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西走廊芦苇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对生境条件的适应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郑学平
张承烈
陈国仓
-
机构
兰州大学生物系
-
出处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8,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本文以甘肃省河西走廊生长的四个不同生境芦苇为对象,比较研究了它们的叶解剖结构、光合关键酶活力、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结果发现,沼泽芦苇叶中虽具有不典型的花环结构.但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24.4,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1218Unitmgpro^(-1)·min^(1δ13)C值为-34‰,这些测值位于C_3植物(小麦)的范围内。生长于沙丘上的芦苇叶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异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0.985,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504Unitmgpro^(-1)·min^(-1),δ^(13)C值为-20.9‰,这些测值与典型C_4植物(玉米)十分相似。盐化草甸芦苇和盐化草—沙丘过渡地带芦苇叶中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大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分别为2.45和1.53,但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分别为1470和2058Unitmgpro^(-1)·min^(-1),δ^(13)C值分别为35.6和30.6%,综合盐化草甸芦苇和过渡地带芦苇的上述指标,似介于沼泽芦苇和沙丘芦苇之间。由这些结果可以认为,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芦苇,在种内发生有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的适应性改变。
-
关键词
芦苇
光合碳化途径
生态环境
-
Keywords
reed
Kranz structure
RUBPcase activity/PEPcase activity
Glycollate oxidase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δ^(13)C)
-
分类号
Q949.714.2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