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ldstein-Horioka之谜的中国经验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于春海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8,共10页
本文在对Feldstein-Horioka之谜及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1978~2004年的数据,分析中国的储蓄-投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长周期样本中,中国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且国内投资对国内储蓄的敏感系数较高;在分阶段... 本文在对Feldstein-Horioka之谜及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1978~2004年的数据,分析中国的储蓄-投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长周期样本中,中国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且国内投资对国内储蓄的敏感系数较高;在分阶段的短周期样本中,资本流动性的变化对储蓄-投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资本流动性不能解释中国储蓄-投资关系的特殊表现,主要原因之一是储蓄行为和投资行为的不可分性,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阶段和增长模式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ldstein—Horioka之谜 储蓄-投资关系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基于储蓄-投资关系的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胡永平 张宗益 祝接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0-134,122,共6页
本文采用新近提出的ARDL-ECM模型,通过检验各地区储蓄-投资的长期共积关系并计算其储蓄保留系数,从储蓄-投资相关关系这一新角度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实证结果与从不同流动渠道分析区域间资本流动的结论一致,即总体上东部... 本文采用新近提出的ARDL-ECM模型,通过检验各地区储蓄-投资的长期共积关系并计算其储蓄保留系数,从储蓄-投资相关关系这一新角度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实证结果与从不同流动渠道分析区域间资本流动的结论一致,即总体上东部是资本净流入地区,西部是资本净流出地区,中部地区基本持平,证实了资本向东部地区流动的区域间资本流动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资本流动 储蓄投资关系
下载PDF
中国经济转型视角下的Feldstein-Horioka事实再检验 被引量:3
3
作者 滕建州 颜蒙 杨帆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43,共10页
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研究的前沿,利用时变参数方法对Feldstein-Horioka事实进行再检验;进一步,引入金融发展变量作为刻画经济转型下金融发展状况的替代变量进行扩展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受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 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研究的前沿,利用时变参数方法对Feldstein-Horioka事实进行再检验;进一步,引入金融发展变量作为刻画经济转型下金融发展状况的替代变量进行扩展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受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的影响,储蓄—投资关系具有明显的时变波动特征;其次,金融发展变量的引入并未对储蓄—投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表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仍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最后,中国的储蓄—投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统计关系,并不能表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高效率。这与多数现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ldstein—Horioka事实 储蓄-投资关系 中国经济转型 状态空间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储蓄—投资关系的中国省域资本流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彭文斌 田银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3,共3页
本文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角度出发,以我国各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1979—200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和三大区域资本流动程度的β系数。研究发现:从空间分布看,东南沿海省份的β系数小,而中部的省份以及西部部分省份的β系数较大;从整... 本文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角度出发,以我国各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1979—200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和三大区域资本流动程度的β系数。研究发现:从空间分布看,东南沿海省份的β系数小,而中部的省份以及西部部分省份的β系数较大;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资本流动强度最强、中部地区资本流动强度次之、西部地区资本流动强度最弱;从时序来看,三大区域1979—1990年间资本流动强度大于1991—2008年间的资本流动强度,并且各区域资本流动强度表现出先强后弱、阶段性减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 资本流动 储蓄投资关系
原文传递
资本流动性:基于中国及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何德旭 姚战琪 余升国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16,共13页
衡量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性的方法有总量规模法、储蓄—投资相关法、Edwards模型以及货币自主性检验法等四种方法。本文主要运用前三种方法测度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本的流动性,并用前两种方法比较了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国家资本流动性的... 衡量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性的方法有总量规模法、储蓄—投资相关法、Edwards模型以及货币自主性检验法等四种方法。本文主要运用前三种方法测度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本的流动性,并用前两种方法比较了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国家资本流动性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所有亚洲新兴国家金融市场处于一种开放状态,并且在所有亚洲新兴国家中,中国的资本流动性是最低的。通过运用Kalman滤波技术对中国的资本流动性进行动态分析,并没有发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采取更加严格的资本管制对资本流动性产生影响的证据。实证研究发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资本流动性远低于其他亚洲新兴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放来说,采取渐进式改革而不是激进式改革可能更为明智、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流动性 总量规模法 储蓄投资相关关系 Edwards模型 KALMAN滤波
原文传递
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的调整路径选择 被引量:2
6
作者 昌忠泽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6,共7页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的两大主题词。全球经济失衡集中表现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失衡。美国的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中国的经济失衡源于其"赶超式"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战略。...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的两大主题词。全球经济失衡集中表现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失衡。美国的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中国的经济失衡源于其"赶超式"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战略。表现为投资和出口增长日益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和双顺差"为特征的经济失衡。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宏观经济调整方略为:单一政策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经济失衡问题,通过财政扩张和人民币升值的政策组合,中国经济不仅能够维持高速增长,而且能够步入一个更加均衡的增长路径。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衡 调整 储蓄投资关系 政策博弈
原文传递
全球经济应该如何调整
7
作者 昌忠泽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5,共6页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认为,失衡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全球经济调整将是一条缓慢、长期和艰辛之路;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认为,失衡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全球经济调整将是一条缓慢、长期和艰辛之路;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 调整 储蓄投资关系 政策博弈
下载PDF
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新世纪的挑战
8
作者 昌忠泽 《南大商学评论》 2007年第2期25-42,共18页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的两大主题词。迄今,国内外对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由谁调整、如何调整等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远未达成共识。本文研究表明:全球经济失衡包括三个层次,国际收支失衡是最普遍使用的层次;全球经济失衡是否...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的两大主题词。迄今,国内外对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由谁调整、如何调整等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远未达成共识。本文研究表明:全球经济失衡包括三个层次,国际收支失衡是最普遍使用的层次;全球经济失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只有全面考察全球经济失衡的内在形成机制,我们才能避免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失衡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全球经济调整将是一条缓慢、长期和艰辛之路;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衡 调整 储蓄投资关系 政策博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