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潭、福清词明戏和词明线戏源流与“非遗”保护探讨
1
作者 叶明生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词明戏,是福州地区历史上流行的戏曲剧种。于明中叶由浙江余姚一带传入平潭、福清等地,系融合昆、弋、余姚诸腔,属正字(官音)与白字(平讲)并存的地方剧种,有人戏和偶戏两种演出形态,当地人称之词明戏与词明线戏。清末民初,由于京剧与闽... 词明戏,是福州地区历史上流行的戏曲剧种。于明中叶由浙江余姚一带传入平潭、福清等地,系融合昆、弋、余姚诸腔,属正字(官音)与白字(平讲)并存的地方剧种,有人戏和偶戏两种演出形态,当地人称之词明戏与词明线戏。清末民初,由于京剧与闽剧盛行,致使词明戏受到冲击而趋于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剧种 曲剧种 词明 闽剧 平潭 浙江余姚 明中叶
下载PDF
题材与偶戏:中国美术电影对日本动画创作的影响考察
2
作者 付筱茵 李逸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5,123,共7页
日本动画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风靡全球,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培养起了赶超美国的动画片受众,而且其作品从形式到内容还深刻影响了许多国家的动画创作。但长期以来,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被学界忽视了,即中国文化及美术电影对日本动画片... 日本动画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风靡全球,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培养起了赶超美国的动画片受众,而且其作品从形式到内容还深刻影响了许多国家的动画创作。但长期以来,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被学界忽视了,即中国文化及美术电影对日本动画片的发生、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者以在日留学期间收集的史料为基础,考察和梳理手冢治虫等为主的日本动画家的创作及活动,勾画出中国美术电影对日本动画在题材,人形动画发生、发展,美学等方面的深远影响的史学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冢治虫 “孙悟空情结” 动画 “中国经验”
下载PDF
现身,还是隐身?--偶戏艺术的结构类型与审美特性
3
作者 陈世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中国偶戏艺术是高度写意的。中国偶戏的舞台时空和人物形象的“真实”实际上是假定的。在“四美班”的目连戏演出中,演员俯下身来操弄木偶,所有场面都在极其简陋的“屏仔”前面展开。当代有人赞赏舞台技术的现代化,但是,这种现代化并不... 中国偶戏艺术是高度写意的。中国偶戏的舞台时空和人物形象的“真实”实际上是假定的。在“四美班”的目连戏演出中,演员俯下身来操弄木偶,所有场面都在极其简陋的“屏仔”前面展开。当代有人赞赏舞台技术的现代化,但是,这种现代化并不是中国式的,而是在照搬西方的模仿美学、追求西方的舞台幻觉效果。“四美班”演员在操纵偶身过程中,既完成复杂动作,也完成人物的唱念;既传承了传统,也创造了新传统。艺术作品的结构类型往往决定着艺术门类的审美特性,或许可以创造一种结合“现身”与“隐身”两种模式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类型 审美特性 目连 四美班
下载PDF
偶戏人物塑造流程举隅
4
作者 张弓 《福建艺术》 2023年第10期59-60,共2页
木偶戏舞台人物形象塑造,是木偶戏演员必须始终面对的课题和挑战,也是我在43年演员生涯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焦点。木偶戏舞台人物形象塑造是个复杂的、特殊的过程,在创作实践中,内、外流程是统一的、不可分割也不可或缺。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 舞台 人物塑造 演员 创作实践 思考和探索 流程
下载PDF
《惊见虹霓关》的探索——兼谈偶戏与人戏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季纹 《福建艺术》 2005年第3期45-47,共3页
在当代剧场表演中,跨界/跨剧种的尝试已然成为一种显学。不同艺术样式的碰撞,若能够有机的结合容易出彩,但若是概念先行而忽略了其合理性与完成度,也容易砸锅。在传统戏剧这一领域,“跨”得最频繁的,乃是剧目的移植、流传,再者... 在当代剧场表演中,跨界/跨剧种的尝试已然成为一种显学。不同艺术样式的碰撞,若能够有机的结合容易出彩,但若是概念先行而忽略了其合理性与完成度,也容易砸锅。在传统戏剧这一领域,“跨”得最频繁的,乃是剧目的移植、流传,再者就是音乐、锣鼓、声腔的相濡以沫,还有破除行当限制的创新(如豫剧中的“帅旦”)。近当代地方戏曲表演中“跨”的特色,则是“京化”,其实在以政治导向的戏曲改革运动之前就已有此种趋向:台湾的歌仔戏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见虹霓关》 曲表演 傀儡 演员
下载PDF
台湾戏剧产业的现代性转化——以明华园歌仔戏剧团为例
6
作者 袁勇麟 苏丽丽 涂怡弘 《福建艺术》 2020年第2期10-17,共8页
