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芯径光纤激光器的新进展(邀请论文) 被引量:17
1
作者 楼祺洪 周军 +1 位作者 张海波 袁志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35-2241,共7页
光纤激光的输出功率在十余年内迅速上升,目前连续输出的光纤激光功率已达千瓦以上。由于光纤纤芯可承受功率和光纤纤芯大小有关,而加大纤芯直径会降低光束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纤激光输出功率而不降低光束质量,一种方法是设计超大模场... 光纤激光的输出功率在十余年内迅速上升,目前连续输出的光纤激光功率已达千瓦以上。由于光纤纤芯可承受功率和光纤纤芯大小有关,而加大纤芯直径会降低光束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纤激光输出功率而不降低光束质量,一种方法是设计超大模场双包层光纤,加大光纤中低阶模的直径;另一种方法是加大光纤的纤芯直径,并用各种方法改进它的光束质量。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介绍,并给出一部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纤激光器 大芯径 大模场 模式选择 光纤设计 光纤缠绕 光纤拉锥
原文传递
光纤制导导弹综述 被引量:6
2
作者 白本 周洁 王泽和 《航空兵器》 2003年第3期40-43,共4页
介绍了光纤制导导弹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阐述了光纤制导技术在潜空导弹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独眼巨人(Polypheme)光纤制导导弹,指出了光纤制导导弹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光纤制导导弹 双向通信传输技术 光源器件 光检测器件 光纤缠绕
下载PDF
百瓦级全光纤线偏振激光振荡器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龙 史尘 +2 位作者 王小林 粟荣涛 周朴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6,共4页
报道了一种全光纤结构的高消光比(PER)线偏振激光振荡器。该光纤激光振荡器的谐振腔由一段双包层掺镱保偏光纤和一对与增益光纤匹配的光栅组成。弯曲损耗使快轴方向上的偏振模和高阶模受到抑制,实现了消光比优于15 d B的线偏振激光输出... 报道了一种全光纤结构的高消光比(PER)线偏振激光振荡器。该光纤激光振荡器的谐振腔由一段双包层掺镱保偏光纤和一对与增益光纤匹配的光栅组成。弯曲损耗使快轴方向上的偏振模和高阶模受到抑制,实现了消光比优于15 d B的线偏振激光输出。最高输出功率为93.2 W,中心波长为1080 nm,光谱半峰全宽(FWHM)约为1.2 nm。增加抽运功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纤激光器 线偏振 光纤缠绕 消光比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制导光纤缠绕喷胶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龙 马保吉 +3 位作者 刘坤 黎川 胡智元 司李南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6,112,共7页
为了对制导光纤缠绕喷胶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测量系统。以自主研发的制导光纤喷胶设备为试验平台,借助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将雾化质量和雾化锥角作为研究喷胶工艺参数的指标,建立以水为介质的雾化质量、雾化锥角与喷... 为了对制导光纤缠绕喷胶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测量系统。以自主研发的制导光纤喷胶设备为试验平台,借助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将雾化质量和雾化锥角作为研究喷胶工艺参数的指标,建立以水为介质的雾化质量、雾化锥角与喷胶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并以此规律为基础对胶液的雾化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并探索工艺参数与雾化质量、雾化锥角之间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雾化质量和雾化锥角的影响效果明显,其中雾化质量随空气压力的增大而变差,随喷胶流量的增大而改善;雾化锥角随施胶流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从工艺上验证了制导光纤缠绕试验平台可实现胶液雾化及涂覆光纤的功能,为在线精确控制施胶量和喷胶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缠绕 图像处理 雾化质量 雾化锥角
下载PDF
制导光纤精密缠绕机机体设计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 晋小莉 马保吉 《机械制造》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通过对光纤缠绕所存在的缺点进行分析,说明研究光纤精密缠绕的重要性,并指出缠绕机的机体设计是影响光纤绕制质量的重要因素,还对机体设计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选择。最后利用运动特性分析,验证方案的合理性。
关键词 光纤缠绕 机体设计 运动特性
下载PDF
光纤缠绕缺陷监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欢欢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光纤生产过程中,要求光纤致密、多层地缠绕于绕纤轮上,因此需要对光纤环绕制表面的绕制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介绍了光纤绕制过程监控系统的性能要求和总体设计方案,从硬件和软件2方面分析了选取方法和相应的测试流程。经过这些前期处理,... 光纤生产过程中,要求光纤致密、多层地缠绕于绕纤轮上,因此需要对光纤环绕制表面的绕制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介绍了光纤绕制过程监控系统的性能要求和总体设计方案,从硬件和软件2方面分析了选取方法和相应的测试流程。经过这些前期处理,输出图像的质量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同时也提高了图像的视觉效果,方便了计算机对图像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缠绕 缺陷监测系统 图像处理 过程监控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光纤缠绕滞后角检测
7
