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云四号B星干涉式红外探测仪发射前辐射定标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路 倪卓娅 +2 位作者 漆成莉 杨磊 韩昌佩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4-277,共14页
干涉式红外探测仪(GIIRS)是我国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B星的主要载荷,可观测大气上行红外高光谱辐射,因此可应用于大气温湿度廓线反演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同化。为了预测GIIRS在发射后的工作性能,于发射前在地面试验室热真空环境... 干涉式红外探测仪(GIIRS)是我国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B星的主要载荷,可观测大气上行红外高光谱辐射,因此可应用于大气温湿度廓线反演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同化。为了预测GIIRS在发射后的工作性能,于发射前在地面试验室热真空环境中采用黑体定标试验的方法,对仪器辐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的性能包括仪器灵敏度、辐射定标精度和动态观测范围。其中,长波红外通道的噪声等效辐射方差低于0.5 mW/(m^(2)·sr·cm^(-1)),中波红外通道的噪声等效辐射方差低于0.1 mW/(m^(2)·sr·cm^(-1)),两者均达到灵敏度设计指标。在辐射定标方面,经过非线性校正,长波光谱的平均定标偏差从1 K减小到0.2 K,且在220~315 K观测范围内达到0.7 K的设计指标;仪器在中波通道观测低温目标时受噪声影响较大,但在260~315 K的动态范围内,定标偏差也能够达到0.7 K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红外高光谱 辐射定标 仪器灵敏度 非线性校正
原文传递
双光梳光谱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于子蛟 韩海年 魏志义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0-467,共8页
双光梳光谱仪具有超高光谱分辨率、超快采样时间的特性,是研究分子吸收光谱的有力工具。文章介绍了双光梳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与传统傅里叶光谱仪的区别,叙述了几种典型的双光梳光谱仪构成及其用于测量分子吸收光谱的实验结果,并对... 双光梳光谱仪具有超高光谱分辨率、超快采样时间的特性,是研究分子吸收光谱的有力工具。文章介绍了双光梳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与传统傅里叶光谱仪的区别,叙述了几种典型的双光梳光谱仪构成及其用于测量分子吸收光谱的实验结果,并对双光梳光谱学做了详细说明。随着中红外光梳和中红外探测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双光梳光谱学将会在大气污染监测、呼吸气体检测等重要的国计民生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梳光谱学 频率梳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中红外光谱学
原文传递
应用光谱重建理论的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被引量:4
3
作者 朱书缘 吴朋翰 +2 位作者 鲁贞贞 董景然 冯继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0-265,共6页
本文将重建光谱仪的光谱重建理论应用于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中,使光谱仪可以兼具重建光谱仪高光谱分辨率优势以及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固有的高光通量优势。利用构建的简易空间外差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实验装置在520~530 nm光谱范围内进行验证实... 本文将重建光谱仪的光谱重建理论应用于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中,使光谱仪可以兼具重建光谱仪高光谱分辨率优势以及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固有的高光通量优势。利用构建的简易空间外差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实验装置在520~530 nm光谱范围内进行验证实验。使用实验装置采集的不同单波长入射光光斑图像进行光谱校准实验,证明了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可满足光谱重建理论必需的光斑与波长间唯一的一对一映射关系。随后,使用用于光谱校准的光斑图像进行光谱重建实验,实现了0.10 nm的光谱分辨率,相比通过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原理得到的~5.65 nm光谱分辨率有明显提高。最后,使用额外采集的波长525 nm入射光光斑图像进行光谱重建实验,重建光谱中存在重建误差,且525 nm处光谱信号峰的半峰全宽(FWHM)~0.30 nm。光斑图像相关性分析显示,光谱重建受光斑图像采集过程中噪声和相邻波长入射光光斑图像高相似性的影响。尽管如此,重建光谱仍然可以反映入射光的光谱信息,且信号峰的FWHM小于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原理得到的光谱,验证了将光谱重建理论应用于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可行性和高光谱分辨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测量与计量 光谱仪和光谱仪器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光谱重建理论
原文传递
空间外差干涉光谱仪信噪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罗海燕 熊伟 +1 位作者 施海亮 李志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08,共7页
以传统非成像式的高光谱空间外差干涉光谱仪为例,详细推导了传统空间外差干涉光谱仪的空域和光谱域信噪比(SNR)的表达式,分析了仪器各影响因素与SNR的关系,包含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干涉条纹调制度和电子学噪声等,并结合样机成像方... 以传统非成像式的高光谱空间外差干涉光谱仪为例,详细推导了传统空间外差干涉光谱仪的空域和光谱域信噪比(SNR)的表达式,分析了仪器各影响因素与SNR的关系,包含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干涉条纹调制度和电子学噪声等,并结合样机成像方式进行了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结果表明,计算SNR可有效评估和反映光谱仪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空间外差干涉技术 信噪比 干涉图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原文传递
基于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的视场增强和相位热漂移补偿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翟洋 肖东 +1 位作者 李博 朱日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20-3725,共6页
