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走与重构——论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家的转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晓峰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3-110,共8页
自 90年代以来 ,以余华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家 ,在审美理想和叙事策略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意味着他们对于西方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模仿、学习阶段的结束 ,也意味着逐步成熟起来的作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从而使... 自 90年代以来 ,以余华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家 ,在审美理想和叙事策略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意味着他们对于西方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模仿、学习阶段的结束 ,也意味着逐步成熟起来的作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从而使当代文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家 出走 余华 当代文学 西方文学理论 创作方法 十年 意味 叙事策略
原文传递
《第七天》:匆匆忙忙地代表着中国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定浩 《上海文化》 2013年第5期10-15,共6页
余华的新小说《第七天》并不长,十余万字,讲的是一个人死后七日的见闻,他的魂灵四处游荡,并见到一群和他一样死无葬身之地的亡魂,这其中有他的亲人,也有陌生人,他们都是在生活中遭遇种种不幸的非正常死亡者,通过叙述他们各自不... 余华的新小说《第七天》并不长,十余万字,讲的是一个人死后七日的见闻,他的魂灵四处游荡,并见到一群和他一样死无葬身之地的亡魂,这其中有他的亲人,也有陌生人,他们都是在生活中遭遇种种不幸的非正常死亡者,通过叙述他们各自不同的死亡故事,小说家似乎是想以某种类似但丁《地狱篇》式的手法,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有所影射(或者用余华自己全新的说法:“把现实世界作为倒影来写”)。然而,如果说《兄弟》简单粗糙的白描叙事还可以被视作一次冒险和尝试,由此证明一个先锋小说家不懈探索的勇气,那么,《第七天》在叙事语言上变本加厉的陈腐与平庸,似乎就不太容易再予以一种善意的解释;如果说,《兄弟》对社会新闻的采用,虽然生硬,但因为其间有数十年的时间跨度,至少还有一点点在遗忘的尘埃中翻检历史的努力,那么,《第七天》里对近两三年内社会新闻的大面积移植采用,已几乎等同于微博大V顺手为之的转播和改编。从文学观感而言.人们很难相信这是七年磨一剑的长篇小说,它更像三两个礼拜就码出来的网络快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正常死亡 先锋小说家 《兄弟》 叙事语言 社会新闻 现实世界 时间跨度
原文传递
在文学机制与社会想象之间——从马原《虚构》看先锋小说的“经典化”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建周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6,共7页
当文学在1987年失去轰动效应的时候,一批先锋小说家在《收获》集体亮相。而他们的先行者马原,则开始运用写实手法叙述知青故事。这一转变获得洪峰的高度赞扬,却遭到评论家的严厉批判。论者声称对马原的小说探索怀有莫大期待,但他自... 当文学在1987年失去轰动效应的时候,一批先锋小说家在《收获》集体亮相。而他们的先行者马原,则开始运用写实手法叙述知青故事。这一转变获得洪峰的高度赞扬,却遭到评论家的严厉批判。论者声称对马原的小说探索怀有莫大期待,但他自掘坟墓,把“初期小说创作中隐藏的非现代因素膨胀到俗不可耐的地步”,所以“该搁一搁笔了”。这一颇有意味的细节被其后的文学史叙述轻轻抹去,马原此前的“探索”和其他先锋小说家此后的“实验”紧紧缝合在一起,完成了先锋小说的历史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家 文学史叙述 马原 《虚构》 经典化 想象 社会 轰动效应
原文传递
在“重构”与“创设”中走向世界——格非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8
4
作者 褚云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9-202,共14页
作家格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先锋小说家”的姿态登上中国文坛,其创作活力一直延续到现在。经历了一九九四年《欲望的旗帜》之后接近十年的思考沉潜期,二00四年以《人面桃花》强势回归文坛之后,似乎比当年同时代的先锋作家走得更为... 作家格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先锋小说家”的姿态登上中国文坛,其创作活力一直延续到现在。经历了一九九四年《欲望的旗帜》之后接近十年的思考沉潜期,二00四年以《人面桃花》强势回归文坛之后,似乎比当年同时代的先锋作家走得更为深远。尤其是近年作品以丰富的细节和场景、最真切的中国当代生活经验、文体上的充分自觉,有效切中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症候。格非的小说已经越来越不是一种西化的小说,当他使文学真正回归到自身之后,便开始不断地徘徊于西方的“智性”与中国古典的“诗性”之间,试图在当代的汉语写作中续接和复活中国古老的士人传统,无论从小说结构与人物塑造上,还是从内在的风致与气韵上,都开始向中国古典的美学与文化致敬。从这个角度来讲,格非重构了西方的资源与中国古典的叙事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家 传播与接受 格非 重构 《欲望的旗帜》 海外 世界 中国文坛
