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中国的纪时法与时间大一统 被引量:6
1
作者 薛梦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105,共15页
从殷周至东汉,纪时要素渐繁。殷商以纪日为主,周代普遍仅纪月日,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连书置于篇首的格式,东周纪时法加入"四时",秦汉官文书标明月朔,武帝时启用年号纪年,数序纪日开始流行,至东汉形成"年号纪年+月+... 从殷周至东汉,纪时要素渐繁。殷商以纪日为主,周代普遍仅纪月日,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连书置于篇首的格式,东周纪时法加入"四时",秦汉官文书标明月朔,武帝时启用年号纪年,数序纪日开始流行,至东汉形成"年号纪年+月+月朔+日数序+日干支"要素完备的纪时法。线性发展的同时,纪时法也存在共时性差异。差异的产生既由先秦诸侯各自为政的局势造就,又由书写载体的不同性质导致。纪时法不仅展现时间的工具性,而且也是"政治时间"的表达。秦朝建立后,"战国时间"逐渐归并于统一的"帝国时间"。西汉初期以来,面对王国自行纪年、不奉汉法的局面,自文帝始,即有意识地将时间制度的更新作为统摄诸侯王的手段,以致"正朔"观念日益明晰。武帝太初"改正朔",迈出了实现"大一统"的重要一步。西汉中期以后的纪时法显示,万里一朔的帝国时间秩序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时法 政治时间 大一统 书写载体 先秦秦汉
原文传递
先秦秦汉国家形态和国家治理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卜宪群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89,M0004,M0005,共24页
先秦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家结构不断"向内凝聚",君主权力逐步加强,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化,官僚制产生,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向大一统中央集权方向发展。秦汉时期,在建构大一统国家的历史... 先秦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家结构不断"向内凝聚",君主权力逐步加强,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化,官僚制产生,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向大一统中央集权方向发展。秦汉时期,在建构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实践中,出现以君权为核心、分工合作、相互制衡的中央集权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以公天下、民本、德法相依为指导的治理理念与实践,以国家安全与民生保障为主旨的公共工程建设与社会政策措施。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治理型"特征,推动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至今,也为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中华文明 国家治理 大一统 中央集权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县制起源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闻博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78,M0003,M0004,共26页
县制起源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研究的核心问题。西周王畿“千里”,始封诸侯“方百里”,形成周室对诸侯的优势力量对比。周虽普行分封,但不排斥君主对公邑的直辖管理,实际呈现为王权主导下“公邑一私邑”复合制。东周以降,诸侯县制形成... 县制起源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研究的核心问题。西周王畿“千里”,始封诸侯“方百里”,形成周室对诸侯的优势力量对比。周虽普行分封,但不排斥君主对公邑的直辖管理,实际呈现为王权主导下“公邑一私邑”复合制。东周以降,诸侯县制形成不同系统。楚县多属灭国的直接转化,内部变动较小,可称“国”、“都”。晋县不是卿大夫采邑,也不兼具公邑、封邑二重性质,实际是君主直辖公邑,晚期任官、司法与秦汉接近。秦商鞅变法全面推行县制,彻底实行公邑化,统一置令、丞、有秩吏,县制最终确立。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不宜截然两分。县制形成与社会组织、经济制度变动有关,核心是官僚组织的建立及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县制 分封制 官像制 商变法
原文传递
先秦秦汉时期商人慈善行为简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弘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30,共5页
先秦秦汉时期商人慈善行为具有三大特征,即施惠主体的多样性,造成动机目的的复杂性;受助客体等级层次分明,使慈善行为缺少应有的较广泛的社会属性;慈善行为并非皆出于自愿,有时是被动无奈,甚至被迫参与。这就决定了其与真正意义上的慈... 先秦秦汉时期商人慈善行为具有三大特征,即施惠主体的多样性,造成动机目的的复杂性;受助客体等级层次分明,使慈善行为缺少应有的较广泛的社会属性;慈善行为并非皆出于自愿,有时是被动无奈,甚至被迫参与。这就决定了其与真正意义上的慈善行为尚有一定的差距。先秦秦汉时期商人慈善行为具有较为坚实的社会基础,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个人慈善行为的倡导与扶持,民众对慈善活动的认同与接受,除法家外的各大思想流派对慈善事业的肯定。先秦秦汉时期商人慈善行为在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稳定社会秩序,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作用重大,但也存在缺乏长远目标,多为临时救济,影响商业资本积聚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商人 慈善
