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3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明清时期云南的外地移民 被引量:45
1
作者 古永继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8,共10页
历史上云南的外地移民 ,为西南地方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元明清三代 ,外省籍移民大量进入云南 ,对当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这一时期中各朝代移民的方式、来源、民族构成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
关键词 云南 外地移民 民族关系 元朝 明朝 清朝
原文传递
北京音系的成长和它受的周围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俞敏 《方言》 1984年第4期272-277,共6页
壹只要一提北京,人们就联想到元大都。只要一提北京话,人们就容易联想到演唱元曲的话,还许捎带着想到《中原音韵》。这头一种联想是合理的:大都的旧城废墟——土城儿现在还有好几处存着哪!二一种联想可玄乎:现在的北京口语未必是元大都... 壹只要一提北京,人们就联想到元大都。只要一提北京话,人们就容易联想到演唱元曲的话,还许捎带着想到《中原音韵》。这头一种联想是合理的:大都的旧城废墟——土城儿现在还有好几处存着哪!二一种联想可玄乎:现在的北京口语未必是元大都话的直系后代(当然也未必就准不是)。怎么说呢?古北京话就是大河北方言。从元朝到如今,北京市(旧京兆)的人口有过两次大流动。一回在明朝初年。元朝统治者跑回沙漠北边儿去以后,北京人口还是元朝全盛时期那些人和他们的后人么?天津的老市民里流行着一句口头语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人口 北京音 北京话 直系 播音员 儿音 河北方言 元大都 北京口语 元朝
原文传递
古代蒙古生态保护法规 被引量:17
3
作者 奇格 阿拉腾 盛明光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6,共3页
古代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 ,他们利用草原饲草资源从事畜牧业生产 ;冬春季节 ,他们又以狩猎业为辅作食物补充。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早在习惯法时代 ,他们就非常重视草原的生态保护。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蒙古族奴隶主贵族和后来的封建统... 古代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 ,他们利用草原饲草资源从事畜牧业生产 ;冬春季节 ,他们又以狩猎业为辅作食物补充。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早在习惯法时代 ,他们就非常重视草原的生态保护。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蒙古族奴隶主贵族和后来的封建统治者 ,继承、增补和发展了古代蒙古族的“约孙”(yusun习惯法 ) ,把草原生态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古代蒙古族生态保护的法律规定给我们极大启示 ,蒙古民族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蒙古族 生态保护法规 元朝 水资源 野生动物
下载PDF
元朝烧埋银初探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64,共5页
元朝烧埋银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附加刑罚 ,更是对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损害赔偿。学界普遍认为元朝烧埋银源于烧饭 ,这种看法实有失妥当。蒙古早期命价银习惯法才是其真正的源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烧埋银有着适用... 元朝烧埋银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附加刑罚 ,更是对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损害赔偿。学界普遍认为元朝烧埋银源于烧饭 ,这种看法实有失妥当。蒙古早期命价银习惯法才是其真正的源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烧埋银有着适用范围广、立法水平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烧埋银 损害赔偿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治边思想的特点、演变和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方铁 张维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3年第1期11-18,共8页
古代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 ,发展和延续至清代 ,其内涵是动态变化的 ,经历了从肤浅到成熟的过程 ,各个时期的治边思想又有其特色。古代治边思想总体上有两个基本的特点 :统治者对开疆拓土多持相对保守的态度 ,认为理想的边疆治理是“... 古代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 ,发展和延续至清代 ,其内涵是动态变化的 ,经历了从肤浅到成熟的过程 ,各个时期的治边思想又有其特色。古代治边思想总体上有两个基本的特点 :统治者对开疆拓土多持相对保守的态度 ,认为理想的边疆治理是“守在四夷” ;从“华夷有别”的治边观出发 ,在边疆地区施行相对宽松的羁縻统治 ,同时重视在边疆传播封建文化的教化作用。文章还以封建统治者对边疆民族的治策和对边疆的经济开发为例 ,阐述了古代治边思想对边疆治策的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治边思想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边疆地区 封建文化 西南边疆 民族政策 经济开发
原文传递
蒙、元御容 被引量:21
6