作者 张军 马保吉 武民洛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6-198,共3页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Visual C++6.0编程技术,建立了一种光纤缠绕滞后角检测系统,该系统由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两部分组成。采用二值化、细化、改进的Hough变换处理等方法,建立了光纤缠绕滞后角图像识别算法,利用该系统对光纤缠绕过程...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Visual C++6.0编程技术,建立了一种光纤缠绕滞后角检测系统,该系统由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两部分组成。采用二值化、细化、改进的Hough变换处理等方法,建立了光纤缠绕滞后角图像识别算法,利用该系统对光纤缠绕过程中的滞后角进行了图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识别分辨率可以达到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滞后角 光纤缠绕
下载PDF
光纤绕制视频检测识别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欢欢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5期218-221,共4页
针对光纤绕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爬线、断线、绕丝不均匀等问题,基于视频图像分割识别技术,设计了基于视频的图像光纤绕制检测系统。比较分析了背景图像差分法、帧间差分法和光流法,给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认为综合背景图像差分法、帧... 针对光纤绕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爬线、断线、绕丝不均匀等问题,基于视频图像分割识别技术,设计了基于视频的图像光纤绕制检测系统。比较分析了背景图像差分法、帧间差分法和光流法,给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认为综合背景图像差分法、帧间差分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改进的光线缠绕检测识别方法,并进行了相应方法的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运用改进算法可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并且能够满足检测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缠绕 检测识别 背景图像差分法 帧间差分法
下载PDF
复合张力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鹏 杨瑞峰 +2 位作者 张学良 郭晨霞 张腾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66-1769,共4页
张力控制是光纤弹性材料缠绕工艺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直接影响到缠绕制品的质量,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线速度差张力产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和微特直流力矩电机为施力机构的复合张力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实现对张力的精密控制;在对复合张力控制... 张力控制是光纤弹性材料缠绕工艺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直接影响到缠绕制品的质量,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线速度差张力产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和微特直流力矩电机为施力机构的复合张力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实现对张力的精密控制;在对复合张力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基础上,模拟真实光纤环缠绕环境,采用模糊控制策略,仿真验证了复合张力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表明复合张力模糊控制系统具有响应快、超调量小及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缠绕 复合张力控制 模糊控制 数学建模
下载PDF
光纤环缠绕机视觉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10
作者 张紫澳 宋世杰 +3 位作者 翟欣怡 张乔 李孟铭 高丹莉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2年第17期59-61,共3页
光纤缠绕技术是制光纤陀螺仪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光纤缠绕过程中会出现“间隙”“爬丝”等问题,然而人工肉眼观察工作量极大,细微的被测物对于肉眼的分辨率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因此文章设计了一个利用机器视觉非接触方式实时监测系统,为绕... 光纤缠绕技术是制光纤陀螺仪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光纤缠绕过程中会出现“间隙”“爬丝”等问题,然而人工肉眼观察工作量极大,细微的被测物对于肉眼的分辨率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因此文章设计了一个利用机器视觉非接触方式实时监测系统,为绕线设备的动作控制提供相关依据,解决了人工检测费时、低效的问题,提高了光纤缠绕机自动化水平、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对实际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光纤缠绕 缺陷监测系统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光纤缠绕机自动上绕过程分段和上绕参数计算
11
作者 张长荣 宁生科 《机械工程师》 2007年第12期3-4,共2页
自动上绕装置是光纤缠绕机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上绕过程进行合理分段和上绕参数计算,对设计上绕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光纤缠绕 自动上绕 参数计算
下载PDF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肖智宏 程嵩 +3 位作者 张国庆 郭志忠 闫培丽 于文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216,共5页
在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理想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特性数学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单位长度线性双折射、传感环半径和光纤缠绕匝数是影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的3个主要因素,并得出结论:最优光纤长度时全光纤电流互感... 在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理想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特性数学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单位长度线性双折射、传感环半径和光纤缠绕匝数是影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的3个主要因素,并得出结论:最优光纤长度时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最高,且最优光纤长度只与单位长度线性双折射有关;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随着光纤缠绕匝数增多而增大,且增大到最优光纤缠绕匝数时,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最高。进而提出利用有效匝数来平衡灵敏度和光纤利用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电流互感器 灵敏度 线性双折射 传感环半径 光纤缠绕匝数 比差
