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临川傩祭活动中的叠罗汉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鸿 王葵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9-80,共2页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赣江贯通全省,世代的江西人依山傍水,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赣文化,而位于江西东部的临川,历来人才辈出,钟灵毓秀.据<临川县志>所载:"文昌在斗而北,谓主抚州."
关键词 江西 临川市 活动 叠罗汉 民俗文化 罗汉灯 民族精神 技巧运动
下载PDF
傩堂戏与宗教 被引量:1
2
作者 顾朴光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1-57,共7页
傩堂戏又叫傩坛戏、傩愿戏,主要流传于湘西和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仡佬族、苗族和侗族中。它渊源于古代驱鬼逐疫、消灾纳吉的傩祭活动,还在胚胎期间即受到宗教的哺育;及至从傩祭中蜕变出来,仍与宗教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宗教... 傩堂戏又叫傩坛戏、傩愿戏,主要流传于湘西和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仡佬族、苗族和侗族中。它渊源于古代驱鬼逐疫、消灾纳吉的傩祭活动,还在胚胎期间即受到宗教的哺育;及至从傩祭中蜕变出来,仍与宗教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宗教的附庸和载体,傩堂戏既依附于宗教,又为宗教服务,离开了宗教,傩堂戏也就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服务 堂戏 活动 土家族 黔东北 仡佬族 侗族 苗族
原文传递
哈尼族傩文化的音乐形态
3
作者 张志宇 王绍灿 《民族音乐》 2011年第6期35-36,共2页
哈尼族的傩祭活动是包含着宗教活动、民间习俗的多元文化现象,有着浓厚的巫术和原始宗教痕迹。傩文化常常依附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并强烈地渗透在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丧葬礼仪、婚姻嫁娶与日常生产、生活中。
关键词 哈尼族 文化 音乐形态 宗教活动 活动 文化现象 民间习俗 原始宗教
下载PDF
亲历青海土族的虎神祭
4
作者 林森 《今日民族》 2008年第9期15-18,共4页
傩舞,是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文化遗存。至今惟存于青海隆务河畔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种傩祭活动的珍贵活标本。这种民间风俗活动生命力极强,延续和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也折射出今天青海土族人的民族文化心态。
关键词 土族人 青海 民族文化心态 文化遗存 隆务河畔 活动 民间风俗 文化信息
下载PDF
浅淡巴蜀傩戏的演剧特征及文化意蕴
5
作者 何燕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文化意蕴 巴蜀 活动 图腾崇拜 表演形式
下载PDF
《岁朝图》中的春节习俗
6
《艺术品鉴》 2017年第1期36-38,共3页
古时的春节习俗在先秦已出现萌芽,虽然当时是与立春节气有关,但也是为了欢度新年而在新旧交替之际进行的。此时期的礼俗包括傩祭、立桃人、扫尘、宴会、祭祀祖先等。汉魏时期是春节习俗的定型期,相关庆贺活动有除夕驱傩、正旦朝会、... 古时的春节习俗在先秦已出现萌芽,虽然当时是与立春节气有关,但也是为了欢度新年而在新旧交替之际进行的。此时期的礼俗包括傩祭、立桃人、扫尘、宴会、祭祀祖先等。汉魏时期是春节习俗的定型期,相关庆贺活动有除夕驱傩、正旦朝会、立神荼郁垒、放爆竹以及聚宴饮酒等。到唐宋时期,春节习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傩祭活动的民俗性与娱乐性增强,另外还要守岁、立门神、挂年画、帖春联。而拜年的习俗在此时也趋于完善,不仅有尊卑长幼之分,还要互送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习俗 活动 汉魏时期 唐宋时期 定型期 娱乐性 民俗性 年画
原文传递
赣傩的宗教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文秋红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0-40,共1页
赣傩,又名江西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而且自成文化体系饮誉海内外,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从古至今,傩风不绝。在许多农村经常有各种傩祭活动,特别是南丰、上栗地区。南... 赣傩,又名江西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而且自成文化体系饮誉海内外,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从古至今,傩风不绝。在许多农村经常有各种傩祭活动,特别是南丰、上栗地区。南丰县不仅保存有各种傩神庙和古老的傩祭仪式,而且还流传80余个传统节目和各种傩面具200多种。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称的上栗县,现在还保存了明清时期古傩庙20多座,以及古典傩舞50多折,有古傩面具400余种,面具雕刻艺人20余名。数千年积淀传承,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兼收并蓄,形成了赣傩多元的宗教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活动 面具 文化体系 文明发展 明清时期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