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邵智利 韩利霞 +5 位作者 马德冉 刘建玲 王乐 陈静 田野 刘景汉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将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应用在儿科输血中。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临床申请输血的患儿血液标本3 254例、献血者血液标本6 851例做ABO和Rh血型表型鉴定并将检测结果录入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经过电子比对筛选,共... 目的将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应用在儿科输血中。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临床申请输血的患儿血液标本3 254例、献血者血液标本6 851例做ABO和Rh血型表型鉴定并将检测结果录入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经过电子比对筛选,共做4 493次交叉配血。结果本组输血患儿与本地献血者的Rh表型分布频律从高到低为CCDee:38.94%(1 267/3 254)vs 41.67%(2 855/6 851),Cc DEe:38.60%(1 256/3 254)vs35.50%(2 432/6 851),Cc Dee:9.25%(301/3 254)vs 9.56%(655/6 851),cc DEE:7.87%(256/3 254)vs 7.95%(545/6851),cc DEe:4.36%(142/3 254)vs 4.11%(282/6 851),CCDEe:0.34%(11/3 254)vs 0.63%(43/6 851)、cc Dee:0.40%(13/3 254)vs 0.31%(20/6 851)、Cc DEE:0.25%(8/3 254)vs 0.28%(19/6 851)、CCDEE:0(0/3 254)vs 0(0/6851)(P<0.05);在4 493次交叉配血中,有3 273次受血者和献血者Rh抗原表型一致,713次受血者与献血者抗原非一致性但是符合相容性输注,507次输血患儿的Rh表型与献血者的不相容,Rh系统抗原相容性输血比例达到88.72%(3 986/4 493)。结论采用Rh系统相容性输血可有效地预防输血患儿免疫抗体的产生;同时可方便快捷地满足Rh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患儿输血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对血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输血 RH血型 RH抗原 交叉配血 儿科输血
下载PDF
儿科输血工作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曙轩 刘景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0,共2页
随着输血医学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诞生与蓬勃发展,输血学科与儿科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日渐加强。由于儿科患者跨越的年龄段(新生儿至18岁以前)正是人体各种器官和功能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故导致其在血型鉴定、输血前检测乃至输血治... 随着输血医学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诞生与蓬勃发展,输血学科与儿科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日渐加强。由于儿科患者跨越的年龄段(新生儿至18岁以前)正是人体各种器官和功能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故导致其在血型鉴定、输血前检测乃至输血治疗手段等方面与成人相比有许多差异…。与其他临床治疗过程一样,儿科输血也需要临床专业知识与患儿病情和最佳科学证据的结合,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输血决策的质量,趋利避害,使患儿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转归,减少输血传染病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输血 ABO血型 RH血型 抗原 抗体 检测
下载PDF
国家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总体编制说明和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蓉 何庆南 +17 位作者 黑明燕 杨明华 竺晓凡 卢俊 徐晓军 袁天明 张蓉 王旭 刘晋萍 王静 邵智利 赵明一 郭佳 吴心音 陈佳睿 陈琦蓉 桂嵘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39-844,共6页
儿童与成人在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儿童与成人的血液成分输注策略存在显著区别。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本文在... 儿童与成人在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儿童与成人的血液成分输注策略存在显著区别。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本文在介绍有助于《指南》理解的若干标准化概念的基础上,对《指南》的编制过程,“范围”“总则”和“需考虑的因素”的编写给出总体说明和解读,希望对《指南》理解和贯彻实施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输血 指南 卫生健康行业标准 编制说明
下载PDF
儿科输血的现状与未来
4
作者 王天有 李拓章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5-1248,共4页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儿科输血已从传统的经验性输血转变为基于临床研究数据的循证输血。为了更好地指导儿科输血实践,改善患儿的临床结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儿科输血指南》。该文概述儿科患者输血的特殊性、血液成分输...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儿科输血已从传统的经验性输血转变为基于临床研究数据的循证输血。为了更好地指导儿科输血实践,改善患儿的临床结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儿科输血指南》。该文概述儿科患者输血的特殊性、血液成分输注在儿童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儿科输血指南》解读的意义,并展望儿科输血医学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输血 血液成分 循证医学
下载PDF
ARIMA模型在儿科红细胞用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媛淇 何柏霖 +3 位作者 温普生 彭雪松 胡娟 郭玉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用于预测儿科悬浮红细胞用量的可行性,为儿童医院临床血液储备计划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PSS26.0软件,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3月至2022年5月每月临床悬浮红细胞用血总量作为数据源构建AR... 目的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用于预测儿科悬浮红细胞用量的可行性,为儿童医院临床血液储备计划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PSS26.0软件,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3月至2022年5月每月临床悬浮红细胞用血总量作为数据源构建ARIMA模型,运用最优模型预测2022年6至10月临床悬浮红细胞用量,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ARIMA(0,1,1)(0,1,1)12为儿科悬浮红细胞用量预测最佳模型,其残差序列自相关函数与偏自相关函数基本落在95%置信区间内,同时Ljung-Box Q统计结果表明残差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即残差为白噪声,满足随机性假设。模型预测值与2022年6至10月临床红细胞用量实际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5%,预测精确度高。结论儿童用血具有明显季节和周期规律,最优模型ARIMA(0,1,1)(0,1,1)12能较好拟合儿科悬浮红细胞用量的变化趋势,进而为儿童医院临床血液储备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儿科输血 预测 红细胞
