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1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及茶多酚中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87
1
作者 戴军 王洪新 +1 位作者 陈尚卫 汤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筛选出HypersilBDSC18和ZorbaxSBC18两种适合同时分离茶叶和茶多酚中 7种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反相柱。采用甲醇 水 醋酸 (或三氟醋酸 )作流动相 ,分别以等强度洗脱和梯度洗脱 (均在 30min内 )分离测定了我国 6种不同产地茶叶样品和 3种茶... 筛选出HypersilBDSC18和ZorbaxSBC18两种适合同时分离茶叶和茶多酚中 7种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反相柱。采用甲醇 水 醋酸 (或三氟醋酸 )作流动相 ,分别以等强度洗脱和梯度洗脱 (均在 30min内 )分离测定了我国 6种不同产地茶叶样品和 3种茶多酚样品中 7种儿茶素的含量。考察了 7种儿茶素和咖啡因的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及柱温的关系 ,优化了色谱条件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用电喷雾电离质谱 (ESI MS)定性确认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CG)两组分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制备两对照品用于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电离质谱 保留参数 儿茶素 茶叶 茶多酚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2
作者 夏涛 高丽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99-2908,共10页
类黄酮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儿茶素是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之一,其含量占茶树鲜叶干重的12%~25%。作为茶叶的主要风味物质,儿茶素还具有抗氧化、抗诱变与防癌、抗心血管疾病、抗紫外线辐... 类黄酮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儿茶素是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之一,其含量占茶树鲜叶干重的12%~25%。作为茶叶的主要风味物质,儿茶素还具有抗氧化、抗诱变与防癌、抗心血管疾病、抗紫外线辐射等功能。本文从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组织化学定位、合成调控措施等方面,综述有关茶树儿茶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儿茶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代谢工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儿茶素 生物合成途径 调控
下载PDF
苹果果实酶促褐变底物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乜兰春 孙建设 +1 位作者 辛蓓 吕新琼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2-504,共3页
以5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的褐变度,绿原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对不同底物的活性。结果表明,‘富士’果实褐变度最高,其次为‘新红星’,‘金冠’最低。3种酚类物质总量新红星和富士最高,金冠最低。儿茶素仅... 以5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的褐变度,绿原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对不同底物的活性。结果表明,‘富士’果实褐变度最高,其次为‘新红星’,‘金冠’最低。3种酚类物质总量新红星和富士最高,金冠最低。儿茶素仅在‘乔纳金’和金冠果实中检测到少量。富士果实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表儿茶素,新红星和‘王林’表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绿原酸。以绿原酸为底物,PPO活性新红星最高,其次是富士和金冠,王林最低。以表儿茶素为底物,富士、乔纳金和王林PPO活性显著高于金冠和新红星。以儿茶素为底物,王林PPO活性最高,其次是富士,新红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褐变 绿原酸 儿茶素 儿茶素 多酚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超声法提取茶多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尹莲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1,共2页
以水提取法为对比,用频率为20KHz的超声波提取茶多酚,并对两种工艺的茶多酚样品及其主体成分儿茶素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比较,结果证明超声提取能提高茶多酚得率,提取10min,比水提取30min的得率提高40%以上,省时、节能,避免茶多... 以水提取法为对比,用频率为20KHz的超声波提取茶多酚,并对两种工艺的茶多酚样品及其主体成分儿茶素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比较,结果证明超声提取能提高茶多酚得率,提取10min,比水提取30min的得率提高40%以上,省时、节能,避免茶多酚的高温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茶多酚 儿茶素 超声法
原文传递
儿茶素的抑菌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2
5
作者 曾亮 黄建安 +1 位作者 李赤翎 刘仲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采用抑菌环实验研究了儿茶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对儿茶素作为抑菌剂的稳定性作出了评价,同时还研究了儿茶素可能存在的抑菌机理。结果显示,儿茶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采用抑菌环实验研究了儿茶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对儿茶素作为抑菌剂的稳定性作出了评价,同时还研究了儿茶素可能存在的抑菌机理。结果显示,儿茶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2g/L和1·25g/L;儿茶素的抑菌效果较大程度地受温度和pH的影响,较小程度受紫外照射的影响;儿茶素会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对数生长期,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细菌胞内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渗漏,使细菌代谢发生紊乱,儿茶素的抑菌作用不是通过抑制呼吸代谢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抑菌 机理
