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学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互动关系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小平 陆信礼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3,共8页
对于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大的方面看可分为"对立说"、"并存说"、"融合说"三类。其中能够较好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处理两者关系的,是方克立提出的"主导意... 对于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大的方面看可分为"对立说"、"并存说"、"融合说"三类。其中能够较好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处理两者关系的,是方克立提出的"主导意识"与"支援意识"关系说。这一观点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精神,而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本文通过阐发这一观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试图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关系做一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主导意识 支援意识
原文传递
新加坡儒学价值观教育:历史、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小红 靳玉乐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3,共7页
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加坡政府为彰显其教育特色,将儒学价值观作为新加坡的精神之本渗入学校道德教育,并根据时代特征和德育任务,从政策导向、课程设计、教学培训、社会联动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确保儒学价值观教育的真正落实和国民精神的有... 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加坡政府为彰显其教育特色,将儒学价值观作为新加坡的精神之本渗入学校道德教育,并根据时代特征和德育任务,从政策导向、课程设计、教学培训、社会联动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确保儒学价值观教育的真正落实和国民精神的有效塑造。这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带来启示:构建融合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建立螺旋式教育链和保障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创建家庭、学校、社会协作机制的教育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儒学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教育
下载PDF
儒学的价值观与21世纪的越南新人 被引量:4
3
作者 阮才书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21世纪 越南人 胡志明 儒家 传统文化 “义” 封建制度 《论语》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儒学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融通探论——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涛 王宁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第2期21-32,共1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资本主义价值观有着本质区别,具有双重超越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主流的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融通和契合之处。从以仁为本体的仁爱思想衍生出以仁政为根基的民本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资本主义价值观有着本质区别,具有双重超越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主流的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融通和契合之处。从以仁为本体的仁爱思想衍生出以仁政为根基的民本思想,到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友善、民主观念;从传统尚诚守信精神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弘扬的诚信精神;从传统明道正义精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守的公正观念;从传统和合大同精神到新时代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处处展现了儒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现代观念背景下对儒学进行阐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既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双创"的发展战略,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立足于未来世界民族之林和多元文化之中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双创”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向儒学价值观回归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元峰 陆信礼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84,共5页
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向儒学价值观回归的错误认识,这是一种搞历史错位的"复古更化"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儒学价值观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价值观体系,二者在许... 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向儒学价值观回归的错误认识,这是一种搞历史错位的"复古更化"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儒学价值观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价值观体系,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根本区别。所谓的儒学"普世价值"论是不能成立的。当然,我们赞同从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使其经过批判改造后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支援意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儒学价值观 儒学“普世价值”论
下载PDF
张载对儒学价值观的重构
6
作者 李延仓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23,共5页
张载以独特的理学视角,对儒学价值观进行了重构。他通过扬弃佛、老的空、无价值观,把价值之真确立在"有"中,解决了名教价值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将"礼"与"天"、"天理"相贯通,确立了以"礼&qu... 张载以独特的理学视角,对儒学价值观进行了重构。他通过扬弃佛、老的空、无价值观,把价值之真确立在"有"中,解决了名教价值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将"礼"与"天"、"天理"相贯通,确立了以"礼"为核心的儒学价值观的合法性问题;通过对"心能尽性"的逻辑阐发,将"礼"落实为具体的社会伦理原则,并给人带来一种圣人境界的精神受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儒学价值观 重构
下载PDF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2-116,共5页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王平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在观念形态上的凝聚,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由...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王平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在观念形态上的凝聚,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儒学自汉至清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中国古代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 价值观 伦理道德 神魔小说 人物形象 英雄传奇 侠义小说 伦理教化
下载PDF
关于儒学价值观普世性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光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0-61,共2页
即使是在“全球化”的当今,作为中国文化传统核心的儒学,仍有其普世性价值。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性问题 中国文化传统 “全球化” 普世性
下载PDF
略论中日走东西方文化融合道路的两个差异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尚杰 《日本研究》 1988年第2期62-65,共4页
19世纪中叶,日本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封建岛国。然而,它仅用了一个多世纪,就实现了西方国家费时二、三百年才实现的工业化,成为当代屈指可数的世界强国。令世人惊叹。人们竞相研究深埋于固执的大和民族中的民族性格、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 19世纪中叶,日本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封建岛国。然而,它仅用了一个多世纪,就实现了西方国家费时二、三百年才实现的工业化,成为当代屈指可数的世界强国。令世人惊叹。人们竞相研究深埋于固执的大和民族中的民族性格、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力图寻觅日本“成功”的奥秘。研究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日本卓有成效地摸索出一条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特殊道路,这种双重文化构架是日本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 西方化 日本式 文化融合 中国人性格 儒学传统 儒学价值观 儒学文化 东西方文化 道路 民族性格 民族心理素质 中日两国 中华民族 中国民族
