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土矿物绿泥石对碎屑储集岩孔隙的保护 被引量:114
1
作者 朱平 黄思静 +1 位作者 李德敏 刘援朝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绿泥石是碎屑储集岩中较常见的粘土矿物之一。经长期研究发现,绿泥石粘土矿物在储层中的分布和赋存状态对储层孔渗性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作用。该文介绍了粘土矿物绿泥石的微观特征以及它在碎屑岩中的各种赋存状态。通过对绿泥石矿物的... 绿泥石是碎屑储集岩中较常见的粘土矿物之一。经长期研究发现,绿泥石粘土矿物在储层中的分布和赋存状态对储层孔渗性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作用。该文介绍了粘土矿物绿泥石的微观特征以及它在碎屑岩中的各种赋存状态。通过对绿泥石矿物的组成、含量、物理化学性质、成岩变化特征以及在储层孔隙中的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绿泥石在储集岩的孔隙保护和演化中所起的作用,为储层的孔渗预测和储层评价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储集岩 孔隙 油气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49
2
作者 洪海涛 杨雨 +4 位作者 刘鑫 陈文 夏茂龙 张静 王蜀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64-73,共10页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层系多、累计厚度大,在川渝地区天然气储量和产量贡献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储层类型等基本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和总结了盆地内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预测思路。盆地主要储集岩...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层系多、累计厚度大,在川渝地区天然气储量和产量贡献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储层类型等基本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和总结了盆地内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预测思路。盆地主要储集岩类型是颗粒白云岩、藻(礁)格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石灰岩次之;物性总体上具低孔、低渗的特征,局部地区发育的优质储层是重要的勘探对象;储层类型可分为裂缝-孔隙型、孔隙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4类;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有利沉积相带分布、白云石化作用、3期岩溶作用等因素控制。针对生物礁、颗粒滩等相控型储层,精细沉积微相刻画是储层分布预测的有效手段;对于风化岩溶型储层,区域性和重点目标区的岩溶古地貌恢复可为成藏区带评价和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碳酸盐 储集岩 主控因素 储层预测
下载PDF
碳酸盐岩岩心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景岷雪 袁小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14-117,共4页
储层岩石渗透率受应力变化而减小的现象称为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研究岩石应力敏感性对于研究使用合理开采制度 ,保持油气井产能以及储层岩石物性的实验室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心流动实验 ,研究分析了升降压稳定时间、升降... 储层岩石渗透率受应力变化而减小的现象称为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研究岩石应力敏感性对于研究使用合理开采制度 ,保持油气井产能以及储层岩石物性的实验室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心流动实验 ,研究分析了升降压稳定时间、升降压幅度、岩心克氏渗透率、岩心空隙结构等因素对碳酸盐岩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的影响 ,研究总结了碳酸盐岩应力敏感性的一些特点 ,提出了进行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研究的几种实验方法 ,为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储集岩 应力分析 心试验 渗透率
下载PDF
川西坳陷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40
4
作者 罗啸泉 陈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川西坳陷是指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以来形成的前陆盆地。受周缘山系多期次构造变形的影响,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明显具有多期次性。根据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特征,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可分为六个阶段。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与龙门山和秦岭造山... 川西坳陷是指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以来形成的前陆盆地。受周缘山系多期次构造变形的影响,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明显具有多期次性。根据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特征,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可分为六个阶段。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与龙门山和秦岭造山带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快速沉降期,形成了良好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在相对稳定期,物源供给有限,表现为湖沼相,以泥质沉积为主,形成了良好的区域盖层。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适度的变形,为油气运移、聚集和圈闭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烃源 储集岩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致密油源储特征与聚集机理——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48
5