下载PDF
马尔克斯的噩梦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大可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4,共4页
马尔萨斯和马尔克斯,是搅动当代中国的“二马”。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都是先受到既有秩序的狙击,然后又变成流行的“真理”。如今,在文学领域,谁批评马尔克斯,谁就会被视为保守、落后的代表。然而,马尔克斯的乌托... 马尔萨斯和马尔克斯,是搅动当代中国的“二马”。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都是先受到既有秩序的狙击,然后又变成流行的“真理”。如今,在文学领域,谁批评马尔克斯,谁就会被视为保守、落后的代表。然而,马尔克斯的乌托邦,一定就如此美仑美奂么?一个完美的“真理”,像病毒一样到处传播,也会变得不那么可爱。何况,在文学领域,很难说什么就是绝对的真理。当马尔克斯在中国先锋小说家身上集体“灵魂附体”,当一种具有冒犯性的语法变成标准语法,其中的文学能量也就耗散殆尽了。马尔克斯的灵魂和言辞的冲突,更是使得他的文字遭遇致命的摩擦力。由于知识产权问题,中文读者现在难以见到他的作品,这或许可以缓解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的症状。当然,我依然期待马尔克斯的作品能够顺利进入中国,更盼望我们能够把他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 “真理” 文学领域 当代中国 先锋小说家 马尔萨斯 人口论
下载PDF
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洪霞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8,共5页
在众多先锋小说家中,文学史对苏童的命名应该说是最繁杂的,似乎他很难在当代文学史上“认祖归宗”。在孟繁华、程光炜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罗列了根据辽宁大学王春荣老师的统计,60年代至今出版的60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 在众多先锋小说家中,文学史对苏童的命名应该说是最繁杂的,似乎他很难在当代文学史上“认祖归宗”。在孟繁华、程光炜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罗列了根据辽宁大学王春荣老师的统计,60年代至今出版的60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本文从中选取了几部书写苏童的文学史作为研究对象。大致根据时间的顺序,苏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分别有如下的命名: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另外还有其他特殊的处理。其他先锋小说家,例如马原、余华、格非,在文学史中是很少有争议的,是“根正苗红”的先锋文学的代表,而苏童的头上却被扣上了太多顶帽子。诚然,“文学史不是孜孜以求一个想象之中完美无暇的‘定论’——无论这样的‘定论’是叫做‘科学评价’、‘历史真相’还是别的什么;相反,文学史写成了一种效应史,一种注定要在时尚、趣味和不同时期的风格之中不断修改的文学史”,那么,苏童为什么在这过程中遭遇了不同的修改,拥有了不同的命名,这其中的渊源在哪里。正是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本文以苏童的代表作《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为中心,探讨苏童在被建构的过程中,文学史对其的书写是一种权力的实施,而这种权力的实施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但为什么这一概念在形成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文学语境在不断变化中,所以在不同时期对苏童的理解自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苏童 《1934年的逃亡》 先锋小说家 后现代主义小说 《罂粟之 《妻妾成群》 文学发展史
原文传递
一个先锋小说家的叙事
7
作者 李伟长 《书摘》 2024年第4期34-35,共2页
我很早就知道孙甘露老师有这样的创作计划,书名叫《千里江山图》,一部与革命、与青年、与英雄相关的长篇小说。书名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一幅画的名字相同。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一个从事文学评论的人,还是作为一个出版社的文学编辑,对这... 我很早就知道孙甘露老师有这样的创作计划,书名叫《千里江山图》,一部与革命、与青年、与英雄相关的长篇小说。书名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一幅画的名字相同。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一个从事文学评论的人,还是作为一个出版社的文学编辑,对这部作品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孙甘露 王希孟 一幅画 叙事 先锋小说家 长篇小说
原文传递
基督文化与北村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8
作者 丛新强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先锋姿态步入文坛的北村 ,由于与基督文化的密切关系而发生创作转型。对基督文化“罪感”的理解与体验 ,使他的创作中充满了苦难与罪孽 ;对基督文化“爱感”的理解与体验 ,使他的创作中充满了信仰与救赎。皈依基督或许可以说仅仅是一... 以先锋姿态步入文坛的北村 ,由于与基督文化的密切关系而发生创作转型。对基督文化“罪感”的理解与体验 ,使他的创作中充满了苦难与罪孽 ;对基督文化“爱感”的理解与体验 ,使他的创作中充满了信仰与救赎。皈依基督或许可以说仅仅是一段个人经历 ,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 ,其意义却决非一个私人事件所能包容。它超越了有限生存与现世关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村 基督文化 转型 小说创作 "罪感"文化 "爱感"文化 先锋小说家
