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出走与重构——论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家的转型及其意义 |
张晓峰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2
|
《第七天》:匆匆忙忙地代表着中国 |
张定浩
|
《上海文化》
|
2013 |
12
|
|
3
|
在文学机制与社会想象之间——从马原《虚构》看先锋小说的“经典化” |
李建周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4
|
在“重构”与“创设”中走向世界——格非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
褚云侠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5
|
马尔克斯的噩梦 |
朱大可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6
|
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 |
刘洪霞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7
|
一个先锋小说家的叙事 |
李伟长
|
《书摘》
|
2024 |
0 |
|
8
|
基督文化与北村的小说创作 |
丛新强
|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1
|
|
9
|
试析先锋小说家的文论背景——以残雪为例 |
王洪岳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0
|
苏童小说“红粉”系列生成的外部考察 |
于树军
|
《文艺评论》
CSSCI
|
2015 |
2
|
|
11
|
先锋文学的“四个四重奏” |
张闳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先锋小说”的概念、内涵及其话语形态 |
张中驰
|
《文艺评论》
|
2017 |
1
|
|
13
|
余华“接续”了鲁迅? |
龚刚
|
《关东学刊》
|
2018 |
0 |
|
14
|
书写绝望与反抗绝望——浙江三位先锋小说家创作评述 |
邹贤尧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5
|
“东西现象”——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错位”“差异”与“悬置” |
肖庆国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6
|
通往“真实”的蹊径——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家的“真实”观刍议 |
李国华
|
《文艺评论》
|
2017 |
1
|
|
17
|
绘画与小说中的拼贴:从帕布罗·毕加索到威廉·加斯和余华 |
方凡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0 |
1
|
|
18
|
创作幸福之中的格非 |
舒晋瑜
|
《文学自由谈》
|
2012 |
1
|
|
19
|
看吕新,有点难 |
楚风
|
《长江文艺》
|
2016 |
0 |
|
20
|
倒卖赝品绝非一种稳定的职业 |
陈冲
|
《文学自由谈》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