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元祐”与“遵嘉祐”——对南宋政治指归的一点考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曹家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宋高宗“爱元祐”之背后实为“遵嘉祐”。“嘉祐之治”是南宋君臣心中的最高政治指归。“遵嘉祐”与“爱元祐”是与遵守“祖宗家法”相一致的。“祖宗家法”和所谓盛世楷模的笼罩和束缚,使赵氏宋朝的后继者们一次又一次地在关键时刻错... 宋高宗“爱元祐”之背后实为“遵嘉祐”。“嘉祐之治”是南宋君臣心中的最高政治指归。“遵嘉祐”与“爱元祐”是与遵守“祖宗家法”相一致的。“祖宗家法”和所谓盛世楷模的笼罩和束缚,使赵氏宋朝的后继者们一次又一次地在关键时刻错过和放弃改作的机会,并最终关闭通向变革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政治
下载PDF
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华瑞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145-149,共5页
论宋哲宗元■时期对西夏的政策李华瑞宋哲宗元时期的对西夏政策,是北宋对夏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宋夏关系研究中往往因着重论述神宗至徽宗时期的积极开拓而被忽略或一笔带过,而缺乏专门的探讨,本文拟对元时期对西夏政策... 论宋哲宗元■时期对西夏的政策李华瑞宋哲宗元时期的对西夏政策,是北宋对夏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宋夏关系研究中往往因着重论述神宗至徽宗时期的积极开拓而被忽略或一笔带过,而缺乏专门的探讨,本文拟对元时期对西夏政策的转变、形成和失败作一细致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哲宗 司马光 梁乙逋 反变法派 韩忠彦 《宋会要辑稿》 更化 枢密院 宣仁太后
下载PDF
略论两宋杜诗学中存在的一种倾向 被引量:3
3
作者 裴斐 《中国文学研究》 1995年第3期31-34,共4页
宋人将杜诗视同经史,盛赞其忠君爱国与史笔森严;实际欣赏的却是那些无关忠爱无关现实的写景咏物之作,即程颐所讥“闲言语”之类。虽不能一概而论,但确乎相当普遍地存在这么一种倾向。这种思想评价与审美偏好相背的倾向,主要决定于时代... 宋人将杜诗视同经史,盛赞其忠君爱国与史笔森严;实际欣赏的却是那些无关忠爱无关现实的写景咏物之作,即程颐所讥“闲言语”之类。虽不能一概而论,但确乎相当普遍地存在这么一种倾向。这种思想评价与审美偏好相背的倾向,主要决定于时代环境。处于儒学再兴、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和屡兴文字狱(苏、黄等人均身罹其祸)的环境,难免说些言不由衷的过头话。杜诗并非“每饭不忘君”,并非“一一干教化”,亦并非“唐实录”,他们可以说得煞有介事甚至慷慨激昂,实在是时代的悲剧。而他们实际喜好的杜诗则又偏于雍容和缓而非沉着痛快一类,其中确有佳制究非杜诗主要风格之所在,这恐怕也是和上述时代环境有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说 诗史说 以诗获罪 夔州诗
下载PDF
晚清京师政治中“同治”话语的形成与变异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波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101,共15页
辛酉政变后,为正当化违反清朝祖宗家法的亲王摄政与母后垂帘格局,恭亲王奕与两宫皇太后定"同治"为年号,以取法"顺治"朝为号召,建立自身的正当性基础。这一"同治"话语的核心是被当作当代睿亲王(多尔衮)的... 辛酉政变后,为正当化违反清朝祖宗家法的亲王摄政与母后垂帘格局,恭亲王奕与两宫皇太后定"同治"为年号,以取法"顺治"朝为号召,建立自身的正当性基础。这一"同治"话语的核心是被当作当代睿亲王(多尔衮)的奕。但在同治中期之后,随着两宫(以慈禧为主)权威日增以及清流兴起,对"同治"的新解释开始出现。清流以北宋"元祐"之治为榜样,以两宫为宣仁高太后,而以自身为"元祐诸贤",希望建立内廷与外朝士大夫同治天下的新格局。这一话语为两宫与清流提供了超出清朝祖宗家法外的正当性基础。但1880年代后,随着光绪帝日渐年长,以及公羊学等新学术在京师的流行,新一代清流对熙丰变法的态度日趋正面,开始期待宋神宗与王安石式的君相"同治",故他们与慈禧的关系日渐紧张,最终导致戊戌变法被慈禧强力终止,而这意味着1861年以来以统治集团内各方有限合作为基础的"同治"局面的失败。此后,"同治""元祐"等话语在实际政治过程中均日渐形式化与空洞化,替代性的民权与立宪话语则随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 顺治 清流 慈禧
原文传递
