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抑制锂碘(Li-I2)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碘单质的溶解穿梭效应和自放电效应,提高Li-I2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多孔活化石墨烯(AG)为载体,采用溶液吸附法制备了碘-活化石墨烯(I2-AG)复合材料。结构测试结果表明,AG为三维层状堆积的疏松多孔结...为了抑制锂碘(Li-I2)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碘单质的溶解穿梭效应和自放电效应,提高Li-I2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多孔活化石墨烯(AG)为载体,采用溶液吸附法制备了碘-活化石墨烯(I2-AG)复合材料。结构测试结果表明,AG为三维层状堆积的疏松多孔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纳米孔结构和大孔容,有利于活性物质碘的负载及充放电过程中离子的传输。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I2-AG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优良的电化学循环和倍率性能,具体表现为I2-AG复合材料在1、2、5和2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25.3、302、293.3和270.4 mA h g–1,循环500周后,其剩余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20.6、209.9、234.7和274.3mA h g–1。整体而言,制备的I2-AG复合材料有效地抑制了碘单质的溶解穿梭效应和自放电效应。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抑制锂碘(Li-I2)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碘单质的溶解穿梭效应和自放电效应,提高Li-I2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多孔活化石墨烯(AG)为载体,采用溶液吸附法制备了碘-活化石墨烯(I2-AG)复合材料。结构测试结果表明,AG为三维层状堆积的疏松多孔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纳米孔结构和大孔容,有利于活性物质碘的负载及充放电过程中离子的传输。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I2-AG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优良的电化学循环和倍率性能,具体表现为I2-AG复合材料在1、2、5和2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25.3、302、293.3和270.4 mA h g–1,循环500周后,其剩余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20.6、209.9、234.7和274.3mA h g–1。整体而言,制备的I2-AG复合材料有效地抑制了碘单质的溶解穿梭效应和自放电效应。
文摘本文以Co SO_4·7H_2O、Co Cl·6H_2O、草酸钠、尿素为原料,采用SDBS辅助简单水热法制备了Co_3O_4微米球,并用XRD、XPS、SEM、IR、Raman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均是结晶度高的立方尖晶石型的Co_3O_4,样品颗粒呈球形。样品的恒电流充放电及其循环性能测试表明,四氧化三钴样品具有较好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其最大充电和放电容量分别为1100和1700 m Ah/g。四种四氧化三钴样品在25次内的充放电衰减顺序是:XX-4<XX-10<XX-6<X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