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立平 赵昌平 +2 位作者 单福华 张风廷 叶志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53-1557,共5页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10,与两个恢复系(BY149和O201)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P1、P2、F1、F2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组合F2的育性(结实率)次数分布均呈混合...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10,与两个恢复系(BY149和O201)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P1、P2、F1、F2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组合F2的育性(结实率)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最适遗传模型均为E-1,即育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在两个组合中分别为-10.626、-10.068和-14.659、-14.655,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25%和40%。两个组合的多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6.225和5.02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16.67%和13.33%。两个组合的主效基因表现类似,但多基因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环境对育性的影响较大,二系杂交小麦组合的育性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昌平 张立平 +5 位作者 李云伏 马荣才 单福华 张风廷 叶志杰 秦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2,共7页
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为试材,分别在北京顺义(可育环境)和安徽阜阳(不育环境)两种诱导育性表现的生态环境下种植,并于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四分体期和单核期5个时期提取小穗组织的RNA,利用DDRT-PCR方法... 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为试材,分别在北京顺义(可育环境)和安徽阜阳(不育环境)两种诱导育性表现的生态环境下种植,并于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四分体期和单核期5个时期提取小穗组织的RNA,利用DDRT-PCR方法分离不育系在光、温因子诱导下的差异表达mRNA,并通过反向Northern进行验证.对获得的20条差异表达的EST进行了测序和BLAST分析,得到了4个候选基因的片段,对其进行5′Race扩增、序列分析及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与水稻的DNA修复重组蛋白基因rad50、小麦穗部表达的LRR重复序列型类受体激酶基因、玉米叶片坏死斑点L1s1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89%和88%,另外还筛选到1个未知功能的新基因片段,它和rad50分别在可育和不育环境下表达的mRNA具有相同的5′端编码区,但3′端非编码区序列出现长度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DDRT-PCR分析 不育相关基因片段
下载PDF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牛国阳 陈庆富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7,共4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现状,从细胞质雄性不育、化学杂交剂、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等方面阐述不同模式杂交小麦的利弊,以及杂交小麦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等问题,并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 细胞质雄性不育 化学杂交剂 温敏雄性不育
下载PDF
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秦志列 张风廷 +3 位作者 叶志杰 任立平 赵昌平 王志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133,共4页
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 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交结实能力最强,但异交结实粒数变异也最为明显;多次人工饱和授粉的异交结实率达94.7%,说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花后天数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1.457 7x2+20.489x+12.472(R2=0.914 6**)描述,观察值与模拟值相差0~9%。田间不同授粉方式下,距恢复系1.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变异较大,2.0 m以外无显著差异;距恢复系0.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率较高,行间差异不显著;辅助授粉时,距恢复系1.0 m以内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杂交种子重量的增幅最大,异交结实率最高可增加45%。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制种时播种宽度应控制2.0 m,并在花后8 d内,尤其是花后4~8 d进行辅助授粉,可实现较高异交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异交结实 花粉密度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江红梅 张立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59,共4页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开辟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途径。由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敏感型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环境因子的调节,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加强小麦光温敏...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开辟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途径。由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敏感型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环境因子的调节,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加强小麦光温敏不育系遗传机制的研究,明确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方式,将为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鉴定,以及充分利用两系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与理论、不育性遗传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不育机制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付庆云 曹银萍 李友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580,共5页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具有遗传基础简单、不育和恢复性好、易选配强优势组合等优点,是目前杂交小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不育系类型。