下载PDF
论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与晚清政权衰败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祝天智 《学海》 CSSCI 200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是晚清政权衰败化的表现 ,也是其进一步衰败化的原因。儒学价值观权威的逐步丧失导致晚清政权合法性的丧失 ,儒学教育被取代削弱了晚清政权的政治整合功能。作为儒学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科举制的废除带来了晚清精英录... 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是晚清政权衰败化的表现 ,也是其进一步衰败化的原因。儒学价值观权威的逐步丧失导致晚清政权合法性的丧失 ,儒学教育被取代削弱了晚清政权的政治整合功能。作为儒学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科举制的废除带来了晚清精英录用的困境 ,而儒学社会化强抑制机制弱化造成晚清意识形态的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政治控制 儒学价值观 清朝末年 政治制度 大一统
下载PDF
康有为与梁漱溟: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儒学价值观重建的两条路向
11
作者 薛子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39,共9页
辛亥革命后十年间(1912-1921年),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儒学开始失落,儒学价值体系走向解体。面对儒学史上的这一大变局,一些儒家知识分子开始对儒学进行新的反思,力图在新的时代重建儒学价值观。康有为延续了清末尊孔思想的主张,借鉴西方... 辛亥革命后十年间(1912-1921年),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儒学开始失落,儒学价值体系走向解体。面对儒学史上的这一大变局,一些儒家知识分子开始对儒学进行新的反思,力图在新的时代重建儒学价值观。康有为延续了清末尊孔思想的主张,借鉴西方宗教形式,尝试将儒学宗教化付诸实践;梁漱溟则从学术思想领域出发,围绕儒家文化与现代性文化的关系,重建儒家人生哲学,开创了现代新儒学的复兴道路。他们对传统儒学价值观的新阐发和新追求,既有相似的立场,又有明显的分歧,呈现了儒学在此期间复杂的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宗教儒学 梁漱溟 文化儒学 辛亥革命 儒学价值观
下载PDF
《北溪字义》中的“诚”范畴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敏杰 彭耀光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3-15,共3页
"诚"论是儒学的重要内容,与天人观、工夫论、人生观密切相关。其基本内涵在先秦时期得以确立,并经过宋明理学的改造得到了极大丰富,直接影响着古代社会生活。《北溪字义》对于之前的"诚"范畴做了集大成的阐发,对于... "诚"论是儒学的重要内容,与天人观、工夫论、人生观密切相关。其基本内涵在先秦时期得以确立,并经过宋明理学的改造得到了极大丰富,直接影响着古代社会生活。《北溪字义》对于之前的"诚"范畴做了集大成的阐发,对于我们了解儒学之诚的发展极为重要。同时,这种传统的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仍有其合理性,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诚信政府、密切干群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溪字义 儒学价值观
下载PDF
儒学、儒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浮 黄昆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学价值观 儒家理论 人格平等 知识分子 传统思想文化 统治者 儒家伦理学 道德人格 祖先崇拜
原文传递
试论儒学价值观对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淑霞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现代化过程 儒家价值 工具理性 个体原则 价值取向 现代文明 群体原则 存在主义 个人主义
下载PDF
风物长宜放眼量——从中西文化的比较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艳军 王建军 《教育艺术》 2001年第4期30-31,34,共3页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文化传统
下载PDF
以儒学价值观构建现代企业人本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仁祥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8X期383-384,共2页
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国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上打下深深烙印,成为塑造国民特质的主导力量。儒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及现代企业文化构建,并对日本、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及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探索... 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国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上打下深深烙印,成为塑造国民特质的主导力量。儒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及现代企业文化构建,并对日本、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及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探索儒学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且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指导我国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现代企业文化 人本文化 企业文化构建 企业文化建设 儒家学说 道德 行为规范
下载PDF
侠客与儒文化的异质对抗性
17
作者 刘朝谦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6,共10页
关键词 侠客 儒文化 儒家文化 儒学价值观 英雄崇拜 道德价值观 异质 英雄 儒士 侠文化
原文传递
儒学的利民价值观
18
作者 杨明 玥清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和谐发展 世界文明 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 社会文明 民本主义 广大人民 华民族 西方中心论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起源的逻辑分析——基于儒学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的融合
19
作者 刘美忠 《济宁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0-63,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中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儒学价值观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逻辑起源应当主要有两个:一是传统儒学价值观思想,二是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首先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中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儒学价值观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逻辑起源应当主要有两个:一是传统儒学价值观思想,二是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进行了阐述,然后从儒学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两个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逻辑起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就是对儒学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的融合,是对儒学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 起源 儒学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
下载PDF
深度学习视角的学习探索
20
作者 王海兵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2年第9期34-37,共4页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其探求治国安邦、长治久安,对人们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慰藉、精神的提升和道德的指引具有重大作用。学者吴光先生认为:自从孔子奠定儒学理论基础、创立儒家学派以来,...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其探求治国安邦、长治久安,对人们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慰藉、精神的提升和道德的指引具有重大作用。学者吴光先生认为:自从孔子奠定儒学理论基础、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经过历代儒者的阐明与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儒学价值观的观念体系。历代儒者对儒学价值观的认识与概述代有异同,既有历久弥新的常道,也有与时俱进的变道。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儒学的博大精深以及现实价值,我尝试将深度学习理论引入儒学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收获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念体系 儒家学派 儒学价值观 学习视角 治国安邦 学习探索 深度学习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