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体与西用:元、明时期宁夏水利技术之进步
1
作者 高正亮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宁夏引黄灌区历史悠久,灌溉已达上千年。自秦汉至唐代,银川平原渐次修成河东七级(秦家)、汉伯以及河西汉延、唐来四大干渠,西夏时期,河西又增修李王渠。蒙元以前,渠道水闸多用木料,间及石料,其余皆以土坝砌成。唐及西夏时运用树枝成捆... 宁夏引黄灌区历史悠久,灌溉已达上千年。自秦汉至唐代,银川平原渐次修成河东七级(秦家)、汉伯以及河西汉延、唐来四大干渠,西夏时期,河西又增修李王渠。蒙元以前,渠道水闸多用木料,间及石料,其余皆以土坝砌成。唐及西夏时运用树枝成捆筑成渠坝,覆以沙土,坝侧广植杨柳,利用根系再次巩固坝基,但传统技术无法解决宁夏水利发展形成的一系列问题。据史料记载,蒙古西征后,中亚水利技术逐渐东传。经元代和明前期,不断融入宁夏本土,至明后期完成“易木为石”材料更新和增“暗洞、飞槽、底石”技术革新。纵观这一过程,可谓传统引黄灌溉水利与西来技术融合之典型,推动宁夏水利技术新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时 宁夏 水利技术
原文传递
多元一体:元、明时期法花陶瓷多元文化因素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韶 赵燚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4期132-134,共3页
法花陶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入了伊斯兰制陶工艺、蒙元色尚信仰、汉族宗教和民俗文化,以及北方磁州窑和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形成了元、明时期独具一格的陶瓷艺术形式。文章对法花陶瓷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因素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明时 法花陶瓷 文化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