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与现代化关系的实际考察——谈韩国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命运 被引量:4
1
作者 纪兴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3期53-56,共4页
一以儒教为文化背景的东亚诸国在现代化进程的起始阶段,都曾以对儒学的批判和超越作为现代化的突破口。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和韩国等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对儒学传统有碍于近代经济发展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一个明... 一以儒教为文化背景的东亚诸国在现代化进程的起始阶段,都曾以对儒学的批判和超越作为现代化的突破口。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和韩国等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对儒学传统有碍于近代经济发展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东亚的经济成就为人类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进程 儒学 东亚现代化 韩国社会 资本主义 儒教文化 人本主义 儒道会 儒教传统 现代社会
下载PDF
晚明唯美思潮描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85-89,共5页
19世纪中叶,“为艺术而艺术”的命题由英国人戈蒂耶提出。这一命题的核心意旨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及理想境界存在于审美与艺术活动之中;艺术以自身为目的(排斥道德目的)。此即通常所说的唯美主义艺术哲学。17世纪,中国晚明的文学界有过一... 19世纪中叶,“为艺术而艺术”的命题由英国人戈蒂耶提出。这一命题的核心意旨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及理想境界存在于审美与艺术活动之中;艺术以自身为目的(排斥道德目的)。此即通常所说的唯美主义艺术哲学。17世纪,中国晚明的文学界有过一次匆匆而过的变革风潮。由于显著的异端色调,它始终没有取得独占风流的正统资格。而它的异端特质,演化为明确的唯美意向。从这次唯美风潮中,可以看到我国中世纪边缘的唯美主义美学的若干内涵: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晚明人 晚明文学 美学 人格 乐之 唯美主义 屈骚精神 审美与艺术活动 儒教传统
下载PDF
韩国的儒教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建构(1)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强一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着重分析韩国现代社会儒教文化背景和儒教文化功能,并阐述如下几个观点:(1)形成价值观之两极的东西方文化不仅具有相互融合的可能,而且具有成为加速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的文化形态;(2)就儒教的历史合理性而言,其伦理价值... 本文着重分析韩国现代社会儒教文化背景和儒教文化功能,并阐述如下几个观点:(1)形成价值观之两极的东西方文化不仅具有相互融合的可能,而且具有成为加速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的文化形态;(2)就儒教的历史合理性而言,其伦理价值观念未必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因而,无论儒教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功能,都只能看作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的具备普遍有效性,因而,儒教能否在未来21世纪的文化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传统文化 儒教传统 现代文化 韩国社会 儒教文化 资本主义 社会结构 现代意义 社会组织 产业化过程
下载PDF
泰国北部各民族中的儒教传统 被引量:2
4
作者 珍尼·理查森·汉克斯 李玉龙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4-67,共4页
生活在泰国北部山地的泰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深受中国汉族的儒家信仰及传统观念的影响 ,特别是在“礼仪”、“尊卑”、“举止”上 ,都严格遵循儒家的规矩。同时 ,也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泰族 山地民族 儒教传统
下载PDF
韩国的儒教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建构(2)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强一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23-28,共6页
韩国的儒教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建构(2)金强一二、韩国儒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功能由于韩国儒教的令人窒息的保守性质,它几乎不具备从自身文化的框架中脱胎换骨为崭新文化形态的可能性,也没有逻辑地引发近现代的民主、平等、科学、法... 韩国的儒教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建构(2)金强一二、韩国儒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功能由于韩国儒教的令人窒息的保守性质,它几乎不具备从自身文化的框架中脱胎换骨为崭新文化形态的可能性,也没有逻辑地引发近现代的民主、平等、科学、法制等精神的文化基因,因而,某些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儒教传统 现代文化 韩国社会 传统文化 产业化过程 价值理性 社会结构 现时代 权威主义
下载PDF
葛洪的思想脉络和心理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孚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7-12,共6页