下载PDF
辽宁省医疗机构儿科输血安全调查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康丹 郝一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医疗机构的儿科输血现状,为制定儿科输血的技术规范及行业指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填表式调查的方式,对辽宁省内43家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及儿科、儿童医院的临床输血情况、开展临床输血相关治疗情况、输血相关安全问题、输血... 目的了解辽宁省医疗机构的儿科输血现状,为制定儿科输血的技术规范及行业指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填表式调查的方式,对辽宁省内43家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及儿科、儿童医院的临床输血情况、开展临床输血相关治疗情况、输血相关安全问题、输血科服务能力、输血新技术应用以及节约用血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各级医院为儿科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输血安全管理及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输血专业高级人才,特别是医师系列人才匮乏,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科室发展滞后。结论目前本省输血专业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仍很多。一方面籍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对儿科输血的重视及投入,另一方面希望专业学术团体为行业发展筹谋划策,制定行业管理及技术标准,更希望输血人自身加强管理及提高技术及服务水平,为儿科输血安全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输血 安全调查
下载PDF
2015~2020年东莞地区小剂量成分血临床使用现状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春莲 陈少彬 +2 位作者 何子毅 陈庆恺 李姗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东莞地区小剂量成分血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临床儿科用血的变化趋势,为血站更好地实施小剂量成分血的制备和库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5~2020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小剂量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临床用血信息,分析不同... 目的回顾分析东莞地区小剂量成分血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临床儿科用血的变化趋势,为血站更好地实施小剂量成分血的制备和库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5~2020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小剂量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临床用血信息,分析不同年份、不同等级或性质医院(公立三甲综合、公立三甲专科、民营三甲、民营三甲管理、区域中心、公立镇级、小型民营)及不同规格制剂(0.25 U、0.5 U)小剂量成分血的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6年间小剂量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累积增长率分别为10.78%、1098.55%和-29.41%,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7%、64.34%和-6.73%;不同等级医院的小剂量成分血在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构成比分布不同(P<0.05),其中红细胞类和血浆类在公立三甲专科医院使用数量最多,分别占比45.08%(7272/16133)和53.18%(7199/13373),血小板类在民营三甲管理医院使用数量最多,占总量77.38%(3393/4385),品种以单采血小板53.84%(1144/2125)和辐照单采血小板99.51%(2249/2260)为主;使用0.25 U和0.5 U的红细胞类在不同医院使用的构成比分布不同(P<0.05),其中0.25 U在公立三甲综合医院使用较多,占62.60%(3502/5594),0.5 U在公立三甲专科选择较多,占62.09%(6544/10539)。结论2015~2020年本地区小剂量成分血的临床使用量,血小板类增长显著,红细胞类增长平稳且有波动,血浆类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在不同等级医院的使用数量和种类分布不均衡现状与医院儿科的发展定位及新业务开展能力相关,定期监测小剂量成分血用血趋势对保障儿科临床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成分血 儿科输血 趋势分析 血液制备 临床用血
下载PDF
以儿科为中心研究相关输血工作
8
作者 王素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9期548-548,共1页
现在的医学技术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输血技术及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并且输血学科和儿科学之间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因为儿科患者的年龄在18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身体正处在全面发展与成熟的阶段,所以在给儿科患者输血检查、治... 现在的医学技术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输血技术及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并且输血学科和儿科学之间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因为儿科患者的年龄在18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身体正处在全面发展与成熟的阶段,所以在给儿科患者输血检查、治疗、鉴定时要比成人更加严格、仔细。与其他临床治疗过程一样,儿科输血也需要临床专业知识与患儿病情和最佳科学证据的结合,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输血决策的质量,趋利避害,使患儿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转归,减少输血传染病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输血 ABO血型 RH血型 抗原 抗体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