寿星形象的流变与校勘、注释的纠缠:比较文学文献学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哲俊 《外国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42,共21页
比较文学文献学是以校勘和注释研究文学关系的方法,不过文献学与比较文学原本是两个学科,古典文献学的任务是校勘、注释,比较文学则关注文学形象的跨国流变。如以文献学方法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形象流变与校勘、注释就可能彼此纠缠。日本... 比较文学文献学是以校勘和注释研究文学关系的方法,不过文献学与比较文学原本是两个学科,古典文献学的任务是校勘、注释,比较文学则关注文学形象的跨国流变。如以文献学方法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形象流变与校勘、注释就可能彼此纠缠。日本五山诗人瑞溪周凤的诗《寿星像》记载元祐年间寿星降临宋代都城,而中国文献记载为嘉祐八年,据此元祐似应校勘为嘉祐;但所有五山诗人均采用“元祐”一说,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关于苏轼、司马光的想象与解释,因此“元祐”并非单纯讹误,而是寿星传说在日本流变过程的一部分。这一案例也体现了建构比较文学文献学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星 校勘 注释 形象流变
原文传递
宋朝添差官制度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坤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31-36,共6页
添差官制度,是宋朝冗官弊政的特殊表现。添差官一般担任三省之外各级军政官府的掾属或场务监临官。少数能参与公务者,称“添差仍釐务×官”;绝大多数则居闲终日,不准参政,称“添差不(釐)务××官”。其政治经济待遇,与正任... 添差官制度,是宋朝冗官弊政的特殊表现。添差官一般担任三省之外各级军政官府的掾属或场务监临官。少数能参与公务者,称“添差仍釐务×官”;绝大多数则居闲终日,不准参政,称“添差不(釐)务××官”。其政治经济待遇,与正任官略有差别。但一经差遣,便可立即上任,任职时间,又能计入升迁资历,因此,成为宋代官僚机构中的一种美差。宋朝添差官冗滥之弊,严重存在达二百余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所仅见的。因此,剖析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差官制度 任官 宋王朝 吏部 宋孝宗 宋哲宗 宣和 武官 归正
下载PDF
王安石《字説》補輯
7
作者 郭畑 《新宋学》 2023年第1期372-376,共5页
《字説》是王安石《三經新義》之外的另一重要著作,該書雖未得到趙宋朝廷的官方頒行,但在當時影響很大,也曾經盛行科場。宋神宗死後不久的元祐元年(1086)閏二月,舊黨重要人物劉摯就建議科舉考試禁止“引用《字解》”1,元祐四年六月正式... 《字説》是王安石《三經新義》之外的另一重要著作,該書雖未得到趙宋朝廷的官方頒行,但在當時影響很大,也曾經盛行科場。宋神宗死後不久的元祐元年(1086)閏二月,舊黨重要人物劉摯就建議科舉考試禁止“引用《字解》”1,元祐四年六月正式“詔令自今科場程試,毋得引用《字説》”2。然而,宋哲宗親政紹述後,却於紹聖元年(1094)六月就迫不及待地解除了引用《字説》的禁令。3北宋末年,政治風向開始朝不利於新黨的趨勢發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説》 北宋末年 宋神宗 王安石 宋哲宗 自今
原文传递
书迹诠释中的心史:黄庭坚晚年题跋的三重回观
8
作者 陆嘉琳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5-205,共11页
黄庭坚晚年专注于书法创作,以自题跋语的形式自述绍圣以来的书法转变,在题跋文中形成三重回观。题跋以元祐旧迹为参照,自叙悟入三昧、摆脱元祐俗病的习书历程,体现书、禅融通下的书学大成。他在呈示书迹变化的同时注目于我身变化,假般... 黄庭坚晚年专注于书法创作,以自题跋语的形式自述绍圣以来的书法转变,在题跋文中形成三重回观。题跋以元祐旧迹为参照,自叙悟入三昧、摆脱元祐俗病的习书历程,体现书、禅融通下的书学大成。他在呈示书迹变化的同时注目于我身变化,假般若空观否定我身恒存,完成“今我”的安顿,由此超越谪途中的身份焦虑。这种由书及人的自我叙述隐含着党祸高压下元祐士大夫未绝的向心力,始终面向苏轼主盟的艺文批评场域,并将元祐文士游于艺的文采风流置换为逆境中的修身自持。这一重对于“元祐”的回观,标识着北宋后期黄庭坚主导下斯文传承的特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题跋 书法 自我观照
原文传递
苏轼元祐杭州词的情感意向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志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55-60,共6页
