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陆块早元古代基性岩墙群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岳军 彭头平 +2 位作者 范蔚茗 赵国春 喻晓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共9页
华北陆块中部带的晋冀蒙地区早元古代未变形变质基性岩脉形成于1781~1765Ma。东部陆块鲁西地区早元古代类似的基性岩脉形成时间约为1841Ma。中部带基性岩脉依据其FeO2含量、(Nb/La)N和(Th/Nb)N值的差异能划分为组1、组2和组3三... 华北陆块中部带的晋冀蒙地区早元古代未变形变质基性岩脉形成于1781~1765Ma。东部陆块鲁西地区早元古代类似的基性岩脉形成时间约为1841Ma。中部带基性岩脉依据其FeO2含量、(Nb/La)N和(Th/Nb)N值的差异能划分为组1、组2和组3三类。它们的元素-同位素组成变化表明,组1样品起源于再循环大陆玄武质组分参与的交代岩石圈地幔,组2样品源于交代富铁岩石圈地慢与MORB组分的混杂源区,组3样品则是受辉长质组分混染的、经俯冲改造而成的岩石圈地幔产物。相反,鲁西地区基性岩脉亏损HFSE,具MORB型钕周位素组成。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支持华北陆块中部带约1780Ma的基性岩脉与早期俯冲碰撞作用的关系密切,而东部陆块约1840Ma基性岩脉类似于弧后盆地构造背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脉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早元古代 华北陆块
下载PDF
山东郯城神泉钠质火山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源区地幔性状与岩石成因的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友连 邱检生 刘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3-798,共16页
山东神泉钠质火山岩出露于郯城李庄东侧,构造上位于沂沭断裂带南段,构成一盾状火山机构,主体岩性为粗安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96.5±1.4 Ma,较之区内广泛分布的钾质火山岩形成年龄晚,指示沂沭断裂带及邻... 山东神泉钠质火山岩出露于郯城李庄东侧,构造上位于沂沭断裂带南段,构成一盾状火山机构,主体岩性为粗安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96.5±1.4 Ma,较之区内广泛分布的钾质火山岩形成年龄晚,指示沂沭断裂带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总体上具有由钾质向钠质演变的趋势。在化学组成上,神泉火山岩具有富碱(Na2O+K2O=10.34%~11.95%)和明显富钠(Na2O/K2O=1.76~3.92)的特征,按多种方法判别均可归为典型的钠质火山岩。该火山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411.3×10-6~456.3×10-6),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19.53~21.10,(La/Yb)N=29.69~33.26,缺乏明显的铕异常(δEu=0.77~0.82),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明显的右倾型。岩石富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一定的Pb负异常。神泉火山岩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特征,ISr=0.706 8~0.707 7,εNd(t)=-16.66^-16.82,与山东中生代镁铁质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表明其应起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综合分析表明,神泉火山岩源区极可能遭受了因扬子板块深俯冲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拆沉等多次富集事件的影响,至晚白垩世,随着郯庐断裂引张的加剧,诱发了软流圈地幔上涌,并对先期形成的富集地幔进一步改造,同时在断裂减压作用的影响下,促使了这一经叠次改造的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由此产生的岩浆经进一步分异演化,最终导致了神泉钠质火山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质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源区地幔性状 山东郯城神泉
下载PDF
婆罗洲西部中生代古太平洋安第斯型俯冲的岩浆作用记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岳军 钱鑫 +1 位作者 吴赛男 J-BASIS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81-3409,共29页
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在婆罗洲如何表现,有何地质记录?西北婆罗洲与西南婆罗洲是否属于以板块缝合线分割的不同陆块,中生代时期婆罗洲西部与我国东南沿海存在何种关联?回答上述科学问题是揭秘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体系的关键一环。本文系统综... 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在婆罗洲如何表现,有何地质记录?西北婆罗洲与西南婆罗洲是否属于以板块缝合线分割的不同陆块,中生代时期婆罗洲西部与我国东南沿海存在何种关联?回答上述科学问题是揭秘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体系的关键一环。本文系统综合了近年笔者在西北和西南婆罗洲所开展的野外调查和代表性火成岩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组成、以及锆石U-Pb年代学和Hf-O同位素数据。研究表明,西北婆罗洲发育三叠纪(约256~216 Ma)由少量新生地壳物质参与的基底熔融而成花岗质岩石。沙捞越古晋带(Sarawak Kuching zone)卢帕线(Lupar Line)的帕控(Pakong)和萨拉邦(Sarabang)镁铁质岩石形成于约98~84 Ma,以卢帕线所代表的洋盆主要发育于白垩纪。沙捞越古晋带内前人划属的三叠纪西连组(Serian)火山岩中至少有相当部分与佩达万(Pedawan)组沉积岩系和诗马丹-伦杜-诗里阿曼(Sematan-Lundu-Sri Aman)花岗质岩石同期,为晚白垩世(约95~77 Ma)产物。加里曼丹西北地区原定义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的孟嘉影(Bengkayang)组沉积岩属上侏罗统,莱雅(Raya)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44~130 Ma)。同时在加里曼丹西北定义的孟嘉影花岗岩和门西堡(Mensibau)花岗岩基分别为晚侏罗世(~155 Ma)和早白垩世(约140~130 Ma)产物。在西南婆罗洲,以往认为属上古生界的夸扬(Kuayan)组和吉打邦(Ketapan)组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或下侏罗统沉积,其物源为巽他古陆活动大陆边缘产物。原划属变质基底的帕诺杂岩(Pinoh Complex)及默努努(Menunuk)组变火山岩主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35~120 Ma)。以往填图为喀拉巴(Kerabai)组的火山岩可进一步细分为早侏罗世(~190 Ma)贝特农(Betenung)火山岩组、晚侏罗世(~155 Ma)库达根(Kudamgan)火山岩组和晚白垩世(约102~85 Ma)喀拉巴火山岩组。作为西南婆罗洲主体的苏卡达纳(Sukadana)岩基并非前人划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侏罗世—晚白垩世 火成岩浆作用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婆罗洲西部 古太平洋俯冲 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东亚陆缘