本文重点介绍了光温敏雄性不育的光温反应特性、形态发生类型、遗传和分子机制,以及不育系选育和杂交小麦品...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具有遗传基础简单、不育和恢复性好、易选配强优势组合等优点,是目前杂交小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不育系类型。本文重点介绍了光温敏雄性不育的光温反应特性、形态发生类型、遗传和分子机制,以及不育系选育和杂交小麦品种应用状况,并探讨了该不育类型的可能基因调控特点和杂交小麦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调控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转换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权威 孙辉 +2 位作者 赵昌平 刘黎明 于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6349-6350,6362,共3页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转换规律,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小麦光温敏不育系表现出不同的育性转换特点,包括光温敏感时期和光温转换阈值。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鉴定、筛选二系杂交小麦...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转换规律,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小麦光温敏不育系表现出不同的育性转换特点,包括光温敏感时期和光温转换阈值。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鉴定、筛选二系杂交小麦安全制种生态区和不育系高效繁种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下载PDF
应用基因型与播期互作效应分析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对光周期和温度的育性敏感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陶华 薛庆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86-1592,共7页
应用AMMI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9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2个对照不育系(培矮64S,浙农大11S),在9个播期环境下花粉和种子育性的变化动态。从AMMI两维图可直观看到基因型与播期的交互模式,根据最大互作效应主成分轴I... 应用AMMI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9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2个对照不育系(培矮64S,浙农大11S),在9个播期环境下花粉和种子育性的变化动态。从AMMI两维图可直观看到基因型与播期的交互模式,根据最大互作效应主成分轴IPCA1值和花粉育性平均值将不育系分成3个集团。第1集团是培矮64S(1)、浙大21S(10)和浙大22S(11),具有较低花粉育性平均值和较高IPCA1值,表明它们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且有较大的负向互作效应。第2集团是浙农大11S(2)、浙大4S(3)、浙大5S(4)、浙大7S(6)、浙大8S(7)和浙大9S(8),其花粉育性平均值和互作值相对较低,变动在0.013~0.276间,暗示花粉育性对播期敏感度低。第3集团是浙大6S(5)和浙大10S(9),花粉育性平均值高,互作效应大,该2个不育系尚有分离,且花粉育性对播期反映敏感度高。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不育系而言,基因型IPCA值大小主要反映它们对光周期和温度敏感性强弱。花粉和种子育性在基因型、播期及其互作效应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本文还提出利用育性相对稳定性的定量指标Di界定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分析表明,Di值与育种实践结果较为接近。基于AMMI模型的基因型主效应和互作效应分析可以明确划分不育系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并将水稻光敏型与温敏型不育系区分开,因而该模型可为不育系应用于种子生产提供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AMMI模型 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 最大互作效应主成分轴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育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徐达文 张立平 +1 位作者 赵昌平 郑用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5-659,共5页
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套袋自交结实率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的自交结实率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比较高,达到了63.66%~85.23... 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套袋自交结实率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的自交结实率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比较高,达到了63.66%~85.23%,不同组合和世代间具有一定差异;多基因遗传率0.49%~18.45%,说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受主基因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环境方差占总方差的14.29%~26.85%,因此在转育新不育系时可以对不育性进行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NS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自刚 马小飞 +5 位作者 张红霞 王震 张思妮 郭冬 张永鹏 马翎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919,共7页
BNS是一种光温敏型小麦不育新类型,具有不育彻底、育性转换稳定等特性,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有重要价值。为研究内源激素在BNS育性调控中的作用,以秋播与春播BNS花粉发育的四分体期至三核期4个关键时期幼穗为实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 BNS是一种光温敏型小麦不育新类型,具有不育彻底、育性转换稳定等特性,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有重要价值。为研究内源激素在BNS育性调控中的作用,以秋播与春播BNS花粉发育的四分体期至三核期4个关键时期幼穗为实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分别测定了BNS不育和可育幼穗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1)BNS在陕西关中地区正常秋播雄性不育、早春播雄性育性正常。(2)单核期和三核期是BNS温度敏感期,单核期均温高于15.35℃、三核期均温高于18.64℃时,BNS育性发生转换,雄性不育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3)BNS在敏感期响应外界温度,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调控育性表达;单核期不育幼穗中IAA、GA3和ZR含量比可育幼穗低21.9%、33.6%和30.2%,ABA含量反而增加23.4%;三核期不育幼穗ABA和ZR含量分别比可育幼穗高59.7%和31.4%,GA3则低44.0%。(4)与雄性可育幼穗相比,BNS雄性不育幼穗在单核期的IAA/GA3、ABA/GA3值偏高;二核期IAA/ABA值较低;三核期的IAA/GA3、ABA/GA3值较高,IAA/ABA值偏低。3个时期的IAA、ABA和GA3比例失调,阻碍了小孢子正常发育,导致BNS雄性败育。