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TPBA评价法对我国儿童评价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鹏举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4-46,共3页
以游戏为基础的跨学科儿童评价法(TPBA)通过创建不同的游戏区域场景,分阶段逐步从认知、社会情感、交往和语言以及感觉运动发展四个领域评价儿童的发展状况。它启示我国在开展儿童评价工作时,应该坚持以游戏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多个学科... 以游戏为基础的跨学科儿童评价法(TPBA)通过创建不同的游戏区域场景,分阶段逐步从认知、社会情感、交往和语言以及感觉运动发展四个领域评价儿童的发展状况。它启示我国在开展儿童评价工作时,应该坚持以游戏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多个学科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儿童评价;在评价维度上应该尽可能采用多元评价体系,使之相结合,避免单一化的评价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儿童评价 儿童发展
下载PDF
在场与缺席——儿童评价中教师话语权现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福贞 胡银泉 唐日新 《江西教育科研》 2003年第10期7-9,共3页
从解释学角度看,儿童评价活动就是对学生及其发展的价值进行衡量和判定时不同评价主体建构评价话语以及对评价话语进行解释、运用的过程。若将儿童评价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可以发现儿童评价的本质是社会控制的基... 从解释学角度看,儿童评价活动就是对学生及其发展的价值进行衡量和判定时不同评价主体建构评价话语以及对评价话语进行解释、运用的过程。若将儿童评价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可以发现儿童评价的本质是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社会对人的需要和限定设定了儿童评价的核心价值标准,此中教师的话语权是十分有限的。他们更多的是扮演行政话语的服从者和执行者、学术话语的信奉者和盲从者的角色。在儿童评价世界里,虽然教师始终“在场”,实质上却是一个真正的缺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评价 教师 话语权 自我评价 评价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另一种解读——如何评价儿童绘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文霞 吴世宁 《昌吉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21-123,共3页
解读儿童绘画是解读儿童精神世界的途径之一。以换位解读促进儿童绘画评价,正是为了推动儿童的创造力,审美、意志、思维、记忆与手、脑同步协调等多种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本文观点认为儿童绘画评价除了实现人的发展之外,还要侧重于实... 解读儿童绘画是解读儿童精神世界的途径之一。以换位解读促进儿童绘画评价,正是为了推动儿童的创造力,审美、意志、思维、记忆与手、脑同步协调等多种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本文观点认为儿童绘画评价除了实现人的发展之外,还要侧重于实现人的价值,只有美术教育评价中的价值取向切合于具体不同儿童心灵与个性,才可能最大限度拓展社会人文环境,积极开发各种有利因素来发掘儿童创作潜能,使儿童绘画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评价活动成为全面提高儿童精神品质并用以建构儿童能力与修养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 儿童绘画 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评价
下载PDF
儿童校园生活的故事化表达
4
作者 刘昕 秦波 《教育视界》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当有意识地将校园生活进行故事化表达,一所促进儿童成长的学校必定会更加可爱生动。具体措施有:故事化表达学校文化,寻找属于学校自己的句子,让儿童易感易懂;故事化表达课程实施,用生命在场的儿童叙事方式,使学习更具综合性、活动化和... 当有意识地将校园生活进行故事化表达,一所促进儿童成长的学校必定会更加可爱生动。具体措施有:故事化表达学校文化,寻找属于学校自己的句子,让儿童易感易懂;故事化表达课程实施,用生命在场的儿童叙事方式,使学习更具综合性、活动化和情境化;故事化表达课堂教学,用故事三要素结构课堂,实现有意义的教与学;故事化表达儿童评价,以叙事评语铺展教育与成长的日常,提供评价改革的个性化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生活 故事化表达 学校文化 课程实施 课堂教学 儿童评价
下载PDF
儿童评价根本育人功能实现的维度、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5
