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与天然气富集 被引量:109
1
作者 杨华 席胜利 +1 位作者 魏新善 李振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1期17-24,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在早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大型叠合盆地,其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拗拉谷盆地发育期、古生代稳定克拉通盆地发育期、中生代类前陆盆地发育期及新生代周边断陷盆地发育期。盆地构造演化的多阶段性,从而... 鄂尔多斯盆地是在早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大型叠合盆地,其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拗拉谷盆地发育期、古生代稳定克拉通盆地发育期、中生代类前陆盆地发育期及新生代周边断陷盆地发育期。盆地构造演化的多阶段性,从而造就了上下古生界两套烃源岩和多套储盖组合。叠合盆地由于其形成演化、沉积建造的多旋回性,因而油气勘探具有勘探难度大、勘探时间长、勘探潜力大的特点。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从区域上来看,目前主要集中于盆地中东部地区;从层系上来看,主要集中于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岩溶储集体系和上古生界河流、三角洲储集体系。随着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在“甩出去,打下去”思想的指导下,从区域上来看,盆地西部、南部地区;从层系上来看,寒武系鲕粒灰岩、奥陶系马四段白云岩以及蒸发盐岩下伏白云岩将是今后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多旋回 构造演化 组合 勘探潜力
下载PDF
渤中坳陷沉积演化和上第三系储盖组合分析 被引量:56
2
作者 何仕斌 朱伟林 李丽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3,共6页
渤中坳陷的构造-沉积演化经历裂陷和裂后坳陷两大阶段。早第三纪裂陷阶段发育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下段三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为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晚第三纪裂后坳陷阶段以河流平原沉积充填为特征,发育辫状... 渤中坳陷的构造-沉积演化经历裂陷和裂后坳陷两大阶段。早第三纪裂陷阶段发育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下段三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为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晚第三纪裂后坳陷阶段以河流平原沉积充填为特征,发育辫状河-曲流河-滨浅湖沉积体系,形成两类有利的储盖组合:Ⅰ类是以明下段广泛发育的河/湖沼泽-滨浅湖相泥岩作盖层,馆陶组厚层砂岩作储层,是非常有利的区域性储盖组合;Ⅱ类是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曲流河平原相发育的泛滥平原泥岩与曲流河砂体组成的互层状储盖组合。由于这两套储盖组合的存在为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浅层油气的聚集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渤中坳陷 沉积演化 上第三系 组合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勘探领域预测 被引量:53
3
作者 张朝军 石昕 +2 位作者 吴晓智 杜社宽 管树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02年底,在盆地西北缘、东部和腹部共发现了5个含石炭系油藏的油田和1个气田。石炭系的储层主要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储集相带是近火山口的熔岩流亚相,次为爆发相,再次为火山重力流亚相...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02年底,在盆地西北缘、东部和腹部共发现了5个含石炭系油藏的油田和1个气田。石炭系的储层主要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储集相带是近火山口的熔岩流亚相,次为爆发相,再次为火山重力流亚相。准噶尔盆地探明的石炭系油藏,多数受断裂活动的控制,可以划分为三类:断块油气藏、断裂—岩性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主要的储盖组合是以石炭系火山岩为储层,二叠系和三叠系泥岩为盖层。此外,该文总结了准噶尔盆地内石炭系油气富集规律,并评价出“7个区带”为有利勘探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系 油气富集条件 勘探领域 20世纪50年代 预测 油气富集规律 2002年 火山碎屑岩 断块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集相带 断裂活动 组合 火山岩 熔岩流 火山口 重力流 三叠系 二叠系 远景区 油藏
下载PDF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49
4
作者 崔海峰 郑多明 滕团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54-58,共5页
哈拉哈塘凹陷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寒武系和奥陶系2套烃源岩,其中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是一套良好油源岩,目前主要处在中等成熟演化阶段;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其中东河砂岩、角砾岩段与上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泥、灰岩的储盖组合及奥陶系... 哈拉哈塘凹陷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寒武系和奥陶系2套烃源岩,其中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是一套良好油源岩,目前主要处在中等成熟演化阶段;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其中东河砂岩、角砾岩段与上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泥、灰岩的储盖组合及奥陶系灰岩与上覆上奥陶统达西库木组泥岩及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部泥岩的储盖组合较为有利。海西期后一直处于构造相对高部位,古生界是轮南低凸起的组成部分,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盖层较为发育,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油气保存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层特征 组合 成藏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冀中坳陷长洋淀地区“古储古堵”潜山成藏模式 被引量:43
