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ASA模型估算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被引量:353
1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郭庆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3-608,T001,共7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应用技术 ,利用 CASA模型估算了我国 1997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1997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为 1.95 Pg C,约是世界陆地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的 4.0 % ;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应用技术 ,利用 CASA模型估算了我国 1997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1997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为 1.95 Pg C,约是世界陆地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的 4.0 % ;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分布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减小 ;其中海南岛南部、云南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大 ,达 90 0 g C· m- 2· a- 1以上 ,而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小 ,不足 10 g C· m- 2· a-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光合有效辐射 光能转化率 净第一性生产力 NDVI 植被 估算
下载PDF
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136
2
作者 陈利军 刘高焕 励惠国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5,T001,共8页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研究方法很多 ,运用NOAAAVHRR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来提取和反演地面参数 ,进而准确估算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 ,主要是采用...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研究方法很多 ,运用NOAAAVHRR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来提取和反演地面参数 ,进而准确估算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 ,主要是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 ,即通过NPP与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 (A PAR)和植被将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转化为有机物的转化率 (ε)的关系来实现的。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PP =(FPAR×PAR)× [ε ×σT×σE×σS× (1-Ym)× (1-Yg)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 ,以 1990年每旬的 8km分辨率的NOAAAVHRR 1— 5通道的影像为数据源 ,对中国每旬的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估算 ,然后累加得出全年的NPP值。估算结果 :1990年我国陆地植被NPP总量为 6 13× 10 9t/a ,NPP最高值为 1812 9gC/m2 。就计算结果 ,对中国大陆植被NPP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遥感模型能够以面代点 ,比较真实地反映陆地植被NPP的时空分布状况 ,与我国植被分布的地理规律性相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遥感动态监测 植物吸收 光合有效辐射 NPP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下夏玉米光合对生理生态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32
3
作者 李潮海 刘奎 +1 位作者 周苏玫 栾丽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5-269,共5页
不同施肥水平下夏玉米光合对生理、生态因子的响应研究表明 ,施肥可以改善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 ,使阻碍光合速率进一步提高的因素由非气孔限制逐渐转变为气孔限制 ,并可提高生育后期叶片的光合强度 ,延长高光合持续期 ,在日变化中表现为... 不同施肥水平下夏玉米光合对生理、生态因子的响应研究表明 ,施肥可以改善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 ,使阻碍光合速率进一步提高的因素由非气孔限制逐渐转变为气孔限制 ,并可提高生育后期叶片的光合强度 ,延长高光合持续期 ,在日变化中表现为增加了叶片下午的光合强度。大田条件下 ,光合有效辐射 (PAR)和气孔导度 (Sc)是影响光合速率 (Pn)最主要的生态、生理因子 ,且其对 Pn 始终具有正的直接效应。而与 Pn 呈最显著线性相关的生态、生理因子则为PAR和蒸腾速率 (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度 通径分析 夏玉米 光合有效辐射
下载PDF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CO_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3
4
作者 刘允芬 宋霞 +2 位作者 孙晓敏 温学发 陈永瑞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2期109-117,共9页
对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碳通量与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3m和39m两层高度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对2003年该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净生态系统交换(NEE)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土... 对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碳通量与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3m和39m两层高度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对2003年该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净生态系统交换(NEE)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温度等.白天(有光期)的NEE对于PAR的响应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通过摩擦速度的阈值对夜间数据进行了筛选,夜间(无光期)的NEE对于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响应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该生态系统全年各个月均表现为碳汇;碳通量各月的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明显.2003年各月NEE值以5,6月最高,日最大值为-0.61~-0.67mg·CO2·m^-2·s^-1;盛夏7月遭遇了严重伏旱及持续高温,NEE值约为5~6月的2/3,日最大值为-0.40 mgCO2·m^2·s^-1;秋末到冬季由于持续干旱,NEE为全年最低,日最大值为-0.29~-0.35mg·CO2·m^-2·s^-1.2003全年碳收支估算值在-0.553~0.645kgC·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针叶林 CO2通量 环境因子 碳通量 碳汇 土壤温度 光合有效辐射 季节变化 摩擦速度 饱和水汽压差