对台湾戏剧的划分历来各家见解不一,大致上可以分为大戏、小戏和偶戏,大戏包括南管戏、九甲戏、乱弹戏、四平戏、歌仔戏、客家戏以及京剧、豫剧等;小戏包括车鼓弄、牛阵、桃花过渡、三脚采茶戏等。但是,当前在大戏方面,九甲戏、乱弹戏... 对台湾戏剧的划分历来各家见解不一,大致上可以分为大戏、小戏和偶戏,大戏包括南管戏、九甲戏、乱弹戏、四平戏、歌仔戏、客家戏以及京剧、豫剧等;小戏包括车鼓弄、牛阵、桃花过渡、三脚采茶戏等。但是,当前在大戏方面,九甲戏、乱弹戏、四平戏几乎消失,唯有台北还流行着少数的南管戏。虽然京剧和豫剧保有活力,但流行的范围并不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仔 四平 乱弹 豫剧 现代性转化
下载PDF
华德福偶戏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7
作者 彭莉洁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年第11期89-92,共4页
通过对华德福偶戏的种类、组成元素、特点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的介绍,尝试把注重幼儿内心感悟与体验、具有自然艺术性、受空间限制较少、简单易操作的华德福偶戏融入幼儿园戏剧活动当中,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健康、... 通过对华德福偶戏的种类、组成元素、特点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的介绍,尝试把注重幼儿内心感悟与体验、具有自然艺术性、受空间限制较少、简单易操作的华德福偶戏融入幼儿园戏剧活动当中,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德福 幼儿 幼儿园剧活动
下载PDF
论偶戏演员与木偶的双重假定性
8
作者 庄文铁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3,共2页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千年古艺,代代传承。角色以行当划分,各有特定面谱。表演以唱念做打为手段,体现角色的形、声、神三大元素。【傀儡调】音乐属泉腔曲牌体南管系统,打击乐以"压脚鼓"为主,技艺独特,自成一格。因此,偶戏...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千年古艺,代代传承。角色以行当划分,各有特定面谱。表演以唱念做打为手段,体现角色的形、声、神三大元素。【傀儡调】音乐属泉腔曲牌体南管系统,打击乐以"压脚鼓"为主,技艺独特,自成一格。因此,偶戏是戏曲型的珍贵古稀剧种。偶戏演员与"人戏"演员的不同之处是:"人戏"演员化装为角色造型,用自己的身体、表情、声音为材料来创造角色,达到"化身于角色"的境地;偶戏演员则通过丝线操纵木偶使之产生形体动作,一举手一投足皆凭演员十指功夫来间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动作 假定性 曲牌体 提线木 打击乐 泉腔 自成一格
原文传递
新媒体交互设计在传统偶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牧 《传媒论坛》 2020年第6期33-34,共2页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沟通采访,在新旧两种表演形式和操控特点上进行了探讨。此项研究降低了偶戏表演的技艺门槛,偶戏爱好者只需简单操作便能够使布偶进行复杂动作表现,通过HCI降低了偶戏表演的学习成本,在对比新旧两种操...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沟通采访,在新旧两种表演形式和操控特点上进行了探讨。此项研究降低了偶戏表演的技艺门槛,偶戏爱好者只需简单操作便能够使布偶进行复杂动作表现,通过HCI降低了偶戏表演的学习成本,在对比新旧两种操控形式中诠释了新技术背景下手势操作所承载得传统文化意义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手势识别 新媒体
下载PDF
“偶戏”教学设计
10
作者 王淳 朱力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一、教材分析偶戏是中国戏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大致可分为木偶戏和皮影戏,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程,该学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具备简... 一、教材分析偶戏是中国戏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大致可分为木偶戏和皮影戏,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程,该学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具备简单的绘画、纸造型的能力,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尚处于萌芽阶段,偶戏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 纸造型 教材分析 民间艺术 美术课程 教学设计 萌芽阶段
原文传递
亦假亦真的手上艺术——初探川北大木偶表演技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乐 甘秋霞 《现代艺术》 2021年第2期64-67,共4页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北大木偶,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继承了秦汉时期木偶高大、酷似真人的古朴之风,有着"木偶巨人"之称。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主席李延年先生盛赞"它是中国木偶...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北大木偶,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继承了秦汉时期木偶高大、酷似真人的古朴之风,有着"木偶巨人"之称。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主席李延年先生盛赞"它是中国木偶中的‘独生子’,也是世界偶戏中的‘巨人’。"国际木偶联会亚洲太平洋委员会主席唐大玉女士认为川北大木偶不仅是"中国南充的文化名片",更是"连接东西方友谊的桥梁"和"世界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大木 表演技艺 世界文化交流 亚洲太平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名片 李延年