下载PDF
试析先锋小说家的文论背景——以残雪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洪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4-150,共7页
当代中国的先锋作家大都深受西方现代哲学(主要是存在主义)和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他们在创作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表达过自己的文论思想。残雪就是这样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先锋作家兼文论家。她的文论体现了中国当代先锋作家的文学观,这主要表... 当代中国的先锋作家大都深受西方现代哲学(主要是存在主义)和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他们在创作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表达过自己的文论思想。残雪就是这样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先锋作家兼文论家。她的文论体现了中国当代先锋作家的文学观,这主要表现在她通过对自身创作经验的理论提炼而呈现出来,同时又通过对现代西方文学大师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她独具一格的文学观。残雪建构自己文论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包括:以诗性和巫性思维即怪诞化、梦幻化的手法,对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对伦理关系、文化心理结构的全面异化(丑)的立体刻画;以新的自动写作对潜意识和自我灵魂进行独特解剖;对文学的"透明"与"黑暗"的辩证体认;以及对理想读者的召唤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思想 先锋小说家 残雪 现代派文学 西方现代哲学 先锋 文化心理结构 创作经验
原文传递
苏童小说“红粉”系列生成的外部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树军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5期87-91,共5页
先锋小说家中叛逆姿态最为温和的苏童之所以回归古典写实传统,除了为摆脱之前小说创作的“风格的陷阱”“美丽的泥沼”,以及“形式大于内容”的困境外,还在于社会语境的转型使然。
关键词 苏童小说 列生成 先锋小说家 小说创作 社会语境 写实 古典
原文传递
先锋文学的“四个四重奏”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40,共4页
前奏:浪得薄幸名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通常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一批青年小说家的创作。之所以被称之为“先锋小说家”,是因为他们在小说文体方面有一些有别于当时官方主流文学的叙事成规。可是,倘若要细加考察就会发现,先... 前奏:浪得薄幸名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通常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一批青年小说家的创作。之所以被称之为“先锋小说家”,是因为他们在小说文体方面有一些有别于当时官方主流文学的叙事成规。可是,倘若要细加考察就会发现,先锋小说实际上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先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四重奏 20世纪80年代 先锋小说家 中国当代 主流文学 小说文体 中后期
原文传递
“先锋小说”的概念、内涵及其话语形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中驰 《文艺评论》 2017年第4期55-63,共9页
“先锋文学”的概念刚刚被普遍接受之时,已经有批评家在总结先锋的遗产,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作家和批评家对先锋小说反思和总结、创作和讨论都仍在进行之中。有批评家认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探索并没有停滞,先锋的火炬依然... “先锋文学”的概念刚刚被普遍接受之时,已经有批评家在总结先锋的遗产,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作家和批评家对先锋小说反思和总结、创作和讨论都仍在进行之中。有批评家认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探索并没有停滞,先锋的火炬依然在一代代作家手中相传。”①这反映出作为当代文学史的一部分,“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概念内部是矛盾的。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家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新锐作家的探索同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有怎样继承关系也难以判断,如果我们仍旧坚持认为“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作家对以往创作的反叛和超越,也呈现了他们对于现实、历史与人性的尖锐思索,就其原创性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家 概念 话语形态 内涵 80年代 先锋文学 中国当代 当代文学史
原文传递
余华“接续”了鲁迅?