5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3 位作者 王余泉 郭永军 刘井旺 郑荣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9-493,498,共6页
"新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对以华北油田为代表的一大批古潜山油气田的勘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此类油藏已无新的发现。利用钻井、测井、化验分析和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对长洋淀潜山内幕地层反射结构、储... "新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对以华北油田为代表的一大批古潜山油气田的勘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此类油藏已无新的发现。利用钻井、测井、化验分析和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对长洋淀潜山内幕地层反射结构、储盖组合及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该区潜山内幕地层自上而下为下古生界寒武系、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中元古界蓟县系,发育了寒武系府君山组为储层、馒头组为盖层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为储层、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为盖层的两套储盖组合。储层主要为白云岩,裂缝发育,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而且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可以形成对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的有效封堵,油源来自于下第三系,以断层和不整合面为主要供油通道,形成了"古储古堵"新类型潜山成藏模式。根据这一模式钻探了长3井,获得了高产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长洋淀地区 古潜山内幕地层 组合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白云岩成因及储盖组合 被引量:38
6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4 位作者 杨翰轩 张杰 王鑫 杨柳 蒙绍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6-928,共13页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储集层发育规律和储盖组合类型不清的问题,开展该体系岩性组合特征、白云岩与储集层成因和储盖组合类型研究。在全球碳酸盐岩油气藏调研的基础上,解剖分析国内外4个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剖面,综合应用地质...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储集层发育规律和储盖组合类型不清的问题,开展该体系岩性组合特征、白云岩与储集层成因和储盖组合类型研究。在全球碳酸盐岩油气藏调研的基础上,解剖分析国内外4个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剖面,综合应用地质和实验分析工作,取得以下3个方面的地质认识:①潮湿气候到干旱气候的变迁决定了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岩性组合序列,正常情况下形成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系列,反之亦然,气候的突变会导致某种岩性的缺失。②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主要发育3类储集层,包括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和膏云岩储集层,存在沉淀和交代2种成因的白云岩。微生物早期降解和微生物岩晚期热解释放的CO2气体和有机酸,以及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是微生物白云岩能够成为优质储集层的主控因素。③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理论上存在6类14种储盖组合类型,目前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4种组合中,包括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组合、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膏盐岩组合、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组合和膏云岩→微生物白云岩→致密碳酸盐岩或碎屑岩组合,这显然与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变迁的内在规律有关。通过解剖已发现的油气藏,揭示在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中以上4种储盖组合最为现实,勘探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 岩性组合序列 微生物白云岩 膏云岩 组合
下载PDF
测井资料在小洼油田盖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宋子齐 李亚玲 +3 位作者 潘玲黎 杨金林 王静 路向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28,i0001,共5页
针对辽河油区小洼油田储、盖层及其测井响应特点,在取心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定量评价盖层封盖质量的参数,建立了该区盖层封盖质量类型的评价标准及权值。通过实际应用,同时计算盖层质量参数与储层解释参数,应用灰色系统... 针对辽河油区小洼油田储、盖层及其测井响应特点,在取心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定量评价盖层封盖质量的参数,建立了该区盖层封盖质量类型的评价标准及权值。通过实际应用,同时计算盖层质量参数与储层解释参数,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集成和归纳了储、盖层的多种信息,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了盖层质量、物性封闭和综合评价,分析了不同质量盖层及其储盖组合特点和关系,阐明了油气层分布规律。将测井采集的大量信息,系统、有序地转变为有利于盖层精细评价解释的信息,扩大了测井资料的应用领域,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层品质参数 评价标准 定量评价 组合 小洼油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敏 尹成明 陈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具有巨厚的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中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生烃期集中在喜山运动中晚期(E3—N1 )。本地区既有中生代古隆起,又有新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圈...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具有巨厚的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中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生烃期集中在喜山运动中晚期(E3—N1 )。本地区既有中生代古隆起,又有新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圈闭(褶皱)和油气运移通道(断层),在侏罗系和第三系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本区预测油气资源量达 10×108t,而探明油气储量仅为预测量的 3%,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冷湖一号至五号 (冷湖构造带西段 )勘探区带、南八仙—大红沟古隆起勘探区带及赛什腾山前勘探区带是今后柴达木盆地北缘最现实的三大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含油气系统 侏罗系 油气勘探 古隆起 组合 下侏罗统 区带 湖相泥岩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9