原文传递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叶扶芳藤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 被引量:58
5
作者 张淑勇 周泽福 +1 位作者 夏江宝 张光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14-2521,共8页
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下3年生小叶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var.radi-cansSieb.)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等生理参数,阐明其光合生理参数对土壤水... 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下3年生小叶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var.radi-cansSieb.)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等生理参数,阐明其光合生理参数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探讨小叶扶芳藤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结果表明:小叶扶芳藤的Pn、Tr、WUE及LUE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1)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进行模拟光响应过程较好,在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为72.2%和32.3%时,曲角(K)值较小;在其它水分条件下,K值接近于1.随着土壤水分(RWC为22.4%-72.2%)的递增,光补偿点降低,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及表观量子效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在RWC为72.2%时,光补偿点最低(22.6μmol·m^-2·s^-1),光饱和点最高(1 400μmol·m^-2·s^-1).(2)维持小叶扶芳藤正常生长(同时具有较高Pn、LUE及WUE)的土壤水分范围,在RWC为44.2%-72.2%之间,最佳土壤水分在RWC为72.2%左右,正常生长所允许的最低土壤水分在RWC为32.3%左右.(3)小叶扶芳藤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600-1 600μmol·m^-2·s^-1范围内,Pn和WUE都具有较高水平,饱和光强大约在800-1 400μmol·m^-2·s^-1之间,LUE在100-300μmol·m^-2·s^-1光强范围内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扶芳藤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下载PDF
玉米和大豆条带间作模式下的光环境特性 被引量:63
6
作者 高阳 段爱旺 +1 位作者 刘祖贵 申孝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8-1254,共7页
于2006—2007年对玉米/大豆窄条带间作系统的光环境特性进行观测,研究间作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光环境改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早期,大豆条带边行(与玉米相邻行)底部光的透射率高于大豆内行,而玉米条... 于2006—2007年对玉米/大豆窄条带间作系统的光环境特性进行观测,研究间作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光环境改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早期,大豆条带边行(与玉米相邻行)底部光的透射率高于大豆内行,而玉米条带内行底部光的透射率高于边行;进入生殖生长后,冠层底部光的透射率变化不明显,平均透射率小于7%.在生育早期,内行大豆接收到的日平均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比边行高约10%;1∶3间作模式(I1处理)下,大豆边行和内行光的透射率均比2∶3间作模式(I2处理)高15%,表明I2处理的玉米条带对大豆的遮荫程度大于I1处理.在大豆开花之后,内行大豆接收到的日平均PPFD与两侧边行有显著差异,但边行之间差异不显著;内行和外行大豆光的透射率分别为38%和27%,但I1和I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两种间作模式下玉米条带对大豆的遮荫程度相近.大豆内行的生物量高于边行,而边行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不同窄条带间作模式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作物光环境的改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光合有效辐射 玉米 大豆 冠层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紫藤叶片生理参数的光响应 被引量:57
7
作者 夏江宝 张光灿 +3 位作者 刘刚 韩炜 陈建 刘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测定了不同土壤湿度下2年生紫藤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探讨了紫藤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结果表明:紫藤叶片的Pn、Tr及WUE对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阈... 测定了不同土壤湿度下2年生紫藤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探讨了紫藤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结果表明:紫藤叶片的Pn、Tr及WUE对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维持紫藤正常生长(同时具有较高Pn和WUE)的土壤湿度范围为:体积含水量(Wv)15.3%~26.5%、相对含水量(Wr)46.4%~80.3%,最佳土壤湿度约为Wv23.3%、Wr70.6%.紫藤叶片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为600~1600μmol.m-2.s-1时,Pn和WUE具有较高水平,饱和光强在PAR为800~1000μmol.m-2.s-1.紫藤叶片光合作用非气孔限制的发生与土壤湿度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Wv为18.4%~26.5%、Wr为55.8%~80.3%时,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小;超出此范围后,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出现由气孔限制转变为非气孔限制的PAR临界值.紫藤正常生长允许的最低土壤湿度约为Wv11.9%、Wr36.1%,允许最高PAR约为1000μmol.m-2.s-1,是紫藤叶片光合机构受到破坏的临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藤 土壤水分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光合、产量及茎秆抗倒的影响 被引量:61
8