13
作者 龚刚 《关东学刊》 2018年第1期206-208,共3页
当代小说家余华以其冷静、简洁而又颇具巧思的叙事艺术,跻身于一流先锋作家之列。读余华的小说,可以感受到一种有别于鲁迅那一代作家的轻快和驾驭西方现代派技法的纯熟;同时也可以感受他在文字功力与精神底蕴上与鲁迅那一代作家的不小落... 当代小说家余华以其冷静、简洁而又颇具巧思的叙事艺术,跻身于一流先锋作家之列。读余华的小说,可以感受到一种有别于鲁迅那一代作家的轻快和驾驭西方现代派技法的纯熟;同时也可以感受他在文字功力与精神底蕴上与鲁迅那一代作家的不小落差,这可以说是当代先锋小说家的通病。缺乏贯通古今的文学积累而好奇骛新,通常就会出现这种情形。成熟后的余华意识到了他和鲁迅们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余华 当代小说家 先锋 西方现代派 先锋小说家 叙事艺术 精神底蕴
下载PDF
书写绝望与反抗绝望——浙江三位先锋小说家创作评述
14
作者 邹贤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浙江三位先锋小说家余华、王彪、艾伟分别从人性的层面、欲望的层面、记忆的层面对存在进行了相同的极端书写,描绘出了一幅相同的绝望的生存景观,又都以各自的方式对这'绝望'进行着反抗.
关键词 浙江 先锋小说家 余华 王彪 艾伟 文学创作 绝望 反抗绝望 人性 欲望 记忆 存在
下载PDF
“东西现象”——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错位”“差异”与“悬置”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庆国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8-173,共6页
处于"转折时代"的东西,在演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多幕剧中,扮演着一个多有作为的角色。最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是东西对先锋小说的承继与个体性创造。先锋小说在他这里不只是一种技艺,一种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更是一种精神延... 处于"转折时代"的东西,在演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多幕剧中,扮演着一个多有作为的角色。最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是东西对先锋小说的承继与个体性创造。先锋小说在他这里不只是一种技艺,一种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更是一种精神延续。就具体的先锋小说创作实践而言,东西在"荒诞""解构"和"存在"等层面都卓有建树,而最具个体性特征的是其"黑色幽默"的小说语言及情节构思。从文学历史的本然看,东西无疑是1990年代至今重要的先锋小说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先锋小说家 悬置 创作实践 文学史意义 文学思潮 情节构思 小说语言
原文传递
通往“真实”的蹊径——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家的“真实”观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国华 《文艺评论》 2017年第12期10-16,共7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真实”是一个画上了胡塞尔式的删除线的概念,不同作家的理解不仅大相径庭,而且截然相反。即使是一些现在看起来比较相近或相似的作家,他们的“真实”观也是不太一样的。比如史铁生和余华,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真实” 先锋小说家 中国文坛 胡塞尔 史铁生 余华
原文传递
绘画与小说中的拼贴:从帕布罗·毕加索到威廉·加斯和余华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凡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3期201-215,共15页