作者 国宁 于伟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儿童评价根本育人功能是引导儿童自在本质的全面实现,基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其具体的实现维度包括引导儿童内在自然生命力的发展,显明儿童之为人的"类"生命特性,以及确证儿童现实的社会本质属性。但受各种主客... 儿童评价根本育人功能是引导儿童自在本质的全面实现,基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其具体的实现维度包括引导儿童内在自然生命力的发展,显明儿童之为人的"类"生命特性,以及确证儿童现实的社会本质属性。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现实儿童评价未能重视儿童发展的过程性,未能显现儿童生命的主体性、现实性,未能发挥对儿童全面发展的指引性。长期偏离儿童自在本质的儿童评价将带来儿童的"异己性",使儿童个体的对象物成为个体本身,儿童的生命活动成为外在的东西,儿童本质的现实化表现为非现实化。因此有必要重审儿童评价的育人功能,以儿童自在本质全面实现为根本取向,对评价过程的"异己性"进行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评价 育人功能 儿童本质 异己性
下载PDF
儿童教育的七大谬误 被引量:1
6
作者 游乾桂 《世界教育信息》 2000年第5期24-27,共4页
谬误1:文凭第一论心理学家研究世界各国出色的、有成就的人发现,成功与文凭的关系比率低于20%,反而专业与成就的关联远远高于其他,亦即愈是专业的人愈能自我实现。文凭第一论早已被教育学家推翻,但许多人仍信守不放。如果你是个好学生,... 谬误1:文凭第一论心理学家研究世界各国出色的、有成就的人发现,成功与文凭的关系比率低于20%,反而专业与成就的关联远远高于其他,亦即愈是专业的人愈能自我实现。文凭第一论早已被教育学家推翻,但许多人仍信守不放。如果你是个好学生,名校毕业的,成绩呱呱叫,有没有拿着成绩单找过职业,要求当总经理,然后得逞的经验?这话听起来有点像远古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 认识误区 文凭 儿童评价 儿童心理
下载PDF
利用“学习故事”园本化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谭平 卢玲 《内江科技》 2022年第3期155-156,154,共3页
当前,幼儿行为观察能力已经成为幼儿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在专业能力维度中指出:教师应当具有“观察幼儿”的能力。根据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儿童评价方式,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X园为例,结合当... 当前,幼儿行为观察能力已经成为幼儿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在专业能力维度中指出:教师应当具有“观察幼儿”的能力。根据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儿童评价方式,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X园为例,结合当前“学习故事”园本化实践存在的观察盲目、内容单一、记录形式化、分析无门问题,提出了利用“学习故事”开展镜头“找”故事、口语“绘”故事、集体“续”故事的三阶段教研尝试,以此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园本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园本化 幼儿行为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观察能力 能力维度 观察幼儿 儿童评价
下载PDF
多元评价:撬动科学幼小衔接的支点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梦莉 《江苏教育》 2021年第2期47-48,共2页
幼小衔接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持续发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同时也会间接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认... 幼小衔接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持续发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同时也会间接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与期望值。只有充分发挥社会评价的舆论导向,提升评价的专业性,同时积极促成教师评价的转型,才能建构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幼小衔接科学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社会评价 儿童评价 教师评价
下载PDF
把握关键视角写好学习故事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颖 《儿童发展研究》 2018年第2期51-55,共5页
"学习故事"是由一套明确价值观引领的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评价体系。撰写学习故事是落实"学习故事"核心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写好学习故事需要把握以儿童为本的取长式的评价视角,交流与学习式的互动视角,行动式的... "学习故事"是由一套明确价值观引领的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评价体系。撰写学习故事是落实"学习故事"核心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写好学习故事需要把握以儿童为本的取长式的评价视角,交流与学习式的互动视角,行动式的课程视角等三个重要的视角,以实现促进儿童的学习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并推动儿童为主导的课程不断生成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故事 儿童评价 视角
原文传递
儿童观察与评价:为何评? 评什么? 怎么评?
