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庐山慧远与《丧服经》考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崑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2,共7页
魏晋以来,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儒家礼学复兴,南方《丧服》之学独盛。当时的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期间,也曾讲习《丧服经》,并培养出像雷次宗这样的"通经"硕儒。这一方面是中国佛教学者学术上儒佛兼宗、思想上儒释调和的结果。佛...
魏晋以来,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儒家礼学复兴,南方《丧服》之学独盛。当时的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期间,也曾讲习《丧服经》,并培养出像雷次宗这样的"通经"硕儒。这一方面是中国佛教学者学术上儒佛兼宗、思想上儒释调和的结果。佛教学者通过援"礼"入佛、以礼护法,佛教对"礼"的依附与调和,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既是慧远自身所秉承的正统史观使然,也和他笃信"神不灭说"及深受《毗昙》学"法性实有"教义的影响有关。这种"神不灭"的本体论思想,实际上是小乘犊子部"胜义我"学说与魏晋玄学相似本体论及中国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杂糅的产物。由慧远所开创的佛教思想,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逐渐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就佛教自身而言,在与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系列碰撞与融合中,而日趋民族化、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丧服经
儒
佛兼宗
儒
释
调和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菩提心”与“忠义心”——从九华山佛教看中国佛教的世俗化
被引量:
6
2
作者
余秉颐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4,12,共3页
作者通过赴九华山进行考察 ,并且研读有关学术资料 ,提出如下见解 :九华山佛教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 ,是体现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九华山佛教堪称中国佛教世俗化最典型的代表。这种世俗化 ,表现在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两个方面。本文试...
作者通过赴九华山进行考察 ,并且研读有关学术资料 ,提出如下见解 :九华山佛教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 ,是体现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九华山佛教堪称中国佛教世俗化最典型的代表。这种世俗化 ,表现在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两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代九华山高僧宗杲禅师“忠君爱国”思想的分析 ,从宗教理论的角度 ,探讨九华山佛教对于中国佛教世俗化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华山佛教
中国佛教的世俗化
宗杲
儒
释
调和
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庐山慧远与《丧服经》考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崑威
机构
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2,共7页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朝时期的佛教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14BZJ006)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11JZD005)子课题"魏晋南北朝三教关系研究"
文摘
魏晋以来,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儒家礼学复兴,南方《丧服》之学独盛。当时的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期间,也曾讲习《丧服经》,并培养出像雷次宗这样的"通经"硕儒。这一方面是中国佛教学者学术上儒佛兼宗、思想上儒释调和的结果。佛教学者通过援"礼"入佛、以礼护法,佛教对"礼"的依附与调和,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既是慧远自身所秉承的正统史观使然,也和他笃信"神不灭说"及深受《毗昙》学"法性实有"教义的影响有关。这种"神不灭"的本体论思想,实际上是小乘犊子部"胜义我"学说与魏晋玄学相似本体论及中国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杂糅的产物。由慧远所开创的佛教思想,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逐渐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就佛教自身而言,在与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系列碰撞与融合中,而日趋民族化、本土化。
关键词
慧远
丧服经
儒
佛兼宗
儒
释
调和
佛教“中国化”
分类号
B946.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菩提心”与“忠义心”——从九华山佛教看中国佛教的世俗化
被引量:
6
2
作者
余秉颐
机构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4,12,共3页
基金
1999年度"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九华山佛教与安徽地域文化"课题项目
文摘
作者通过赴九华山进行考察 ,并且研读有关学术资料 ,提出如下见解 :九华山佛教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 ,是体现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九华山佛教堪称中国佛教世俗化最典型的代表。这种世俗化 ,表现在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两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代九华山高僧宗杲禅师“忠君爱国”思想的分析 ,从宗教理论的角度 ,探讨九华山佛教对于中国佛教世俗化的贡献。
关键词
九华山佛教
中国佛教的世俗化
宗杲
儒
释
调和
论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庐山慧远与《丧服经》考论
黄崑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菩提心”与“忠义心”——从九华山佛教看中国佛教的世俗化
余秉颐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