下载PDF
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应艳新 郑玮瑶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9-136,141,共9页
[目的]梳理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阅读文献,梳理学术界关于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的研究并进行概述,对研究存在的难点进行剖... [目的]梳理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阅读文献,梳理学术界关于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的研究并进行概述,对研究存在的难点进行剖析,综合分析进行研究展望。[结果]出土砭石数量多。针具可分为金属类与非金属类。关于其是否具备医用功能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疑难:从形制角度研究缺乏标准器和文献支持,从性能角度研究难以落实到具体器物。据此提出3点展望:谨慎对待研究猜想,避免过度诠释;全面考虑古代生活状况,不能为定向思维所局限;更多结合各学科研究新进展。[结论]对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现状的梳理有利于把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其范畴、形制与功能有利于厘清医药器具使用的历程与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石 针具 先秦秦汉 出土 涉医 形制 功用 疑难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江南”概念的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爱梅 于凯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6,188,共10页
重新辨析先秦秦汉文献,春秋战国时期的"江南"其范围可从汉水西岸直至长江中下游南岸或更南的地区;秦汉时期的"江南",其所指则可从具体的某郡扩大到整个南方,存在相当的伸缩性。由此可知,先秦秦汉的"江南"... 重新辨析先秦秦汉文献,春秋战国时期的"江南"其范围可从汉水西岸直至长江中下游南岸或更南的地区;秦汉时期的"江南",其所指则可从具体的某郡扩大到整个南方,存在相当的伸缩性。由此可知,先秦秦汉的"江南"范围有一个逐渐南扩、逐渐固定化的过程,且在汉代开始从单纯的地理概念向经济区和文化区概念转化,反映出站在中原立场上的自然地理认知和文化地理认知的视野,呈现逐渐南扩的态势。其中,"江"这一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确立,成为"江南"认知的一个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江南 中原视野 南扩
原文传递
浙江古代书法选·先秦秦汉
7
《书法》 2024年第9期I0001-I0001,1,共2页
释文:戊(越)邦之先王,■(就)■(得)居乍(作)金■(就),差(佐)䣄(徐)之为王后。■(得)居乍(作)金[■(就)]差(佐)䣄(徐),■(以)铸其元用戈,■(以)守其■(边)土。
关键词 古代书法 先秦秦汉 先王
原文传递
先秦秦汉 被引量:4
8
作者 叶茂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关键词 先秦秦汉 经济史 商品经济
原文传递
先秦秦汉时期的浙江书法
9
作者 曹锦炎 《书法》 2024年第9期43-49,共7页
浙江书法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共同编纂的《浙江书法大系》首次全面梳理了浙江五千年书法史,是研究浙江书法,乃至中国书法的重要资料。大系共九卷十六册,收录... 浙江书法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共同编纂的《浙江书法大系》首次全面梳理了浙江五千年书法史,是研究浙江书法,乃至中国书法的重要资料。大系共九卷十六册,收录三千余件五千余幅浙江历代书迹,其中四百余件为首次出版。本刊甄选《浙江书法大系》中稀见且重要书法资料,辅以各卷主编综述论文,将分期刊发,以飨读者。本期为《浙江书法大系·先秦秦汉卷》的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泠印社 中国书法史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省博物馆 综述论文 名家辈出 先秦秦汉 首次出版
原文传递
先秦秦汉时期陇右地区的族群互动与认同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志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43,共12页
先秦秦汉时期,陇右地区伴随着西北边境的拓展及该地区行政区划的反复盈缩,在族群互动与认同方面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首先是戎人与秦人的互动,最终是戎人逐渐融入华夏。然后是羌人、匈奴人、月氏人、氐人等异族与华夏(秦时为秦人,汉... 先秦秦汉时期,陇右地区伴随着西北边境的拓展及该地区行政区划的反复盈缩,在族群互动与认同方面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首先是戎人与秦人的互动,最终是戎人逐渐融入华夏。然后是羌人、匈奴人、月氏人、氐人等异族与华夏(秦时为秦人,汉时为汉人)的接触,互动进程中虽然伴随着华夏族群向这一地区的移徙以及华夏式政治、经济、文化不间断地向这一地区渗透、浸染,但该地区始终是不同族群共生共存、摩擦争斗、互化互融的区域。事实上,秦汉陇右异族的整体性自我族群认同一直存在,甚至有越来越强烈的表现,表明异族与华夏在边地的接触并不一定形成异族的华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陇右 族群互动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先秦秦汉出土医药文物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如青 郑洪 应艳新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3期201-208,共8页