下载PDF
南岭中西段燕山早期北东向含锡钨A型花岗岩带 被引量:106
4
作者 朱金初 陈骏 +2 位作者 王汝成 陆建军 谢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4-484,共11页
南岭中西段,发育着一条北东向的燕山早期含钨锡A型花岗岩带,该带主要由花山、姑婆山、九嶷山、骑田岭等花岗质岩基和周边岩株群所组成,延伸在250km以上,出露总面积超过3000km2,含有丰富的钨锡等金属矿产资源。这些花岗质岩体多为多阶段... 南岭中西段,发育着一条北东向的燕山早期含钨锡A型花岗岩带,该带主要由花山、姑婆山、九嶷山、骑田岭等花岗质岩基和周边岩株群所组成,延伸在250km以上,出露总面积超过3000km2,含有丰富的钨锡等金属矿产资源。这些花岗质岩体多为多阶段复式岩体,主侵入期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多在165~153Ma范围内,常常与同时代的偏中性(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岩株或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相伴生,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暗色包体十分常见。主侵入体多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有时含角闪石,酸性至超酸性,弱准铝至弱过铝,富含K2O和总碱,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Rb,Cs,U,Th,LREE,Y,Nb,Ta,Zr,Hf,Ga等,Sn,W等成矿元素及F,Cl等挥发性组分亦十分丰富。在Whalen等(1987)判别A型花岗岩和未分异M,I,S型花岗岩的图解上,绝大多数落在A型花岗岩区。他们的ISr值变化较大(0.7063~0.7182),εNd(t)值偏高(-1.7^-8.0),t2DM值偏低(1.1~1.6Ga),表明花岗岩成分中有不同程度新生地幔物质的参与,尤其以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更为明显。花岗岩体往往强烈分异,晚期(或称补充侵入期)强分异细粒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大多在146~151Ma范围内。与主体相花岗岩相比,他们更偏酸性,过铝,更富含Rb,Cs,U,Y,Sn,W等微量元素,但∑REE(尤其是LREE),Zr等HFSE含量明显贫化,在岩石化学成分上与S型花岗岩十分接近。成矿作用贯穿花岗岩侵位和演化的全过程,从主侵入期经补充侵入期到后来的热液期,都能形成Sn,W等金属矿床。矿化类型多样,包括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Li-F花岗岩型、锡石硫化物型和绿泥石化构造蚀变带型等,规模可达大型乃至超大型。过去一般认为,Sn/W矿床主要与S型花岗岩有关,南岭地区富含Sn/W矿化的A型花岗岩带的厘定,证明了A型花岗岩与Sn/W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为在华南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锡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A型花岗岩 锡钨矿床 壳幔相互作用 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粤北帽峰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90
5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6 位作者 邓平 蒋少涌 姜耀辉 邱检生 黄国龙 叶海敏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687,共11页
帽峰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19.6±0.9Ma, 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CaO/Na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 U,Ce,Sm和... 帽峰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19.6±0.9Ma, 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CaO/Na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 U,Ce,Sm和Y而亏损Ba,Sr,P和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1.70-9.63,(La/Yb)N=0.41-6.25),Eu亏损明显(δEu=0.02-0.22);具有低的εNd(t)值(-12.3--10.8),变化的δ18O(4.1-11.3‰)、(87Sr/86Sr)i(0.71049- 0.73359)、206Pb/204Pb(18.345-22.019)和207Pb/204Pb(15.646-15.863)以及古老的Nd模式年龄(1879-1996Ma)。以上特征表明,帽峰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古元古代成分不均一的泥质变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粤北帽峰岩体
下载PDF
粤北笋洞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5
6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5 位作者 邓平 蒋少涌 高剑峰 叶海敏 濮巍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3-424,共12页