9
作者 陶维祥 赵志刚 +1 位作者 何仕斌 丁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9-364,共6页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是一个前瞻性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包括神狐隆起西南端、永乐隆起及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大部分区域,属于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构造演化上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阶段。本次研究通过对南海北部深水西区及邻区大量...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是一个前瞻性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包括神狐隆起西南端、永乐隆起及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大部分区域,属于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构造演化上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阶段。本次研究通过对南海北部深水西区及邻区大量地震和钻井资料研究认为,该区不仅具有优越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而且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其特点为:①三套烃源岩、五大富生烃凹陷,资源潜力巨大;②陵三段扇三角洲或滨海砂岩与陵二段海侵泥岩储盖组、三亚、梅山滨浅海相砂岩或低位扇砂体与浅海-半深海相泥岩储盖组合、黄流组低位扇砂体与半深海相泥岩付盖组合、梅山组台地边缘礁灰岩与莺黄组深海相泥岩的储盖组合等4套储盖组合;③构造、低位体和礁圈闭成群成带发育;④各种垂向和侧向运移通延发育齐全,存在超压-常压突变模式、超压-常压过渡模式和强超压区的构造与岩性圈闭成藏模式。南海北部深水西区具有与国外获得巨大成功的深水勘探地区类似的石油地质条件,因此,勘探前景良好,资源潜力巨大。但是深水勘探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领域,应当”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推动该区深水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深水两区 新领域 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前景 深水勘探 南海北部 西区 石油地质条件 组合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东海陆架中生代残余盆地特征及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量:30
10
作者 高乐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3期148-152,共5页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南部的福州凹陷、闽江凹陷和渔山低隆起地区。钻井揭示,中—下侏罗统为中生界主要烃源岩。中侏罗世末期、白垩纪末期的地层抬升剥蚀,以及古—始新世的断裂活动对中生代形成的原生油气藏破坏作用明显...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南部的福州凹陷、闽江凹陷和渔山低隆起地区。钻井揭示,中—下侏罗统为中生界主要烃源岩。中侏罗世末期、白垩纪末期的地层抬升剥蚀,以及古—始新世的断裂活动对中生代形成的原生油气藏破坏作用明显。古近系内部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该层系不仅是新生代原生油气藏的主要聚集场所,也是中生界次生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层位。东海陆架中生代残余盆地勘探应“中新(生界)结合、上下兼探”。渔山低隆起地区具有双源供油气的优势,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油气藏 组合 油气资源 地质条件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北部斜坡带油气苗分布与油气勘探前景剖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何家雄 李明兴 黄保家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9,共9页
莺歌海盆地北部斜坡带具有多种油气勘探领域和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百余年经久不衰的油气苗显示及海底广布的“麻坑”和地震剖面上的气烟囱模糊反射等,均充分地表明本区烃源丰富且油气至今尚处在生、运、聚、散的动平衡状态之中,具备了... 莺歌海盆地北部斜坡带具有多种油气勘探领域和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百余年经久不衰的油气苗显示及海底广布的“麻坑”和地震剖面上的气烟囱模糊反射等,均充分地表明本区烃源丰富且油气至今尚处在生、运、聚、散的动平衡状态之中,具备了良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苗成因 组合 油气前景 油气勘探 油气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坳陷含油气系统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郭伯举 谢家声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经过多年来的勘探实践和深入研究,将珠-坳陷初步划分为9个含油气系统,阐述了系统划分的原则,对9个含油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惠州西含油气系统的生油条件,储盖组合,圈闭条件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而对其余8个系统的特点则仅作简要的介... 经过多年来的勘探实践和深入研究,将珠-坳陷初步划分为9个含油气系统,阐述了系统划分的原则,对9个含油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惠州西含油气系统的生油条件,储盖组合,圈闭条件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而对其余8个系统的特点则仅作简要的介绍,并对珠-坳陷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口盆地 珠-坳陷 含油气系统 研究 油源岩 油气运移 组合 圈闭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太原组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9
