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的儿童研究”本质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丽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6,共7页
尽管"教师的儿童研究"已经体现在我国有关教师教育的政策条文中,但对其本质的探寻仍然很重要。笔者从教师研究和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异同出发,提出"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本质是以儿童个体及其成长为核心开展的研究,通过... 尽管"教师的儿童研究"已经体现在我国有关教师教育的政策条文中,但对其本质的探寻仍然很重要。笔者从教师研究和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异同出发,提出"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本质是以儿童个体及其成长为核心开展的研究,通过儿童研究发现每位儿童的内在发展力量并创造儿童知识。然而,我国的教师研究关注于教材教法甚于研究儿童,其研究下意识地控制了儿童的成长并难以走出模仿的误区。据此,转向儿童个体、在儿童研究中学会研究儿童、为教师的儿童研究提供支援是我国教师的儿童研究突围的基本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的儿童研究 儿童个体 儿童的内在发展力量 儿童知识的创造
原文传递
微观转向:国际学前儿童个体互动质量研究
2
作者 陈艳丽 李克建 许浙川 《幼儿教育》 2024年第15期40-45,共6页
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过程性质量的提高,学前儿童个体层面的互动质量作为过程性质量的重要构成,是影响其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预测因素。本文介绍了学前儿童个体互动质量的内涵与评价工具,通过对实证研究的梳理,揭示了学前儿童个... 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过程性质量的提高,学前儿童个体层面的互动质量作为过程性质量的重要构成,是影响其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预测因素。本文介绍了学前儿童个体互动质量的内涵与评价工具,通过对实证研究的梳理,揭示了学前儿童个体互动质量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并围绕改进研究范式、加强理论研究和强化应用实践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质量 儿童个体 互动质量 过程质量
原文传递
积极关注儿童个体 创造理想班级生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竹平 《江苏教育》 2020年第15期40-42,共3页
理想班级生态是从学生的真实参与、体验和创造中慢慢生长出来的,关注儿童个体的真实体验,重视儿童个体的自我实现,是创造理想班级生态的基础。一个班级形成之初,或者新接手一个班级,班主任要从儿童个体的“自带属性”、同伴关系中的角... 理想班级生态是从学生的真实参与、体验和创造中慢慢生长出来的,关注儿童个体的真实体验,重视儿童个体的自我实现,是创造理想班级生态的基础。一个班级形成之初,或者新接手一个班级,班主任要从儿童个体的“自带属性”、同伴关系中的角色意识、班级环境中的归属意识等方面认识和研究儿童,为创造理想班级生态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生态 儿童个体 角色意识 归属意识
下载PDF
通达民主生长之个性发展——杜威关于儿童个体发展的教育思想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成刚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2,共6页
个体发展论思想始终贯穿在杜威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历程中。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个体发展论是建立在其过程性与辩证性的"经验人"人性假设之上,与此相应,杜威认为儿童个体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且儿童个体发展是经验改造中个... 个体发展论思想始终贯穿在杜威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历程中。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个体发展论是建立在其过程性与辩证性的"经验人"人性假设之上,与此相应,杜威认为儿童个体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且儿童个体发展是经验改造中个性之自由生长过程。这种个人发展论影响了杜威对儿童个体、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在一定社会中,通过教育通达儿童个性生长之旨趣在于民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儿童个体 个性发展 民主生长
下载PDF
儿童自由手绘的发展与表达
5
作者 李力加(图/文) 《少儿美术》 2021年第8期9-12,共4页
儿童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必然由儿童个体自发的涂鸦活动,到自主命名的线造型阶段,最终逐渐走向依据主题的自主表现。儿童美术教育的首要目的,不是灌输美术学科知识与表现技能,而是要不断启发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由与美的自主感悟与热爱!