有一种意见认为:“词的时代内容的特征”就是表现“地主知识分子达到它顶峰时,便也开始了它的没落的情调”,而“苏词则更为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那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又有一种意见认为:从屈原以来,包括苏轼在内的大多数人之... 有一种意见认为:“词的时代内容的特征”就是表现“地主知识分子达到它顶峰时,便也开始了它的没落的情调”,而“苏词则更为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那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又有一种意见认为:从屈原以来,包括苏轼在内的大多数人之不与现实同流合污而独善其身,都是“奴性人格”的表现,是“坐不稳奴隶地位”的悲哀。这两种意见来自两个对立的理论体系。这两个体系都有不同程度的使人钦佩的地方,但他们对苏轼的评价,我则始终未敢苟同。苏轼元祐年间在杭州所作词,属于其词风发展的第三阶段,内容关涉出仕与隐退的矛盾,风格则豪雄气少,清旷情多,在整个苏轼词中并不算最昂扬的部分。然而就是这部分词,我们读后仍然感到它们不是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更不是坐不稳奴隶地位的悲歌,而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孤愤,是追求自我实现而受阻的心灵射出的不平之情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情感意向 独立人格 杭州 知识分子 自我实现 奴隶 屈原 地主
下载PDF
从元祐调停看宋代朋党政治倾向的恶性膨胀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真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6-180,共5页
宋哲宗元祐八年之间,旧党中一部分士大夫从国家命运出发,为避免党争的日趋恶化而进行了数次调停。它作为旧党调和新旧两党关系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激化了新旧两党之争以及旧党内部的分化,致使旧党的努力宣告失... 宋哲宗元祐八年之间,旧党中一部分士大夫从国家命运出发,为避免党争的日趋恶化而进行了数次调停。它作为旧党调和新旧两党关系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激化了新旧两党之争以及旧党内部的分化,致使旧党的努力宣告失败,并促成了北宋士大夫集团的彻底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停 高太后 旧党
下载PDF
试论章惇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玉洁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73-76,共4页
章惇,字子厚(1035~1105年),建州浦城(今福建建宁)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博学善文,敏识过人,曾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变法失败后,遭到贬斥。绍圣、元符年间出任宰相,继续改革弊政。旧史家把他列入“奸臣传”,与蔡京、秦桧等量齐观。... 章惇,字子厚(1035~1105年),建州浦城(今福建建宁)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博学善文,敏识过人,曾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变法失败后,遭到贬斥。绍圣、元符年间出任宰相,继续改革弊政。旧史家把他列入“奸臣传”,与蔡京、秦桧等量齐观。今天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评价章惇,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熙宁 司马光 绍圣 宣仁太后 免役法 《续资治通鉴》 党人 军器监
原文传递
论“元祐体”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仲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61,共5页