下载PDF
茶儿茶素氧化机理 被引量:58
6
作者 李大祥 宛晓春 +1 位作者 杨昌军 王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在制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可发生苯骈环化反应而形成茶黄素,茶黄素还可转化成茶萘酚醒、脱氢茶黄素和高聚合物;同时,儿茶素可发生二聚合反应产生原花青素类以及双黄烷醇类等物质;儿茶素还可能与茶没食子素、杨梅甙、阿福豆素、维生素C、... 在制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可发生苯骈环化反应而形成茶黄素,茶黄素还可转化成茶萘酚醒、脱氢茶黄素和高聚合物;同时,儿茶素可发生二聚合反应产生原花青素类以及双黄烷醇类等物质;儿茶素还可能与茶没食子素、杨梅甙、阿福豆素、维生素C、茶氨酸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加合物。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儿茶素具有优良的抗氧化特性。儿茶素在清除自由基时,自身氧化产生双黄烷醇,也可发生A环的断裂而产生羧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氧化 茶黄素 茶红素 原花青素 双黄烷醇
下载PDF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白芍饮片中9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4
7
作者 李伟铭 赵月然 +3 位作者 杨燕云 张振秋 赖静怡 庄丽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8-2212,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7 nm(0~12 min,测定没食子酸)、258 nm(12~30 min,测定氧化芍药苷、儿茶素)、230 nm(30~38 min,测定芍药内酯苷、芍药苷)、223 nm(38~42 min,测定苯甲酸)、275 nm(42~56 min,测定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230 nm(56~70 min,测定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结果: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13~0.87μg(r=0.9991),0.13~0.85μg(r=0.9991),2.50×10-3~17.50×10-3μg(r=0.9993),0.26~1.78μg(r=0.9995),0.46~3.20μg(r=0.9991),0.83×10-3~5.77×10-3μg(r=0.9997),0.28~1.92μg(r=0.9994),11.00×10-3~77.00×10-3μg(r=0.9994),5.88×10-3~41.12×10-3(r=0.9994)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7%,96.7%,98.0%,97.8%,98.9%,98.3%,97.6%,96.7%,96.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白芍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没食子酸 氧化芍药苷 儿茶素 芍药内酯苷 芍药苷 苯甲酸 1 2 3 4 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苯甲酰芍药苷 丹皮酚 饮片 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切换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机制 被引量:53
8
作者 杨贤强 沈生荣 +2 位作者 候京武 赵保路 忻文娟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50-353,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 酸酯[(—)-EGCG]清除O_(?)和·OH的半数清除率SC_(50)、清除速率常数k和清除反应的化学计量因子n,用体外模型分析了药物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机制和(—)-EGCG自由基的启动及结构特点,推论药物... 本文研究了(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 酸酯[(—)-EGCG]清除O_(?)和·OH的半数清除率SC_(50)、清除速率常数k和清除反应的化学计量因子n,用体外模型分析了药物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机制和(—)-EGCG自由基的启动及结构特点,推论药物的清除反应中心为B、D和A环,每分子药物可捕捉6个O_(?)或·OH,与化学计量因子n=6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酯 儿茶素 自由基
原文传递
茶多酚中儿茶素类的HPLC分析方法学考察 被引量:43
9
作者 于海宁 沈生荣 +1 位作者 臧荣春 冯萍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非梯度洗脱的儿茶素HPLC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同时对茶多酚中的四种主要儿茶素(EC ,EGCG ,ECG ,EGC)考察了其方法学。得到最佳色谱条件为 :ODS (5 μm ,4 6× 2 5 0mm)柱 ,以重蒸水∶乙睛∶乙酸乙酯 =86∶12∶2 (v v v... 本文建立了一种非梯度洗脱的儿茶素HPLC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同时对茶多酚中的四种主要儿茶素(EC ,EGCG ,ECG ,EGC)考察了其方法学。得到最佳色谱条件为 :ODS (5 μm ,4 6× 2 5 0mm)柱 ,以重蒸水∶乙睛∶乙酸乙酯 =86∶12∶2 (v v v)为流动相 (浓硫酸调pH值至 3 0~ 4 0 ) ,流速为 1 0ml min ,UV检测波长 2 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HPLC 方法学 分析方法 茶多酚
下载PDF
鸡血藤单体化合物对造血祖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刘屏 王东晓 +1 位作者 陈桂芸 陈孟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研究从中药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SSD)中提取的9个单体化合物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明确鸡血藤补血活血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通过造血祖细胞培养观察9个化合物对骨髓抑制小鼠CF... 目的研究从中药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SSD)中提取的9个单体化合物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明确鸡血藤补血活血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通过造血祖细胞培养观察9个化合物对骨髓抑制小鼠CFU-E、BFU-E、CFU-GM、CFU-Meg生长的作用。结果腹腔注射鸡血藤各单体后的含药血清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祖细胞的生长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各单体化合物(除焦性粘液酸、芒柄花苷外)含药血清均可刺激CFU-GM的生长(P<0.01);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丁香酸、表儿茶素的含药血清对CFU-E、BFU-E和CFU-Meg的刺激增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中药鸡血藤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可刺激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缓解其造血祖细胞内源性增殖缺陷,其中儿茶素的刺激增殖活性相对最强,可能是鸡血藤补血活血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儿茶素 血清药理学 造血祖细胞 CFU-GM CFU-E BFU-E CFU-Meg
