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低温制备多晶硅薄膜的结构与光电特性 被引量:25
1
作者 汪六九 朱美芳 +2 位作者 刘丰珍 刘金龙 韩一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934-2938,共5页
以金属W和Ta为热丝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在 2 5 0℃玻璃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 .研究了热丝温度、沉积气压、热丝与衬底间距等沉积参数对硅薄膜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 ,在优化条件下获得晶态比Xc>90 % ,暗电导率σd=10 - 7— 10 -... 以金属W和Ta为热丝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在 2 5 0℃玻璃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 .研究了热丝温度、沉积气压、热丝与衬底间距等沉积参数对硅薄膜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 ,在优化条件下获得晶态比Xc>90 % ,暗电导率σd=10 - 7— 10 - 6 Ω- 1 cm- 1 ,激活能Ea=0 5eV ,光能隙Eopt≤ 1 3eV的多晶硅薄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多晶硅薄膜 光电特性 激活能 光能 薄膜结构 沉积气压 热丝温度
原文传递
Er^(3+)注入CdTe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侯娟 郑毓峰 +3 位作者 董有忠 匡代洪 孙言飞 李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684-6690,共7页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近距离升华制备的CdTe薄膜进行Er3+掺杂研究.讨论了不同掺Er3+浓度对CdTe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霍耳效应测试系统和复阻抗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近距离升华制备的CdTe薄膜进行Er3+掺杂研究.讨论了不同掺Er3+浓度对CdTe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霍耳效应测试系统和复阻抗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适当的掺杂量可以改善CdTe薄膜的结晶性能,降低晶界势垒高度,提高其导电性能.在一定掺杂范围内掺Er3+对CdTe薄膜的光能隙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薄膜 离子注入 晶界势垒 光能
原文传递
Cd_(1-x)Zn_xTe多晶薄膜的制备、性能与光伏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邵烨 郑家贵 +6 位作者 蔡道林 张静全 蔡伟 武莉莉 蔡亚平 李卫 冯良桓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用共蒸发法制备了 Cd1 - x Znx Te多晶薄膜 ,薄膜结构属立方晶系空间群 F4 3m.通过透射光谱的测量 ,计算光能隙 ,得到室温时薄膜的光能隙随组分 x值的变化满足二次方关系 .作为对异质结界面的修饰 ,提出了有 Cd1 - x-Znx Te过渡层的 Cd ... 用共蒸发法制备了 Cd1 - x Znx Te多晶薄膜 ,薄膜结构属立方晶系空间群 F4 3m.通过透射光谱的测量 ,计算光能隙 ,得到室温时薄膜的光能隙随组分 x值的变化满足二次方关系 .作为对异质结界面的修饰 ,提出了有 Cd1 - x-Znx Te过渡层的 Cd S/ Cd Te/ Cd1 - x Znx Te/ Zn Te∶ Cu电池 .并在相同工艺下制备了 Cd S/ Cd Te/ Cd0 .4 Zn0 .6 Te/ Zn Te∶ Cu与 Cd S/ Cd Te/ Zn Te∶ Cu太阳电池 ,发现前者比后者效率平均增加了 35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xZnxTe薄膜 共蒸发法 CDTE太阳电池 光能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光学性质的测定与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钟立志 张维佳 +3 位作者 崔敏 吴小文 李国华 丁琨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7-329,334,共4页
通过测定纳米硅薄膜的透射谱,建立计算模型计算得出薄膜样品的折射率、厚度、吸收系数和光能隙。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半导体材料在620 nm波长附近的折射率约为3.4,计算得到的厚度与用台阶仪测量的结果吻合很好。在620 nm波长附近的吸收系... 通过测定纳米硅薄膜的透射谱,建立计算模型计算得出薄膜样品的折射率、厚度、吸收系数和光能隙。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半导体材料在620 nm波长附近的折射率约为3.4,计算得到的厚度与用台阶仪测量的结果吻合很好。在620 nm波长附近的吸收系数介于吸收系数较小的晶体硅与吸收系数较大的非晶硅之间,光能隙约为1.6 eV,两者都随晶态含量增大而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薄膜 折射率 吸收系数 光能
下载PDF
CdTe多晶薄膜制备及后处理对CdS/CdTe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夏庚培 郑家贵 +8 位作者 冯良桓 蔡伟 蔡亚平 黎兵 李卫 张静全 武莉莉 雷智 曾广根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采用近空间升华法分别在玻璃、CdS及CdS1-xTex衬底上沉积了CdTe多晶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的观察和X射线衍射的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微结构。结果表明,用CdS和CdS1-xTex多晶薄膜作为衬底沉积的CdTe多晶薄膜结构与衬底相似,具有(111)面择优... 采用近空间升华法分别在玻璃、CdS及CdS1-xTex衬底上沉积了CdTe多晶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的观察和X射线衍射的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微结构。结果表明,用CdS和CdS1-xTex多晶薄膜作为衬底沉积的CdTe多晶薄膜结构与衬底相似,具有(111)面择优取向。通过对在不同氧分压下进行后处理的CdS/CdTe薄膜的断面及光能隙的研究,发现在氮氧(4∶1)气氛下后处理的薄膜CdS层明显减薄,这样的结果有利于改善CdTe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增加载流子收集。我们认为氧在退火中促进了CdS/CdTe界面互扩散,扩散的结果不仅弥补了CdS、CdTe间的晶格失配,而且降低了界面的位错密度,并获得了面积为0.52 cm2,转换效率为13.38%的CdTe多晶薄膜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多晶薄膜 界面 微结构 光能
下载PDF
纳米硅光能隙的Raman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程光煦 何宇亮 +2 位作者 张维 张杏奎 冯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4-417,共4页
早期非晶硅振动谱的研究中提到非晶材料光学吸收能隙与Raman谱的关联.嗣后,Lannin又在非晶四族元素动力学和序结构的研究中明确地指出:光能隙(即Tauc隙)与其Raman谱中类横向光学模(TO-like mode)峰的半高半宽的变化有关,且与无序硅贝特... 早期非晶硅振动谱的研究中提到非晶材料光学吸收能隙与Raman谱的关联.嗣后,Lannin又在非晶四族元素动力学和序结构的研究中明确地指出:光能隙(即Tauc隙)与其Raman谱中类横向光学模(TO-like mode)峰的半高半宽的变化有关,且与无序硅贝特点阵模型(Bethe lattice model)做了比较,发现无序随机网络中每个原子的sp^3轨道互作用起伏的减小致使带边变宽,进而引起键角分布函数g(θ)的变化,表现在Raman谱的位、形上.然而,g(θ)可以从对分布函数g(r)的近似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光能 散射谱 纳米相
原文传递