作者 尚刚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59,共29页
御容,所指为帝后肖像,用于供奉、祭祀以及瞻仰,所有者可以是皇家,也能是臣下。本文讨论的主题是蒙元皇家的本朝先帝、先后肖像[1],拟解说它们的制作、形制,不同做法的文化差异、可能的遗存及其制作年代等,同时也概述了时代更早的御容和... 御容,所指为帝后肖像,用于供奉、祭祀以及瞻仰,所有者可以是皇家,也能是臣下。本文讨论的主题是蒙元皇家的本朝先帝、先后肖像[1],拟解说它们的制作、形制,不同做法的文化差异、可能的遗存及其制作年代等,同时也概述了时代更早的御容和元代非皇家的御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元朝 皇帝肖像 御容 奉安场所
原文传递
浅议元朝的“四等人”政策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大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3,121,共5页
通过对元朝的"四等人"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四等人"的划分既有维持大一统的需要,也是对宋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一种承认,而以蒙古为国之根本、色目和汉人互相牵制的政策又导致了民族分布格局的巨大变化,进而为... 通过对元朝的"四等人"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四等人"的划分既有维持大一统的需要,也是对宋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一种承认,而以蒙古为国之根本、色目和汉人互相牵制的政策又导致了民族分布格局的巨大变化,进而为更大范围内的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以往学界仅仅以民族歧视和压迫来评价元朝"四等人"政策的历史作用似乎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统治政策
下载PDF
论古代蒙古习惯法对元朝法律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柴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55-58,共4页
分析蒙古族习惯法的源头必须从禁忌入手。元朝的立法司法实践受到蒙古族习惯法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 ,如元朝的刑罚制度、婚姻继承制度。而且在中国历史上 ,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赋予僧侣如此多的特权。实践中 ,元朝在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时 。
关键词 习惯法 元朝 法律 蒙古族
下载PDF
元代圆牌两种之考释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美彪 《历史研究》 1980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六十年代时,扬州、兰州先后发现元代圆牌两种。有关同志将拓本、照片寄来,嘱为考释。据我所知,国内外出土和传世的圆牌,有如下几种: 一、一九三四年顷热河某地发现成吉思汗圣旨长牌。铜质金字,牌面汉字,背面契丹字。此牌后流入日本,藏... 六十年代时,扬州、兰州先后发现元代圆牌两种。有关同志将拓本、照片寄来,嘱为考释。据我所知,国内外出土和传世的圆牌,有如下几种: 一、一九三四年顷热河某地发现成吉思汗圣旨长牌。铜质金字,牌面汉字,背面契丹字。此牌后流入日本,藏日本京都大学。二、同时发现的同一类型的另一元牌,也已传入日本,藏日本天理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思巴 元代 蒙古语 考释 成吉思汗 元朝 扬州 历史研究 马可波罗 六十年代
原文传递
元末明初南方两个文学群体成员的交往及其差异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永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4,共8页
婺州作家群和吴中作家群是元末南方两个重要的区域文学群体 ,这两个群体各自涌现出不少著名的文人 ,他们的活动和创作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两个作家群有着密切的交往 ,然而 ,他们在生活方式、政治追求以及创作上都存在较... 婺州作家群和吴中作家群是元末南方两个重要的区域文学群体 ,这两个群体各自涌现出不少著名的文人 ,他们的活动和创作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两个作家群有着密切的交往 ,然而 ,他们在生活方式、政治追求以及创作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婺州作家群由于同朱元璋的君臣遇合 ,他们的思想和创作决定了明初以来文学走向的必然性。这两个作家群的不少成员命运都很悲惨。考察这两个作家群的异同 ,分析产生异同的各种原因 ,探究文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州作家群 吴中作家群 区域文学群体 元朝 政治思想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退斋记》与许衡刘因的出处进退——元代儒士境遇心态之一斑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帆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84,共16页
许衡和刘因是元朝前期北方两大理学名儒,但二人的关系却有些微妙。刘因有一篇文章《退斋记》,不点名地严厉批评当时政坛上的一位大人物,一些学者猜测其批评对象就是许衡,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实际上,《退斋记》确系影射许衡之作。... 许衡和刘因是元朝前期北方两大理学名儒,但二人的关系却有些微妙。刘因有一篇文章《退斋记》,不点名地严厉批评当时政坛上的一位大人物,一些学者猜测其批评对象就是许衡,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实际上,《退斋记》确系影射许衡之作。许衡在元初政坛屡出屡退,《退斋记》对他的批评有一定根据;但《退斋记》将许衡的行为指斥为“老氏之术”、“以术欺世”,则是求之过深,责之过苛,反映出刘因对许衡怀有很强的误解和成见。这种误解和成见,与刘因个人的经历、性格、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朝统治下汉族儒士生不逢时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衡 刘因 儒士 心态 境遇 元代 出处 批评对象 悲剧命运 元朝 政坛 成见 行为 性格 统治
