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店楚简《老子》研究评述 被引量:5
1
作者 聂中庆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9,共7页
本文在对楚简《老子》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对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儒道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老子哲学中“有”“无”的关系问题;关于今本《老子》的作者;如何认识楚简《老... 本文在对楚简《老子》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对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儒道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老子哲学中“有”“无”的关系问题;关于今本《老子》的作者;如何认识楚简《老子》甲、乙、丙本的文本构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老子》 研究评述 哲学 儒道关系 道家 儒学 版本 《郭店楚墓竹简》
原文传递
“互文”与“互动”:儒道关系新论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海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1,共4页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教”关系方面素有研究的年轻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使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关系 “互动” “互文” 新论 儒道互补” 内在超越性 儒家哲学 道家哲学 心理基础 生存模式 人生观 个代表 主义 林语堂 中国人 佛教
下载PDF
“道德”的追寻——“道德之意”与早期中国哲学的德性伦理思想
3
作者 李佳轩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共9页
“道德之意”可以看做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思考“伦理生活”的独到思路,展现出中国思维下关于“德性伦理”的深度思考。在道家哲学中,“道德”与“伦理规范”形成一种张力,“德”呈现为一种与他者和宇宙由“和谐一体”而带来的“生生养育... “道德之意”可以看做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思考“伦理生活”的独到思路,展现出中国思维下关于“德性伦理”的深度思考。在道家哲学中,“道德”与“伦理规范”形成一种张力,“德”呈现为一种与他者和宇宙由“和谐一体”而带来的“生生养育”的力量,而这种“和谐一体”的领悟与表达“是非分别”与“价值规范”的“名”形成一种悖谬关系。同时,“德”被理解为要通过“负的方法”扫除“名”才能显露的一种无造作的“德性”的“本原”,又被理解为在“心性论”语境中的精神感通能力以及人与万物乃至整体之“道”为一体的“深层本性”。思孟学派中如《五行》篇“德,天道”的思想也展示出儒家哲学的“道德之意”,“德”被理解为与人为造作的思维意识不同的自发性精神力量以及与周边万物乃至整体宇宙的共鸣。儒道互通的“道德之意”揭示出中国的“德性伦理学”的核心特质,“德”不可被“规范”替代,亦不能为主体性哲学把握,需诉诸人在关联性宇宙中关于“我一世界”一体性的生存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之意 关联性宇宙论 德性伦理学 儒道关系
原文传递
从竹简《文子》中道与德的关系看早期儒道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伟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24,共4页
学术界对于儒家和道家关系的重新认识,不应该开始于郭店楚简的出土。在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可以说明"... 学术界对于儒家和道家关系的重新认识,不应该开始于郭店楚简的出土。在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可以说明"德"是早期儒道之间相互联系的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文子》 儒道关系
下载PDF
尊经明道,出入经史百子——柳宗元的经子关系思想探论
5
作者 吴根友 孙邦金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5,共13页
在中晚唐佛道盛行、儒家经学和传统的诸子学黯然之际,柳宗元出入经史百子,“言道、讲古、穷文辞”,成为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运动中与韩愈并立的文坛领袖和思想界领袖。在处理儒、释、道三教异同以及经学与子学的关系问题上,柳宗元独树一... 在中晚唐佛道盛行、儒家经学和传统的诸子学黯然之际,柳宗元出入经史百子,“言道、讲古、穷文辞”,成为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运动中与韩愈并立的文坛领袖和思想界领袖。在处理儒、释、道三教异同以及经学与子学的关系问题上,柳宗元独树一帜,既表现出“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的尊经尊孔立场,也表现出“统合儒释,宣涤疑滞”和以经为“本”、以子为“参”的兼综诸子百家的开放包容气度,卓然成为中晚唐思想界最具有批判意识与兼容并包气象的儒家思想家,为宋代新儒学开辟了思想的道路。从经子关系的角度看,在唐宋八大家中,柳宗元最为重视先秦诸子的立言特色,其众多议论文也体现了“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的子学典范意义。柳宗元这一既依五经立义又取法诸子的经子关系思想架构,其实代表了中晚唐时期“以文明道”思潮中最为重视认知理性与反思理性的一个面向,接近荀子而迥异于孟子,与韩愈存在巨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经子关系 儒道关系 统合儒释 以经为本和以子为参
原文传递
宋代庄学评点中庄子思想批判析论
6
作者 暴庆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9,共10页