1912年由画家布拉克和毕加索首创并发展起来的拼贴艺术手法给东西方艺术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拼贴手法作为一种刻意制造画面的不和谐,使碎片符号相互碰撞,产生独特视觉效果的艺术手段,在文学上表现为有一定主题下的用典故、引用和其他... 1912年由画家布拉克和毕加索首创并发展起来的拼贴艺术手法给东西方艺术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拼贴手法作为一种刻意制造画面的不和谐,使碎片符号相互碰撞,产生独特视觉效果的艺术手段,在文学上表现为有一定主题下的用典故、引用和其他文本片段来进行文本创作的手法。本文在探讨毕加索拼贴艺术的意义及其对东西方绘画艺术影响的基础上,以美国当代作家加斯和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家余华的代表性作品为例,展现东西方在汲取毕加索拼贴艺术进行创作时的异同,说明东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共性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绘画 先锋小说家 拼贴艺术 毕加索 余华 艺术发展 艺术手法 美国当代作 共性和个性 中国当代 艺术影响 艺术手段 相互碰撞 文本创作 视觉效果 他文本 代表性 不和谐 作品 主题
下载PDF
创作幸福之中的格非 被引量:1
18
作者 舒晋瑜 《文学自由谈》 2012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有时像又密又急的秋雨滴落无边湖面,有时像飘飘扬扬的雨丝遮掩参差的屋宇,格非的文字,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优美的诗意,让人不由自主裹进江南小镇弥漫的雾气。从《迷舟》、《褐色鸟群》及至《欲望的旗帜》,格非所编织的故事四溢着... 有时像又密又急的秋雨滴落无边湖面,有时像飘飘扬扬的雨丝遮掩参差的屋宇,格非的文字,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优美的诗意,让人不由自主裹进江南小镇弥漫的雾气。从《迷舟》、《褐色鸟群》及至《欲望的旗帜》,格非所编织的故事四溢着游戏且无序的“弥天大雾”,甚至被定性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玄奥的作品”,被贴上“先锋小说家”的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欲望的旗帜》 中国当代文学史 幸福 创作 先锋小说家 江南小镇 《迷舟》
原文传递
看吕新,有点难
19
作者 楚风 《长江文艺》 2016年第7期159-160,共2页
去年《长江文艺·好小说》选了吕新一篇旧作.我听老曹说和吕新有联系,马上请他约稿,心情微微迫切.吕新并不是众刊追逐的对象,虽然当年名列“当代著名先锋小说家”.他们的作品读者不多,我自己也读得少,主要是因为阅读体验感觉累,费... 去年《长江文艺·好小说》选了吕新一篇旧作.我听老曹说和吕新有联系,马上请他约稿,心情微微迫切.吕新并不是众刊追逐的对象,虽然当年名列“当代著名先锋小说家”.他们的作品读者不多,我自己也读得少,主要是因为阅读体验感觉累,费劲读完常常不知所云,求助评论,收获寥寥无几.“好读”是近年来我们很容易接受的选稿标准,一向执行得理直气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新 先锋小说家 阅读体验 选稿标准 文艺
原文传递
倒卖赝品绝非一种稳定的职业
20
作者 陈冲 《文学自由谈》 2013年第5期17-26,共10页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篇对著名作家苏童的采访,其中有两句半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前两句话出自作家本人。一句是“我现在不在先锋的江湖上”,另一句是“做一个可持续的小说家的意义大于一个先锋小说家的意义”。至于那半句话.则是网上正文...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篇对著名作家苏童的采访,其中有两句半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前两句话出自作家本人。一句是“我现在不在先锋的江湖上”,另一句是“做一个可持续的小说家的意义大于一个先锋小说家的意义”。至于那半句话.则是网上正文后面的跟贴。网上的这种跟贴,有极肉麻的吹捧。也有极难听的骂街,共同点是都不讲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家 赝品 倒卖 职业 稳定 著名作 意义 苏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