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泰州学派儒学叙事“事象”的原创性话语
被引量:
1
1
作者
童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说,鼓倡以“身”为本,“身”参与进入“家国天下”连续体,而民间讲学的“道”叙事行为使人们面向这个世界并获得空间归属感,百姓日用也得以在叙事中敞开和呈现。所以“家国天下”乃空间叙事的“事象”,有别于历史叙事的家国同构和编年体时间叙事模式。它们既可指涉特定空间场所,也是具有形而上意味、虚实交融的空间之象。“事象”提供了理解中晚明民间叙事繁荣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叙事
泰州学派
事象
家国天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学叙事下的中国史——以明治时期日本的汉文中国史著作为中心
被引量:
4
2
作者
黄东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85,共14页
明治维新后,在西方近代史学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两种中国史叙事模式,即文明-进步叙事和民族-国家叙事。前者依据进化史观,将中国历史描述为"停滞之史";后者则将中国史纳入"东洋"诸民族竞争之史。本文通过对那珂通...
明治维新后,在西方近代史学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两种中国史叙事模式,即文明-进步叙事和民族-国家叙事。前者依据进化史观,将中国历史描述为"停滞之史";后者则将中国史纳入"东洋"诸民族竞争之史。本文通过对那珂通世《支那通史》等13部明治时期日本人用汉文编纂的中国史著作之文本分析,指出在明治史学中还存在着第三种叙事模式,即中国传统的儒家历史叙事。明治汉文中国史大都以中国史籍为"底本",使用中国帝王年号、以春秋笔法叙事、基于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天下观念叙述中国与周边的关系。那珂通世《支那通史》虽然采用了西方万国史之章节体,但是,其时空表述仍然体现了儒家传统的历史意识。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在讨论"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等问题时,应避免落入西方近代学术体系的认识论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进步
叙事
民族-国家
叙事
儒学
叙事
春秋笔法
华夷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泰州学派儒学叙事“事象”的原创性话语
被引量:
1
1
作者
童伟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现代性视域下泰州学派“狂”范畴的美学反思(16BZX115)
扬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精品成果培育基金项目。
文摘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说,鼓倡以“身”为本,“身”参与进入“家国天下”连续体,而民间讲学的“道”叙事行为使人们面向这个世界并获得空间归属感,百姓日用也得以在叙事中敞开和呈现。所以“家国天下”乃空间叙事的“事象”,有别于历史叙事的家国同构和编年体时间叙事模式。它们既可指涉特定空间场所,也是具有形而上意味、虚实交融的空间之象。“事象”提供了理解中晚明民间叙事繁荣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儒学
叙事
泰州学派
事象
家国天下
Keywords
Confucian narrative
Taizhou School
event image
family,country and the world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学叙事下的中国史——以明治时期日本的汉文中国史著作为中心
被引量:
4
2
作者
黄东兰
机构
日本爱知县立大学外语学部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85,共14页
基金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学术项目资助
文摘
明治维新后,在西方近代史学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两种中国史叙事模式,即文明-进步叙事和民族-国家叙事。前者依据进化史观,将中国历史描述为"停滞之史";后者则将中国史纳入"东洋"诸民族竞争之史。本文通过对那珂通世《支那通史》等13部明治时期日本人用汉文编纂的中国史著作之文本分析,指出在明治史学中还存在着第三种叙事模式,即中国传统的儒家历史叙事。明治汉文中国史大都以中国史籍为"底本",使用中国帝王年号、以春秋笔法叙事、基于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天下观念叙述中国与周边的关系。那珂通世《支那通史》虽然采用了西方万国史之章节体,但是,其时空表述仍然体现了儒家传统的历史意识。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在讨论"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等问题时,应避免落入西方近代学术体系的认识论窠臼。
关键词
文明-进步
叙事
民族-国家
叙事
儒学
叙事
春秋笔法
华夷观念
分类号
K093.1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泰州学派儒学叙事“事象”的原创性话语
童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儒学叙事下的中国史——以明治时期日本的汉文中国史著作为中心
黄东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