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4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被引量:364
1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26,共13页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时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运行应全面转向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的轨道上。为达此目的,加速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支出和对居民的福利支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支付水平,应成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率 资金流量表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93
2
作者 万广华 史清华 汤树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2,共10页
本文运用大样本农户家庭调查资料 ,对决定中国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 ,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好解释力 ,且能对各种类型的变量均有所考虑的储蓄模型。研究发现 :(a)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工业化等对储蓄... 本文运用大样本农户家庭调查资料 ,对决定中国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 ,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好解释力 ,且能对各种类型的变量均有所考虑的储蓄模型。研究发现 :(a)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工业化等对储蓄率的上升贡献相当大 ,且为正值 ;(b)在解释区域间储蓄率的差异时 ,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c)家庭生命周期的“∪”型分布假说被拒绝 ,相反的“∩”型分布被发现 ;(d)当家庭财富与储蓄率的相关关系表现为负时 ,持久收入假说也被拒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农户储蓄行为 中国 农村 实证研究 流动性约束 预防性储蓄动机 工业化 储蓄率 文化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财富 持久收入假说 “∪”型分布假说
原文传递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24
3
作者 马光荣 周广肃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129,共14页
本文使用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新农保对家庭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并发现,对于60岁以下的参保居民,新农保并没有显著影响他们的储蓄率。由于大多数居民的新农保缴费额仅为100元,预期未来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较低,... 本文使用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新农保对家庭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并发现,对于60岁以下的参保居民,新农保并没有显著影响他们的储蓄率。由于大多数居民的新农保缴费额仅为100元,预期未来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较低,因此无法通过财富替代和降低风险的渠道减少家庭储蓄。与此同时,本文发现,新农保显著降低了60岁以上居民的储蓄率,这些老年人不需要缴纳保险费而直接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领取额(约每年660元)占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了22.4%,直接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保障。新农保要更大程度地起到促进居民消费的效果,需要采取措施激励人们缴纳更高的保费,提高新农保的养老金替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储蓄率 消费 新农保
原文传递
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 被引量:168
4
作者 李雪松 黄彦彦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13,共14页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校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实证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家庭多套房决策和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估计了一套房和多套房家庭的反事实储蓄率以及多套房决策对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实证...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校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实证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家庭多套房决策和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估计了一套房和多套房家庭的反事实储蓄率以及多套房决策对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多套房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较高收入、家庭人口较多、有过拆迁经历、首套房面积较小的家庭更倾向于多套房决策;在房地产市场上行阶段,房价上涨成为推高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房价持续上涨时,人们为购房而储蓄,为偿还住房借贷而储蓄,推高了储蓄率。多套房决策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每一个随机的城镇居民家庭,多套房决策对家庭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为9.9%。本文的研究为本世纪前10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显著上升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多套房决策 储蓄率 平均处理效应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家庭社会网络与农户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7
5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1 位作者 杨汝岱 杨碧云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51,187,共9页
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考察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社会网络越广泛,农户储蓄率越低,即使使用不同的代理变量,该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越低的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对储蓄率的影响越大;(3... 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考察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社会网络越广泛,农户储蓄率越低,即使使用不同的代理变量,该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越低的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对储蓄率的影响越大;(3)对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率的作用会随着收入增长、正规金融发展及市场化的推进而减弱。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的保障功能,并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网络 农户储蓄行为 储蓄率
原文传递
不确定性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4
6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文从不确定性收入、社会保险的参与情况对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界定,并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检验了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稳健OLS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的估计结果表明:不确定... 本文从不确定性收入、社会保险的参与情况对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界定,并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检验了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稳健OLS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的估计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收入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在各分位处,不确定性收入均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的上升而下降;而在储蓄率分布的0.5及以上中高分位处,参加养老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家庭的储蓄率;在储蓄率分布的顶端,参加医疗保险也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城镇居民 储蓄率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原文传递