偏振干涉成像光谱技术以傅里叶变换光谱学为理论基础,以一系列起偏/检骗器、剪切分束器和延时晶体等双折射晶体材料为主要结构,较之传统光栅式色散型光谱仪具有多通道、图谱合一、大光通量、高信噪比和抗环境振动干扰等一系列优点,并且... 偏振干涉成像光谱技术以傅里叶变换光谱学为理论基础,以一系列起偏/检骗器、剪切分束器和延时晶体等双折射晶体材料为主要结构,较之传统光栅式色散型光谱仪具有多通道、图谱合一、大光通量、高信噪比和抗环境振动干扰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结合多普勒光谱学相关原理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测试与计量领域如空间遥感、视向速度、宇航飞行、月球探测等。但是许多前人研究工作中仍然存在两个尚未妥善解决的问题:(1)视场受限。普通型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存在远场条纹的弯曲而使系统视场角限制在±2°以内,严重影响傅里叶变换后的光谱重构精度;(2)相位热漂移。晶体的热胀冷缩和双折射率之差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导致像面干涉条纹发生随机抖动误差,将严重影响以多普勒频移为原理的视向速度等测量精度。因此,首先引入一块半波片构成增强型的Savart剪切分束器实现主动的视场展宽,可以使增强后的观察视场角达到±10°左右。这一改进不仅提高了傅里叶光谱变换的算法精度,同时也大幅增加光通量从而实现对微光光谱进行高信噪比的探测与标定。另外,为了消除环境温度造成的相位热漂移误差,选用偏硼酸钡(α-BBO)和铌酸锂(LiNbO3)两种晶体进行精密组合匹配。该关键技术利用这两种晶体的双折射率之差随温度变化的相反特性,从而实现相位热漂移误差补偿。实验证明,在实验室环境温度下热相位漂移误差不超过0.02rad。通过这些方案改善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的测试精度,拟实现对天文光梳以及其他大型天文光谱仪器快速而精确的标定与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成像光谱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多普勒光谱学 天文光梳 视场展宽 相位热漂移补偿
下载PDF
时空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强光干扰效应仿真研究
6
作者 孟凡欣 邢中阳 +1 位作者 许中杰 程湘爱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干涉成像光谱技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获取目标光谱信息的一种成像技术。为研究其在强光下的干扰效果和机理,以大孔径静态成像光谱仪为典型对象,开展了相关仿真实验研究。以实际地物的图像和光谱信息为对象,仿真生成了原始干涉成像图案,... 干涉成像光谱技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获取目标光谱信息的一种成像技术。为研究其在强光下的干扰效果和机理,以大孔径静态成像光谱仪为典型对象,开展了相关仿真实验研究。以实际地物的图像和光谱信息为对象,仿真生成了原始干涉成像图案,并模拟830 nm单波长激光和超连续谱激光两种干扰源,分别研究不同辐照强度下的典型干扰效果,分析时假设光谱角大于30°时原始光谱信息丢失。基于本文的仿真模型,得到的相关结果表明,在830 nm的单波长激光干扰情况下,当干扰与目标成像峰值之比大于0.2∶1时原始光谱信息无法正确复原(光谱角大于30°),但模拟加入830 nm滤光片后,干扰效果被有效滤除。在超连续谱激光干扰情况下,不考虑饱和阈值时光谱角数值最终稳定在21°;考虑探测器饱和阈值为目标成像强度峰值3倍时,干扰与目标成像峰值之比大于2.1∶1时,原始光谱信息便无法分辨。该研究可能为同类型光谱仪的激光辐照效应和损伤机理的后续研究,以及光谱成像系统的激光防护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成像技术 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 光谱复原 激光干扰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下载PDF
远红外探测技术的进展
7
作者 顾聚兴 《红外》 CAS 2004年第2期40-45,共6页
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生长了Ⅱ-Ⅵ族本征甚长波红外(VLWIR,λc约为20μm~50μm)材料——HgCdTe合金和HgCdTe/CdTe超晶格。用X射线衍射、常规傅里叶变换光谱学、霍尔效应测量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对外延层进行了表征。为了验证... 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生长了Ⅱ-Ⅵ族本征甚长波红外(VLWIR,λc约为20μm~50μm)材料——HgCdTe合金和HgCdTe/CdTe超晶格。用X射线衍射、常规傅里叶变换光谱学、霍尔效应测量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对外延层进行了表征。为了验证这些材料在甚长波红外谱区的适用性,用这些材料制成了光导器件并测得了它们的光谱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束外延 远红外探测 碲镉汞材料 探测器 Ⅱ-Ⅵ族超晶格 霍尔效应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下载PDF
In situ studies on ceria promoted cobalt oxide for CO oxidation 被引量:3
8
作者 Weiwei Huan Jie Li +1 位作者 Jiahui Ji Mingyang Xi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6-663,共8页
In situ studies of catalysts play valuable roles in observing phase transformation, understanding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chemistry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In this paper, ceria promoted cobalt oxide was p... In situ studies of catalysts play valuable roles in observing phase transformation, understanding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chemistry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In this paper, ceria promoted cobalt oxide was prepared by the calcination method and investigated for the CO oxidati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CeO2-Co3O4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aman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The effect of CeO2 doping on Co3O4 for CO oxid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in situ XRD) and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in situ DRIFTS). In situ XRD was carried out under H2 atmosphere to evaluate the redox property of catalys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eria doping can enhance the reducibility of Co2+ and promote the Co3+-Co2+-Co3+ cycle, owing to the oxygen replenish property of CeO2. Furthermore, adsorbed carbonate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CeO2-Co3O4 were investigated by in situ-DRIFTS experiment. It was turned out that carbonate species on ceria promoted cobalt oxide catalysts showed different IR peaks compared with pure cobalt oxide. The carbonate species on ceria promoted catalyst are more active, and similar to free state carbonate species with weak bonding to catalyst surfa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catalyst inactivation.