评点是宋代庄学的重要构成形式和内容,主要是对庄子思想中具体观点的褒贬评判,直接透显出时人对待庄子及其思想的多元态度,是对庄子思想系统诠释的重要补充。宋代庄学评点中对庄子思想的诸多批判主要表现为:从事物客观实然的角度批判庄... 评点是宋代庄学的重要构成形式和内容,主要是对庄子思想中具体观点的褒贬评判,直接透显出时人对待庄子及其思想的多元态度,是对庄子思想系统诠释的重要补充。宋代庄学评点中对庄子思想的诸多批判主要表现为:从事物客观实然的角度批判庄子的“齐物”思想;斥庄子的“神人”之说为谬妄;认为庄子的存身处世之道乃“贼德之尤者”;对《庄子》寓言中的诸多观点提出异议和批评,认为“庄周寓言,陋语良多”;批判庄子为“判圣人者”,斥庄子之书为乱世之书。上述批判与宋代新儒学复兴的背景直接相关,实是宋代儒家立足于自身立场的一种门户之见,出于其维护自身正统地位之需,从中可以窥见宋代庄学的另一侧面,也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宋代儒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庄学 评点 庄子 儒道关系
下载PDF
故事演义与学派关系——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再考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巍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48,共8页
见诸《史记》的"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在更早的文献中通常是作为两个故事来讲的:一是孔子入周问礼,但不涉及老子;二是孔子拜见老子,但多不在周,亦非谈礼。《史记》的叙述,很可能是出于道家系统对上述两种故事素材的整合,... 见诸《史记》的"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在更早的文献中通常是作为两个故事来讲的:一是孔子入周问礼,但不涉及老子;二是孔子拜见老子,但多不在周,亦非谈礼。《史记》的叙述,很可能是出于道家系统对上述两种故事素材的整合,而这正与先秦、秦汉时期儒道关系从"内外"格局到"六家"格局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老子 《史记》 儒道关系
原文传递
道德与仁义--论老子仁义观兼议最初的儒道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汪韶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5,共7页
老子不认同仁义,甚至要绝弃仁义。但绝弃仁义,不是向下沉沦为不仁不义,而是上达于大道。《老子》又名《道德经》,本来就在"言道德之意"。与仁义相比,道德不会沦为伪善,不会临人以德,不会事事干预,不会依贵贱亲疏而爱有差等,... 老子不认同仁义,甚至要绝弃仁义。但绝弃仁义,不是向下沉沦为不仁不义,而是上达于大道。《老子》又名《道德经》,本来就在"言道德之意"。与仁义相比,道德不会沦为伪善,不会临人以德,不会事事干预,不会依贵贱亲疏而爱有差等,甚至不知道自己合乎道德。道家认为,仁义如果只用作个人修德,那就可以拥有一块存身之地;如果越出个人修德的铁门限来"矫"天下,那就失去存在的合法性。世人需要做的只是不相为害,圣人则需要达到比仁义更高的道德,两种场合都用不着仁义。在学派初创时期,老、孔只是就如何重建秩序提出各自的方案,孔子欲恢复传统,老子则批评传统,两人基本上属于自说自话,没有相互攻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仁义 儒道关系
下载PDF
从郭店楚简看先秦儒道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泽亮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9-10,共2页
儒道关系,一直是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从起源上的儒道异说,到学派上的儒道互黜,思想上的儒道互补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在考察先秦儒道关系时,司马迁的一段话,成为人们形成"成见"的一个重要依据:"... 儒道关系,一直是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从起源上的儒道异说,到学派上的儒道互黜,思想上的儒道互补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在考察先秦儒道关系时,司马迁的一段话,成为人们形成"成见"的一个重要依据:"世之学老子者则黜儒学,儒学亦黜老子。道不同不相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道 楚简 今本老子 简本《老子》 儒道关系 郭店 司马迁 学术思想史 政治斗争 中国哲学
下载PDF
子路问津:儒道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有祥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9-44,共6页
郭店楚简的出土 ,引发了学术界对先秦时代儒道关系的重新思考。有人根据简本《老子》与今本在个别字句上的不同 ,推论春秋时代的儒道学说是相同大于分歧。本文立足于对《论语·微子》及《楚辞·渔父》的重新解读 ,指出儒道的对... 郭店楚简的出土 ,引发了学术界对先秦时代儒道关系的重新思考。有人根据简本《老子》与今本在个别字句上的不同 ,推论春秋时代的儒道学说是相同大于分歧。本文立足于对《论语·微子》及《楚辞·渔父》的重新解读 ,指出儒道的对立和冲突乃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的基本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子路 问津 屈原 渔父 儒道关系
下载PDF
《庄子》文本对孔子的双重借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振纲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3期45-50,共6页
《庄子》文本中的孔子,有时以道家形象出现,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有时又以儒家本来面目出现,借以作批判儒家思想的反面教材。对孔子的正面借用与反面借用,虽属于道家"非儒"的伎俩,却从思想史意义上真实反映了儒道思想之内在... 《庄子》文本中的孔子,有时以道家形象出现,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有时又以儒家本来面目出现,借以作批判儒家思想的反面教材。对孔子的正面借用与反面借用,虽属于道家"非儒"的伎俩,却从思想史意义上真实反映了儒道思想之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孔子形象 双重借用 儒道关系
