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精度微锥型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宽带滤波器 被引量:2
1
作者 严学文 任立勇 +8 位作者 杨利 冉东升 韩冬冬 王勇凯 梁磊 许程访 刘继红 董军 任凯利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86-93,共8页
提出基于双光束二氧化碳(CO2)激光的加热方法,设计并搭建了微锥型结构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制备系统。该系统通过精确控制CO2激光功率、加热时间、光斑大小等实现均匀加热和光纤软化,通过高精度的步进电机控制光纤微型拉锥长度和拉锥比,以... 提出基于双光束二氧化碳(CO2)激光的加热方法,设计并搭建了微锥型结构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制备系统。该系统通过精确控制CO2激光功率、加热时间、光斑大小等实现均匀加热和光纤软化,通过高精度的步进电机控制光纤微型拉锥长度和拉锥比,以产生周期性的物理形变,制备出高精度(消光比>30 dB,插入损耗<1 dB)、光谱不退化的微锥型长周期光纤光栅(MT-LPFGs)。基于级联MT-LPFGs实现了宽带全光纤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双级联MT-LPFGs在30 dB消光比下实现了15 nm的宽带滤波,与单个光栅相比,其滤波带宽增加7.5倍;三级联MT-LPFGs在-25 dB带阻深度下能够实现25.2 nm的宽带滤波,该滤波带宽为单个光栅的12.6倍。最后,通过弯曲实验证明了级联光栅滤波器的弯曲容限为1.183 m^-1。该滤波器具有精度高、制备简单、光谱不退化等优点,在宽带滤波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 二氧化碳激加热 纤微加工 宽带滤波
原文传递
基于超短激光的光纤微加工人机界面设计
2
作者 李治勇 戴玉堂 +2 位作者 徐刚 肖翔 赵前程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3-526,共4页
为了实现对光纤微加工过程的自动控制,在研究了157 nm超短波长激光和飞秒超短脉冲激光的工艺规划基础上,开发了超短激光微加工的数控自动编程系统,即人机交互界面。该编程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数控指令代码,用于工作台以及激光的辅助控制。... 为了实现对光纤微加工过程的自动控制,在研究了157 nm超短波长激光和飞秒超短脉冲激光的工艺规划基础上,开发了超短激光微加工的数控自动编程系统,即人机交互界面。该编程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数控指令代码,用于工作台以及激光的辅助控制。人机界面可以根据选择的加工形状,模拟仿真加工的全过程,并能预测加工结果,以提高加工效率。该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光纤微加工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 自动编程 纤微加工
原文传递
基于侧边抛磨光纤的传感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卓琳青 唐洁媛 +8 位作者 朱文国 郑华丹 卢惠辉 关贺元 罗云瀚 钟永春 余健辉 张军 陈哲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3-746,共14页
随着光纤微加工技术的发展,侧边抛磨光纤(side polished fiber,SPF)在光纤传感器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在普通通信光纤的基础上,通过完全或者部分去除一段长度的光纤包层形成传输光场的“泄漏窗口”,利用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来激发、控... 随着光纤微加工技术的发展,侧边抛磨光纤(side polished fiber,SPF)在光纤传感器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在普通通信光纤的基础上,通过完全或者部分去除一段长度的光纤包层形成传输光场的“泄漏窗口”,利用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来激发、控制、探测光纤纤芯中的传输光场,从而制备了各种基于倏逝场的传感器。优化光纤的抛磨参数和导模特性是实现高性能光纤传感器的关键。侧边抛磨光纤具有可靠的机械性能和极小的插入损耗、偏振相关损耗,使其成为研究“光纤上实验室”的优质平台。本文综述了基于侧边抛磨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分类、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边抛磨 纤传感器 纤微加工技术 倏逝场 纤上实验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