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mechanism of ceria promoting CO oxidation over cobalt oxide, which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of efficient CO oxidation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Co3O4 CO oxidation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Carbonate species
下载PDF
In vivo and in situ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被引量:3
9
作者 Qing-BoLi ZhiXu +9 位作者 Neng-WeiZhang LiZhang FanWang Li-MinYang Jian-ShengWang SuZhou Yuan-FuZhang Xiao-SiZhou Jing-SenShi Jin-Guang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7-330,共4页
AIM: Real-time an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lignant tissue can be performed during or before surgical operation. Here we aimed to detect in vivo and in situ colorectal cancer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 AIM: Real-time an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lignant tissue can be performed during or before surgical operation. Here we aimed to detect in vivo and in situ colorectal cancer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fiber-optic technology. METHODS: A total of five patients with large intestine cancer were detected in vivo and in situ. Of them, three cases of colon cancer and one case of cecum cancer were detected intraoperatively and in vivo by using a FTIR spectrometer during surgical operation, and one case of rectum cancer was explored non-invasively and in vivo before the surgical operation. Normal and malignant colorectal tissues were detected in vivo and in situ using FTIR spectroscopy on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studie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FTIR spectra of normal and malignant colorectal tissues detected in vivo and in situ.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and malignant tissues found in vivo and in situ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from in vitro measurement in our previous fundamental research. CONCLUSION: FTIR fiber-optic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ATR) spectroscopy can identify in situ and in vivo colorectal cancer. FTIR spectroscopie method with fiber optics is a non-invasive, rapid, accurate and in vivo cancer detection technique in clinical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下载PDF
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 被引量:43
10
作者 刘文清 崔志成 +4 位作者 刘建国 谢品华 董凤忠 张玉钧 魏庆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10,共9页
简略评论了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光谱技术方面重点介绍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化学测量技术介绍色谱、质谱和色-质联用技术... 简略评论了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光谱技术方面重点介绍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化学测量技术介绍色谱、质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化学发光测量技术、基体分离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以及超声膨胀技术等,并对宽带光谱测量、光谱技术之间、光谱技术与化学技术之间的联用趋势,以及仪器的小型化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痕量气体 光谱学 测量方法 差分光吸收光谱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色谱 质谱
下载PDF
开放式长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在环境气体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亮 刘建国 +5 位作者 高闽光 陆亦怀 魏秀丽 张天舒 朱军 陈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8-451,共4页
