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社会学何以可能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英灿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3,共8页
当孔德创立作为崭新学问的社会学时 ,其中包含着当时欧洲的历史经验以及对新社会理想和展望。东方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尤其是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所导致的许多问题意味着东方社会再也不能把西方思想当成普遍的价值... 当孔德创立作为崭新学问的社会学时 ,其中包含着当时欧洲的历史经验以及对新社会理想和展望。东方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尤其是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所导致的许多问题意味着东方社会再也不能把西方思想当成普遍的价值予以接收。因而需要一种反映东方社会的历史经验、文化特点和社会理想的新的社会学。“儒家社会学”就是根据儒家的世界观和社会思想而提出的。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儒家的理性、儒家的思维方式和儒家知识的特点 ,并据此探究儒家社会学方法论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儒家社会学将拓展西方传统社会学的理论视野 ,将对东方社会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社会学 儒家理性 儒家思维方式 儒家方法论 认识论 孔德 认知对象
原文传递
论《棋王》——现代主义的解读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伟林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现代主义相信人是具有某种理想本质的,这种理想本质与人的本我有关,是人的生命本真,是个人无意识的自然流露,是人的感性对人长期形成的理性的异化的突破与超越。《受戒》中明海与小英子那种顺乎自然、水到渠成的生命存在就是汪曾祺... 现代主义相信人是具有某种理想本质的,这种理想本质与人的本我有关,是人的生命本真,是个人无意识的自然流露,是人的感性对人长期形成的理性的异化的突破与超越。《受戒》中明海与小英子那种顺乎自然、水到渠成的生命存在就是汪曾祺心目中中国传统民间生活方式。中国社会江湖传统对那种以“子曰诗云”为代表的儒家理性的解构,是汪曾祺对于人的自由本质以及对中国民间江湖的一种想象和向往,中国的民间江湖传统成了人的自由本质的载体。具体到《受戒》的故事,可以说是借“佛”事讲“道”理,即借佛教的故事讲道家的哲理。当然,在这里,道家的哲理还是很朦胧的,很隐蔽的,很冲淡的。到了阿城的《棋王》,道家的哲理就不再犹抱琵琶,终于水落石出,显山露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棋王》 中国传统 解读 中国民间 《受戒》 儒家理性 自由本质
原文传递
论儒家理性在后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陆自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年第3期41-46,共6页
西方理性追求的是普遍性的形式理性、工具理性 ,它导致了西方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东方儒家理性追求实质内容 ,提出适度原则 ,它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后现代教育反对现代教育的客观主义知识观和普遍性原则 ,这些都是由形式理性、... 西方理性追求的是普遍性的形式理性、工具理性 ,它导致了西方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东方儒家理性追求实质内容 ,提出适度原则 ,它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后现代教育反对现代教育的客观主义知识观和普遍性原则 ,这些都是由形式理性、工具理性的极权地位所致。此时 ,作为形式理性、工具理性对立面的儒家实质理性对教育的意义再次在后现代教育中彰显。后现代教育将随东西理性的融合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教育 形式理性 工具理性 儒家理性 教育观 儒家教育
下载PDF
传统中国的儒家理性、公共领域与政法协商——与哈贝马斯法律商谈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帆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3-17,共15页
哈贝马斯的法律商谈理论以交往理性观念为基础,以平等参与的商谈民主政治为手段,为解决晚近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危机提出了处方,是一种理想型的法哲学理论。与哈贝马斯的理论形成对比,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中国社会的理性观念则强调... 哈贝马斯的法律商谈理论以交往理性观念为基础,以平等参与的商谈民主政治为手段,为解决晚近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危机提出了处方,是一种理想型的法哲学理论。与哈贝马斯的理论形成对比,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中国社会的理性观念则强调:在承认参与者等级关系的基础上,以价值理性制约工具理性,进而达成和谐共识。在其影响之下,中国政法协商传统也与哈贝马斯的构想有相当差距,但是它的现实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哈贝马斯理论的理想主义缺陷,提供了另外一种规范的政法商谈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性 儒家理性 公共领域 政治/法律协商
下载PDF
理性的假设:主、客体关系
5
作者 陆自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5-20,共6页