关键词 儿童美术 自主感悟 美术学科 线造型 涂鸦 能力的发展 自主表现 儿童个体
原文传递
集体荣誉不能替代儿童个体的道德体验
6
作者 李竹平 《教育视界》 2020年第13期11-13,共3页
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往往会不知不觉地以维护集体荣誉的名义,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尤其是当学生出现一些行为偏差时,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集体荣誉感上来,以为这样学生就会为了集体荣誉而反思过错、迷途知返。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分析... 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往往会不知不觉地以维护集体荣誉的名义,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尤其是当学生出现一些行为偏差时,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集体荣誉感上来,以为这样学生就会为了集体荣誉而反思过错、迷途知返。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分析了这种观念和做法的弊端,指出教师不仅需要有情怀,还应有基本的专业素养,以确保儿童个体在真切的道德体验中提高道德认知,规范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荣誉 儿童个体 道德教育 道德体验
下载PDF
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促进小儿良好体格发育与改善营养学指标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静 张海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促进小儿良好体格发育和改善营养学指标时应用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4例健康体检儿童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6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营养指导,给予观察组个体化营养指导,对比两组儿童干... 目的研究促进小儿良好体格发育和改善营养学指标时应用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4例健康体检儿童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6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营养指导,给予观察组个体化营养指导,对比两组儿童干预前后肥胖和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体格发育指标和血红蛋白等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情况没有任何差别(P>0.05);干预后,观察组肥胖率为11.29%,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06%,对照组肥胖率为14.5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2.90%,两组依旧没有明显差别(P>0.05),但是和干预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干预前,两组体格发育指标没有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红蛋白等水平没有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锌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使用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小儿良好体格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帮助小儿改善营养学指标,促使其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 小儿良好体格发育 小儿营养学指标
下载PDF
顺应儿童个体差异的小学低段数感培养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淑龙 《当代教研论丛》 2018年第3期74-74,90,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从小就开始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更多的外界知识。这样从基础开始培养就导致儿童之间形成个体差异,使得一些儿童就比较有优势,在接受新知识的道路上会更好,而另一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从小就开始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更多的外界知识。这样从基础开始培养就导致儿童之间形成个体差异,使得一些儿童就比较有优势,在接受新知识的道路上会更好,而另一些儿童可能就会显得比较弱。数感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对于儿童而言也取决于一种天然优势,如果儿童天生对于数字比较敏感,记忆力比较好,那么在面对数字时,这些儿童可能会表现得更好,这一方面也涉及儿童在个体差异的影响下,对于数感的培养也有不同。文章就从顺应儿童个体差异的小学低段数感培养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个体差异 小学低段 数感培养
下载PDF
户外环境的创设应以儿童为本
9
作者 张群霞 《中国教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107,共1页
环境即教育。一个以儿童为本创设的户外环境一定是到处充满儿童性、自然性和自由性的游戏场,儿童在这样的环境里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更让儿童成为独一无二、不被定义的自己。幼儿园户外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本身和幼儿学... 环境即教育。一个以儿童为本创设的户外环境一定是到处充满儿童性、自然性和自由性的游戏场,儿童在这样的环境里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更让儿童成为独一无二、不被定义的自己。幼儿园户外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本身和幼儿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变化,会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当下儿童个体的经验、兴趣、需要。首先,户外环境改造的创意和灵感来自儿童的思想。教师在与儿童对话的过程中,要捕捉儿童的意愿和想法,基于他们的想法形成户外环境改造的创意和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为本 户外环境 儿童 幼儿学习与发展 游戏场 创设 儿童个体 自然性
下载PDF
北京大学家校共育系列课程
10
《教育家》 2022年第5期2-2,共1页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未来的人,这意味着教育需要面向未来,而"边界突破"与"协同融合"是面向未来的两种方式。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儿童个体生长的起点;学校是社会发展的策源地,是儿童社会化成长的场所。和...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未来的人,这意味着教育需要面向未来,而"边界突破"与"协同融合"是面向未来的两种方式。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儿童个体生长的起点;学校是社会发展的策源地,是儿童社会化成长的场所。和谐社会的美好图景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机制 家校共育 和谐社会 协同融合 系列课程 北京大学 儿童个体 培养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