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TPBA评价法对我国儿童评价的启示 |
李鹏举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6
|
|
2
|
在场与缺席——儿童评价中教师话语权现象分析 |
胡福贞
胡银泉
唐日新
|
《江西教育科研》
|
2003 |
1
|
|
3
|
另一种解读——如何评价儿童绘画 |
杨文霞
吴世宁
|
《昌吉学院学报》
|
2007 |
2
|
|
4
|
儿童校园生活的故事化表达 |
刘昕
秦波
|
《教育视界》
|
2024 |
0 |
|
5
|
儿童评价根本育人功能实现的维度、困境与出路 |
国宁
于伟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6
|
儿童教育的七大谬误 |
游乾桂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0 |
1
|
|
7
|
利用“学习故事”园本化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 |
谭平
卢玲
|
《内江科技》
|
2022 |
2
|
|
8
|
多元评价:撬动科学幼小衔接的支点 |
周梦莉
|
《江苏教育》
|
2021 |
1
|
|
9
|
把握关键视角写好学习故事的思考 |
许颖
|
《儿童发展研究》
|
2018 |
1
|
|
10
|
儿童观察与评价:为何评? 评什么? 怎么评? |
张亚杰
|
《动漫界(幼教365)》
|
2021 |
0 |
|
11
|
学习故事:新西兰儿童发展评价优势及其启示 |
王翠萍
黄进
|
《教育导刊(下半月)》
|
2016 |
4
|
|
12
|
当代美国早期儿童评价系统及其启示 |
陈柯汀
郭力平
赵连光
|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
2015 |
2
|
|
13
|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惩罚 |
周旺平
|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2007 |
0 |
|
14
|
幼儿园教师“儿童观察能力”的情境判断测验——中国8省市幼儿园教师测评的实证研究 |
郭力平
蒋路易
吕雪
|
《教育测量与评价》
|
2018 |
25
|
|
15
|
激励性教师评价与幼儿学习品质发展 |
吕凤清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5
|
|
16
|
探索中国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和路径 |
贾露露
尉耘翠
刘亦韦
孟瑶
郭志刚
彭晓霞
王晓玲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6
|
|
17
|
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构建的儿童语言发展测评系统 |
周兢
张义宾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4
|
|
18
|
托幼机构教育中的儿童发展评价 |
潘月娟
刘焱
|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
2009 |
12
|
|
19
|
城市中流动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干预措施初探 |
曾传军
刘冰
|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
2009 |
8
|
|
20
|
五至十一、二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性交往的调查与比较 |
白乙拉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