不同理性包含不同的主客体关系假设。工具理性的假设是主客二元对立 ,它赋予工具理性能有效地操作客体 ,但工具理性却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疏离。儒家理性的假设是主客合一 ,但它使人在面对客体的约束时无能为力。交往理性的假设是通过真... 不同理性包含不同的主客体关系假设。工具理性的假设是主客二元对立 ,它赋予工具理性能有效地操作客体 ,但工具理性却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疏离。儒家理性的假设是主客合一 ,但它使人在面对客体的约束时无能为力。交往理性的假设是通过真诚的交往在自我与他人关系上达成共主体关系。它能克服工具理性造成的人与人的疏离状态 ;但这种借助语言的交往无法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 ,要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待于理性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儒家理性 交往理性 主客二元对立 共主体
下载PDF
郭艳著作目录
6
《文学界(原创版)》 2014年第6期24-25,共2页
1、《情爱误区的幻想和自虐》,载《大时代文学》,1997.2;2、《理性思考与现实关怀》,载《安徽经济报》,1998.10.17;3、《巴尔扎克其人其作》(合著,为第一著者),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4;4、《刘克小说论》,载《新时期小... 1、《情爱误区的幻想和自虐》,载《大时代文学》,1997.2;2、《理性思考与现实关怀》,载《安徽经济报》,1998.10.17;3、《巴尔扎克其人其作》(合著,为第一著者),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4;4、《刘克小说论》,载《新时期小说论》(王达敏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4;5、《儒家理性实践精神和现代意识的碰撞——略论郭因的大文化大美学观》,载《安徽大学学报》,199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目录 新时期小说 儒家理性 文艺出版社 大学出版社 现实关怀 巴尔扎克 实践精神
原文传递
激情旋舞的狂草
7
作者 江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3年第13期16-16,共1页
盛唐之世有两种书法形态达到艺术高峰:一是欧、颜、柳的楷书,二是张旭、怀素的狂草。前者以儒家理性艺术精神为导向。创造了雄豪浑穆、整肃强劲的风格;后者以禅(道)家非理性艺术精神为导向,创造了气势磅礴、激情狂舞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思维定势 艺术精神 儒家理性 艺术风格 狂草 理性 艺术高峰 激情 怀素 密切相关
下载PDF
儒家理性与中华民族精神
8
作者 冷明权 《今日海南》 2002年第4期53-53,共1页
"读书明理"是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思想对世人的基本要求。儒家理性,自孔子始,绵亘数千年,陶冶铸就了民族精神。其"向上之心强"、"相与之情厚"倍受推崇。一中华民族的"向上之心"集中体现在&q... "读书明理"是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思想对世人的基本要求。儒家理性,自孔子始,绵亘数千年,陶冶铸就了民族精神。其"向上之心强"、"相与之情厚"倍受推崇。一中华民族的"向上之心"集中体现在"入世"二字上。这种"入世",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也即关心社会和现实、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 "向上之心"是儒家推崇的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果。人本哲学思想的特质是着重解决人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建立人伦社会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哲学思想 儒家理性 中国传统思想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 孔子 人生态度 刚健自强 入世
原文传递
对中国实学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3
9
作者 潘畅和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3-56,共4页
实学,一方面是儒家实用理性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儒家文化的始终,乃至于泛指的实学即儒学;另一方面,它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儒家文化的反思、批判形式,是作为社会新思潮消解儒学的贵族性、经院性而成为庶民文化的"革命"因... 实学,一方面是儒家实用理性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儒家文化的始终,乃至于泛指的实学即儒学;另一方面,它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儒家文化的反思、批判形式,是作为社会新思潮消解儒学的贵族性、经院性而成为庶民文化的"革命"因素。正是这一因素使我们今天指称的实学实际上被界定在这一特指意义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历史发展 哲学诠释 儒家实用理性
下载PDF
也谈《孟子》与宪政——与姚中秋先生商榷
10
作者 付小刚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36,共4页
孟子提倡实行的"先王之法"是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施政纲领,而非具有约束性的宪政规则;宪政的核心要义是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在孟子叙述的君臣关系格局中,君权并不能受到有效的控制。从这两点上看,孟子"仁本宪政主义"的... 孟子提倡实行的"先王之法"是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施政纲领,而非具有约束性的宪政规则;宪政的核心要义是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在孟子叙述的君臣关系格局中,君权并不能受到有效的控制。从这两点上看,孟子"仁本宪政主义"的概念值得商榷。儒家理性主义或可以为中国宪政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先王之法君臣关系儒家文化理性主义
原文传递
儒家宗教理性对中国人宗教观念的影响
11
作者 张践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儒家宗教理性 中国 宗教观念 宗教思想 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信仰 宗教崇拜 历史文化资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