作者 邱振 施振生 +7 位作者 董大忠 卢斌 张晨晨 周杰 王红岩 熊波 庞正炼 郭和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8-939,共12页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样品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烃源岩样品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等方面的研究及储集岩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分析,结合其埋藏及生烃史,分析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特征及储集岩特征,探...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样品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烃源岩样品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等方面的研究及储集岩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分析,结合其埋藏及生烃史,分析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特征及储集岩特征,探究其源储组合及致密油聚集机理。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总体上为Ⅰ型和Ⅱ型,TOC值平均为4.6%,整体上为优质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烃源岩可划分为页岩、泥岩和粉砂质泥岩3类。芦草沟组储集岩整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特征,高压压汞与核磁共振实验表明:纳米级孔喉(孔喉半径主体为50-500 nm)是储集空间的主体。储集岩可划分为泥质粉(细)砂岩、白云质粉(细)砂岩和砂屑白云岩3类。芦草沟组具有纵向上"源储共生"、横向上连续分布的源储组合关系,且烃源岩持续生烃。综合分析认为:自晚侏罗世至今,芦草沟组烃源岩大规模持续生烃增压为致密油聚集提供持续动力和物质供应,保障了石油在致密储集层中持续有效地充注聚集,形成大规模致密油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聚集机理 烃源 储集岩 二叠系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早白垩世沉积相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41
6
作者 孙龙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2-260,共9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的白垩系沉积厚度大 ,岩石类型多 ,既有碎屑岩 ,又有蒸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 ,包括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 ,并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在早白垩世虽为分隔性的沉积盆地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的白垩系沉积厚度大 ,岩石类型多 ,既有碎屑岩 ,又有蒸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 ,包括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 ,并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在早白垩世虽为分隔性的沉积盆地 ,但其陆相碎屑沉积具有几乎相同的特征 :均以冲积沉积体系发育为主 ,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对应山前断陷盆地的不对称性 ,冲积扇 -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靠近山前的陡坡一侧 ,正常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湖盆缓坡一侧。冲积扇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等构成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等构成。储层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的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中 ,在库车坳陷和塔西南坳陷都形成了优质的储集岩。砂体厚度大 ,分布广 ,储集条件好。冲积沉积体系的普遍发育预示了白垩系储集岩在盆地内的分布可能是十分广泛的。近年在喀什凹陷、英吉苏凹陷相继取得的勘探成果大大拓宽了其勘探领域 ,白垩系正逐渐成为盆地内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沉积相 冲积沉积体系 储集岩 油气勘探 早白垩世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枝焕 王泽中 +3 位作者 李艳霞 钟宁宁 张秀川 张绍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3-600,共8页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层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 ,成岩现象包括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矿物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其...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层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 ,成岩现象包括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矿物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其中石英次生加大于 2 70 0m左右开始出现 ,随埋深增大 ,石英增生加强 ;长石次生加大现象不十分普遍 ;碳酸盐胶结作用包括早期自生泥晶方解石胶结作用、连晶方解石和晚期白云石 (或铁方解石 )的胶结作用。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到方解石与含铁方解石集合体充填在粒间孔隙中或与石英、钠长石及粘土矿物共生 ,白云岩多呈菱形粒状分布于粒间 ;常见的交代现象主要有方解石交代长石、石英及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交代长石、石英等 ;溶解作用主要有长石的溶解、碳酸盐颗粒的溶解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解等 ,粘土矿物的转化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 )转化。还讨论了储层岩相、岩性特征、孔隙水中有机酸含量、早期方解石的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储集岩 作用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水洗作用对油藏中烃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敏 张俊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通过塔里木盆地塔中10井油层和水层石炭系储集岩烃类宏观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识到油层和水层中储集岩含油率和烃类族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水洗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尤其是二环倍半庸影响较大,水层中倍半萜烷化合... 