原文传递
将创作和表达权还给孩子 QFun THEATER的故事
12
作者 李浩天 《上海戏剧》 2022年第1期28-29,共2页
原定于2021年12月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首演的儿童偶戏《镜花缘》,因疫情演出时间不断推延,最终这部历经波折的中法联合制作儿童剧于2022年1月在北京中间剧场上演。《镜花缘》是QFun Theater儿童实验剧团与中法纵横的国际联合制作,耗... 原定于2021年12月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首演的儿童偶戏《镜花缘》,因疫情演出时间不断推延,最终这部历经波折的中法联合制作儿童剧于2022年1月在北京中间剧场上演。《镜花缘》是QFun Theater儿童实验剧团与中法纵横的国际联合制作,耗时两年多的精心筹备和排练。这个有趣的剧团为何要坚持以孩子为创作者和表演者呢?这次又会创作出怎样有趣的作品呢?本刊特别邀约QFun Theater创始人李浩天,谈谈剧团的创作经历以及他从事儿童戏剧教育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剧团 《镜花缘》 联合制作 创作经历 儿童剧 儿童剧教育 时尚艺术
下载PDF
传承
13
作者 吴怡琳 《新读写》 2021年第3期28-29,共2页
去年10月份,我在台湾云林参加了一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还是第十八届云林国际偶戏节的开幕大汇演。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不仅有线下演出,还被录下来放到了网上,让身在各地的布袋戏戏迷们也能享受这场传统文化与音乐融... 去年10月份,我在台湾云林参加了一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还是第十八届云林国际偶戏节的开幕大汇演。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不仅有线下演出,还被录下来放到了网上,让身在各地的布袋戏戏迷们也能享受这场传统文化与音乐融合的盛宴。布袋戏源自泉州,最早叫扁担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袋 音乐融合 音乐会 云林 扁担 独特之处
原文传递
浅谈偶戏在现代舞台中的应用
14
作者 马乐芬 《新闻传播》 2020年第7期26-28,32,共4页
本文首先从偶、偶戏的历史起源以及由来,偶戏如何发展、偶如何分类这些方面详细介绍了有关偶及偶戏的基本信息。其次,介绍了在中国以及现代舞台设计中偶的新表现形式。再次,本人提出了结合特殊场域演出对偶戏未来发展的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现代舞台 特殊场域
下载PDF
当代剧场视野下偶戏样本的比较刍议
15
作者 常炜 《艺术设计研究》 2012年第3期93-96,共4页
偶从祭祀仪式过渡成为艺术在于"戏"的形成,也就是它的戏剧特征的强化与提纯——人可以以偶为媒介讲故事。偶戏中傀儡师通过对偶的操控与表演,扮演着人生中的不同角色,沉醉其中。人与偶之间有着神秘奇妙的隐喻关系,偶随人动,... 偶从祭祀仪式过渡成为艺术在于"戏"的形成,也就是它的戏剧特征的强化与提纯——人可以以偶为媒介讲故事。偶戏中傀儡师通过对偶的操控与表演,扮演着人生中的不同角色,沉醉其中。人与偶之间有着神秘奇妙的隐喻关系,偶随人动,人随偶动,本身具有相当的诗意。本文从陕西合阳提线木偶剧团和台湾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的生存境遇与与基因比较,探讨偶剧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重视和创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的困境与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意文化产业
下载PDF
创新偶戏 炫彩舞台——与木偶剧导演焦锋先生一席谈
16
作者 邓小惠 《剧影月报》 2020年第3期47-49,共3页
焦锋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木偶剧导演艺术家。身为江苏省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国家一级导演的他,从艺50余年来,曾为所在剧团和其他省市院团创作、排练过众多的木偶剧目,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及省级导演奖项,上世纪1998年,他以成功导演大... 焦锋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木偶剧导演艺术家。身为江苏省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国家一级导演的他,从艺50余年来,曾为所在剧团和其他省市院团创作、排练过众多的木偶剧目,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及省级导演奖项,上世纪1998年,他以成功导演大型木偶剧《琼花仙子》,一举夺得文华导演奖殊荣。作为晚辈,在一个春日的上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来探访了这位年逾八旬,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的老艺术家。谈及他这几十年导戏的经历,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兹将我们这次谈话内容,认真整理成文,以飨广大读者和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导演 谈话内容 老艺术家 排练