作者 程彬 刘卫国 +11 位作者 王莉 许梅 覃思思 卢俊吉 高阳 李淑贤 Ali RAZA 张熠 Irshan AHMAD 敬树忠 刘然金 杨文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084-4096,共13页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和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带状单作2个水平,副因素为大豆的3个种植密度(PD1=17株/m^(2),PD2=20株/m^(2),PD3=25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冠层内部光环境变化、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动态、田间倒伏率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中后期受高位作物玉米遮荫和自荫性增加的影响,其植株群体冠层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能力、分枝数及产量显著降低,但受玉米影响的程度因大豆种植密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间作模式下,PD1和PD2处理的大豆植株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比PD3处理分别增加了45.4%和24.8%,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6.1%和12.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增加了53.2%和27.2%,单株分枝数分别增加了270.4%和140.9%,田间倒伏率分别降低了50.3%和19.3%。相关性分析发现,间作大豆的田间倒伏率与冠层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叶片净光合速率、茎秆抗折力、茎叶干物质比、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下,20株/m^(2)的大豆密度(PD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降低植株田间大豆倒伏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组合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分布特征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9
作者 崔亮 苏本营 +1 位作者 杨峰 杨文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89-1501,共13页
【目的】发展间种套作大豆是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优化群体配置,改善群体光分布特征,实现大豆对有效光能的高效利用,为套作大豆高产栽培及群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和... 【目的】发展间种套作大豆是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优化群体配置,改善群体光分布特征,实现大豆对有效光能的高效利用,为套作大豆高产栽培及群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和2012年,以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和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材,设计登海605/贡选1号(处理A)、川单418/贡选1号(处理B)、雅玉13/贡选1号(处理C)3种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并以大豆单作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PAR分布特征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的PAR和透光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CK(P<0.05)。玉豆共生期间,处理A的PAR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54.4%和90.7%。处理A的透光率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7.4%和17.7%。处理A的PAR和透光率均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这说明登海605/贡选1号的带状套作组合,能够提高套作系统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透光率。(2)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下,处理A大豆叶片Pn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P<0.05),处理B和处理C大豆的Pn与处理A相比分别低了14.16%和27.23%。Gs和Ci与Pn变化趋势相同,Pn与G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883**),说明气孔限制可能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3)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显著提高了大豆叶片的Chla、Chlb、Chl(a+b)含量,降低了Chla/b比值,且均呈显著差异(P<0.05)。在V3、V5和R1期时,处理C大豆叶片Chla含量比处理A和B相比分别高5.42%、10.2%、5.9%和3.08%、4.9%、3.3%。处理C下大豆的Chlb含量比处理A和处理B分别高14.4%、14.9%,11.73%和7.8%、7%和5.74%。处理C大豆叶片Chl(a+b)的含量比处理A和处理B分别高7.27%,11.1%,7%和4.08%,5.35%,3.8%。处理间Chla/b与其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套作组合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叶片更有效的捕获有限的光能,对光强降低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 光分布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水稻冠层光截获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58
10
作者 李艳大 汤亮 +3 位作者 张玉屏 朱相成 曹卫星 朱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296-3305,共10页
【目的】旨在解析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量及其分布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2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高、中、低3个施氮水平,构建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于拔节至成熟期系统测定水稻冠层PAR截获... 【目的】旨在解析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量及其分布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2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高、中、低3个施氮水平,构建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于拔节至成熟期系统测定水稻冠层PAR截获量及其分布、以及叶面积和产量。【结果】水稻群体向上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垂直分布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R2>0.99);抽穗期、抽穗后17d和成熟期的冠层最大叶面积密度分别出现在0.53、0.56和0.60的相对冠层高度左右;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冠层上中部的相对叶面积密度呈递增趋势,而冠层下部的相对叶面积密度呈递减趋势。PAR截获率(FIPAR)与向下累积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FIPAR=α×(1-e-K×LAI)来定量描述(R2>0.86);消光系数K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递减,其日变化表现为早晚较高、中午较低。冠层PAR截获量(AIPAR)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多峰分布,最高峰出现在移栽后58-70d,即孕穗至抽穗期,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典型晴天下,冠层PAR截获量的日变化呈单峰分布,最大值出现在11:00-13:00。【结论】水稻群体叶面积的垂直分布影响冠层光截获;水稻产量与PAR利用率呈正相关,而PAR转化率随PAR截获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维持一定的漏光损失量对水稻高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冠层 光合有效辐射 光截获 叶面积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三维空间分布的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45
