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南传佛教 被引量:1
1
作者 惟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佛教改革与佛教教育深受斯里兰卡影响。太虚大师继承了锡兰佛教徒达摩波罗积极参与世界佛教运动的思想,在向斯里兰卡借鉴、学习,探寻中国佛教改革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将中国国情与大乘佛教相... 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佛教改革与佛教教育深受斯里兰卡影响。太虚大师继承了锡兰佛教徒达摩波罗积极参与世界佛教运动的思想,在向斯里兰卡借鉴、学习,探寻中国佛教改革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将中国国情与大乘佛教相结合,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创造出具本土特色的理论和发展之路。对于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关系的探讨,不仅对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斯里兰卡 教育 佛教改革 达摩波罗
原文传递
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僧伽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玉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31-34,共4页
日据时期(1895-1945)台湾佛教有了较大发展,僧侣人数、道场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加,并出现了本土佛教五大法派。日本佛教各大本山在台致力于布道传教,并兴办教育事业以协助传教。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僧伽教育养成事业主要是通过创办佛教中学... 日据时期(1895-1945)台湾佛教有了较大发展,僧侣人数、道场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加,并出现了本土佛教五大法派。日本佛教各大本山在台致力于布道传教,并兴办教育事业以协助传教。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僧伽教育养成事业主要是通过创办佛教中学、讲习会、佛学院等方式实现,此外,台籍僧侣到大陆海外留学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此一时期,更出现了专门的佛教女众教育,对台湾佛教在战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佛教 教育 佛学院
下载PDF
近代僧伽教育之父——倓虚
3
作者 濮文起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近代 教育 佛教 倓虚法师 佛学生涯 弘法事业
原文传递
太虚法师僧制思想与僧伽教育
4
作者 明杰 《中国佛学》 2022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1913年,太虚法师在其亲教师八指头陀寄禅和尚追悼会上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的主张,或为一时激愤之举,而其后的三十余年中,他确是沿着自己画定的蓝图孜孜以求地从事于佛教革新的事业。特别是在僧伽制度方面,从普陀闭关期... 1913年,太虚法师在其亲教师八指头陀寄禅和尚追悼会上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的主张,或为一时激愤之举,而其后的三十余年中,他确是沿着自己画定的蓝图孜孜以求地从事于佛教革新的事业。特别是在僧伽制度方面,从普陀闭关期间撰写的《整理僧伽制度论》到晚年的“菩萨学处”,他一直都在结合佛教实际构建、调整自己理想中的僧制思想。本文试图围绕太虚法师创办或主持的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从僧伽教育的层面,梳理太虚法师僧制思想如何在僧伽教育中得以呈现和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教育 武昌佛学院 闽南佛学院 汉藏教理院
下载PDF
华岩精舍古丛林新筑宾寮傍绿荫
5
作者 沁平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华岩寺 重庆 佛教 宗教组织 教育 宗教文化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僧伽教育
6
作者 郁永龙 《广东佛教》 2000年第3期32-34,共3页
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佛教首当其冲,寺院被占,佛像被砸,僧人被逐。七十年代末,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寺院相继恢复开放,出家僧人也日渐增多,佛教的现状却是人才奇缺,青黄不接,怎... 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佛教首当其冲,寺院被占,佛像被砸,僧人被逐。七十年代末,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寺院相继恢复开放,出家僧人也日渐增多,佛教的现状却是人才奇缺,青黄不接,怎样才能改变佛教的命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提出“当前佛教的关键是: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在赵朴初这一战略目标引导下,为振兴中国佛教的僧伽教育,中国佛教界进行了大力兴办佛教院校,制订佛教教育规划,提出系列教育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教育 佛教 寺院 宗教信仰
全文增补中
汉传佛教多元化图景中边缘女性的经验——近现代四川比丘尼的隐形和显形
7
作者 肖习(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6,共7页
佛教的历史往往被描述为一个个僧侣的历史,大众特别关注那些被挑选出来的"杰出"人物。笔者建议采取另一种方法,即关注本地的微型社区,把小型尼众道场带入研中心,倾听那些比丘尼闻所未闻的声音。基于档案研究和在四川进行的广... 佛教的历史往往被描述为一个个僧侣的历史,大众特别关注那些被挑选出来的"杰出"人物。笔者建议采取另一种方法,即关注本地的微型社区,把小型尼众道场带入研中心,倾听那些比丘尼闻所未闻的声音。基于档案研究和在四川进行的广泛田野调查,本文将呈现一部另类历史:"不知名"的比丘尼成为主角,边缘成为典范,并依次重新定义"卓越"(eminence)这一概念。本文所研究的尼众道场位于大成都范围内,主要分布在近现代名为郫县、温江县、华阳县、成都县,和成都之外的遂宁、内江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佛教 成都佛教 遂宁佛教 内江佛教 比丘尼 教育
原文传递
继承印祖遗风 振兴净土道场——记灵岩山寺明学法师二三事
8
作者 法空 《法音》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灵岩山寺 明学法师 佛教 祖训 生平 教育 名利观
原文传递
圆瑛与民国僧伽教育研究
9
作者 陈文庆 《五台山研究》 2013年第4期11-14,共4页
圆瑛是近现代著名的佛门领袖,一生创办了多所僧伽教育学校,其教育实践和思想值得总结继承。圆瑛的僧伽教育事业源于对佛教的信心,认为佛教是文化中心、救世根本,佛教教育的根本是僧才教育。新版《圆瑛大师年谱》有关其僧伽教育史料存在... 圆瑛是近现代著名的佛门领袖,一生创办了多所僧伽教育学校,其教育实践和思想值得总结继承。圆瑛的僧伽教育事业源于对佛教的信心,认为佛教是文化中心、救世根本,佛教教育的根本是僧才教育。新版《圆瑛大师年谱》有关其僧伽教育史料存在诸多错讹和缺漏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瑛 丛林制度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