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eral resource analysis by parabolic fractals 被引量:6
1
作者 XIE Shu-yun YANG Yong-guo +2 位作者 BAO Zheng-yu KE Xian-zhong LILT Xiao-lo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1期91-96,共6页
Element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in space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These analys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distribution patterns. F... Element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in space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These analys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distribution patterns. Fractal and multi-fractal methods have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to this topic. Traditionally, approximately linear-fractal laws have been regarded as useful tool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self-similarities of element concentrations. But, in nature,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find perfect linear fractal laws. In this paper the parabolic fractal model is used. First a two dimensional multiplicative multi-fractal cascad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concentration patterns. The results show the parabolic fractal (PF) properties of th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validity of non-linear fractal analysis. By dividing the studied area into four sub-areas it was possible to show that each part follows a non-linear parabolic fractal law and that the dispersion within each part varies. The ratio of the polynomial coefficients of the fitted parabolic curves can reflect, to some degree,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is can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ore-forming potential in space. The parabofic fractal evaluations of ore-forming potential for the four suharea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work and geochemical mapping result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bolic fractal multiplicative multifractal cascade modeling ore-forming potential geochemical mapping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Ru对镍基单晶合金元素浓度分布及蠕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梁爽 赵凤芹 刘智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16-2126,共11页
对无Ru和2%Ru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蠕变性能测试。采用三维原子探针技术分别对有/无Ru合金在蠕变前/后各元素于γ/γ′两相的浓度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Ru合金表现出了更好的高温蠕变性能,在1100℃/137 MPa条件下,2%Ru... 对无Ru和2%Ru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蠕变性能测试。采用三维原子探针技术分别对有/无Ru合金在蠕变前/后各元素于γ/γ′两相的浓度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Ru合金表现出了更好的高温蠕变性能,在1100℃/137 MPa条件下,2%Ru合金的蠕变寿命是125 h,而无Ru合金的蠕变寿命仅为58 h。元素Ru可提高元素在γ、γ′两相溶解度,降低元素在γ/γ′两相浓度比,提高合金中γ′相的合金化程度。经1100℃、137 MPa高温蠕变后,无Ru合金中各元素于γ/γ′两相中的浓度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元素W的浓度比由1/2.875(摩尔分数比)变为1/8.81,同时,各元素于γ/γ′两相界面处的浓度梯度明显增大。这种浓度分布的变化导致g相中难溶元素的含量增大,并析出TCP相,TCP相可破坏γ′相连续筏型结构,大幅降低合金蠕变性能。2%Ru合金中各元素在γ/γ′两相中的浓度分布和相界面处的浓度梯度均无明显变化。这表明高温蠕变可对合金中各元素在γ/γ′两相中的浓度分布和相界面的浓度梯度产生影响,元素Ru可抑制这种影响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元素浓度分布 高温蠕变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辉光放电质谱技术对难熔金属材料进行痕量元素定量和深度剖面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PUTYERA Karol BOYEA Nick +1 位作者 CUQ Nicole MICHELLON Cyril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共7页
直接采样的高分辨辉光放电质谱(GDMS)是当今高纯固体常规分析中可用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之一。这种多元素分析技术通常用于主量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监测元素质量分数随微米级深度(深度分布)的变化,或用于对多种固体和镀层上肉眼可见体... 直接采样的高分辨辉光放电质谱(GDMS)是当今高纯固体常规分析中可用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之一。这种多元素分析技术通常用于主量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监测元素质量分数随微米级深度(深度分布)的变化,或用于对多种固体和镀层上肉眼可见体积的高灵敏度的分布研究,包括纯金属、高温合金、陶瓷或其中陶瓷金属。由于GDMS的检测几乎涵盖了所有方法,因此在监测痕量级的多元素含量方面是最具成本优势的。另外,它使对在包含绝缘层和(或)镀层及两者化合物的平面上的高灵敏度的含量深度分布分析成为可能。本文着重介绍直流辉光质谱技术用于监测痕量至超含量元素分析技术目前的进展以及直接采样分析实践中应当采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材料 难熔金属 痕量杂质 元素浓度分布 辉光放电质谱法
下载PDF
基于Mapping图像分析的硫酸钠侵蚀水泥基材料中硫元素分布规律
4
作者 李华 孙伟 左晓宝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6-772,共7页
利用SEM-BSE成像模式和EDS-Mapping模式测试了质量分数为2.5%和5.0%Na2SO4溶液侵蚀1年后的水泥净浆、砂浆试样的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与分析了试样中硫元素浓度分布规律及硫酸根离子的侵蚀深度.结果表明:不同浓... 利用SEM-BSE成像模式和EDS-Mapping模式测试了质量分数为2.5%和5.0%Na2SO4溶液侵蚀1年后的水泥净浆、砂浆试样的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与分析了试样中硫元素浓度分布规律及硫酸根离子的侵蚀深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2SO4溶液侵蚀下的净浆、砂浆试样中硫元素浓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表层浆体硫元素浓度较低,近表层区出现高硫含量带,随后硫元素浓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下降幅度先剧烈后平缓,最终硫元素浓度趋于稳定.硫元素各分布段分别对应于石膏集中生成区、石膏与钙矾石混合生成区、钙矾石集中生成区以及未腐蚀区.高浓度Na2SO4溶液侵蚀后的净浆试样的高硫含量带宽度为550μm,硫元素浓度峰值为6.87%,明显大于低浓度Na2SO4溶液侵蚀后的试样(分别为300μm和1.93%);低浓度Na2SO4溶液侵蚀下,砂浆试样高硫含量带宽度大于同水灰比净浆试样,硫元素浓度峰值略小于净浆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侵蚀 水泥基材料 元素浓度分布 面扫描 定量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核反应分析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原 朱吉鹏 +3 位作者 秦利青 肖璇 王宇钢 颜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6-912,共7页
为满足对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中氘氚滞留问题的研究,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在原束线基础上新增核反应分析系统,该系统使用能量0.8~3.6 MeV的H^+、D^+、~3He^+和~4He^+粒子束流,可对核反应微分截面和样品中元素浓度的深度分布进... 为满足对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中氘氚滞留问题的研究,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在原束线基础上新增核反应分析系统,该系统使用能量0.8~3.6 MeV的H^+、D^+、~3He^+和~4He^+粒子束流,可对核反应微分截面和样品中元素浓度的深度分布进行测量分析。本文对核反应分析原理、核反应分析系统的设备布局和实验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以D(~3He,p)~4He核反应为例,分析了微分截面计算和样品中氘元素浓度深度分布的数据结果,其深度分辨小于1.5μm,实验误差约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加速器 核反应分析 微分截面 元素浓度深度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