10
作者 张亚杰 《动漫界(幼教365)》 2021年第4期10-11,共2页
儿童评价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观察与评价能力是幼儿园教师首要的专业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是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何评,同时在与儿童接触的... 儿童评价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观察与评价能力是幼儿园教师首要的专业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是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何评,同时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还不知道要评什么,而且“怎么评”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在本文之中,我们就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课程 热门话题 行为表现 观察与评价 儿童评价 了解儿童 设计和实施
下载PDF
学习故事:新西兰儿童发展评价优势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翠萍 黄进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6年第9期87-89,共3页
学习故事的优势在于改变量化数据式的结果评测,从以往重知识、技能的单一评价逐步走向知识、能力、情感的多元评价。学习故事运用到幼儿园实践,能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学习和发展等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介绍了学习故事产生的背景,... 学习故事的优势在于改变量化数据式的结果评测,从以往重知识、技能的单一评价逐步走向知识、能力、情感的多元评价。学习故事运用到幼儿园实践,能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学习和发展等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介绍了学习故事产生的背景,也分析了学习故事的评价优势及其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儿童评价 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启示
下载PDF
当代美国早期儿童评价系统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柯汀 郭力平 赵连光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5年第6期52-55,共4页
美国的早期儿童评价系统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早期儿童评价新方式.它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性信息,进而对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评定.这一系统既便于教师生成儿童发展评价报告,又便于教师根据系统提示选择适宜的教学策... 美国的早期儿童评价系统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早期儿童评价新方式.它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性信息,进而对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评定.这一系统既便于教师生成儿童发展评价报告,又便于教师根据系统提示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儿童发展.这一评价系统在评价与促进儿童发展的同时,还为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持,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早期儿童评价系统 早期教育质量 启示
原文传递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惩罚
13
作者 周旺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07年第3期16-16,共1页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首先让儿童评价一些玩具,然后分别告诉每个孩子,不许玩最吸引他的那个玩具,违者受罚。怎样罚呢?对一组孩子用“我会有些生气”这种轻微惩罚来威吓;而对另一组孩子则用“我会很生气”、...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首先让儿童评价一些玩具,然后分别告诉每个孩子,不许玩最吸引他的那个玩具,违者受罚。怎样罚呢?对一组孩子用“我会有些生气”这种轻微惩罚来威吓;而对另一组孩子则用“我会很生气”、“我将把全部玩具拿走,而且再也不来了”等更严厉的词句和表情作为惩罚条件。然后,阿伦森离开房间,让孩子们玩其它玩具而不受那个“禁止玩的玩具”的诱惑。隔了一段时间以后,阿伦森又回到孩子们中间,并重新测量所有玩具的吸引力。结果令人吃惊,那些经受了轻度威吓的孩子现在认为那个最吸引人的“禁玩的玩具”的吸引力比以前小了。阿伦森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 学生需要 儿童评价 心理学家 吸引力 玩具 孩子 生气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儿童观察能力”的情境判断测验——中国8省市幼儿园教师测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郭力平 蒋路易 吕雪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8年第10期26-33,共8页
目前,国内外的现有测评体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观察方面的支持,却无法有效考察教师的观察能力并进行分层。本研究创造性地结合情境判断测验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采用基于情景案例的单选题型,开发了旨在考察教师的儿童... 目前,国内外的现有测评体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观察方面的支持,却无法有效考察教师的观察能力并进行分层。本研究创造性地结合情境判断测验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采用基于情景案例的单选题型,开发了旨在考察教师的儿童观察与评价能力的情景判断测验工具。经8省市2345名幼儿园教师的大规模测评,在有效验证了该测验工具的信度、效度和题项质量的同时,发现:(1)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察与评价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得分均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教师的最高学历和有无编制情况是影响其儿童观察与评价能力的敏感变量,而职称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从职业生涯发展来看,教师的儿童观察与评价能力呈现"倒U型"发展,20~25年教龄段能力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判断测验 幼儿教师 儿童观察与评价 能力评价
下载PDF
激励性教师评价与幼儿学习品质发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吕凤清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9-92,共4页
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下,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坚持与注意、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等品质可以得到明显提升。作为一种动态评价,激励性教师评价要求教师树立幼儿是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化解功能来拓展幼儿学习品质的... 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下,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坚持与注意、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等品质可以得到明显提升。作为一种动态评价,激励性教师评价要求教师树立幼儿是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化解功能来拓展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范畴,通过评价行为的具体化来明确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维度,通过把握评价时机与限度来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层次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性教师评价 儿童发展评价 学习品质
下载PDF
探索中国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和路径 被引量:16