为买房而储蓄——兼论房产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被引量:109
7
作者 范子英 刘甲炎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7,187,共10页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水平一直居于高位,并且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势头,同期的住房价格也快速上涨,为买房而储蓄是储蓄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动机。本文利用2011年房产税试点政策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首先估计了房...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水平一直居于高位,并且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势头,同期的住房价格也快速上涨,为买房而储蓄是储蓄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动机。本文利用2011年房产税试点政策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首先估计了房产税对不同类型住房价格的影响,进而估计房价对试点城市的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发现房产税对住房市场产生了结构效应,由于此次改革对不同类型的住房设定了不同的免税方案,因此在大面积住房价格下降的同时,试点城市小面积住房价格反而上升;这种结构效应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居民储蓄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发现试点城市低收入阶层的储蓄率因此增加了0.9个百分点,并且我们还发现低收入群体主要是通过压缩衣着和交通通信支出,来提高其储蓄率水平。因此,本文不仅验证了住房市场对中国高储蓄率的贡献,还揭示了房产税改革带来的收入分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率 房产税 房价
原文传递
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基于内生人口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6
8
作者 董丽霞 赵文哲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共14页
本文在内生人口结构视角下研究了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检验了抚养比、储蓄率和人均实际GDP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少儿和老人抚养比与储蓄率都呈负相关关... 本文在内生人口结构视角下研究了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检验了抚养比、储蓄率和人均实际GDP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少儿和老人抚养比与储蓄率都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导致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老人抚养比升高的幅度,因此经济增长会伴随储蓄率的升高;此外,低出生率导致的老龄化过程会降低资本积累的动态无效率,但会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人抚养比 储蓄率
原文传递
增长经济中的消费和储蓄——兼论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被引量:80
9
作者 王弟海 龚六堂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A期1-16,共16页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储蓄率非常接近的估计值。最后,论文通过国别比较分析,讨论了导致中国现阶段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储蓄率的变化作了预测和分析。论文的结论是,导致中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高资本产出弹性、高主观贴现率(高资本回报率)以及短视性预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储蓄率 短视性预期 完全理性预期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家庭的数据 被引量:85
10
作者 胡翠 许召元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45-1364,共20页
本文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1988、1995、2002和2007年的调查数据,利用混合截面和虚拟面板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和农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农村家庭储蓄... 本文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1988、1995、2002和2007年的调查数据,利用混合截面和虚拟面板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和农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农村家庭储蓄率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下降,但城镇家庭储蓄率却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上升。根据理论模型,本文发现城乡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释上述结论。考虑到中国也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同时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本身不会降低居民储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储蓄率 虚拟面板
原文传递
收入不平等与中国高储蓄率:基于目标性消费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80
11
作者 汪伟 郭新强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5,52,共20页
本文在习惯偏好下通过建立一个考虑两类代表性家庭的两期消费决策模型,讨论了收入不平等与目标性消费如何影响中国的储蓄率。我们的理论模型得到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具有相同的时间偏好和消费习惯强度的情形下,基... 本文在习惯偏好下通过建立一个考虑两类代表性家庭的两期消费决策模型,讨论了收入不平等与目标性消费如何影响中国的储蓄率。我们的理论模型得到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具有相同的时间偏好和消费习惯强度的情形下,基于收入不平等对目标性消费的强化效应,中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储蓄率;(2)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消费习惯越强,经济中的总储蓄率就越高。结论一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居民的储蓄倾向在平均意义上高于城镇居民。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论二也得到很好的验证,并且实证结果对各种收入不平等指标和居民储蓄率指标、不同样本数据集和计量估计方法均具有相当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目标性消费 储蓄率
原文传递
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 被引量:75
12
作者 徐忠 张雪春 +1 位作者 丁志杰 唐天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107,共15页
将国有企业从"企业部门"中分离出来,与"政府部门"合并为"公共部门",其储蓄率称为"公共部门储蓄率";并将非国有企业与居民合并为"私人部门",其储蓄率称为"私人部门储蓄率"... 将国有企业从"企业部门"中分离出来,与"政府部门"合并为"公共部门",其储蓄率称为"公共部门储蓄率";并将非国有企业与居民合并为"私人部门",其储蓄率称为"私人部门储蓄率"。据此提出的中国高储蓄率的公共财政假说认为:2000年以来中国储蓄率持续高涨,是由政府的赢利性动机及其对公共财政职能产生的挤出效应推动的,并带来了公共支出的不足。结果,居民和非国有企业不得不增加预防性储蓄。利用我国1996—2006年30个省面板实证检验的结果验证了此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率 公共支出 政府赢利性动机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谭艳芝 彭文平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12,共10页
本文将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量(储蓄、投资、资本积累)和质(投资效率、TFP)两类,运用1978-200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经济增长的质的因素影响显... 本文将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量(储蓄、投资、资本积累)和质(投资效率、TFP)两类,运用1978-200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经济增长的质的因素影响显著为负或不显著,因而综合起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中国 边际生产 金融机构 TFP 投资效 资本积累 储蓄率 金融资产
下载PDF
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一个基于组群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7
14
作者 周绍杰 张俊森 李宏彬 《经济学(季刊)》 2009年第3期1197-1220,共24页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市家庭的收入、消费以及储蓄率进行基于组群分析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家庭的储蓄行为具有独特性,家庭储蓄率不断提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市家庭的收入、消费以及储蓄率进行基于组群分析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家庭的储蓄行为具有独特性,家庭储蓄率不断提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做出解释:其一,各个组群的家庭消费增长慢于收入增长;其二,年轻组群的高储蓄倾向及其在样本中随时间的比重不断提高。此外,本文也分析了养老金收入对于年老组群家庭收入和储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率 组群效应 组群分析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高储蓄的影响 被引量:65
