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云间、龙眠诗派与儒家诗教观的回归及其时代精神
1
作者 宋豪飞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明末天启、崇祯两朝,政治昏暗,内忧外患日益加剧,大明王朝处在行将覆灭的前夜。在此背景下,诗坛上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诗派和以方以智为代表的龙眠诗派,力追“大雅”,倡导“言志”,尊奉“温柔敦厚”等诗学主张,这些诗学思想正是儒家传... 明末天启、崇祯两朝,政治昏暗,内忧外患日益加剧,大明王朝处在行将覆灭的前夜。在此背景下,诗坛上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诗派和以方以智为代表的龙眠诗派,力追“大雅”,倡导“言志”,尊奉“温柔敦厚”等诗学主张,这些诗学思想正是儒家传统诗教观的理论要义。他们宣扬这些诗学思想,正表明明末诗坛儒家诗教观的回归。这种回归反映了乱世之际部分诗人关注现实、关心时事,积极发挥诗歌政治教化作用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因而这样的诗学思想显然体现了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和时代必然性的要求,彰显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方以智 云间 龙眠 儒家
下载PDF
船山对明诗的评价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承耕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1期48-53,共6页
船山对明诗有过系统的研究,其成果主要为《明诗评选》,另外在《姜斋诗话》中也有一些论述。 船山的《明诗评选》,共选明诗一千零九十七首,的确保存了大量的优秀诗篇,而且在评论中,也独具慧眼,阐明了各个作家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由此举... 船山对明诗有过系统的研究,其成果主要为《明诗评选》,另外在《姜斋诗话》中也有一些论述。 船山的《明诗评选》,共选明诗一千零九十七首,的确保存了大量的优秀诗篇,而且在评论中,也独具慧眼,阐明了各个作家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由此举例发凡论述了诗歌创作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评价与研究 竟陵派 李梦阳 袁宏道 儒家 公安派 袁中郎
下载PDF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对《选》诗的重新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景献力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70-74,共5页
清初吴淇编选的《六朝<选>诗定论》是一部以《文选》所选古诗为评论对象的古诗选本。吴淇借此对《选》诗进行了重新阐释。他以"汉道"来规定《选》诗,将其界定为形式为五七言、内容精神上能够体现三百之性与楚骚之情的&q... 清初吴淇编选的《六朝<选>诗定论》是一部以《文选》所选古诗为评论对象的古诗选本。吴淇借此对《选》诗进行了重新阐释。他以"汉道"来规定《选》诗,将其界定为形式为五七言、内容精神上能够体现三百之性与楚骚之情的"六朝"诗,使得《选》诗范围被缩小,意义被绝对化,失去了原本的丰富性。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种主张是不利于文学发展的。但这也是清初儒家诗学政教精神复兴大背景下的产物,从这一意义上讲,《六朝<选>诗定论》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 汉道 三百之性 楚骚之情 儒家
下载PDF
儒家诗教观视域下的陈子昂感遇诗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倩 《科教导刊》 2018年第8期146-148,共3页
陈子昂继承了儒家诗教观的传统,标举"兴寄"与"风雅"作为诗文的主要理论指导与功能表现,试图将六朝绮靡文风恢复到具有诗教功能的儒家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在这样的文学观的指导下,陈子昂创作了一系列感遇诗,以针对其... 陈子昂继承了儒家诗教观的传统,标举"兴寄"与"风雅"作为诗文的主要理论指导与功能表现,试图将六朝绮靡文风恢复到具有诗教功能的儒家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在这样的文学观的指导下,陈子昂创作了一系列感遇诗,以针对其现实问题,表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陈子昂 感遇
下载PDF
“尚德”与征战的和谐统一——道德叙述语境中的《诗经》战争诗
5
作者 张雪扬 郭雨萌 杨公坦 《汉字文化》 2021年第24期59-60,共2页
周朝德治思想历史渊源深远,《诗经》战争诗所体现的德治理念是周人政治思想在文学层面的体现,《诗经》的战争描写体现了儒家诗教观追求的中和平和之美。《诗经》战争诗重在表现周人战争的性质为防御之战,诗歌赞美征戍英雄的武功武德,不... 周朝德治思想历史渊源深远,《诗经》战争诗所体现的德治理念是周人政治思想在文学层面的体现,《诗经》的战争描写体现了儒家诗教观追求的中和平和之美。《诗经》战争诗重在表现周人战争的性质为防御之战,诗歌赞美征戍英雄的武功武德,不直接描写血腥战争场面。《诗经》战争诗凸显的德治理念超越了对战争过程的描写,反映了周人鲜明的道德指向,同时也是《诗经》"温柔敦厚"诗教观的明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战争 德治思想 儒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