通过塔里木盆地塔中10井油层和水层石炭系储集岩烃类宏观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识到油层和水层中储集岩含油率和烃类族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水洗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尤其是二环倍半庸影响较大,水层中倍半萜烷化合物已被消耗殆尽,三环萜烷含量降低,而伽玛蜡烷含量则相对增加;孕甾烷、升孕甾烷和重排甾烷的含量亦相对降低。水洗作用导致储集岩烃类芳烃组成中二苯井噻吩系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二环和三环多环芳烃含量下降,而四环以上多环芳烃尤其是苯并萤蒽和苯并芘化合物相对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洗作用 生物标志物 储集岩 油藏 烃类组成
下载PDF
龙虎泡地区高台子油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岩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宝清 张荻楠 +2 位作者 刘淑芹 周永炳 金曙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4-418,共5页
龙虚泡地区高台子油层储集岩基本上由岩屑长石粉砂岩组成。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和交代作用对沉积岩 (物 )进行了改造。根据岩石的结构可以看出压实作用发育于早成岩阶段 ,方解石胶结物的结构和碳、氧稳定... 龙虚泡地区高台子油层储集岩基本上由岩屑长石粉砂岩组成。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和交代作用对沉积岩 (物 )进行了改造。根据岩石的结构可以看出压实作用发育于早成岩阶段 ,方解石胶结物的结构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说明方解石胶结作用发育于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和方解石结作用对孔隙的减少起着决定性影响。长石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的溶蚀作用使得孔隙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也阻止了自生石英的生长和次生孔隙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岩 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论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在油气勘探中的联系——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 被引量:22
10
作者 屈红军 李文厚 +1 位作者 梅志超 陈全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500,共6页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体的分析,因而沉积层序的组成单元与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有必然的联系:在一个沉积盆地的数个沉积层序中,成熟烃源岩往往是地史中具一定埋深、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凝缩层,这个凝缩层往往是一个构造超层序的最大海(湖)泛面;储集岩往往是成熟烃源岩之上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高水位体系域;有效盖层为储集岩之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及凝缩层;成熟烃源岩之上的沉积层序为上覆岩层;低水位体系域储集岩有可能沿上倾方向尖灭,被层序界面及其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岩性圈闭;除构造裂缝外,低水位体系域下切谷可作为油气向上运移通道;一个含油气系统往往跨越不同的沉积层序甚至构造超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层序地层学 沉积层序 含油气系统 凝缩层 烃源 低水位体系域 储集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榆林气田山西组2段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士祥 胡明毅 李霞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0-205,共6页
榆林气田主力气层山西组2段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集岩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该储层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以岩芯观察为基础,结合对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后认为,榆林气田山西组2段砂岩经... 榆林气田主力气层山西组2段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集岩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该储层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以岩芯观察为基础,结合对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后认为,榆林气田山西组2段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杂基的充填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了晚成岩阶段A期。山2 段储集砂岩孔隙中,原生粒间残余孔隙占44.7% ,各类次生孔隙占5 5 .3% ,可见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特征的一个关键因素。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的破坏、次生孔隙的形成和次生孔隙的破坏3个阶段,其中压实、胶结作用起主要破坏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 孔隙演化 山西组2段 榆林气田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储集岩
下载PDF
华北地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岩成因类型与展布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陈霞 徐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7-55,共9页
