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山关于“三代之治”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钦香 《阴山学刊》 2013年第1期9-14,92,共7页
与前辈学者论三代之治相比,船山认为三代之治是须分层次而言的。三代之治是包括先王之德与先王之道法两个层面的内容。后世首要效法的应是先王之德。同时船山又分先王之道法为政教两面。认为后世不能效法三代礼乐文章之教乃是可悲之事... 与前辈学者论三代之治相比,船山认为三代之治是须分层次而言的。三代之治是包括先王之德与先王之道法两个层面的内容。后世首要效法的应是先王之德。同时船山又分先王之道法为政教两面。认为后世不能效法三代礼乐文章之教乃是可悲之事。于政如封建、井田等制度设计,基于"政,人治之小者"观念,船山认为后世无须照抄照搬。但同时船山认为后世之求治者亦必须领会三代所实施的政治制度的精意,而不应该以私意私智来制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封建 井田 精意 三代 先王 先王道法
下载PDF
王船山对“古今之争”的思考及其当代意义
2
作者 孙钦香 《哲学分析》 2015年第2期88-98,共11页
"古今之争"在传统中国儒家观念中是指三代与其后的时代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在古今优劣问题上,王船山作为一名仍属于宋明道学范畴的儒者,固然承继北宋以来"回向三代"的传统,但又有创见,认... "古今之争"在传统中国儒家观念中是指三代与其后的时代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在古今优劣问题上,王船山作为一名仍属于宋明道学范畴的儒者,固然承继北宋以来"回向三代"的传统,但又有创见,认为三代以后也有践行"仁义之道"者,如汉光武帝、唐太祖、宋太祖。其次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在如何效法三代的问题上,船山认为后世效法三代正确的做法是效法三代先王之德和先王之道,而不是因时而设的三代之法(政)。可以说,王船山在古今问题上的思考方式对当代思考传统与现代之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三代 古今 井田 先王 先王道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