13
作者 蒙晓灵 张宏波 +3 位作者 冯强汉 张保国 王彩丽 王准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太原组生烃条件和储集层特征、储盖条件和生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本溪... 为了进一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太原组生烃条件和储集层特征、储盖条件和生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二段煤系地层是太原组气藏的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条件优越;山西组二段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能力强,同时具有物性封闭和烃浓度封闭双重封盖能力,具备良好的储盖条件;受物源和沉积作用双重控制,太原组储集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物性总体呈现低孔、低-特低渗特征,但由于石英砂岩储层的发育,局部仍存在富集高产层段。储集岩物性是影响该区太原组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平面上追踪石英砂岩储层展布是今后降低钻井风险、确保气井高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集岩 组合 太原组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7
14
作者 朱筱敏 康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i025,共4页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储存着丰富的生物成因气,由于沉积储层埋藏浅,储层砂岩和盖层泥岩均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但由于毛细管压差的变化导致砂岩储层储存天然气。为了评价预测有利的沉积储层以及储盖组合,文章依据岩心、测井和SEM、储层压汞等...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储存着丰富的生物成因气,由于沉积储层埋藏浅,储层砂岩和盖层泥岩均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但由于毛细管压差的变化导致砂岩储层储存天然气。为了评价预测有利的沉积储层以及储盖组合,文章依据岩心、测井和SEM、储层压汞等大量的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对沉积储层的储层特征、储集物性和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砂岩储层具有粒度细、结构松散、单层厚度薄、层数多、分布稳定广泛、孔渗数值高的特点,储层质量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存在大孔隙粗喉道、大中孔隙中粗喉道等 4 种储层结构。最后,依据第四系沉积相、砂岩沉积厚度和粒度以及储层质量与已发现气田之间的关系,预测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和南缘三角洲沉积区为有利的储层分布区,是进一步发现天然气资源的良好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 层特征 喉道 柴达木盆地 生物成因 组合 沉积 砂岩 出砂 层结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东段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6
15
作者 吕修祥 杨海军 +3 位作者 白忠凯 雷刚林 刘丹丹 马玉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1-526,共6页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东段具有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本区发育的寒武—奥陶系的烃源岩和一套高丰度的石炭系油源岩,为该区形成大油气田提供了物质基础。发育以奥陶系潜山风化壳为储层、志留系泥岩以及石炭系下泥岩段为盖层和以石炭系砂砾...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东段具有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本区发育的寒武—奥陶系的烃源岩和一套高丰度的石炭系油源岩,为该区形成大油气田提供了物质基础。发育以奥陶系潜山风化壳为储层、志留系泥岩以及石炭系下泥岩段为盖层和以石炭系砂砾岩段、生屑灰岩段作储层、下泥岩段及中泥岩段为盖层的多套储盖组合。储层分布稳定,储集条件良好,盖层保存完好,良好的储盖条件为油气富集创造了条件。麦盖提斜坡经历了寒武—奥陶纪北倾斜坡和自石炭纪以来南倾斜坡的发展过程,处在构造活动的枢纽部位,既有利于油气聚集更有利于油气的后期保存,是有利的油气聚集成藏区。麦盖提斜坡东段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圈闭、石炭系构造及地层岩性圈闭应为进一步勘探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组合 构造演化 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古湖岸线的识别及其对砂体和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姜在兴 刘晖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古湖岸线是一定历史时期湖平面与古陆地的交线,即陆上与水下沉积的分界线。古湖岸线的识别过程就是一个沉积环境恢复的过程,识别标志包括地貌特征、特殊岩性、古生物特征、沉积构造、地球化学指标、地震反射特征以及沉积相变等多个方面... 古湖岸线是一定历史时期湖平面与古陆地的交线,即陆上与水下沉积的分界线。古湖岸线的识别过程就是一个沉积环境恢复的过程,识别标志包括地貌特征、特殊岩性、古生物特征、沉积构造、地球化学指标、地震反射特征以及沉积相变等多个方面。沉积盆地中古湖岸线对于砂体和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古湖岸线的类型控制了砂体的成因,古湖岸线的位置及迁移控制了砂体的分布和垂向叠加样式;(2)古湖岸线控制了优质储集层的形成与发育,一般情况下水下砂体的储集层物性优于水上砂体;(3)古湖岸线的频繁迁移为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提供良好的沉积条件;(4)古湖岸线附近是地层超覆油气藏、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及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并且油气藏沿古湖岸线呈现裙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湖岸线 识别标志 集砂体 组合 圈闭 油气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玉满 袁选俊 +1 位作者 黄祖熹 王少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4-413,共10页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新近系馆陶组是该凹陷的重要勘探层段。