下载PDF
葛洪“援儒入道”思想研究
12
作者 高雯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6-8,共3页
葛洪作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及医药学家,无论在道教史上,还是在中国哲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虽好丹道修仙之学,但是从未将儒学根基忘记;他“援儒入道”,通过论证儒道关系,坚决维护君王地位,通过礼法铲除道教异端,并... 葛洪作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及医药学家,无论在道教史上,还是在中国哲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虽好丹道修仙之学,但是从未将儒学根基忘记;他“援儒入道”,通过论证儒道关系,坚决维护君王地位,通过礼法铲除道教异端,并提出了儒道双修的修炼方法,成功地将道教进行了儒学化改革,具有多重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援儒入道” 儒道关系 儒道兼综
下载PDF
玄学三题
13
作者 王志跃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玄学 名教与自然 新的社会历史条件 儒道关系 时代课题 主题 儒道两家 个性特征 历史学科 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试论蒙古前四汗时期的儒道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崇武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1,共11页
金亡前后,大量儒士得到全真教的庇佑,儒道关系相当密切。但随着教派势力的急剧壮大,全真教以其有为的倾向、越界的举动,引起了儒士们的警惕与疏离。面对蒙古前四汗时期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竞逐的态势,痛心于儒学衰微的儒士们既对道教予以批... 金亡前后,大量儒士得到全真教的庇佑,儒道关系相当密切。但随着教派势力的急剧壮大,全真教以其有为的倾向、越界的举动,引起了儒士们的警惕与疏离。面对蒙古前四汗时期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竞逐的态势,痛心于儒学衰微的儒士们既对道教予以批判,也加强对自身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儒道关系 全真教 儒学
下载PDF
魏晋“自然”与“名教”关系的嬗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昕玥 郭淑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7-50,71,共5页
魏晋幽深驳杂的历史土壤孕育了独特的理论思想,玄学家们通过审视魏晋禅代之际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困境,提出了自己对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儒道的关系问题)这一玄学主题的独到见解。王弼主张拨乱反正,"崇本以举末",... 魏晋幽深驳杂的历史土壤孕育了独特的理论思想,玄学家们通过审视魏晋禅代之际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困境,提出了自己对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儒道的关系问题)这一玄学主题的独到见解。王弼主张拨乱反正,"崇本以举末",试图摆脱名教异化带来的现实困境;阮籍、嵇康投身道家,崇尚自然以保全自身;裴頠则顺应现实,坚决维护名教;最终郭象统一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从而将玄学的精神发扬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到达了魏晋玄学思想的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名教 儒道关系 魏晋玄学
下载PDF
文学、宗教与政治:《桃花扇》仪式叙事中的神道设教与儒道互补
16
作者 王亚楠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7-23,共7页
《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描述道教的黄箓斋醮仪式,是一场具有深刻内涵与文化意义的仪式,构成了一个象征符号体系。考察仪式举行的时空、形式、结构、内容和功能,发现孔尚任采用了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神道设教”的民族叙事传统,反映了... 《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描述道教的黄箓斋醮仪式,是一场具有深刻内涵与文化意义的仪式,构成了一个象征符号体系。考察仪式举行的时空、形式、结构、内容和功能,发现孔尚任采用了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神道设教”的民族叙事传统,反映了明末清初儒学传统为政治提供价值基础、为社会提供认同凝聚和为个体安顿身心性命的作用和意义减弱时,与儒家互相渗透、影响的道教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构成了对儒家道德的支撑,揭示了中国宗教文化于明末清初社会的碰撞和交融。宗教文化以特殊而显著的形式深入到了《桃花扇》的主题、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话语表述方式中,折射着文学与宗教、历史与神话、仪式与政治间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入道》 仪式 神道设教 儒道关系
下载PDF
文学、宗教与政治:《桃花扇》仪式叙事中的神道设教与儒道互补
17
作者 王亚楠 《中华艺术论丛》 2022年第1期197-205,共9页