下载PDF
茶多酚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陶荣达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4-67,共4页
世界各国对茶多酚的提纯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化学、药化、生化和化工技术交大的热门学科。本文全面探讨了国内外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提纯和应用研究的进展,并扼要比较了各种提纯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茶多酚 儿茶素 提纯
下载PDF
紧压茶儿茶素和有机酸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51
12
作者 屠幼英 梁慧玲 +2 位作者 陈暄 吴媛媛 陈文峰 《茶叶》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云南紧茶、湖北青砖、浙江奉化紧压茶和浙江绿茶的儿茶素和有机酸分析表明 ,紧压茶加工过程中发酵时间越长 ,其儿茶素总量、有机酸含量越小 ;三种紧压茶有机酸含量分别为绿茶的 3 5 4.6%、 3 1 9.8%、2 0 9.0 % ,每种砖茶的草酸和琥... 对云南紧茶、湖北青砖、浙江奉化紧压茶和浙江绿茶的儿茶素和有机酸分析表明 ,紧压茶加工过程中发酵时间越长 ,其儿茶素总量、有机酸含量越小 ;三种紧压茶有机酸含量分别为绿茶的 3 5 4.6%、 3 1 9.8%、2 0 9.0 % ,每种砖茶的草酸和琥珀酸的含量占到其有机酸总量的 80 % ;三种紧压茶儿茶素含量分别为绿茶的 2 1 .8%、1 5 .3 %、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紧压茶 儿茶素 有机酸 组成分析
下载PDF
儿茶素及其类似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3
作者 刘超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儿茶素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具有明显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癌、抗炎、抗突变、抗衰老及改善肝功能等生物活性。近年来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 (GTC)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作者对儿茶素类化合物... 儿茶素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具有明显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癌、抗炎、抗突变、抗衰老及改善肝功能等生物活性。近年来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 (GTC)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作者对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种类、波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药理
下载PDF
儿茶素提制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3 位作者 施兆鹏 王增盛 陈慧衡 施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37-542,共6页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儿茶素制品,笔者就制造工艺类型、茶叶原料品种、溶剂种类、萃取次数、乙酸乙酯使用次数等影响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备工艺中,沉淀法的产品由于处于碱性工艺条件,儿茶素的氧化偏...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儿茶素制品,笔者就制造工艺类型、茶叶原料品种、溶剂种类、萃取次数、乙酸乙酯使用次数等影响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备工艺中,沉淀法的产品由于处于碱性工艺条件,儿茶素的氧化偏多,氧化的茶多酚使得产品外观泛红,但沉淀法能在较低的成本条件下使产品的咖啡碱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大叶种和小叶种原料提制的粗儿茶素在产品的HPLC图谱类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小叶种产品中的EGCG和EGC的含量较高,而大叶种产品中ECG和EC的含量较高.在儿茶素提取中,与纯水相比,使用30%左右的乙醇溶液作溶媒提取,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产率.在多次萃取中,随着萃取次数的增加,每次萃取儿茶素的产率及产品中的ECG,EGCG,DL-C和儿茶素总量均显著降低,但EGC和咖啡碱的含量急剧增加,EC含量的变化则不大;提取液的适度浓缩,虽然会使产率有所降低,但可以提高产品的儿茶素含量、降低咖啡碱含量,且能减轻萃取中乳化现象的形成.与用过的乙酸乙酯相比,新鲜的乙酸乙酯能使粗儿茶素的产率和儿茶素含量提高,在工业化生产中,乙酸乙酯通常可以使用3次后再行精制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提制 工艺
下载PDF
四川黑茶品质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齐桂年 田鸿 +1 位作者 刘爱玲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6-269,共4页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四川黑茶原料、渥堆叶、康砖成品茶的氨基酸、儿茶素组成含量及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的含量。四川黑茶原料氨基酸含量为1424.00 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47.00 mg/100g,茶氨酸含量为87...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四川黑茶原料、渥堆叶、康砖成品茶的氨基酸、儿茶素组成含量及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的含量。四川黑茶原料氨基酸含量为1424.00 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47.00 mg/100g,茶氨酸含量为87.15 mg/100g,儿茶素含量为27.63 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30%、8.18%、26.94%;渥堆叶氨基酸含量为1590.00 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68.00 mg/100g,茶氨酸含量为67.62 mg/100g,儿茶素含量为27.52 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24%、7.90%、24.53%;康砖成品茶氨基酸含量为1420.00 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29.00 mg/100g,茶氨酸含量为66.88 mg/100g,儿茶素含量为13.65 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27%、5.99%、2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化学成分 氨基酸 儿茶素 品质