11
作者 王锡平 李保国 +1 位作者 郭焱 翟志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8-576,共9页
设计了一套田间观测试验 ,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 (PAR ,PhotosyntheticallyActiveRadiation)在玉米冠层内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 1)玉米冠层内平均PAR的垂直分布具有随着向下累计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指数... 设计了一套田间观测试验 ,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 (PAR ,PhotosyntheticallyActiveRadiation)在玉米冠层内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 1)玉米冠层内平均PAR的垂直分布具有随着向下累计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指数递减的趋势。在冠层中上部 ,PAR透光率较高 ,递减很明显 ,冠层下部则维持较低水平 ,变化不大。在相同的天气和时间条件下稀植或密植冠层内PAR透光率随累计LAI递减的趋势相近 ,但在不同时刻 (太阳入射角度不同 )、不同天气条件下 ,即使相同的冠层也具有不同的消光系数。 ( 2 )在常规种植密度的玉米冠层中上部 ,光斑面积大 ,光斑内PAR透光率高、变化小 ,但冠层下部的光斑很少或不明显 ,最大PAR透光率也可能会很低。 ( 3)稀植会明显增加冠层下部的光斑和平均PAR透光率。 ( 4 )阴天时冠层内部PAR强度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冠层 光合有效辐射 三维空间分布 叶面积指数 光斑
下载PDF
北方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3
12
作者 祁红彦 周广胜 许振柱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大小直接影响冠层内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玉米净第一性生产力或作物产量的准确评估。为弄清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于2006年生育期的光合有效辐射观... 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大小直接影响冠层内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玉米净第一性生产力或作物产量的准确评估。为弄清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于2006年生育期的光合有效辐射观测数据和叶面积指数动态观测数据,对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冠层内不同垂直层次叶片的PAR分布随生育期变化显著,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2=0.89);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消光系数K值在生育期呈动态变化,约为0.76,且表现为苗期较大、生育后期较小。分析表明,在进行光合有效辐射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光合作用模拟时,应考虑消光系数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冠层 生育期 光合有效辐射 垂直分布 消光系数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_2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13
作者 关德新 吴家兵 +3 位作者 于贵瑞 赵晓松 韩士杰 金昌杰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2期103-108,共6页
利用涡动相关技术观测资料和同步的气象要素监测资料,探讨了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饱和差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CO2通量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的制约,二者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同时空气饱和... 利用涡动相关技术观测资料和同步的气象要素监测资料,探讨了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饱和差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CO2通量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的制约,二者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同时空气饱和差也有一定的影响,空气越干燥,光合吸收能力下降越明显,这种敏感性在6月较显著.该生态系统的暗呼吸强度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二者符合指数关系,另外,土壤温度对暗呼吸的影响还与季节有关,在相同土壤温度下,4~7月的呼吸强度比8~11月的高.日净碳交换与日平均气温符合指数关系.通过CO2通量和温度,光合有效辐射的年度变化规律发现,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季节变化是温度和光照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6月份碳汇强度最大,7,8月次之,全年的净碳吸收量为-184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土壤温度 光合有效辐射 暗呼吸 气象条件 空气饱和差 气象要素 年度变化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山西太岳山辽东栎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42
14
作者 蔺琛 马钦彦 +4 位作者 韩海荣 曹文强 王治中 王占勤 张葆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99-1406,共8页
对自然生长的辽东栎林木用 LI-640 0测定其光合作用 ,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在完全接近自然生长的条件下测定辽东栎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控制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测定叶片在不同 CO2 浓度下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 ;控制温度比对应时间段... 对自然生长的辽东栎林木用 LI-640 0测定其光合作用 ,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在完全接近自然生长的条件下测定辽东栎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控制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测定叶片在不同 CO2 浓度下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 ;控制温度比对应时间段的温度高 2~ 4℃ ,并控制 CO2 浓度在 3 75~ 70 0 ml· m- 3间变化 ,测定辽东栎光合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 :1自然状态下辽东栎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有两个光合速率峰 ,峰高接近 ,上午的光合速率峰持续时间较下午的长。