设计了一套用于环境气体分析的长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该系统具有往返250 m的开放式长距离采样光程,使用一台分辨率为1 cm-1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采样路径内的大气透过率光谱,然后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光谱拟合,计算出... 设计了一套用于环境气体分析的长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该系统具有往返250 m的开放式长距离采样光程,使用一台分辨率为1 cm-1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采样路径内的大气透过率光谱,然后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光谱拟合,计算出待测组分浓度。实验部分通过选择特定波段分析了污染空气中CH4,CO,N2O和CO2的浓度,拟合残差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结构简单,光路易于校准,环境适应性良好,测量速度快,采样范围广,可用于探测大气中一些重要的痕量和微量组分,开展较大区域的环境气体的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光程开放光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痕量气体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北京奥运期间石化工业区多组分污染气体的开放光程FTIR监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亮 高闽光 +6 位作者 刘建国 陆亦怀 刘文清 张天舒 魏秀丽 刘志明 童晶晶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76-381,共6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开放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量系统于2008奥运期间对北京燕山地区大气中的HCHO,CH_4,CH_3OH,C_2H_6,C_2H_4,C_2H_2和CH_3COCH_3气体进行了连续监测,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并对浓度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利用自行研制的开放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量系统于2008奥运期间对北京燕山地区大气中的HCHO,CH_4,CH_3OH,C_2H_6,C_2H_4,C_2H_2和CH_3COCH_3气体进行了连续监测,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并对浓度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7月20日限行措施实施后,除C_2H_4外,其他气体日平均浓度均有明显下降,平均幅度约29%,奥运期间平均降幅达34%,受局部气象条件引起的本底浓度暂时性波动影响,监测指标物中,C_2H_4平均浓度分别增加6.09%和19.66%,但其日变化幅度明显下降,表明北京市奥运期间的控制减排措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开放光程 污染气体 燕山地区 北京奥运
下载PDF
大鼠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淑红 吕艺 +2 位作者 吴海涛 宋占军 范明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5,148,共4页
目的 :观察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总蛋白和核酸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检测方法 ,分析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的神经元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中归属为核酸和蛋白质的谱带吸收强度的变化。结... 目的 :观察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总蛋白和核酸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检测方法 ,分析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的神经元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中归属为核酸和蛋白质的谱带吸收强度的变化。结果 :伤后早期 ,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其相应胞体部位神经组织RNA ,DNA和蛋白质的含量均增加 ;1周后 ,外周和中枢神经元胞体分布区RNA ,DNA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 :外周神经元胞体RNA和DNA的含量仍较高 ,而中枢神经伤侧和对照侧胞体RNA和DNA的含量接近 ,中枢和外周神经元胞体蛋白含量变化相反。结论 :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其胞体反应性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神经系统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脊髓损伤 坐骨神经
原文传递
Raman and FTIR spectroscopy of natural oxalates: Implications for the evidence of life on Mars 被引量:2
14
作者 R.L.Frost YANGJing ZheD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7期1844-1852,共9页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primitive life forms such as lichens and fungi can be based upon the for-mation of oxalates. Oxalates are most readily detected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suite of...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primitive life forms such as lichens and fungi can be based upon the for-mation of oxalates. Oxalates are most readily detected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suite of natural oxalates including weddellite, whewellite, moolooite, humboldtine, glushinskite, natroxalate and oxammite has been undertaken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The minerals are characterised by the Raman position of the CO stretch-ing vibration which is cation sensitive. The band is observed at 1468 cm-1 for weddellite, 1489 cm-1 for moolooite, 1471 cm-1 for glushinskite and 1456 cm-1 for natroxalate. Except for oxammite, the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a are mutually exclusive indicating the minerals are bidentate. Differences are also observed in the water OH stretching bands of the mineral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work rests with the ability of Raman spectroscopy to identify oxalates which often occur as a film on a host rock. As such Raman spectroscopy has the potential to identify the existence or pre-existence of life forms on planets such as M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 地外生命 草酸盐 草酸铵石 草酸镁石 拉曼光谱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原文传递