原文传递
元朝宫廷中的高丽贡女 被引量:7
12
作者 喜蕾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42,共6页
伴随元朝与高丽王国宗属关系的确立而形成的高丽贡女制度 ,在近百年间 ,促使大量高丽女性流入中土 ,成为中外交流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现象。这些入元的高丽贡女 ,大部分进入了元朝皇宫。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中 ,她们不仅适应了... 伴随元朝与高丽王国宗属关系的确立而形成的高丽贡女制度 ,在近百年间 ,促使大量高丽女性流入中土 ,成为中外交流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现象。这些入元的高丽贡女 ,大部分进入了元朝皇宫。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中 ,她们不仅适应了元朝的生活环境 ,也把高丽文化带入中国 ,并通过自身地位的改变 ,对元朝与高丽王国的国家关系以及两国国内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高丽王国 元朝宫廷 高丽贡女 联姻制度 伯颜忽笃 达麻实里 贡女工完者忽都皇后
下载PDF
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小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共6页
元朝统治集团以边疆民族入主中原,始终没有形成畿服式的中心—边缘格局观,很少考虑"内中国而外夷狄"的旧华夷秩序,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虽有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兼糅蒙、汉、夷等多重文化色彩的一面,但主要依蒙古"旧制六... 元朝统治集团以边疆民族入主中原,始终没有形成畿服式的中心—边缘格局观,很少考虑"内中国而外夷狄"的旧华夷秩序,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虽有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兼糅蒙、汉、夷等多重文化色彩的一面,但主要依蒙古"旧制六事"行事,极具刚性。其"以战养战"的边疆开发方式走出了"以有用之民取无用之地"的怪圈。这种更加积极的统治方式,大大加深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大一统,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边疆 边疆民族政策
原文传递
金元鼠疫史与李杲所论病证 被引量:12
14
作者 符友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3-244,共2页
金元时期(或更早)的鼠疫流行史,涉及对李杲(东垣)及同期医家学术成就的确认和评价以及在世界烈性传染病防治史上所占的地位。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资料的积累,本文拟作进一步分析。1 从晋唐的“恶核”到金元的“时毒”伍连德曾以《诸病源候... 金元时期(或更早)的鼠疫流行史,涉及对李杲(东垣)及同期医家学术成就的确认和评价以及在世界烈性传染病防治史上所占的地位。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资料的积累,本文拟作进一步分析。1 从晋唐的“恶核”到金元的“时毒”伍连德曾以《诸病源候论》中的“恶核”等记载视为“中国古籍关于鼠疫之记录”。此说为后来多种鼠疫专著所引证。今天看来,我国古代鼠疫(腺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流行病学 医学史 元朝
下载PDF
元明时期的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兼论“曲律”形成发展的二个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谢建平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9,共9页
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是历史上二个不同阶段的曲唱形式。前者主要流行于元代及明代前、中期的上层社会 ,是遵《中原音韵》为通行南北语音的曲唱形式 ,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以曲律词”。弦索官腔的出现 ,标志着自唐宋以来 ,民间曲子由“以乐... 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是历史上二个不同阶段的曲唱形式。前者主要流行于元代及明代前、中期的上层社会 ,是遵《中原音韵》为通行南北语音的曲唱形式 ,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以曲律词”。弦索官腔的出现 ,标志着自唐宋以来 ,民间曲子由“以乐传辞”向“以曲律词”特征转化阶段的确立与完成 ,是“曲律”形成的重要阶段 ,为之后“以词度曲”昆曲新格律的产生 ,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与基础。而新乐弦索则是在十六世纪中叶弦索北曲一支派 ,流入江南后受昆曲格律之影响 ,经改革首开北曲昆唱之先声 ,为昆曲集南北曲唱之大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者都为准确认识曲唱艺术发展过程及规律 ,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明朝 弦索官腔 新乐弦索 “曲律” 昆曲 “曲唱”形式 声腔 演唱技法
原文传递
元代诈马宴新探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儒林 《历史研究》 1981年第1期143-147,共5页
