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道融通视角下的孔子思想——以孔子对老子思想的吸收转化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成吒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5-29,共5页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多有创造性转化。他深知天道,但游离了返辅、有无相生等理念。且在天道外确立了人道——圣、知、仁、义、礼、乐,强调以此实现修齐治平之德。修身方面,融通了老子自虚、无欲、自损、处下之道。在任仕方面,接受了有道...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多有创造性转化。他深知天道,但游离了返辅、有无相生等理念。且在天道外确立了人道——圣、知、仁、义、礼、乐,强调以此实现修齐治平之德。修身方面,融通了老子自虚、无欲、自损、处下之道。在任仕方面,接受了有道则显、无道则隐的思想。治国平天下方面,在老子无为之治、亲誉之治的基础上,转化出了大同、小康理念,且以前者为理想与历史,以后者为当时社会可行的现实道路,主张世人克己行礼,实现家天下的和谐。孔子虽别立宗门,实是儒道融通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老学 儒道融通 天道 人道
下载PDF
论儒道融通——《论语》和《道德经》比较
2
作者 陆卫明 宋希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6,共6页
儒道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与发展深刻的内在动因;学术界对于儒道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者对立、互补关系,却往往忽视了两者内在的相类、相通关系;通过对《论语》和《道德经》的比较,认为儒道存在颇多暗合与融通之处,从而使... 儒道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与发展深刻的内在动因;学术界对于儒道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者对立、互补关系,却往往忽视了两者内在的相类、相通关系;通过对《论语》和《道德经》的比较,认为儒道存在颇多暗合与融通之处,从而使儒道传统能够融为一体,共同促进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思想渊源、政治主张和本体论基础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传统 儒道融通 论语 道德经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道德经》与《论语》哲思融通性研究
3
作者 张建强 王军涛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2期89-98,253,共11页
传统研究《道德经》与《论语》的关系主要聚焦于两者的对立和互补,却忽视了两者内在的触类旁通。若以文本互涉分析为基础,就会发现构建《道德经》与《论语》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是融合共通的,皆自反思礼崩乐坏始,寻得以道和仁为首的社... 传统研究《道德经》与《论语》的关系主要聚焦于两者的对立和互补,却忽视了两者内在的触类旁通。若以文本互涉分析为基础,就会发现构建《道德经》与《论语》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是融合共通的,皆自反思礼崩乐坏始,寻得以道和仁为首的社会整治之法,经无为而治的实践探索,实现以服务政治为目标,即它们的方法论、实践观及价值观是相通的。尤为重要的是其政论思想所表现的相互影响和一致性:《道德经》政治思想是《论语》政治思想的基础,《道德经》的“无名而治”是基于对《论语》“为政以名”批判得到的政论思想体系,所以“名”是儒道通融最为核心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融通 哲思框架 《论语》 《道德经》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老子指略》与王弼的儒道融通
4
作者 方映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0,共8页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真正开创者,援儒入老、融通儒道是其思想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子指略》的解读分析,从一个视角探究王弼的儒道融通问题。由于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对老子关于圣、仁、义等儒家核心理念的新表述,因此,与其说王弼援儒...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真正开创者,援儒入老、融通儒道是其思想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子指略》的解读分析,从一个视角探究王弼的儒道融通问题。由于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对老子关于圣、仁、义等儒家核心理念的新表述,因此,与其说王弼援儒入老、融通道儒,不如说他对道的诠释更忠实于老子,是在忠实于老子的基础上发展了道家,而汤用彤、冯契、冯达文三位先生对于这一问题看似相左的精辟见解,恰好全面地诠释了王弼及其本体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指略 儒道融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