广州亚运会期间多组分污染气体的抽取式FTIR监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巳阳 高闽光 +8 位作者 徐亮 冯明春 童晶晶 金岭 李胜 魏秀丽 李相贤 刘建国 刘文清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51-356,共6页
利用抽取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量系统于2010广州亚运会期间对广州白云机场地区大气中的多种污染气体进行了连续监测。介绍了系统组成和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并对浓度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一氧化碳和臭氧小时均值浓度具有日周... 利用抽取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量系统于2010广州亚运会期间对广州白云机场地区大气中的多种污染气体进行了连续监测。介绍了系统组成和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并对浓度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一氧化碳和臭氧小时均值浓度具有日周期变化,虽然在监测期间出现了几个极值,但是仍然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乙烯和乙炔小时均值浓度具有同步变化规律,两者应来自同一排放源。在整个亚运会期间所监测的污染物组分中未发生明显超标状况,在此期间采取的减排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多组分气体 广州亚运会
下载PDF
保健品合成过程中甘油和甲醇的在线监测
16
作者 毛晓婷 金尚忠 +2 位作者 周鹏威 李敏超 唐海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6-170,共5页
红外光谱分析能够实现化合物合成过程的无损检测,且不需样品预处理。应用FTIR和ATR红外探头进行保健品合成过程中甘油和甲醇的过程监测。PLS建立的甘油和甲醇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甘油和甲醇红外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9... 红外光谱分析能够实现化合物合成过程的无损检测,且不需样品预处理。应用FTIR和ATR红外探头进行保健品合成过程中甘油和甲醇的过程监测。PLS建立的甘油和甲醇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甘油和甲醇红外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98 7,可监测到甘油和甲醇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甘油和甲醇分别在其加入反应釜40 h和6 h后耗尽。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保健品合成过程中甘油和甲醇的过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衰减全内反射 甘油 甲醇 过程监测
下载PDF
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光电探测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聚兴 《红外》 CAS 2006年第4期19-19,共1页
Vigo系统公司推出一种型号为PCI-2TE-13的、适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光电探测器。这种探测器的响应光谱带宽为1μm~13μm,具有一个较宽的谱线输出范围。一个内在的两级珀尔帖制冷器使探测器的工作温度保持在220K~240K的范围。... Vigo系统公司推出一种型号为PCI-2TE-13的、适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光电探测器。这种探测器的响应光谱带宽为1μm~13μm,具有一个较宽的谱线输出范围。一个内在的两级珀尔帖制冷器使探测器的工作温度保持在220K~240K的范围。探测器的光谱特性是可以改变的,标准的探测器被装在特制的、配有氟化钡窗口的TO-8封壳中,但作为选择,用户也可获得其它式样的封壳、窗口和连接器以及独立的前置放大器/电源、集成的前置放大器/电源/制冷器和热电制冷器的一个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光电探测器 热电制冷器 前置放大器 光谱带宽 工作温度 光谱特性 氟化钡 连接器 控制器
下载PDF
新书快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简介
18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3-643,共1页
由北京大学翁诗甫教授级高工编著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一书已于2010年5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工业出版社 北京大
下载PDF
新书快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简介
19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8-348,共1页
由北京大学翁诗甫教授级高工编著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一书已于2010年5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 由北京大学翁诗甫教授级高工编著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一书已于2010年5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附件原理和使用技术、红外光谱样品制备和测试技术、红外光谱数据处理技术、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和未知物的剖析、基团的振动频率分析以及红外光谱仪的保养和维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工业出版社 数据处理技术 北京大 使用技术 测试技术
下载PDF
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光电探测器
20
《光学仪器》 2006年第2期88-88,共1页
Vigo系统公司推出一种型号为PCI-2TE-13的、适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光电探测器。这种探测器的响应光谱带宽为1μm~13μm,具有一个较宽的谱线输出范围,一个内在的两级珀尔贴制冷器使探测器的工作温度保持在220K-240K的范围。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光电探测器 光谱带宽 工作温度 制冷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