一元人王恽说:"国朝大事,曰征伐,曰搜狩,曰宴飨,三者而已。"(《秋涧集》卷五七,《吕嗣庆神道碑》)征伐的目的在于掠夺,蒙古兴起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使他们把掠夺看成"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 一元人王恽说:"国朝大事,曰征伐,曰搜狩,曰宴飨,三者而已。"(《秋涧集》卷五七,《吕嗣庆神道碑》)征伐的目的在于掠夺,蒙古兴起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使他们把掠夺看成"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因此战争成为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马宴 质孙 蒙古人 元朝 蒙古语 元代 成吉思汗 回回商人 波斯语 神道碑
原文传递
元朝的大一统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文光 马宜果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0-75,共6页
元朝是辽宋夏金之后统一多民族中国又一个大一统政权,元朝为了对疆域内各民族进行有效的治理,以大一统作为国家建设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强调以“汉法治国”,通过一系列祭祀活动来表达“天下一家”的民族思想,摒弃“华夷之辨”的民... 元朝是辽宋夏金之后统一多民族中国又一个大一统政权,元朝为了对疆域内各民族进行有效的治理,以大一统作为国家建设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强调以“汉法治国”,通过一系列祭祀活动来表达“天下一家”的民族思想,摒弃“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来淡化“华夷”二元对立,上述与大一统实践有关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大一统实践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噶玛巴·攘迥多吉两次进京事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庆英 《中国藏学》 1988年第3期89-99,共11页
元代西藏佛教领袖与蒙古皇室的交往中,萨迦派及款氏家族诸人的活动自然是占据首要地位的,无论是从对皇室的影响力、权势的显赫、在西藏占有的地位等各方面看,萨迦派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不过,要想全面地研究元代西藏佛教与元朝皇室的... 元代西藏佛教领袖与蒙古皇室的交往中,萨迦派及款氏家族诸人的活动自然是占据首要地位的,无论是从对皇室的影响力、权势的显赫、在西藏占有的地位等各方面看,萨迦派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不过,要想全面地研究元代西藏佛教与元朝皇室的关系,其他各教派与元朝的交往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噶举派中的止贡、蔡巴、达垄、噶玛、帕竹等支派都曾与元朝皇室有过重要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噶玛噶举派 西藏 忽必烈 燕铁木儿 元朝 元文宗 佛教僧人 皇室 公元 元代
下载PDF
蒙古族历史人口初探(11世纪-17世纪中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龙耿 沈斌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1-11,共11页
蒙古族人口的历史估算,至今仍是一件刚刚开始的尝试。成吉思汗于13世纪初统一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各部,建立汗国;同时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当时的人口约110余万,这一估算数可能高了一点。传说元朝蒙古族人口有四五百... 蒙古族人口的历史估算,至今仍是一件刚刚开始的尝试。成吉思汗于13世纪初统一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各部,建立汗国;同时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当时的人口约110余万,这一估算数可能高了一点。传说元朝蒙古族人口有四五百万之多,我们在概念上把“蒙古人”、“蒙古军”、“蒙古属民”等与“蒙古族人口”适当地加以区别开来,推算出14世纪蒙古族的实际人口为200万左右,年平均增长率约8‰。从14世纪末至15世纪后期,在北元和明代,蒙古族人口曾下降到160万。但1480年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之后,人口又逐渐回升,明末蒙古族人口有190余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人口 成吉思汗 元朝 北元 明朝
下载PDF
元代西藏(吐蕃)土司制度探析——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方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干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论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施行土司制度 ,设置适合于西藏地方自治性的管理机构 ,任用藏族及其他民族成份人员。并分析其成功地推行土司制度的原因及其效果。作者指出 ,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推行土司制度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 本文论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施行土司制度 ,设置适合于西藏地方自治性的管理机构 ,任用藏族及其他民族成份人员。并分析其成功地推行土司制度的原因及其效果。作者指出 ,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推行土司制度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且对后代有很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中央政府 管理 元朝 土司制度 地方史 历史作用 国家统一 经济 民族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