华北地合奥陶系是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作为油气的储集层是沉积成岩作用叠合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燕山—喜山期构造作用改造形成的。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演化出三种类型五大套储集层,其中第Ⅰ套蒸发潮坪层间溶解带和第Ⅱ套加里东期... 华北地合奥陶系是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作为油气的储集层是沉积成岩作用叠合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燕山—喜山期构造作用改造形成的。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演化出三种类型五大套储集层,其中第Ⅰ套蒸发潮坪层间溶解带和第Ⅱ套加里东期不整合面附近奥陶系侵蚀岩溶带,已是鄂尔多斯地区古生界天然气生产层。第Ⅳ套燕山—喜山期不整合面附近奥陶系基岩古潜山则是华北地区新生界石油富集体。第Ⅲ套沿印支—燕山期断裂带发育的岩溶储集岩,在西南部台缘区也有古生界天然气的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储集岩 成因 类型 奥陶纪
下载PDF
三肇地区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储集层的成岩作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宝清 徐文发 +3 位作者 刘站立 孔繁忠 常中原 王春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7,共6页
三肇地区下白垩统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储集岩主要为具有较高杂基含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岩屑细砂岩。孔隙度在 1 ~ 2 1 3 之间 ,平均 10 9 。渗透率在 0 0 1× 10 -3 ~ 2 89× 10 -3 μm2 之间 ,平均 1 5 3×10 ... 三肇地区下白垩统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储集岩主要为具有较高杂基含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岩屑细砂岩。孔隙度在 1 ~ 2 1 3 之间 ,平均 10 9 。渗透率在 0 0 1× 10 -3 ~ 2 89× 10 -3 μm2 之间 ,平均 1 5 3×10 -3 μm2 。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等。压实作用使孔隙大大减少 ;根据结构、阴极发光特征、碳氧稳定同位素成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可以推测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于早成岩作用的还原条件下 ,方解石胶结物的沉淀使沉积物 (岩 )的孔隙减少 ;长石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的溶蚀产生的孔隙约占现有孔隙的 1/ 3;交代作用使大部分蒙皂石和高岭石已转变为伊利石和伊蒙混层 ,或绿泥石和绿蒙混层 ,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不大。大部分储集岩的变化发生在早成岩作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岩 压实作用 溶蚀作用 阶段 三肇地区 油气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太原组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9
14
作者 蒙晓灵 张宏波 +3 位作者 冯强汉 张保国 王彩丽 王准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太原组生烃条件和储集层特征、储盖条件和生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本溪... 为了进一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太原组生烃条件和储集层特征、储盖条件和生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二段煤系地层是太原组气藏的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条件优越;山西组二段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能力强,同时具有物性封闭和烃浓度封闭双重封盖能力,具备良好的储盖条件;受物源和沉积作用双重控制,太原组储集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物性总体呈现低孔、低-特低渗特征,但由于石英砂岩储层的发育,局部仍存在富集高产层段。储集岩物性是影响该区太原组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平面上追踪石英砂岩储层展布是今后降低钻井风险、确保气井高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 储集岩 储盖组合 太原组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及有利储集层分布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林 魏国齐 +3 位作者 郭英海 汪泽成 吴世祥 沈珏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共3页
四川盆地志留系在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中仅残留下统地层,文章旨在研究其层序特征,指出有利勘探区。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识别志留系进行层序界面,划分划分出5个层序、10个体系域,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分析储集层展布规律。志留系层序由加积... 四川盆地志留系在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中仅残留下统地层,文章旨在研究其层序特征,指出有利勘探区。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识别志留系进行层序界面,划分划分出5个层序、10个体系域,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分析储集层展布规律。志留系层序由加积—退积的准层序组构成海侵体系和加积—进积的准层序组构成的高位体系域组成。储集岩有滨岸砂坝相的砂质岩和生物礁及生物浅滩碳酸盐岩,川东以“小河坝砂岩”碎屑岩储集层为主;川南以生物礁及生物浅滩灰岩储集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储集 志留系 分布 等时地层格架 加里东运动 有利勘探区 层序地层学 层序特征 层序界面 展布规律 碳酸盐 体系域 准层序 生物礁 储集岩 碎屑 划分 组构 加积 浅滩 剥蚀 抬升 海侵 滨岸 川东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宝清 蒋继辉 韩会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白于山地区长4+5储集岩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和胶结物溶蚀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 白于山地区长4+5储集岩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和胶结物溶蚀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物性具低孔、低渗的特点,孔隙度在0.35%~16.22%之间,平均为11.40%,渗透率在(0.004~182.000)×10-3μm2之间,平均为1.260×10-3μm2.长4+5储集岩分为4类,大部分属于Ⅱ,Ⅲ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岩 三叠系延长组 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水下分流河道 储层特征 压实作用 储层物性 低渗
