弱。现今以中小地震为主,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以走滑应力机制占主导,与现今应力测量确定的逆冲应力状态不一致。这些观察和测试结果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未来强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 活动断裂 (osl)
下载PDF
内蒙古狼山地区晚第四纪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祥丽 张绪教 +4 位作者 何泽新 贾丽云 赵秋晨 傅连珍 叶培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5-1748,共14页
内蒙古狼山山前断裂活动强烈,致使泥石流灾害发育,研究狼山山前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对深入了解晚第四纪以来狼山的构造抬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狼山山前泥石流堆积特征和地貌特征的调查,发现研究区内泥石流沉积物颗粒粗大,分选磨圆均较差... 内蒙古狼山山前断裂活动强烈,致使泥石流灾害发育,研究狼山山前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对深入了解晚第四纪以来狼山的构造抬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狼山山前泥石流堆积特征和地貌特征的调查,发现研究区内泥石流沉积物颗粒粗大,分选磨圆均较差,胶结及风化程度随年代的变老而变强,山前堆积台地从老到新由上到下呈阶梯状排列。利用光释光(OSL)对厘定的4期古泥石流堆积进行测年,4期泥石流分别形成于113.33±12.31ka BP、65.33±6.71ka BP、34.67±3.52ka BP、5.00±0.57ka BP,进而计算出4期构造活跃期狼山中段的平均下切速率分别为0.44m/ka、0.93m/ka、1.11m/ka、2.8m/ka。水流下切速率的增加来源于构造隆升的驱动,由此表明狼山晚第四纪以来可能处于一个加速隆升的阶段;113.33ka以来水流下切速率的空间分布揭示了狼山中段存在隆升速率由西高东低向东高西低转换的特点。本研究对重建晚第四纪阴山西段隆升过程和河套盆地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狼山 泥石流 构造隆升 晚第四纪 (osl)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物初始沉积年龄及沉积演化
3
作者 郑思琦 林振文 +6 位作者 李出安 李冠华 庄文明 李诗颖 罗俊超 阳峰 李雨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6,共12页
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年龄对研究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历史、古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珠江三角洲是研究华南地区第四纪环境与气候演化的重要区域,通过对珠江三角洲河口地区的钻孔沉积物进行光释光(OSL)年龄限定,珠江三... 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年龄对研究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历史、古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珠江三角洲是研究华南地区第四纪环境与气候演化的重要区域,通过对珠江三角洲河口地区的钻孔沉积物进行光释光(OSL)年龄限定,珠江三角洲底部沉积物年龄为102.52±6.14 ka,表明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始于晚更新世。通过系统的AMS 14C和OSL测定,结合前人研究认为,珠江三角洲第四纪以来至少经历了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次主要的海侵和一次海退事件。三角洲初次海侵开始于晚更新世早期(MIS5阶段),于晚更新世晚期(MIS2阶段晚期)发生大规模海退,之后在全新世早期(约11 kaBP,MIS1阶段)再次海侵,形成了至少3层风化黏土层。晚更新世海侵过程中海平面显著波动,其中在约40 kaBP(MIS3阶段)海平面显著降低,形成下风化黏土层;至约30 kaBP海平面上升,三角洲重新接受沉积至MIS2晚期,之后海平面大幅降低形成中、上风化黏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沉积物 AMS 14C (osl) 海平面变化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寒亭组”是山东唐宋时期两期洪水的产物——基于沭河沙带调查及光释光测年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江月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第7期46-50,共5页
对分布于临沂一带沂河与沭河沿岸沙带的展布形态与沉积层理进行研究,认为该沙带属于古洪水期滞留沉积物(SWD),并非以往认为的风沙成因(寒亭组)。为了获取滞留沉积物的形成年龄,采用光释光测年(OSL)方法,首次获得对应沉积物年龄为0.8ka,1... 对分布于临沂一带沂河与沭河沿岸沙带的展布形态与沉积层理进行研究,认为该沙带属于古洪水期滞留沉积物(SWD),并非以往认为的风沙成因(寒亭组)。为了获取滞留沉积物的形成年龄,采用光释光测年(OSL)方法,首次获得对应沉积物年龄为0.8ka,1.2ka,结合相关历史时段的洪水记录,综合分析后,认为该滞留沉积物记录了发生在唐宋时期的两次历史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留沉积物(SWD) (osl) 古洪水事件 沂河 沭河 唐宋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