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大运会前后大气含碳气溶胶污染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羽琴 张元勋 +3 位作者 张阳 李正强 何凌燕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72-1978,共7页
2011年8月12--24日,深圳市成功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保证空气质量,两个观测点的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2.99±3.73)μg/m3和(25.24±5.20)μg/m3.然而,8... 2011年8月12--24日,深圳市成功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保证空气质量,两个观测点的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2.99±3.73)μg/m3和(25.24±5.20)μg/m3.然而,8月24日(含)大运会结束、主要污染控制措施取消之后,PM25的质量浓度呈现台阶式突增,测得观测点所处位置PM25分别为(48.01±8.73)μg/m3和11(54.05±6.53)μg/m3.为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变化的原因,对大运会结束前后深圳市大气含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元素碳示踪法对大运会结束前后的一次和二次含碳气溶胶污染水平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大运会结束后的2个观测点的一次有机碳估算浓度较大运会期间增长了55%和22%。二次有机碳分别增长了442%和169%.结合气象因素及后向轨迹聚类模型的分析结果,认为在大运会结束后的大气颗粒物浓度阶梯状增加的原因除本地污染累积外,污染气团远距离传输以及气象条件都对阶梯型污染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气溶胶 元素示踪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应用元素碳示踪物法解析复杂排放源地区有机碳来源的局限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胡伟伟 胡敏 +2 位作者 胡伟 陈晨 彭剑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1-2130,共10页
元素碳示踪物法(The EC tracer method)因其简单易行被广泛应用于区分有机气溶胶的一次和二次来源.本文以源排放复杂的北京城区(冬夏两季)和山东长岛作为城市和偏远地区的代表,利用气溶胶质谱仪(AMS)和碳黑测定仪等多种仪器的观... 元素碳示踪物法(The EC tracer method)因其简单易行被广泛应用于区分有机气溶胶的一次和二次来源.本文以源排放复杂的北京城区(冬夏两季)和山东长岛作为城市和偏远地区的代表,利用气溶胶质谱仪(AMS)和碳黑测定仪等多种仪器的观测结果,基于元素碳示踪物法估算了在这些地区二次源对有机碳的贡献,并将该结果和同观测受体模型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北京地区餐饮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对元素碳示踪物法估算二次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指明了元素碳示踪物法基本假设在源复杂地区应用的局限性,利用该方法对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会因存在具有较高OC/EC比值的一次排放源,而有一定偏差(例如本论文10%~40%).该研究对其他的元素示踪物法的估算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示踪 源解析 二次有机 一次有机/元素比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