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间有很强的正相关 ,且对胞内 CO2 浓度和蒸腾速率有较大影响。气孔导度与叶片水压亏缺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而水压亏缺受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的影响较大。 2在控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不变的情况下 ,辽东栎的叶片水压亏缺变化幅度很小 ,气孔导度变化主要受 CO2 浓度的调节 ,表现出在目前 CO2 浓度至加倍 CO2 浓度下 ,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与之对应光合速率增大 ,同时光补偿点也有所提高。当 CO2 浓度超过 80 0 ml· m- 3继续上升时 ,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均下降 ,光补偿点继续升高。3对辽东栎叶片进行升温和高 CO2 浓度处理 ,在试验进行时的温度 (2 8~ 3 7℃ )下 ,发现在 3 75~ 70 0 ml· m- 3的 CO2 浓度范围内 ,升温均导致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太岳山 辽东栎 光合特性 CO2浓度 光合有效辐射 温度
下载PDF
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侯学计算 被引量:40
15
作者 周允华 项月琴 栾禄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7-455,共9页
讨论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两种计量系统,提出了利用太阳总辐射照度估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候学公式。根据国外对昼光的观测资料,得到了PAR能量的量子转换系数,即太阳总辐射中,PAR每1J的能量含有4.55μmo... 讨论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两种计量系统,提出了利用太阳总辐射照度估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候学公式。根据国外对昼光的观测资料,得到了PAR能量的量子转换系数,即太阳总辐射中,PAR每1J的能量含有4.55μmol的量子。在气候学计算中,可利用这个值进行PAR的能量和量子的换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量子通量密度 气候学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in China by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陈利军 刘高焕 冯险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1期1191-1198,共8页
Among the many approaches for studying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 new metho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With spectral information source (the visible band, near infrared band and ... Among the many approaches for studying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 new metho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With spectral information source (the visible band, near infrared band and thermal infrared band) of NOAA-AVHRR, we can get the relative index and parameters, which can be used for estimating NPP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By means of remote sensing, the estimation of biomass and NPP is mainly based on the models of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In other words, the biomass and NPP can be calculated from the relation among NPP,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 active radiation (APAR) and the rate (epsilon) of transformation of APAR to organic matter, thus: NPP = ( FPAR x PAR) x [epsilon * x sigma (T) x sigma (E) x sigma (S) x (1 - Y-m) x (1 - Y-g)]. Based upon remote sensing ( 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NPP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in China in every ten days was calculated, and the annual NPP was integr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otal NPP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in China was 6.13 x 10(9) t C . a(-1) in 1990 and the maximum NPP was 1 812.9 g C/m(2). According to this result,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NPP was analyzed. Comparing to the statistical models, the RS model, using area object other than point one, can better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NPP, and match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 active radiation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BIOMASS
下载PDF
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50
17
作者 王健波 严昌荣 +2 位作者 刘恩科 陈保青 张恒恒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目的】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的蓄水保墒作用和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及其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转运规律的影... 【目的】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的蓄水保墒作用和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及其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转运规律的影响,以期为旱区作物生产及农田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山西临汾20年免耕覆盖和常规耕作两种耕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13年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对土壤水分,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有效辐射、旗叶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在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免耕覆盖耕作0—16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显著增加,平均提高了12%,其中在土壤水分含量的最低时期(灌浆前期)比常规耕作提高21%(P<0.01)。