下载PDF
影偶之本——中国“手戏”传统的发生、操作与关联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第4期16-22,共7页
影偶戏迥异于人戏,不依赖于台上真人,而以指、掌、臂的开合操作,成“人”作戏,独立存在于以人戏为主的中国传统戏剧家族中。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偶”,对“人手”如何使“偶”生而为“人”的重要问题缺少探究。我国影偶戏与人戏的差异,... 影偶戏迥异于人戏,不依赖于台上真人,而以指、掌、臂的开合操作,成“人”作戏,独立存在于以人戏为主的中国传统戏剧家族中。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偶”,对“人手”如何使“偶”生而为“人”的重要问题缺少探究。我国影偶戏与人戏的差异,体现在人手对诸种影偶的操作关系中,其中又以漳州布袋木偶戏等人手直接操作偶人的关系最为直观。围绕人—手—影偶发生、发展的中国“手戏”传统,通过“手”的表演和协调,形成人与木偶、皮影的身体记忆,跨越从神人一体到众神退隐的时代历程,实现了从古到今、从方寸舞台到更广大地域的生命跨度,呈现出这双手对中国影偶戏剧传统的强大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 漳州布袋木
下载PDF
台湾现代偶戏的发展历程与创作理念——以台湾偶偶偶剧团为例
18
作者 黄李娜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3,共4页
台湾现代偶戏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现代儿童剧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专业儿童剧演出中使用偶元素替代儿童角色,是台湾现代偶戏的起点。2000年台湾偶偶偶剧团正式成立,最大特色为物品剧场,其实质在于唤醒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 台湾现代偶戏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现代儿童剧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专业儿童剧演出中使用偶元素替代儿童角色,是台湾现代偶戏的起点。2000年台湾偶偶偶剧团正式成立,最大特色为物品剧场,其实质在于唤醒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周遭日常物品以新的生命,引导观众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现代偶戏的至高境界为"得意忘形",即写实的外形无足轻重,蕴含的意象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 儿童剧 物品剧场 孙成杰 剧团
原文传递
陕西合阳线偶戏的艺术构成和文化底蕴
19
作者 张静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2-54,共3页
从艺术构成和文化底蕴的变化入手,分析陕西合阳线偶戏沿袭关中地域戏曲的特点,并总结它在戏文内容、线偶角色、戏剧表现等方式上的特点.得出线偶戏为戏剧的一个分支,同时也反映出戏剧的共性以及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偶人的造型上有着... 从艺术构成和文化底蕴的变化入手,分析陕西合阳线偶戏沿袭关中地域戏曲的特点,并总结它在戏文内容、线偶角色、戏剧表现等方式上的特点.得出线偶戏为戏剧的一个分支,同时也反映出戏剧的共性以及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偶人的造型上有着民间艺术特有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艺术构成 文化底蕴 面具
下载PDF
掌中艺术——浅谈传统布袋偶戏的传承与发展
20
作者 曹婷婷 《艺术教育》 2021年第9期163-166,共4页
布袋偶戏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走街串巷的扁担戏逐渐形成其特有的风格特色,在中华大地生根。作为中国木偶剧的四大剧种之一,布袋偶戏在当下的演绎呈现多种形态的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许多布袋偶戏的传承人、艺术家,将... 布袋偶戏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走街串巷的扁担戏逐渐形成其特有的风格特色,在中华大地生根。作为中国木偶剧的四大剧种之一,布袋偶戏在当下的演绎呈现多种形态的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许多布袋偶戏的传承人、艺术家,将毕生的热情投入到这一掌中艺术之中,使这一技艺历久弥新。文章对布袋偶戏的传承与发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木 布袋 当代演绎 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