下载PDF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测量性能的优化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岩松 王兵 +2 位作者 刘君 贾育培 于之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146-4153,共8页
建立了线性双折射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测量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光纤的固有线性双折射、弯致线性双折射和温致线性双折射,揭示了温度变化量、光纤弯曲半径及缠绕匝数是影响FOCT测量性能(包括准确度和灵敏度)的3个主... 建立了线性双折射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测量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光纤的固有线性双折射、弯致线性双折射和温致线性双折射,揭示了温度变化量、光纤弯曲半径及缠绕匝数是影响FOCT测量性能(包括准确度和灵敏度)的3个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温度变化量越大,FOCT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越低;当光纤弯曲半径增大时,FOCT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先减小后增大;光纤缠绕匝数越多,FOCT准确度越低,而灵敏度越高。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综合考虑FOCT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法,并通过仿真对FOCT进行优化分析和计算。最后设计并搭建了FOCT实验平台,进行线性度、温度循环、准确度和灵敏度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选取光纤最优弯曲半径和缠绕匝数,使其在温度波动时满足准确度和灵敏度要求。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电流互感器 测量性能 线性双折射 温度 光纤弯曲半径 光纤缠绕匝数
下载PDF
U型缠绕式光纤弯曲损耗位移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明昊 程琳 +2 位作者 李亚明 马钰明 杨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93,共8页
针对传统光纤弯曲损耗位移传感器中位移与弯曲损耗的非线性关系,且高灵敏度和大量程不能兼得的问题,设计了一种U型缠绕式光纤弯曲损耗位移传感器,结构包括U型回绕和螺旋绕轴,两者合称为U型缠绕。理论证明被测位移量与光纤弯曲损耗之间... 针对传统光纤弯曲损耗位移传感器中位移与弯曲损耗的非线性关系,且高灵敏度和大量程不能兼得的问题,设计了一种U型缠绕式光纤弯曲损耗位移传感器,结构包括U型回绕和螺旋绕轴,两者合称为U型缠绕。理论证明被测位移量与光纤弯曲损耗之间的线性关系,推导出表达式,讨论了螺旋绕轴方式对光纤弯曲半径的影响和U型回绕方式对传感器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120mm,灵敏度为0.14dB/mm,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光纤在U型缠绕中无应力松弛的现象,建议U型回绕光纤曲率半径大于6mm。U型缠绕式光纤弯曲损耗位移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和较大量程,能够实现传感器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监测和大型结构位移的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位移传感器 光纤缠绕 U型缠绕 弯曲损耗
原文传递
施耐德ATV320在光纤缠绕机上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龚子华 《机电信息》 2018年第9期50-51,共2页
光纤缠绕机是进行光纤缠绕的专用设备,共分为两部分——放卷与缠绕,ATV320主要应用在放卷上。根据放卷部分的测力传感器、模拟量摆臂、张力传感器进行数学建模,设计模糊ATV320 PID控制器,以实现缠绕停止时不松光纤,缠绕部分加减速时,放... 光纤缠绕机是进行光纤缠绕的专用设备,共分为两部分——放卷与缠绕,ATV320主要应用在放卷上。根据放卷部分的测力传感器、模拟量摆臂、张力传感器进行数学建模,设计模糊ATV320 PID控制器,以实现缠绕停止时不松光纤,缠绕部分加减速时,放卷部分速度相应提高与降低且不拉断光纤,最终达到放卷部分与缠绕部分完美匹配的目的,实现了光纤缠绕机的完全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ATV320的ATV Logic实现简易编程功能,为客户省下一可编程控制器,降低了客户的设备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耐德 光纤缠绕 ATV320 PID ATVLogic
下载PDF
单光纤光纤陀螺的原理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延顺 陈家斌 汤继强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1-254,共4页
单光纤光纤陀螺是全光纤光纤陀螺的一种,它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易于工程化的优点。它是应用在线制作技术,在一根光纤上制作光器件,形成无焊接点的光路。在线技术包括光纤环缠绕技术、耦合器制作技术、偏振器制作技术、发光模块制作... 单光纤光纤陀螺是全光纤光纤陀螺的一种,它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易于工程化的优点。它是应用在线制作技术,在一根光纤上制作光器件,形成无焊接点的光路。在线技术包括光纤环缠绕技术、耦合器制作技术、偏振器制作技术、发光模块制作和光接收模块制作技术等。详细地介绍了其原理、关键技术及生产工艺,并提出了提高其性能的措施。在分析不同型号单光纤光纤陀螺性能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应用前景。随着单光纤光纤陀螺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信号处理技术的提高,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促进光纤陀螺的普及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纤陀螺 在线制作技术 应用前景 光纤缠绕技术 偏振器 发光模块 光接收模块 耦合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