馆陶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中段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油气勘探的首要问题是优质储集砂体的精确对比及有利盖层分布预测。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录井和测...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新近系馆陶组是该凹陷的重要勘探层段。馆陶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中段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油气勘探的首要问题是优质储集砂体的精确对比及有利盖层分布预测。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录井和测井资料,对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样式、沉积特征和储盖组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层具有两种短期旋回和四个中期旋回。在两种短期旋回中,一种是低可容纳空间的非对称旋回,另一种是高可容纳空间的对称旋回。四个中期旋回中,两个以上升半旋回为主体(MSC1、MSC2),一个是对称旋回(MSC3),一个以下降半旋回为主体(MSC4)。短、中期旋回均以非对称旋回为主。该地层的长期基准面具有缓慢上升而后快速下降的特点。从MSC1到MSC4旋回,沉积相呈现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辫状河相组合的演化过程。自北向南,各中期旋回的可容纳空间增大,沉积主体由砾质河道渐变为砂质河道。由于受基准面中期旋回格架控制,南堡凹陷馆陶组发育上、中、下三套储盖组合。上部储盖组合,因其储、盖层条件最好,应是馆陶组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馆陶组 沉积相 组合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沉积特征与有利储盖组合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俊良 左倩媚 +2 位作者 解习农 张成 钟泽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具有准被动大陆边缘性质,其深水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综合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从层序地层研究出发,探讨了等时地层格架内新近系储层沉积特征,总结了浅水(陆表海)背景和深水(陆坡)背景下的储层沉积模式。根据储盖...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具有准被动大陆边缘性质,其深水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综合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从层序地层研究出发,探讨了等时地层格架内新近系储层沉积特征,总结了浅水(陆表海)背景和深水(陆坡)背景下的储层沉积模式。根据储盖层沉积背景,并结合已有钻井资料,指出深水区新近系主要发育深水沉积和浅水沉积两大类型储盖组合:浅水背景储盖组合,包括梅山组—三亚组低位扇砂体+浅海相泥岩、梅山组生物礁灰岩+深海相泥岩;深水背景储盖组合,包括莺歌海组—黄流组浊积水道砂体+深海相泥岩、莺歌海组高位三角洲砂体+半深海相泥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储层预测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深水区 层模式 新近系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许书堂 马维民 +3 位作者 王德仁 靳广兴 李继东 杨玉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4-650,共7页
在总结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将下白垩统地层划分为3个超层序,6个三级层序。对主要层序内部的岩性特征、沉积相构成、体系域发育状况、地层叠加样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特征的研... 在总结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将下白垩统地层划分为3个超层序,6个三级层序。对主要层序内部的岩性特征、沉积相构成、体系域发育状况、地层叠加样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特征的研究,对层序的形成背景、沉积演化过程,以及生储盖层的发育条件和组合关系等有了清楚的认识,认为白音查干凹陷演化具有早期形成,继承性发育,晚期鼎盛的特点,凹陷经历三次湖泛,形成三套烃源岩,发育四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存在三套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 层序地层 白音查干凹陷 组合 二连盆地 沉积演化 钻井 层叠 叠加样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帆 贾进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1-689,共9页
通过对乌什凹陷南缘坳陷乌参1井及北缘露头剖面地详细观察,结合测井曲线形态和地震剖面综合分析,乌什凹陷北部和南部由于受构造条件、古气候和物源的影响,发育了截然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北缘露头区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南部坳陷区则发育了... 通过对乌什凹陷南缘坳陷乌参1井及北缘露头剖面地详细观察,结合测井曲线形态和地震剖面综合分析,乌什凹陷北部和南部由于受构造条件、古气候和物源的影响,发育了截然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北缘露头区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南部坳陷区则发育了典型的冲积扇—扇三角洲粗粒沉积相。这套沉积碎屑岩颗粒粒度悬殊且不连续,砾岩和砂岩间常显示粒度不连续的现象,剖面中巨厚层砾岩常与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沉积层直接接触,无过渡性粒级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缘露头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及较远的物源条件,而南缘坳陷区由于靠近温宿凸起物源并受断裂控制。乌什凹陷发育两套较好的储盖组合,分别是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中下部砂砾岩与舒善河组泥岩、含膏泥岩和巴什基奇克组—库姆格列木群底砂砾岩与库姆格列木群盐层、含膏泥岩。乌参1井已在第一套储盖组合中的舒善河组中下部的扇三角洲砂体中获得重大发现,这些砂体为扇三角洲前缘的砂坝、辫状河水道充填可形成较好的储层。第二套储盖组合中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的砂体分布广泛,岩性较致密;储层厚度较大,纵向发育集中,但物性较差,总体上属于一套中等储盖组合,预测离物源区一定距离应分布有优质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乌什凹陷 北缘露头 南缘坳陷 沉积体系 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