keV质子辐照对Kapton/Al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瑞琦 李春东 +2 位作者 何世禹 肖景东 杨德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0-502,共3页
采用空间综合辐照设备对Kapton/Al薄膜进行了质子辐照地面模拟试验,选取质子能量90keV,辐照通量5.0×1011cm-2.s-1。通过辐照前后光谱反射系数的变化考察了实验样品的光学性能退化特征。借助于反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里叶... 采用空间综合辐照设备对Kapton/Al薄膜进行了质子辐照地面模拟试验,选取质子能量90keV,辐照通量5.0×1011cm-2.s-1。通过辐照前后光谱反射系数的变化考察了实验样品的光学性能退化特征。借助于反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了辐照后Kapton/Al光学性能的退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辐照过程中样品表面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光能隙逐渐减小,Kapton吸收曲线的末端边缘发生红移并且在可见光区吸收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辐照 Kapton/Al薄膜 光学性能 光能 光谱反射系数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的光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彩霞 林家齐 +1 位作者 周彦平 倪海芳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19,共3页
用光致发光测量装置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聚酰亚胺薄膜的发光强度、发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发光光谱由荧光区、磷光区和红光及红外三个区... 用光致发光测量装置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聚酰亚胺薄膜的发光强度、发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发光光谱由荧光区、磷光区和红光及红外三个区域组成,其中700 nm附近的峰带相对较强.辐照时间增加,发光强度衰减减慢,发光峰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由吸收边算得其光能隙约为2.76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光致发光 光能 吸收边
下载PDF
最接近黄光能隙的新型磷转换琥珀色LED问世
9
《中国照明电器》 2009年第8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蓝光LED 琥珀色 光能 PHILIPS 研究人员 MACH 调整工艺
原文传递
聚丙烯薄膜的光致发光
10
作者 李彩霞 曹磊 林家齐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50-53,共4页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光致发光测量装置测量了聚丙烯薄膜在氙灯辐照下的光致发光强度、发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聚丙烯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薄膜的光致发光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发光光谱在323.8 nm、395.6 nm、...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光致发光测量装置测量了聚丙烯薄膜在氙灯辐照下的光致发光强度、发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聚丙烯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薄膜的光致发光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发光光谱在323.8 nm、395.6 nm、514.2 nm、561.8 nm、609.4 nm、680.7 nm和752.2 nm附近存在峰带,其中752.2 nm附近的峰带相对较强.辐照时间增加,发光峰强减弱,发光强度衰减变快,发光峰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度随辐照时间的增长呈增色效应,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由吸收边算得其光能隙约为4.21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光致发光 光能 吸收边
下载PDF
Silafluorene moieties as promising building blocks for constructing wide-energy-gap host materials of blu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11
作者 Dongdong Wang Qingqing Liu +8 位作者 Yue Yu Yong Wu Xinwen Zhang Hua Dong Lin Ma Guijiang Zhou Bo Jiao Zhaoxin Wu Runfeng Che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93-998,共6页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ed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ilafluorene-based host material, 1,3-bis(5-methyl-5H- dibenzo[b,d]silol-5-yl)benzene (Me-DBSiB), for blu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ed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ilafluorene-based host material, 1,3-bis(5-methyl-5H- dibenzo[b,d]silol-5-yl)benzene (Me-DBSiB), for blu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PHOLEDs). The Me- DBSiB was constructed by linking 9-methyl-9-silafluorene units to the phenyl framework through the sp3-hybridized silica atom to maintain high singlet and triplet energy, as well as to enhance thermal and photo-stability. The calculated result shows that the phenyl core does not contribute to both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and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Wide optical energy gap of 4.1 eV was achieved. When the Me-DBSiB was used as the host and iridium (Ⅲ) 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picolate (Firpic) as the guest, a maximum current efficiency was 14.8 cd/A, lower than the counterpart of 1,3-bis(9-carbazolyl)benzene (28 cd/A). The unbalanced barrier for electron and hole injection to host layer may be responsible for low efficiency. Even so, our results show that silafluorene moieties are promising building blocks for constructing wide-energy-gap host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afluorene moiety wide energy gap host materials blue phosphorescenc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