15
作者 陈彦斌 郭豫媚 姚一旻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84,共14页
本文基于中国高储蓄形成的历史原因和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国际经验,预测并分析了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未来,人口老龄化虽然是拉低中国国民储蓄率的最主要因素,但尚不足以彻底改变中国的高储蓄特... 本文基于中国高储蓄形成的历史原因和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国际经验,预测并分析了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未来,人口老龄化虽然是拉低中国国民储蓄率的最主要因素,但尚不足以彻底改变中国的高储蓄特征。究其原因,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相对于一般经济变量来说是比较缓慢的;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积累;人均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会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产生明显的抵消效应;国民储蓄率在当前已经处于超高水平,即使大幅下滑近25个百分点,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储蓄率 经济增长 人均收入水平
原文传递
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1952-2006年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50
16
作者 汪伟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25,共21页
本文利用1952-2006年样本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储蓄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模型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等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 本文利用1952-2006年样本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储蓄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模型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等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储蓄率、投资率之间体现出较强的当期相关性,具有影响关系上的近似对称性;三者具有类似的波动模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方向。经济增长率分别是投资率和储蓄率Granger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投资率与储蓄率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说明了投资效率不高。为了增强投资的产出效应,应当适度改善投资结构,加强对可贷资金的引导和规范,保证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的畅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当放在启动消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 VAR模型 脉冲响应
下载PDF
预期寿命增长、年龄结构改变与我国国民储蓄率 被引量:49
17
作者 范叙春 朱保华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8,共11页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和人均预期寿命逐步增长是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两个典型特征,而年龄阶段不同,个人的收入、消费与储蓄行为也不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在选定相关分析指标的基础上,文章使用我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人...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和人均预期寿命逐步增长是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两个典型特征,而年龄阶段不同,个人的收入、消费与储蓄行为也不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在选定相关分析指标的基础上,文章使用我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增长和年龄结构改变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结论表明,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提高了我国国民储蓄率;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幼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而老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增加国民储蓄率;在考虑时间效应时,幼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增加国民储蓄率,而老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对此,文章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通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我们发现所得到的结论是基本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寿命 生命周期 年龄结构 储蓄率
原文传递
社会网络、风险分担与农户储蓄率 被引量:43
18
作者 王春超 袁伟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5,53,共12页
为了探索社会网络在农户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其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户社会网络对其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网络能显著降低农户储蓄率,在考虑家庭成员不可观测的能力因... 为了探索社会网络在农户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其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户社会网络对其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网络能显著降低农户储蓄率,在考虑家庭成员不可观测的能力因素以及农户的文化传统和偏好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社会网络通过其内部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着非正式保险的作用,进而降低农户储蓄率;3对社会网络的进一步分类表明,亲戚这种"强关系"能显著降低农户储蓄率,而朋友这种"弱关系"则不显著。中国农村社会网络的风险分担机制主要发生在联系较为紧密的亲戚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行为 社会网络 风险分担 储蓄率
原文传递
个人生命分为三期的世代交叠模型 被引量:33
19
作者 贺菊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55,共8页
本文讨论个人生命分为三时期的世代交叠模型。该模型是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与人口模型、新古典生产与分配理论、索洛增长模型的有机结合。对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来说,通过这种结合,实现了个人初始资产的内生化。对于索洛增长模型来说,... 本文讨论个人生命分为三时期的世代交叠模型。该模型是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与人口模型、新古典生产与分配理论、索洛增长模型的有机结合。对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来说,通过这种结合,实现了个人初始资产的内生化。对于索洛增长模型来说,通过这种结合,实现了社会储蓄率的内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代交叠模型 消费决策 预期 储蓄率 个人生命
原文传递
人口红利有多大 被引量:38
20
作者 贺菊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4-35,共12页
本文用一个含中青年人对幼年人抚养和对老年人赡养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人口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其中较重要的是:①快速的生育率下降对储蓄率没有大的正影响(储蓄率只在人口转变时期小幅度上升);②幼年-中青年人口比... 本文用一个含中青年人对幼年人抚养和对老年人赡养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人口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其中较重要的是:①快速的生育率下降对储蓄率没有大的正影响(储蓄率只在人口转变时期小幅度上升);②幼年-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比老年-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小得多;③快速的生育率下降虽然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它同时引起人均消费永久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代交叠模型 人口过渡人口红利 储蓄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