在对"元体"的认识与评价中,以张戒、严羽为代表的宋人与以吴之振、翁方纲、陈衍及四库馆臣为代表的清人各执一端,截然对立。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诗学观不同并由此决定了不同的参照系统。前者以盛唐为法,近者是,变者非,后者则将"元... 在对"元体"的认识与评价中,以张戒、严羽为代表的宋人与以吴之振、翁方纲、陈衍及四库馆臣为代表的清人各执一端,截然对立。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诗学观不同并由此决定了不同的参照系统。前者以盛唐为法,近者是,变者非,后者则将"元体"放到了诗史的具体背景中来考察,肯定其变乃不得不然。要正确评价"元体",不妨从清人论述中见其长,从宋人批评中见其短,即:元诗人的主要功绩在于成就了宋诗的特色,从而确立了宋诗与唐诗分立并行的地位;而"元体"的主要缺点则在于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等倾向缺乏必要的警觉与限制,遂使后来的江酉诗派变本加厉,于是宋诗之特点逐渐成为其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字为诗 江西宗派 黄庭坚 翁方纲 四库馆臣 《沧浪诗话》 《石洲诗话》 张戒 认识与评价
下载PDF
论宋代南渡诗歌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友泽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6-194,共9页
宋代南渡诗歌的成就与此前的元祐诗歌及此后的南宋中兴四大家诗歌相比,都逊色不少,是这两个诗歌高峰中间的低谷。南渡诗歌既继承元祐诗歌传统,又开始往唐诗复归,成为元祐与中兴四大家诗歌的桥梁,而且,在具体创作方法上,南渡诗歌对中兴... 宋代南渡诗歌的成就与此前的元祐诗歌及此后的南宋中兴四大家诗歌相比,都逊色不少,是这两个诗歌高峰中间的低谷。南渡诗歌既继承元祐诗歌传统,又开始往唐诗复归,成为元祐与中兴四大家诗歌的桥梁,而且,在具体创作方法上,南渡诗歌对中兴四大家也有启发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传统 南渡 宋代 历史 创作方法 复归 唐诗
原文传递
北宋赋重役轻浅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47-51,共5页
长期以来,关于北宋时期的赋役问题,史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随着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强化,强制的劳役也比前代大大加重了(1)。笔者则认为,北宋时期的赋税虽较之前代有较大的增长,但芳役比之前代则不是大大加重... 长期以来,关于北宋时期的赋役问题,史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随着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强化,强制的劳役也比前代大大加重了(1)。笔者则认为,北宋时期的赋税虽较之前代有较大的增长,但芳役比之前代则不是大大加重,而是相对有所减轻。本文试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徭役 赋税 兵制 农民 北宋时期 封建地租 调兵 张方平
下载PDF
对元祐更化应重新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文瑞 拓荒 《中州学刊》 1985年第2期107-111,17,共6页
王安石变法,在北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元祐更化则是这次变法的终结。长期以来,人们对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但一般肯定变法者则否定元祐更化,否定变法者则肯定元祐更化,二者必居其一,把这个问题绝对化了。 目前史学界大多认为王安石变... 王安石变法,在北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元祐更化则是这次变法的终结。长期以来,人们对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但一般肯定变法者则否定元祐更化,否定变法者则肯定元祐更化,二者必居其一,把这个问题绝对化了。 目前史学界大多认为王安石变法具有进步意义,而把元祐更化看作是一场复辟和历史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评价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定变 《论财利疏》 答司马谏议书 袁氏世范 轩然 历史倒退
下载PDF
吕大防与苏轼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如冰 《文史知识》 CSSCI 2010年第1期76-81,共6页