近百年来,我国考古出土的先秦秦汉医药文物数量众多,相关研究已有较充分开展。关于出土医疗用具的研究比较系统全面,但仍存在缺乏界定标准的问题;关于出土药学文物的研究,多从物质性和可能性的角度出发,也存在是否可供药用的不同意见;... 近百年来,我国考古出土的先秦秦汉医药文物数量众多,相关研究已有较充分开展。关于出土医疗用具的研究比较系统全面,但仍存在缺乏界定标准的问题;关于出土药学文物的研究,多从物质性和可能性的角度出发,也存在是否可供药用的不同意见;关于涉医汉画像石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对医药技术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对出土医药文物的研究还需要加强系统性的考察,并更好地与医史文献研究的进展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文物 出土 先秦秦汉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金融市场的发展暨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建波 曹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8,F0003,共8页
先秦秦汉时期,在发达的小农经济和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基础上,民间出现了以借贷为核心的金融行为。这一时期的政府具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然而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效果并不好。汉代以后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很... 先秦秦汉时期,在发达的小农经济和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基础上,民间出现了以借贷为核心的金融行为。这一时期的政府具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然而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效果并不好。汉代以后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很多的市场失灵现象,最终在战乱中走向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金融市场 借贷 政府管理 利率钱庄 票号 高利贷 寺院金融
下载PDF
先秦秦汉水军战船概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玉林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先秦秦汉时期的水军战船种类已经十分丰富,战船的作战功能已经具体化,有专门的指挥战船"余皇",有攻守兼备的"楼船",有快速攻击战船"三翼"等等,这些战船设备先进,功用齐全,楼船既可以作为指挥战船和作战... 先秦秦汉时期的水军战船种类已经十分丰富,战船的作战功能已经具体化,有专门的指挥战船"余皇",有攻守兼备的"楼船",有快速攻击战船"三翼"等等,这些战船设备先进,功用齐全,楼船既可以作为指挥战船和作战战船使用,又可以作为运输战船使用;专门的运输战船——舫船,在水军中的运输功能更加强大。本文就先秦秦汉战船的种类和功能作了全面地概括总结,以便大家更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水军 战船
下载PDF
先秦秦汉漕运史研究概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东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先秦秦汉漕运史研究在古代漕运史研究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成果繁富。就现有成果来看,漕运的开创问题尚存分歧,而漕运与经济的关系研究比较深入,漕运与政治军事、漕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仍存薄弱的课题点。漕运工程沿革研究在早期运河... 先秦秦汉漕运史研究在古代漕运史研究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成果繁富。就现有成果来看,漕运的开创问题尚存分歧,而漕运与经济的关系研究比较深入,漕运与政治军事、漕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仍存薄弱的课题点。漕运工程沿革研究在早期运河史上仍然存在着争议,一些新的研究课题仍需努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漕运史 研究
下载PDF
史学批评推动史学发展——关于先秦秦汉史学批评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阎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2,共6页
先秦秦汉时期的史学批评,在促进史学发展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推动历史编撰形式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史家修养与史学价值的发展以及认识客观历史运动中重大问题的发展。先秦秦汉时期是史学批评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从史学批评发... 先秦秦汉时期的史学批评,在促进史学发展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推动历史编撰形式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史家修养与史学价值的发展以及认识客观历史运动中重大问题的发展。先秦秦汉时期是史学批评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从史学批评发展的源头上梳理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希望能对当前史学批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史学批评 历史编撰形式 史学理论 历史认识