笋洞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为189.1±0.7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 CaO/Na_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Th,U,Ce,Sm,Y,亏损 Ba,Sr... 笋洞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为189.1±0.7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 CaO/Na_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Th,U,Ce,Sm,Y,亏损 Ba,Sr,P,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6.6~8.8,(La/Yb)_N=6.44~10.74),Eu亏损明显(δEu=0.14~0.31);它具有低的ε_(Nd)(t)(-11.4~-9.3),高的δ^(18)O(10.2~12.7‰)、(^(87)Sr/^(86)Sr);(0.72949~0.74923)、^(206)Pb/^(204)Pb(18.180~18.488)、^(207)Pb/^(204)Pb(15.655~15.661)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62~1933Ma)。上述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以泥质成分为主的古-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粤北笋洞岩体
下载PDF
粤北油洞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62
7
作者 黄国龙 曹豪杰 +3 位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王小冬 伏顺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7-586,共10页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8.08)和Rb/Nb比值(平均为20.96);在稀土元素方面,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1.9),(87Sr/86Sr)i高(平均为0.72330),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954 Ma)。这些特征一致表明,油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中—下地壳部位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由于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和砂质岩混合组成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定年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伸展构造 油洞岩体
下载PDF
江西宁冈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2
8
作者 沈渭洲 张芳荣 +2 位作者 舒良树 王丽娟 向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44-2254,共11页
宁岗岩体是湘赣交界部位呈南北向展布的加里东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h年龄为433.8±2.2Ma,属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虽然宁冈岩体的SiO_2含量变化明显(67.46%~74.85%),但它们的ACNK... 宁岗岩体是湘赣交界部位呈南北向展布的加里东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h年龄为433.8±2.2Ma,属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虽然宁冈岩体的SiO_2含量变化明显(67.46%~74.85%),但它们的ACNK值都大于1.1,钾大于钠(K_2O/Na_2O=1.36~2.37),CaO/Na_2O比值大于0.3,富集Rb、Th、Cs,亏损Nb、Ta、Ba、Sr,LREE富集(LREE/HREE=5.8~12.2)和Eu亏损相对明显(δEu=0.28~0.61)。同时,它们还具有较低的ε_(Nd)(t)值(-9.3~-8.6)、较高的(^(87)Sr/^(86)Sr)1值(0.71172~0.71937)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838~1909Ma)。这些特征表明,宁冈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很可能是在华夏古陆残块与扬子地块之间发生陆-陆碰撞拼贴而引发的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砂质岩石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陆-陆碰撞 江西宁冈岩体
下载PDF
江西省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芳荣 沈渭洲 +1 位作者 舒良树 向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56-3468,共13页
上犹、陡水、龙回和乐安岩体是江西省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较高的S iO2含量(平均73.80%)、K2O/Na2O比值(平均为1.33)和ACNK值(平均为1.05);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P、Ti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 上犹、陡水、龙回和乐安岩体是江西省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较高的S iO2含量(平均73.80%)、K2O/Na2O比值(平均为1.33)和ACNK值(平均为1.05);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P、Ti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6.78),Eu亏损相对明显(δEu值平均为0.39)。同时,它们具有稍高的εNd(t)值(平均为-5.7)和相对年轻的Nd模式年龄(平均为1617M a)。它们在ACF和(La/Yb)N-δEu图解中,投影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范围内;在εNd(t)-t图解中,位于华南元古代地壳演化域内;在Rb/Sr-Rb/Ba和A/MF-C/MF图解中,它们的源区物质是泥质岩和砂质岩而不是幔源基性岩;此外,在研究区域内,迄今未发现早古生代幔源岩浆活动。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内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应归属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其形成机制与早古生代晚期的板内作用有关,即早先受区域挤压应力场影响,武夷、南岭、赣中等块体彼此拼贴,进而增生到扬子地块之上;稍后,由于应力场的转化,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并在减压、导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位于中、上地壳层位的低成熟度泥砂质碎屑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 陆内造山 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 江西省