吕大防(1027--1097),字微仲,京兆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人,祖籍汲郡(今河南卫辉)。宋仁宗皇祜元年(1049)进士。宋哲宗元祐年间.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大防不但是北宋名相,在政治、军事方面有所作为,而且是一位在经... 吕大防(1027--1097),字微仲,京兆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人,祖籍汲郡(今河南卫辉)。宋仁宗皇祜元年(1049)进士。宋哲宗元祐年间.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大防不但是北宋名相,在政治、军事方面有所作为,而且是一位在经学、地理学、文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蓝田县 陕西省 宋仁宗 宋哲宗 地理学 北宋
原文传递
元祐学术之禁考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萧庆伟 《远程教育杂志》 1998年第1期25-27,共3页
宋哲宗绍述之际,章惇、蔡卞当国,元祐党人皆逐远州恶地。其时,以文字整治元祐党人则有同文馆狱。随后,虽因向太后听政而放松了对元祐旧党的责罚,然继之以蔡京擅国,崇宁新党对元祐旧党的报复则尤为严酷,其标志即为元祐党人碑和元祐党籍... 宋哲宗绍述之际,章惇、蔡卞当国,元祐党人皆逐远州恶地。其时,以文字整治元祐党人则有同文馆狱。随后,虽因向太后听政而放松了对元祐旧党的责罚,然继之以蔡京擅国,崇宁新党对元祐旧党的报复则尤为严酷,其标志即为元祐党人碑和元祐党籍碑之立。崇宁元年九月,中书省开列司马光、苏轼等“系元祐责籍并元符末叙复过当之人”一百二十名,随即御书刻石端礼门,是为元祐党人碑之初立。三年六月,重定元祐党籍,得三百零九人,亦刻石朝堂,是为元祐党籍碑。在这三百零九人中,至少可分为三类人:一是元祐旧党,二是元符末上疏人,三是与蔡京不相能的新党中人,如曾布、张商英之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唐鉴》 《郡斋读书志》 司马光文集 苏轼 《资治通鉴》 晁补之 党籍碑 党人碑
下载PDF
陈偁和泉州市舶司的设置 被引量:2
18
作者 《海交史研究》 1988年第1期89-91,共3页
在福建的泉州设立市舶司是元祐二年,和广东、两浙相比迟了一百年左右。致力于设置泉州市舶司的是泉州府知事陈偁,这在《文献通考》和地方志里有明显的记载。可是记文较短,不知详情。在《永乐大典》卷二一四中有"陈偁"一栏,能... 在福建的泉州设立市舶司是元祐二年,和广东、两浙相比迟了一百年左右。致力于设置泉州市舶司的是泉州府知事陈偁,这在《文献通考》和地方志里有明显的记载。可是记文较短,不知详情。在《永乐大典》卷二一四中有"陈偁"一栏,能看到有关详细的记载。内容是:根据当时的海外贸易状况,而请愿设立市舶司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福建 广州 府知事 商人 广东 剥削者 市舶司 市舶法
下载PDF
苏轼《黄州定惠院月夜偶书二诗草稿》卷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邦达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6-37,101,共3页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老泉山人。眉州眉山(四川省)人。元祐初官至端明、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后贬出,流居儋州(今海南岛)。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年)放还,至常州,卒于舟中,年六十六岁。
关键词 学士 礼部 常州 苏轼 草稿 黄州 海南岛 四川省 真迹
原文传递
元祐更化与元祐诗坛
20
作者 孙明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5-67,共3页
元丰八年,神宗病逝,太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次年改元元祐。由于即位时的哲宗皇帝年仅十岁,故由神宗母宣仁太后高氏临朝听政。高氏执政后亲近旧党,尽废新法,是为元更化。元祐更化虽倾向旧党,旧党人士及与旧党关系密切之人多数得到擢升,... 元丰八年,神宗病逝,太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次年改元元祐。由于即位时的哲宗皇帝年仅十岁,故由神宗母宣仁太后高氏临朝听政。高氏执政后亲近旧党,尽废新法,是为元更化。元祐更化虽倾向旧党,旧党人士及与旧党关系密切之人多数得到擢升,但他们却普遍具有一种彷徨不安的畏祸心理,这种心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诗歌创作,具体来说:其诗多描写生活琐事、题咏日常物品、抒写隐逸情怀,押险韵、用僻典,追求生硬拗峭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化 诗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