下载PDF
历史时期太行山区的森林分布及其变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佳哲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4-39,共6页
太行山在历史上曾经具有良好的森林植被,但自春秋战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太行山区的森林植被呈现出不断缩减的趋势。先秦秦汉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初步发展,太行山区南段和东麓局部地区的森林植开始遭到砍伐,但范围和程度均不太严重... 太行山在历史上曾经具有良好的森林植被,但自春秋战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太行山区的森林植被呈现出不断缩减的趋势。先秦秦汉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初步发展,太行山区南段和东麓局部地区的森林植开始遭到砍伐,但范围和程度均不太严重。魏晋唐宋时期,在经过魏晋南北朝短暂的恢复后,太行山区森林植被在唐宋时期进入不可逆转的恶化阶段。元明清三朝继续加大对太行山区森林植被的破坏,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森林植被 先秦秦汉 唐宋 元明以降
下载PDF
试论先秦秦汉时期的媵妾制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维军 《沧桑》 2013年第3期21-23,共3页
媵在先秦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是原始婚姻形态的遗存。随着社会的发展,媵逐渐消失,妾取媵而代之。妾由女奴的地位逐渐上升到庶妻的地位,并长期存在于古代社会中。从先秦秦汉时期的媵妾,我们看出古代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妇女地位低... 媵在先秦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是原始婚姻形态的遗存。随着社会的发展,媵逐渐消失,妾取媵而代之。妾由女奴的地位逐渐上升到庶妻的地位,并长期存在于古代社会中。从先秦秦汉时期的媵妾,我们看出古代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且依附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媵妾 先秦秦汉
下载PDF
先秦秦汉“庶人”考论
18
作者 魏道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183,共12页
庶人本指平民,但先秦秦汉传世文献及简牍资料中的庶人,一般是指“庶人在官者”,也即供职于官府的平民,他们虽在官府任职但无禄秩、官阶,与官员(人)有别,故称庶人。这一群体人数众多,成分复杂,职责不一,庶人只是总称,具体称谓随职责不同... 庶人本指平民,但先秦秦汉传世文献及简牍资料中的庶人,一般是指“庶人在官者”,也即供职于官府的平民,他们虽在官府任职但无禄秩、官阶,与官员(人)有别,故称庶人。这一群体人数众多,成分复杂,职责不一,庶人只是总称,具体称谓随职责不同、时代不同而各异。充任官员属吏者,称府史、非吏、下吏、小吏等,承担官府杂役者,称胥徒、徒、徒隶等,若是服务于皇帝,则称宦皇帝者。庶人服务官府的酬劳是授予的田地或禄食。庶人中的属吏包括宦皇帝者,身份时常流转,或成为享有禄秩的正式官吏,或因依附于君主而平步青云;但庶人中的杂役承担者,地位逐步下降,身份趋于固化,或为后世兵户、吏户、官户、杂户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庶人在官者 属吏 徒隶 宦皇帝者
下载PDF
战国秦汉时期陇西地区“华夏认同”变迁探析
19
作者 曹佳仪 王晓霞 《档案》 2023年第9期43-48,共6页
秦霸西戎以前,陇西地区属于中原文化圈的“边缘”。随着华夏空间的拓展和各族群在陇西地区的互动交融,陇西地区的“华夏认同”不断增强,并最终纳入华夏文化圈。本文从陇西地区经济形态由牧到农的转变、行政区划整合细化和族群认同变迁... 秦霸西戎以前,陇西地区属于中原文化圈的“边缘”。随着华夏空间的拓展和各族群在陇西地区的互动交融,陇西地区的“华夏认同”不断增强,并最终纳入华夏文化圈。本文从陇西地区经济形态由牧到农的转变、行政区划整合细化和族群认同变迁三方面探究该地华夏认同的表现,阐述陇西告别边缘的客观特征和主观认同。陇西地区华夏化进程体现着华夏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正是这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了各族群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和互动融合,也促使各族群共同构成稳定的华夏民族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陇西 华夏边缘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先秦秦汉的年龄分层与年龄称谓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宠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11,共6页
表示年龄分层的年龄称谓在先秦时已经出现,年龄分层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年龄分层和年龄称谓承先启后,一方面其渐趋细致和准确;另一方面,奠定了魏晋以后丁中制的基础,其影响深远直至今日。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年龄分层 年龄称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