研究认为:BNS在花粉发育的单核期和三核期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通过内源激素代谢调控自身育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BNS 温敏雄性不育 幼穗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小麦孤雌生殖育种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娜 赵昌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孤雌生殖的雌配子体不经过受精,在基因控制或其他外界刺激下引起细胞分裂直接发育成胚。孤雌生殖的诱导方法如药剂诱导法、远缘杂交诱导法和延迟授粉法等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快速固定优良性状,缩短育种周期,创新种质资源等方面发挥作用... 孤雌生殖的雌配子体不经过受精,在基因控制或其他外界刺激下引起细胞分裂直接发育成胚。孤雌生殖的诱导方法如药剂诱导法、远缘杂交诱导法和延迟授粉法等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快速固定优良性状,缩短育种周期,创新种质资源等方面发挥作用。两系法杂交小麦具有优良不育系易选育,配组自由的特点,较易获得强优组合,孤雌生殖育种能够使杂交小麦亲本包括光温反应特性在内的各种优良性状在早世代稳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加速两系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孤雌生殖后代的鉴定方法很多,SSR是目前应用最多且最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孤雌生殖 温敏雄性不育 育种
下载PDF
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系CB1208-82的生理生化代谢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勤 金圣浩 +5 位作者 方芳 何序晨 王国新 关亚静 胡晋 胡伟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3,共6页
自交系'CB1208-82'是浙江大学新发现的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探究其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测定其不育株/可育株在雄穗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自交系'CB1208-82'是浙江大学新发现的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探究其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测定其不育株/可育株在雄穗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和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不育株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总是低于同期可育株,并且不育株叶片中的MDA和H2O2含量、O2-产生速率高于同期可育株,说明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低、活性氧积累多可能是引起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不育株叶片中的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低于同时期的可育株,特别是在雄穗发育初期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可育株,说明光合效率低及营养物质缺乏可能会导致雄穗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温敏雄性不育 生理生化代谢
原文传递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tms3650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杰 龙湍 +4 位作者 吴春瑜 李新鹏 曾翔 吴永忠 黄培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雄性不育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为进一步解析其调控机制,对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60Co-γ对籼稻品种93-11进行辐射诱变,从其后代中鉴定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tms3650。将籼稻明恢63作父本同突变体tms3... 【目的】雄性不育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为进一步解析其调控机制,对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60Co-γ对籼稻品种93-11进行辐射诱变,从其后代中鉴定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tms3650。将籼稻明恢63作父本同突变体tms3650杂交构建F2和F3群体,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结果】tms3650突变体其他农艺性状与野生型一致,但花药白绿且瘦小,花粉不能被1%碘-碘化钾溶液染成蓝黑色,穗子包颈,抽穗期延迟。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精细定位结果表明基因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SSR标记RM15927和RM15934之间135.25 kb距离内,且与RM15931标记共分离。陵水冬季南繁鉴定发现,该突变体育性受光温环境影响,说明tms3650突变体的雄性育性在短日低温条件下发生了转育,是一个光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结论】通过将定位位点与已报道的雄性不育基因比较,发现tms3650是一个新的基因位点,暂命名为TMS3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红萍 邓伟 +2 位作者 付英 王记林 肖小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7-21,共5页
详细综述了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包括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育性转换模式、遗传作用的模式及分子机制,两用核不育系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 水稻 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 育种 利用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先战 刘潇华 +2 位作者 黄珊 邹声浩 车荣会 《福建稻麦科技》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综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性的育性分离模式﹑不育基因的定位方法及研究成果,并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研究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与展望。
关键词 温敏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遗传标记
下载PDF