魏晋时期的社会动荡,触发了人们个性的觉醒。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人都以自己显明的个性,排演了三国鼎立的历史话剧。此后,历史舞台上仍然人才辈出,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做了带有人物性格特色的表演。其实,这种人的个... 魏晋时期的社会动荡,触发了人们个性的觉醒。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人都以自己显明的个性,排演了三国鼎立的历史话剧。此后,历史舞台上仍然人才辈出,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做了带有人物性格特色的表演。其实,这种人的个性觉醒的时代早在魏晋之初就开始了。西晋时嵇康讲过“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难自然好学论》)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鼎立 抱朴子 社会动荡 诸葛亮 曹操 政治态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教传统 道家 政权
下载PDF
走出竹帘后的人生——从《孔子的女儿》解读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豪 尹德翔 《现代传记研究》 2019年第2期79-92,共14页
《孔子的女儿》从作者黄素铃——一位中国女知识分子的视角讲述了她的一生。她是"孔子的女儿",继承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她是新时代的新女性,从封建制度的压迫下站了起来,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宗教和现代思想为己所用,... 《孔子的女儿》从作者黄素铃——一位中国女知识分子的视角讲述了她的一生。她是"孔子的女儿",继承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她是新时代的新女性,从封建制度的压迫下站了起来,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宗教和现代思想为己所用,破茧成蝶。从素铃的眼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她自己的成长过程,更能看到整个女性群体的觉醒过程。她们扎根于传统,接受了西方文明启蒙,在面临婚姻这个人生转折点时终于冲破束缚,开始奋起掌握自己的命运。总之,《孔子的女儿》不单单是一部自传,它记录了在中西文明碰撞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儒教传统 宗教婚姻
原文传递
对一种伟大金融传统的复活与惋叹——读成一《白银谷》
8
作者 雷达 《黄河》 2001年第6期151-153,共3页
在我看来,近百万言的长篇小说《白银谷》,是作家成一以其小说家的眼光和手段,对一种伟大的金融传统的复活与惋叹。80年代中期以来,也许是商品经济的触动,也许是文化反思潮流的波及,“山西票号”这一几乎被湮没了的金融史上的奇迹,忽然... 在我看来,近百万言的长篇小说《白银谷》,是作家成一以其小说家的眼光和手段,对一种伟大的金融传统的复活与惋叹。80年代中期以来,也许是商品经济的触动,也许是文化反思潮流的波及,“山西票号”这一几乎被湮没了的金融史上的奇迹,忽然浮出水面,引起了一些经济史家、金融学家、地方史家、作家的浓厚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 金融史 晋商 山西票号 经济史 文化反思 儒教传统 小说家 作家 长篇小说
原文传递
中西文明冲突视角下的新闻自由
9
作者 吴燕 林锦 《今传媒》 2013年第3期146-147,共2页
新闻自由根植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里,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孕育新闻自由的土壤。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理论,文明冲突的表现之一就是根源于西方文明的新闻自由在伊斯兰文明和东方文明里所面临的困难和水土不服。本文也是以此为出发... 新闻自由根植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里,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孕育新闻自由的土壤。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理论,文明冲突的表现之一就是根源于西方文明的新闻自由在伊斯兰文明和东方文明里所面临的困难和水土不服。本文也是以此为出发点试图探究在中西文明冲突视角下的新闻自由和中国的新闻自由受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自由 文明冲突 儒教传统
下载PDF
传承与嬗变:韩国儒教丧祭礼之历史迁衍及文化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泽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5,167,共12页
以丧祭礼为重点的儒教礼仪是韩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三国时期,儒家三年丧与丧服制度等丧祭礼仪不断流入,但这些礼仪主要局限于王室,至高丽时期,儒教丧祭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巫俗和佛教为基础的礼仪生活,呈现出与巫俗和... 以丧祭礼为重点的儒教礼仪是韩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三国时期,儒家三年丧与丧服制度等丧祭礼仪不断流入,但这些礼仪主要局限于王室,至高丽时期,儒教丧祭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巫俗和佛教为基础的礼仪生活,呈现出与巫俗和佛教并行或混合的丧祭礼形态。14世纪末,随着《朱子家礼》的引入,朝鲜王朝将儒家思想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理念,把《朱子家礼》中的“冠婚丧祭”作为礼仪的一般性规定,使韩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变为了儒教式礼仪。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浪潮的冲击熏染下,韩国儒教丧祭礼开启了内容与形式上的革变,主要体现于祭祀对象的缩减、行祭时间的转替及礼仪空间的变动,以此来适应城市化进程与城乡社会结构的变迁。虽然儒教丧祭礼产生了一定的形变,但其本质特性依然维持其中,并对其他宗教礼仪产生了积极的文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儒教传统 儒教礼仪 丧祭礼 礼仪世俗化
下载PDF
关于道德问题
11
作者 于坚 《质量天地》 1997年第8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终极目标 道德政治化 中国文明 留取丹心照汗青 道德重建 逆反心理 传统道德 非道德化 儒教传统 道德升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