下载PDF
Eocene high grade metamorphism and crustal anatexis in the North Himalaya Gneiss Domes,Southern Tibet 被引量:25
10
作者 GAO LiE ZENG LingSen XIE KeJi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6期639-650,共12页
Determination of the timing and geochemical nature of early metamorphic and anatectic events in the Himalayan orogen may provide key insights in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behavior of lower crustal materials during t... Determination of the timing and geochemical nature of early metamorphic and anatectic events in the Himalayan orogen may provide key insights in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behavior of lower crustal material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ectonic evolution in large-scale collisional belts.The Yardoi gneiss dome is the easternmost dome of the North Himalayan Gneiss Domes(NHGD),and contains three types of amphibolites with distinct mineral assemblage,elemental and radiogenic isotope geochemistry,as well as various types of gneisses.SHRIMP zircon U/Pb analyses on the garnet amphibolite and garnet-bearing biotite granitic gneiss yield ages of nearly peak metamorphism at 45.0±1.0 Ma and 47.6±1.8 Ma,respectively,which are 2 to 4 Ma older than the age for partial melting in migmatitic garnet amphibolite(43.5±1.3 Ma).Available data have demonstrated that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in the Tethyan Himalaya occurred at ~55 Ma,and high amphibolite facies to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t 45 to 47 Ma.In addition,partial melting at thickened crustal conditions occurred at 43.5±1.3 Ma,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high Sr/Y ratios two-mica granites.The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NHGD may represent the subducted front of the Indian continental lithosphere.In large collisional belts,fertile components in crustal materials could melt and form granitic melts with relatively high Na/K and Sr/Y ratios under thickened crustal conditions,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med by decompressional melting during rapid exhu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片麻岩 地壳物质 变质年龄 北喜马拉雅 深熔作用 西藏南部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性质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油田水元素组成与形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钱一雄 蔡立国 顾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51-757,共7页
塔河油区的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成分差异较大、成因复杂。该文根据对塔河油区油田水的常规成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统计分析,并将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与原始海水平均含量、氯化钠蒸发阶段中海水的含量相比反映其相对的浓缩程度,同... 塔河油区的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成分差异较大、成因复杂。该文根据对塔河油区油田水的常规成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统计分析,并将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与原始海水平均含量、氯化钠蒸发阶段中海水的含量相比反映其相对的浓缩程度,同时与淡水平均含量及水岩反应结果来推测淡水淋滤等水岩反应作用程度。研究表明,塔河奥陶系中的油田水中Cl-/Br-为322~337,接近残余海水中卤素元素中溴富集的低限值,同时相对富集卤素元素或挥发份组分和铁族元素中的铬、钒,因而具有典型海相碳酸盐岩中的油田水特征;而石炭系中油田水中为Cl-/Br-为1399.8,具有贫溴的溶滤水特征;三叠系碎屑岩中油田水中相对富集了亲铜元素和高含量锗。上述油田水中大多均具有"变质水"的δ18O、δD值,三叠系油田水δ18O负偏更明显,指示了后期可能受淡水改造;奥陶系油田水主要受原始海水控制,早期存在大气水淋滤-淋溶作用,石炭系油田水经过含膏层过滤反应及大气水的淋滤;而三叠系油田水则经大气淡水的淋滤-水岩等复杂的地质过程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蒸发 浓缩 淡水淋滤 塔河油田
下载PDF
云南永平卓潘碱性杂岩体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喜峰 曾普胜 +2 位作者 张雪亭 徐文荣 万大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97-2608,共12页