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受体的选择与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灵云 张立平 +4 位作者 赵昌平 张风廷 樊建青 苑少华 郭玉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为了选择适宜的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受体,并对幼胚组织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BS366以及常规品种京411的幼胚为材料,分别对碳源、除草剂浓度和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 为了选择适宜的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受体,并对幼胚组织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BS366以及常规品种京411的幼胚为材料,分别对碳源、除草剂浓度和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诱导培养基上,幼胚的出愈率差异不显著;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差异显著,其中添加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分化率较高;在对轰击过bar基因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时,除草剂Biolaphos的最适浓度为2 mg/L。3个受体材料离体培养过程中出苗率差异显著,其中BS210出苗率高,是较优良的转化受体,为今后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幼胚 温敏雄性不育 碳源 除草剂浓度 基因型
下载PDF
光温敏雄性不育玉米9417雄穗幼穗期叶片叶绿体蛋白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勇锋 李维平 +2 位作者 王帅 姚伟 周丹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研究玉米"两用系"9417雄穗不育的分子机制,以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系9417的不育和可育2种状态的植株为材料,利用SDS-PAGE、质谱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其幼穗分化敏感期叶片中叶绿体差异表达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和鉴定。电泳图... 为了研究玉米"两用系"9417雄穗不育的分子机制,以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系9417的不育和可育2种状态的植株为材料,利用SDS-PAGE、质谱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其幼穗分化敏感期叶片中叶绿体差异表达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和鉴定。电泳图谱显示,光温敏雄性不育、可育株在雄穗分化发育敏感时期叶绿体表达蛋白至少存在4条显著的差异条带,其中No.1、No.2是可育株中存在而不育株缺失的条带;No.3、No.4是不育株存在可育株中缺失的条带。质谱分析共鉴定出4种蛋白质:①AOL_s00004g466、②luc7-like protein 3-like、③putative T3SS effector EspN2-2、④ABC transporter ATP-binding protein。可育株中No.1为假定蛋白,No.2蛋白的U1-snRNP成分在RNA的加工和修饰中起介导自身与帽结合蛋白相结合的作用;不育株中No.3蛋白具T3SS效应,No.4蛋白在膜上ATP结合区域具单向转运底物的作用。叶绿体出现差异蛋白质,可能与雄性败育、不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温敏雄性不育 叶绿体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不同时期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缪晨琦 秦志列 +2 位作者 赵昌平 王志敏 崔玉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4-567,共4页
为深入研究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颖花开放机理,在田间条件下用4m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对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浸穗3min,研究了MeJA对其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MeJA可诱导各个时期的麦穗提前开颖,并... 为深入研究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颖花开放机理,在田间条件下用4m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对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浸穗3min,研究了MeJA对其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MeJA可诱导各个时期的麦穗提前开颖,并且诱导效应随发育时期的推迟而增强。其中,T1、T2时期(穗抽出旗叶叶耳的当天和第2d)MeJA处理可使开颖提前1~2d,处理后开颖率也显著高于对照;T3时期(穗抽出旗叶叶耳的第4d)MeJA处理当天开颖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处理后第5d二者开颖率分别为61%和74%,差异不显著;MeJA对T4、T5时期(穗上有1~3朵及5~7朵颖花开放)的颖花开放具有强烈的诱导效应,开颖率分别达到77%和80%,显著高于对照(45%和33%);MeJA对T6时期(颖花首次闭颖)的颖花无显著诱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茉莉酸甲酯 颖花开放
下载PDF
两系小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叶青 胡文彬 +1 位作者 周美兰 罗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537-13538,13575,共3页
综述了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机理、类别和育性研究进展,分析了光温对其的作用模式,并讨论了该领域需要研究应对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温敏雄性不育 小麦 育性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与水杨酸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颖花开闭的调控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淑英 秦志列 +2 位作者 张风廷 赵昌平 马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3-596,602,共5页
为探索雄性不育小麦小花颖壳开闭人工调控的有效途径,将离体穗或连体穗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或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浸穗,研究了MeJA与SA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Triticum aestivumL.)颖花开闭的诱导效应。... 为探索雄性不育小麦小花颖壳开闭人工调控的有效途径,将离体穗或连体穗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或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浸穗,研究了MeJA与SA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Triticum aestivumL.)颖花开闭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0.5、1.0、2.0、4.0 mmol/L MeJA均可显著诱导BS366离体穗开颖,并且诱导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1.0、2.0、4.0 mmol/L MeJA诱导的开颖率无显著差异,三者在处理后12 h内可诱导大部分的小花开颖,并且对低结实率的诱导效应更明显。适播(自交结实率为0%)的BS366对MeJA响应速度起初略快于晚播(自交结实率为7%),之后适播的BS366开颖率的增长呈先慢后快的变化,晚播的BS366则呈先快后慢的变化。4.0 mmol/L MeJA亦可显著诱导田间连体穗开颖,MeJA处理后第1 d和第5 d人工授粉的结实率达80.4%和91.3%,表明MeJA处理对雌蕊无副作用。5.0和10.0 mmol/L的SA对MeJA诱导离体麦穗开颖的效应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2.0 mmol/L的SA没有抑制效应;各浓度的SA均能显著促进经MeJA诱导开颖的小花闭颖,5.0和10.0 mmol/L SA的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茉莉酸甲酯 水杨酸 颖花开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