下载PDF
从岩相古地理论中国南方二叠系油气潜景 被引量:22
17
作者 冯增昭 李尚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7,共8页
二叠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含油气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潜力很大,但勘探程度却很低。本文在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基础上,对本区二叠系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类型、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对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的性质和分布,尤... 二叠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含油气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潜力很大,但勘探程度却很低。本文在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基础上,对本区二叠系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类型、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对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的性质和分布,尤其是对二叠系经过多次重大构造变动后所形成的油气保存单元,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指出5个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即四川盆地和江汉盆地的潜伏礁油气藏和与礁滩有关的白云岩油气藏、滇黔地区的煤层气、南盘江地区深水盆地中的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十万大山盆地中的保存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广大的江南台盆交接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相古地理 烃源 储集岩 油气保存单元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砂岩储集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潘长春 杨坚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2-90,共9页
油气储集岩(砂岩)粒间孔隙中自由状态的油气组分,与各种矿物相互吸附、结合(束缚状态)的油气组分,以及矿物内部的油气包裹体之间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甾、萜烷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成藏阶段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 油气储集岩(砂岩)粒间孔隙中自由状态的油气组分,与各种矿物相互吸附、结合(束缚状态)的油气组分,以及矿物内部的油气包裹体之间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甾、萜烷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成藏阶段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展示了油气藏油气注入过程。为油源对比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砂 储集岩 渍源对比 生物标志 化合物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纪古地貌特点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帅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6,共3页
以地震和钻井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纪古地貌特点及其对隐蔽油气圈闭储集岩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箕状断陷背景上,断裂活动、冲刷和侵蚀作用、大型沉积体推进等因素形成的多级地形坡折和不同类型的沟槽、洼地围绕着沉积... 以地震和钻井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纪古地貌特点及其对隐蔽油气圈闭储集岩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箕状断陷背景上,断裂活动、冲刷和侵蚀作用、大型沉积体推进等因素形成的多级地形坡折和不同类型的沟槽、洼地围绕着沉积和沉降中心有序地分布,构成了济阳坳陷古地貌的主要特点,控制了储集岩的类型、发育程度、分布位置和外部形态。盆地古地貌决定了物源和沉积体系的基本格局与发展历史,局部的古地貌单元决定了沉积作用发生的地理位置。其中,多级地形坡折控制了不同相带构造位置的类型及发育程度,古沟槽指示了沉积物搬运的主要方向,古洼地则是沉积作用发生的首选地点。以古地貌分析为出发点,是预测岩性圈闭储集岩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古地貌 断陷湖盆 沉积 储集岩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油气成藏系统 被引量:15
20
作者 伍涛 陈建渝 田世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6-329,共4页
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一个洼陷,根据其烃源岩特征,油气成藏演化与分布特征,可以划分出两个油气成藏系统,即成藏系统Ⅰ和成藏系统Ⅱ。成藏系统Ⅰ以沙河街组三段为烃源岩,从东营组末期开始进入生烃门限,目前处在成熟阶... 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一个洼陷,根据其烃源岩特征,油气成藏演化与分布特征,可以划分出两个油气成藏系统,即成藏系统Ⅰ和成藏系统Ⅱ。成藏系统Ⅰ以沙河街组三段为烃源岩,从东营组末期开始进入生烃门限,目前处在成熟阶段,储集岩从基底中生界直至馆陶组都有分布;成藏系统Ⅱ以沙河街组一段为烃源岩,自馆陶组末期进入生烃门限,目前处于低成熟阶段,储集岩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及东营组。尽管两个系统的油源区基本重叠,但油气的性质和空间分布有很大差别。成藏系统Ⅰ的范围可以从洼陷内部延伸到周围的突起,成藏系统Ⅱ的原油主要聚集在洼陷内部。另外,两个成藏系统的油气运移、聚集方式也不同。成藏系统Ⅱ主要以侧向运移、侧向充注为主,形成单源油藏。成藏系统Ⅰ在i洼陷外围通过断裂带的垂向运移及垂向充注,可以形成混源油藏。这两个系统一方面是独立的,另一方面又被断层所关联,空间相互叠置,时间相互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 储集岩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