卓潘碱性杂岩体为"三江"地区富碱(高钾)侵入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哀牢山-金沙江缝合带的中部,侵位于兰坪盆地南部的白垩系砂岩中,主要由碱性辉长岩、辉石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组成。对卓潘碱性杂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学、主元素和稀土... 卓潘碱性杂岩体为"三江"地区富碱(高钾)侵入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哀牢山-金沙江缝合带的中部,侵位于兰坪盆地南部的白垩系砂岩中,主要由碱性辉长岩、辉石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组成。对卓潘碱性杂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学、主元素和稀土微量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表明,该杂岩体主量元素显示低硅、富钾、高碱(K2O+Na2O为6.92%~13.43%)、低TiO 2(0.31%~1.20%)的特征,属钾质碱性系列岩石;杂岩体的各种岩石均富集Rb、Sr、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并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较高的87Sr/86Sr、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及较低的143Nd/144Nd等特征,表明源区具有较明显的EMⅡ型富集地幔特征,源区明显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染。卓潘岩体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的剪切和拉张的构造环境,古扬子板片向西俯冲,诱发了经过陆壳交代混染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由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东缘断裂拉伸强度大,岩浆起源的深度大,以及岩浆源区成分(特别是CO2含量)与其它部位不同,因此在卓潘地区形成一套与金沙江-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其它新生代富碱斑岩完全不同的过碱性的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潘碱性杂岩体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富集地幔 后碰撞 云南
下载PDF
粤北热水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平 凌洪飞 +4 位作者 沈渭洲 孙立强 朱捌 黄国龙 谭正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74-1283,共10页
热水岩体位于贵东岩体中部南侧,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2.8±5.8 Ma(MSWD=4.2),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6.32%)、富铝(A/CNK值平均为1.14)、钾大于钠(K2O/Na2O值平均为1.32)和高的P2O5含量(平均为... 热水岩体位于贵东岩体中部南侧,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2.8±5.8 Ma(MSWD=4.2),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6.32%)、富铝(A/CNK值平均为1.14)、钾大于钠(K2O/Na2O值平均为1.32)和高的P2O5含量(平均为0.41%);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Ti、Nb、Ta亏损,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28.5)和Rb/Nb值(平均为19.8);轻、重稀土之间分馏不明显,配分模式呈水平型,Eu亏损明显(δEu值平均为0.14);εNd(t)值低(平均为-10.2),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777 Ma);岩浆源区物质由泥质岩组成。这些特征表明,热水岩体属于典型的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热水岩体可能是在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先存的东西向大东山-贵东断裂带重新复活的构造背景下,由古—中元古代泥质变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强过铝花岗岩 粤北热水岩体
下载PDF
粤北企岭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豪杰 金永吉 +4 位作者 黄乐真 黄海玲 王小冬 吴建勇 李钟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9-510,共12页
企岭花岗岩位于粤北诸广山岩体南部的东、西两侧的结合部位,岩性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企岭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是富硅(SiO_2平均为72.24%)、富铝(ACNK值平均为1.08)、钾大于钠(K_2O/Na_2O比值平均为1.86)... 企岭花岗岩位于粤北诸广山岩体南部的东、西两侧的结合部位,岩性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企岭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是富硅(SiO_2平均为72.24%)、富铝(ACNK值平均为1.08)、钾大于钠(K_2O/Na_2O比值平均为1.86);微量元素特征是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U和亏损Ba、Sr、Nb、P、Ti;稀土元素特征是总量较高,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δEu平均为0.28);同位素特征是ε_(Nd)(t)值低(-10.3^-12.0)、[n(^(87)Sr)/n(^(86)Sr)]i值较高(0.71387~0.72232)和Nd模式年龄古老(1782~1918Ma);源区成分以砂质岩为主。上述特征十分相似于南岭地区的S型花岗岩。由此可知,企岭花岗岩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先存的大东山—诸广山断裂带重新复活的构造背景下,由古老地壳组分通过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伸展构造 企岭花岗岩 粤北
下载PDF
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小东山火山岩的成因和意义: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及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嘉玮 王义天 +3 位作者 胡乔青 魏然 陈俊 陈贵民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29-3243,共15页