16
作者 贾露露 尉耘翠 +4 位作者 刘亦韦 孟瑶 郭志刚 彭晓霞 王晓玲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5-590,共6页
由于中国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导致上市前数据不足。因此亟需建立上市后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本文分别从如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组织架构、运行流程和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探索建立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 由于中国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导致上市前数据不足。因此亟需建立上市后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本文分别从如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组织架构、运行流程和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探索建立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方法和路径。笔者认为,还应遵循"有证循证、无证创证"的理念,仿照美国"哨点行动"模式,利用医疗大数据解决儿童用药循证证据创造难的问题,通过采集、利用真实世界产生的临床医疗数据,开展更准确、更广泛的儿童用药综合评价。未来,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有可能和国内目前开展的"精准医疗"计划对接,儿童用药的评价基地将逐渐成为医疗大数据和生物样本采集的"哨点",为中国儿童用药安全主动监测乃至儿童精准医疗水平的提升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保障儿童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临床综合评价体系 方法 路径 真实世界数据
下载PDF
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构建的儿童语言发展测评系统 被引量:14
17
作者 周兢 张义宾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4,共13页
汉语儿童语料库的创建与发展为国际儿童语料库系统(CHILDES)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语料,为促进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回应当前有关儿童语言障碍诊断工具和语言干预效应监测严重缺乏可靠工具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汉语儿童语料... 汉语儿童语料库的创建与发展为国际儿童语料库系统(CHILDES)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语料,为促进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回应当前有关儿童语言障碍诊断工具和语言干预效应监测严重缺乏可靠工具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构建了汉语儿童语言发展测评系统。该系统基于汉语儿童的大量语料,构建了正常儿童语言发展常模,探索了可以预期和发现不同年龄儿童语言障碍的指标系统,基本形成符合汉语文化情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监测体系,可以为儿童语言障碍诊断和干预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从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走向儿童语言发展评价,有助于拓展儿童语料库的功能,推动有关儿童早期语言发展诊断与干预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儿童语料库 儿童语言发展评价 常模 词汇 语法
下载PDF
托幼机构教育中的儿童发展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潘月娟 刘焱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9年第5期13-16,共4页
儿童发展水平应当成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之一。儿童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不等同于具体的评价方法,两类评价的根本区别在于功能的差异以及由此决定的评价标准的不同。在托幼机构开展儿童发展评价时,评价者不仅要注意... 儿童发展水平应当成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之一。儿童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不等同于具体的评价方法,两类评价的根本区别在于功能的差异以及由此决定的评价标准的不同。在托幼机构开展儿童发展评价时,评价者不仅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还要注重对数据资料的解释和判断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展评价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原文传递
城市中流动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干预措施初探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传军 刘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91-392,共2页
目的了解城市中外来流动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与本地儿童的差别。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十堰市一定数量的城市中流动人口中3~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按规范的方法测量体格发育指标,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年龄别体质量、年龄别身高... 目的了解城市中外来流动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与本地儿童的差别。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十堰市一定数量的城市中流动人口中3~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按规范的方法测量体格发育指标,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年龄别体质量、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质量3个指标的评价标准来诊断肥胖、低体质量、发育迟缓和消瘦与本地儿童相应指标比较。结果流动儿童发育迟缓检出率高于城区儿童发育迟缓检出率(χ2=17.21,P【0.01);城区儿童和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收入的明显差别是影响儿童体格发育的重要因素。结论流动儿童体格发育较差,应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强化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 流动儿童 儿童保健
下载PDF
五至十一、二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性交往的调查与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白乙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11-117,共7页
独生子女曾一度被学术界认为是“问题儿童”,特此意见的人认为独生子女聪明、健康,但胆小、自私、不善与人交往等。近些年来的研究趋向则更多地对此持否定意见。就独生子女的社会性交往来说,我们赞同后一种意见,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了这一... 独生子女曾一度被学术界认为是“问题儿童”,特此意见的人认为独生子女聪明、健康,但胆小、自私、不善与人交往等。近些年来的研究趋向则更多地对此持否定意见。就独生子女的社会性交往来说,我们赞同后一种意见,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从总体上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性交往能力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且几乎所有的分项比较也没有反映出显著性差异,甚至有些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强。我们认为,独生子女是否优劣,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家长,教育者对独生子女的认识、态度、以及教养措施,这是决定独生子女社会性交往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交往 家庭教养类型 儿童自我评价 社会文化环境 独生子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