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体与西用:元、明时期宁夏水利技术之进步
- 1
-
-
作者
高正亮
-
机构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清以来河西走廊水利文献集成整理与研究”(22&ZD225)
清华大学—宁夏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河套水利历史文献整理的节水控盐研究”(sklhse-2023-Iow14)。
-
文摘
宁夏引黄灌区历史悠久,灌溉已达上千年。自秦汉至唐代,银川平原渐次修成河东七级(秦家)、汉伯以及河西汉延、唐来四大干渠,西夏时期,河西又增修李王渠。蒙元以前,渠道水闸多用木料,间及石料,其余皆以土坝砌成。唐及西夏时运用树枝成捆筑成渠坝,覆以沙土,坝侧广植杨柳,利用根系再次巩固坝基,但传统技术无法解决宁夏水利发展形成的一系列问题。据史料记载,蒙古西征后,中亚水利技术逐渐东传。经元代和明前期,不断融入宁夏本土,至明后期完成“易木为石”材料更新和增“暗洞、飞槽、底石”技术革新。纵观这一过程,可谓传统引黄灌溉水利与西来技术融合之典型,推动宁夏水利技术新进步。
-
关键词
元、明时期
宁夏
水利技术
-
Keywords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Ningxia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多元一体:元、明时期法花陶瓷多元文化因素探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亚韶
赵燚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
出处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4期132-134,共3页
-
基金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明代山西法花陶瓷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19F26)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法花陶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入了伊斯兰制陶工艺、蒙元色尚信仰、汉族宗教和民俗文化,以及北方磁州窑和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形成了元、明时期独具一格的陶瓷艺术形式。文章对法花陶瓷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因素展开探讨和分析。
-
关键词
元、明时期
法花陶瓷
多元
文化因素
-
Keywords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Fahua ceramics
multivariate
cultural factor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J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