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是东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属性至今仍存在争议.小东山火山岩出露于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的西段,包括基性到酸性系列火山岩,是认识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属性和演化的有效“岩石探针”.本次工作对其开展... 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是东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属性至今仍存在争议.小东山火山岩出露于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的西段,包括基性到酸性系列火山岩,是认识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属性和演化的有效“岩石探针”.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东山火山岩主要由花岗斑岩、英安斑岩、安山岩、玄武岩以及橄榄玄武岩组成,元素协变关系指示该套火山岩系列属于同源岩浆的演化产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小东山火山岩年龄为318~308 Ma,形成于晚石炭世.该套火山岩SiO_(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48.10%~76.82%),Al_(2)O_(3)含量整体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小.从基性岩到酸性岩,稀土总量逐渐增加,Eu/Eu^(*)值逐渐降低.中酸性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Sr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Th等强烈亏损.而基性火山岩主要表现为Nb、Ta、Zr、Hf、Ti负异常,K、Pb、P正异常.所有火山岩均以低(^(87)Sr/^(86)Sr)_(i)(0.70450~0.70714)、高ε_(Nd)(t)(+3.16~+5.71)以及高ε_(Hf)值(+5.45~+12.18)为特征.上述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小东山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起源于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并经过了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前人对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认识,本文认为小东山火山岩所在的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是在石炭纪古天山洋向南俯冲过程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小东山火山岩 石炭纪 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 东天山 岩石学
原文传递
诸广山南体乐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豪杰 黄乐真 +5 位作者 刘国安 叶永钦 黄海玲 李钟枢 王小冬 许丽丽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7,共9页
乐洞花岗岩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的北缘,其岩性主要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针对乐洞花岗岩的6件样品进行了岩石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w(SiO_2)70.76%~71.90%,平均为71.63%)、富铝(A/CN... 乐洞花岗岩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的北缘,其岩性主要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针对乐洞花岗岩的6件样品进行了岩石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w(SiO_2)70.76%~71.90%,平均为71.63%)、富铝(A/CNK值0.97~1.14,平均为1.07)、钾大于钠(K_2O/Na_2O比值1.58~1.90,平均为1.75)等特征;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和亏损Ba,Sr,Nb,Ta,P,Ti等元素;ΣREE值(124.1×10^(-6)~244.9×10^(-6),平均值为170.3×10^(-6))较高,配分模式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Eu明显亏损(δEu值0.23~0.27,平均为0.25);具有低ε_(Nd)(t)值(-11.8)、较高[n(^(87)Sr)/n(^(86)Sr)]_i值(0.720 23)及古老Nd模式年龄(1 966Ma)的同位素特征;源区成分以泥质岩为主,砂质岩为次要组分。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与南岭地区的S型花岗岩十分相似。指示乐洞花岗岩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古元古代地壳组分在减压、导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属于后碰撞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伸展构造 乐洞花岗岩 诸广山南体
原文传递
甘肃桦树沟(铁)铜矿床稀土元素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涛发 岳书仓 +1 位作者 刘因 徐晓春 《安徽地质》 1996年第3期57-62,共6页
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桦树沟(铁)铜矿床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硫主要来自海水,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水-岩作用、喷气沉积作用及后期变质改造作用等,为喷气沉积-变质改... 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桦树沟(铁)铜矿床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硫主要来自海水,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水-岩作用、喷气沉积作用及后期变质改造作用等,为喷气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喷气沉积-变质改造作用 桦树沟(铁)铜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