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与“传”:辜鸿铭儒经翻译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碧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06,共5页
辜鸿铭英译儒经文本是典籍翻译"走出去"的成功典范,是一种经典化儒经译本。但由于学界长期缠绵于翻译标准的"忠"、"信"之争,辜鸿铭开拓性的儒经翻译在得到极大肯定的同时也遭到部分学者的全盘否定。翻译... 辜鸿铭英译儒经文本是典籍翻译"走出去"的成功典范,是一种经典化儒经译本。但由于学界长期缠绵于翻译标准的"忠"、"信"之争,辜鸿铭开拓性的儒经翻译在得到极大肯定的同时也遭到部分学者的全盘否定。翻译传播本质的认识为我们研究翻译提供新视角,利用传播学理论能对辜译现象做出较好解释。因此,若能立足于翻译学自身的"译"理,吸收传播学之"传"艺,建构翻译传播理论体系,用于指导翻译实践,将会帮助翻译突破"译"的瓶颈,提高当前典籍翻译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引导译作的经典化,促进翻译学跃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典籍翻 本质 传播
原文传递
显化与辜鸿铭儒经英译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志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2-124,128,共4页
借用语料库翻译学中显化的视角,描述辜鸿铭儒经英译中语内显化和语用显化,并重点分析其语用显化之因与过,以期为当下的典籍英译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显化 语用显化
下载PDF
儒家经典翻译中的宗教化伦理认知隐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良 冯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0-83,91,共5页
在四个多世纪的中国典籍英译的历史过程中,西方译者对儒家经典的认知方式千差万别。其中,传教士译者从宗教观点出发,对儒家伦理进行了基督教化伦理认知隐喻。这种现象表明,重大思想文化典籍翻译方式总是服务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不仅是传教... 在四个多世纪的中国典籍英译的历史过程中,西方译者对儒家经典的认知方式千差万别。其中,传教士译者从宗教观点出发,对儒家伦理进行了基督教化伦理认知隐喻。这种现象表明,重大思想文化典籍翻译方式总是服务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不仅是传教,还有文化同化的目的。这种做法可以通过“儒教”与基督教的“共性”,在西方读者中宣扬基督教伦理的普遍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儒教”在基督教徒读者中的可接受性。所以,儒家经典翻译中的宗教化伦理认知隐喻在某种程度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力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认知 伦理隐喻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意识形态对辜鸿铭英译儒经的操纵 被引量:1
4
作者 殷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6-98,共3页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隐形的力量对文学创作和翻译实践具有操纵性。辜鸿铭的儒经翻译极具特色,传统的译论标准很难对辜鸿铭的译本作出恰当的评论,而意识形态对翻译具有操纵性这一视角为重新审视辜氏的译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辜鸿铭的《论语...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隐形的力量对文学创作和翻译实践具有操纵性。辜鸿铭的儒经翻译极具特色,传统的译论标准很难对辜鸿铭的译本作出恰当的评论,而意识形态对翻译具有操纵性这一视角为重新审视辜氏的译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辜鸿铭的《论语》和《中庸》的译本为研究文本,不难发现意识形态对辜鸿铭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无形的操纵,主要表现在译者对原著的选择和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相态操纵 辜鸿铭
下载PDF
辜鸿铭中国传统文化观中的开拓性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会强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年第24期124-127,共4页
辜鸿铭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留洋欧洲数十载,通晓近十门语言,却又极力推崇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向来被认为是守旧派的代表。但真正了解就能发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统守旧派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从其传统文... 辜鸿铭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留洋欧洲数十载,通晓近十门语言,却又极力推崇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向来被认为是守旧派的代表。但真正了解就能发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统守旧派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从其传统文化观中体现的时代性因素入手,通过对中西文明的认识、对西方文明弊端的批判及其思想的价值三个方面的阐述来论证辜鸿铭保守主义文化观中的开拓性思想。其中,辜鸿铭的儒经英译更是他开拓性思想中最浓重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传统文化 开拓性
下载PDF
辜鸿铭中国文化翻译统计研究(1978-2018)
6
作者 葛明永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1期14-17,共4页
儒家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于辜鸿铭儒经英译的研究有增温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对1978—2018年间研究辜鸿铭翻译思想和翻译作品的期刊论文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统计和分析,旨在把握其研究特点,为以... 儒家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于辜鸿铭儒经英译的研究有增温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对1978—2018年间研究辜鸿铭翻译思想和翻译作品的期刊论文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统计和分析,旨在把握其研究特点,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统计研究
下载PDF
“第三空间”理论观照下的辜鸿铭儒经英译研究
7
作者 李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6-108,共3页
辜鸿铭兼具中西方双重文化身份,他以消除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固有成见和蛮横态度为传播理念,在"第三空间"以杂合的传播策略实现了儒经文化的有效传播。他一方面选择归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写儒经,满足西方读者的审美期... 辜鸿铭兼具中西方双重文化身份,他以消除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固有成见和蛮横态度为传播理念,在"第三空间"以杂合的传播策略实现了儒经文化的有效传播。他一方面选择归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写儒经,满足西方读者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尽可能再现儒经所认知的世界和所塑造的美。辜鸿铭英译儒经的传播过程就是中西方文化在相交的"第三空间"转化、交融、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辜鸿铭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以意逆志——论理雅各英译儒经的诠释观
8
作者 杨翠翠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6-18,24,共4页
近代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学者,其译著《中国经典》至今仍被认为是标准译本。理雅各在《中国经典》中所表现出的"以意逆志"的诠释思想与西方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不谋而合。从... 近代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学者,其译著《中国经典》至今仍被认为是标准译本。理雅各在《中国经典》中所表现出的"以意逆志"的诠释思想与西方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不谋而合。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观出发,分析了理雅各英译儒经时对儒家思想认识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这一变化对其翻译的影响,以求能够重新客观地评价理雅各及其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意逆志 视域融合 《中国典》
下载PDF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格义策略的伦理审视
9
作者 姚志奋 《天中学刊》 2012年第5期77-79,共3页
辜鸿铭在儒经英译中基于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采取了格义策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看,这种策略符合基于规范的伦理,违背再现伦理,在提高译文可读性的同时,抹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性。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典籍外译应适度采... 辜鸿铭在儒经英译中基于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采取了格义策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看,这种策略符合基于规范的伦理,违背再现伦理,在提高译文可读性的同时,抹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性。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典籍外译应适度采取陌生化策略,同时兼顾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遵守存异优先、兼顾规范的翻译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格义 陌生化 伦理
下载PDF
通俗简练 瑕不掩瑜——评戴维·亨顿的《论语》和《孟子》英译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学勤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123,共7页
迄今为止,国内对儒经尤其是《论语》的英译讨论甚多,可是说到《孟子》尚无人问津。自理雅各以来,在西方出版的《孟子》英译本已近10部,其中戴维.亨顿的译本以通俗、流畅、简洁而独标一格。在国内学界致力于大规模地向外译介中国文化典... 迄今为止,国内对儒经尤其是《论语》的英译讨论甚多,可是说到《孟子》尚无人问津。自理雅各以来,在西方出版的《孟子》英译本已近10部,其中戴维.亨顿的译本以通俗、流畅、简洁而独标一格。在国内学界致力于大规模地向外译介中国文化典籍的今天,亨顿的儒经翻译策略和方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顿《论语》《孟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