下载PDF
茶叶儿茶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洪新 戴军 +1 位作者 张家骊 吕源玲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将茶提取物 (茶多酚 )先经SephadexLH - 2 0柱层析分离 ,脱除咖啡因和色素 ,并将其中 7种儿茶素分成 2个流分 .再用半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 ,得到 7种儿茶素的单体化合物 .用UV、IR、NMR及MS等方法鉴定和验证了其化学结构 ,7种单体儿茶素... 将茶提取物 (茶多酚 )先经SephadexLH - 2 0柱层析分离 ,脱除咖啡因和色素 ,并将其中 7种儿茶素分成 2个流分 .再用半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 ,得到 7种儿茶素的单体化合物 .用UV、IR、NMR及MS等方法鉴定和验证了其化学结构 ,7种单体儿茶素化合物的纯度均大于 99% ,总得率为 66.7% ,总回收率为 82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儿茶素 分离 纯化 茶叶 鉴定 药用 活性物
下载PDF
儿茶素抗氧化作用的协同增效效应 被引量:38
17
作者 沈生荣 杨贤强 +3 位作者 杨法军 赵保路 忻文娟 原征彦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和化学发光技术,研究了(-)-EGCG、(-)-ECG、(-)-EC、(-)-EGC 4种儿茶素及其不同组合,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单一儿茶素以(-)-EGCG 的清除能力最强,其纳摩尔清除率为316.3,其次为(-)-ECG,纳...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和化学发光技术,研究了(-)-EGCG、(-)-ECG、(-)-EC、(-)-EGC 4种儿茶素及其不同组合,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单一儿茶素以(-)-EGCG 的清除能力最强,其纳摩尔清除率为316.3,其次为(-)-ECG,纳摩尔清除率为262.9;两两不同组合对O(?)的清除率以(-)-EGCG+(-)-ECG 效果最佳,比各自单独存在时要增效,三三组合时以(-)-EGCG+(-)-ECG+(-)-EC 组合效果最佳,增效效果明显,且强于两两组合。这些组合的增效效果与体系中存在的儿茶素的摩尔浓度呈高度的线性正相关。4种儿茶素组成不同的比例,以茶叶天然组成增效效果最明显。用伏安法测得的各儿茶素第一还原电位由高到低的次序为:(-)-EGCG>(-)-ECG>(-)-EGC≈(-)-EC,这一电位次序是儿茶素构成抗氧化循环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抗氧化 协同作用 茶叶
下载PDF
茶多酚的色谱分析法 被引量:34
18
作者 魏泱 丁明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8,共4页
对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儿茶素的色谱分析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应用最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简述了平板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目前出现的新的色谱分析方法。
关键词 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茶多酚 儿茶素 HPLC
下载PDF
茶树上红紫色芽叶部分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1
19
作者 刘富知 黄建安 +2 位作者 付冬和 贺端清 昌建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2,57,共3页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6 1%的植株嫩梢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花青素 .安化群体品种茶树上的红紫色芽叶较纯绿色芽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保健性强的 L - EGCG含量亦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红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儿茶素 花青素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茶叶水提液中五种儿茶素和咖啡碱及其用于茶叶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康海宁 陈波 +2 位作者 韩超 陈军辉 王小如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5,220,共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同时测定茶叶中(-)-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咖啡碱(caffeine)6种组分的分析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同时测定茶叶中(-)-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咖啡碱(caffeine)6种组分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聚类分析探讨以这6种活性成分为指标对茶叶进行分类的方法。采用C18柱,甲醇和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DAD双波长(210、278 nm)同时检测,采用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和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 TOF-MS)双重定性。结果表明,各组分的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在210 nm对(-)-没食子儿茶素(GC)定量,278 nm对其它组分定量准确。该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已用于不同种类的33种实际茶叶样品的测定。以这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对33个红茶、黑茶、绿茶、乌龙茶样本进行合理分类,并能反映茶叶品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儿茶素 咖啡碱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