在抽穗和灌浆前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比常规耕作高163μmol/(m2·s),其中在灌浆前期二者差异最大,达19.3%(P<0.05),并且免耕覆盖下小麦中上层和中下层都有充分利用光能的机会。在灌浆前期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处理的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平均增加39%,二氧化碳利用能力平均增加1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小麦抽穗后到成熟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平均比常规耕作高39%,收获期籽粒重和植株总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7%和46%(P<0.01),并且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达到了64%。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免耕覆盖的小麦穗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31%和10%,实收产量比常规耕作高41%(P<0.01)。免耕覆盖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缓解了因水分胁迫作用而出现的光合午休现象,保证了小麦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免耕覆盖增强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能力,并且籽粒干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而常规耕作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免耕覆盖 光合有效辐射 土壤水分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欧洲3种常见乔木幼苗在两种光环境下叶片的气体交换、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 被引量:34
18
作者 赵平 张志权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在室内测定了分别栽培于全光照和20%光照条件下的垂枝桦Betulapendula,欧洲水青冈Fagussylvatica和欧洲白栎Quercusrobur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叶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并... 在室内测定了分别栽培于全光照和20%光照条件下的垂枝桦Betulapendula,欧洲水青冈Fagussylvatica和欧洲白栎Quercusrobur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叶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并分析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回归关系.20%光照条件引起净光合速率的光饱和点下降,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的光合物质积累减少,但氮素含量上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成正相关.3种植物的幼苗对荫蔽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其中B.pendula和Q.robur的耐荫能力比Fsylvatica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光合有效辐射 叶绿素 叶片气孔导度
下载PDF
GIS和RS支持下广东省植被吸收PAR的估算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29
19
作者 郭志华 彭少麟 +1 位作者 王伯荪 张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在 G I S和 R S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 N O A A- A V H R R N D V I数据估计了广东省植被在 199204~199303间吸收的 P A R,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植被对 P A R 的... 在 G I S和 R S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 N O A A- A V H R R N D V I数据估计了广东省植被在 199204~199303间吸收的 P A R,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植被对 P A R 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广东省植被年 A P A R介于 0~1575 M J/m 2a 之间,其最大 N P P不及全球最高值的一半;并且,广东省年 A P A R 的时空变化显著,这主要与植被自身性质和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有关;即使是常绿阔叶林,其年 A P A R 也有显著差异,并且吸收 P A R 的年变化显著,全年以 7、10 月份吸收的 P A R 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广东 植被 光合有效辐射 估算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水稻冠层光截获、光能利用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44
20
作者 汤亮 朱相成 +2 位作者 曹梦莹 曹卫星 朱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9-1276,共8页
以两优培九和武香粳14号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水平下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水稻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光能利用率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水稻冠层平均PAR反射率为3.45%,其中,分蘖期至... 以两优培九和武香粳14号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水平下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水稻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光能利用率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水稻冠层平均PAR反射率为3.45%,其中,分蘖期至抽穗期的冠层反射PAR占冠层总PAR损失的10.90%,显著小于抽穗期至成熟期的22.06%.分蘖期至成熟期的冠层PAR转化率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分蘖期至抽穗期的冠层PAR转化率高于抽穗期至成熟期.在分蘖期至成熟期,冠层PAR利用率随栽插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各处理中两优培九的平均PAR利用率(1.83g.MJ-1)显著高于武香粳14(1.42g.MJ-1);武香粳14因生育期较长,分蘖期至成熟期的入射PAR及中、高栽插密度处理的PAR截获量均高于两优培九.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冠层PAR截获率和利用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AR转化率与产量也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保持较高PAR截获率的基础上提高冠层PAR转化率,进而提高冠层PAR利用率,有利于水稻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合有效辐射 光截获 光能利用率 光能转化率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