《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描述的道教的黄箓斋醮仪式,是一场充满丰富文化意义和深刻内涵的象征性仪式,构成了一个象征的符号体系。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考察这场仪式举行的时空、形式、结构、内容和功能,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孔尚任采... 《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描述的道教的黄箓斋醮仪式,是一场充满丰富文化意义和深刻内涵的象征性仪式,构成了一个象征的符号体系。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考察这场仪式举行的时空、形式、结构、内容和功能,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孔尚任采用了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神道设教”的民族叙事传统,以作为一种演示性叙述的戏曲中的仪式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末清初儒学传统为政治提供价值基础、为社会提供认同凝聚和为个体安顿身心性命的作用和意义减弱时,与儒家互相渗透、影响的道教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构成了对儒家道德的支撑,揭示了中国宗教文化于明末清初社会的碰撞和交融。宗教文化以特殊而显著的形式深入《桃花扇》的主题、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话语表述方式中,折射着文学与宗教、历史与神话、仪式与政治间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入道》 仪式 神道设教 儒道关系
原文传递
汉代黄老学述略——兼及曹魏时期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宝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8,共14页
两汉是中国哲学史上黄老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西汉前期,部分地方黄老学派由隐而显,先后进入朝廷,开创了黄老学由民间学说飞跃而为官方统治思想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虽为黄老学发展的转折点,但仅止于政治意识形... 两汉是中国哲学史上黄老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西汉前期,部分地方黄老学派由隐而显,先后进入朝廷,开创了黄老学由民间学说飞跃而为官方统治思想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虽为黄老学发展的转折点,但仅止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在其他方面黄老学仍然有很大的发展。自西汉前期至东汉后期,有黄老学者或集聚于王公卿相门下讲论“道”“德”,或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从而形成了若干地方黄老学中心。司马迁所说“儒道互绌”应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而非普遍现象。司马迁前后学黄老者更多的是儒道兼习而学有所偏。汉魏时期崇习黄老的学者中,不但出现了家庭式、家族式的黄老学者团体,而且出现了对黄老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三位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哲学 道家思想 儒家学说 黄老 儒道关系
原文传递
宋代儒道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评孔令宏教授《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
19
作者 邓国均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6期55-56,74,共3页
孔令宏教授所著《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一书,对两宋儒道二家相互影响与演进的史实进行了深入考察,对宋代儒道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方法上视角独特,新颖科学;结构上儒道互补,经纬交织;内容上突出重点,注重体系;立场上立足现实,以史为鉴... 孔令宏教授所著《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一书,对两宋儒道二家相互影响与演进的史实进行了深入考察,对宋代儒道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方法上视角独特,新颖科学;结构上儒道互补,经纬交织;内容上突出重点,注重体系;立场上立足现实,以史为鉴,是宋代儒道关系研究的新进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道家道教 儒道关系
下载PDF
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乐胜奎 《社会科学动态》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1999年10月15日至18日,由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北美、西欧、东亚诸国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 1999年10月15日至18日,由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北美、西欧、东亚诸国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百余名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著名学者饶宗颐、任继愈、李学勤、裘锡圭、庞朴、杜维明、石泉、萧(?)父、SarabAllan(艾兰)、Rudolf G.Wagner(瓦格纳)、池田知久等出席了会议。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最为完全的有关郭店竹简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竹简的年代、文字的考释、简文的联缀、文本的复原、与传世文献的对勘比较、儒家简与道家简诸篇的诠释及学派归属,从诸学科的不同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和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郭店楚简 儒家简 道家简 儒道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