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瘫患者健侧下肢与正常下肢的运动学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卫强 荣湘江 任晓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定量分析偏瘫患者健侧下肢与正常下肢的差异。方法:运用Wall&Coworkers步态测试方法,采集30例偏瘫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步态影像,输入Peak运动解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健侧下肢与正常人的两下肢在时间参数、空间参数、膝... 目的:定量分析偏瘫患者健侧下肢与正常下肢的差异。方法:运用Wall&Coworkers步态测试方法,采集30例偏瘫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步态影像,输入Peak运动解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健侧下肢与正常人的两下肢在时间参数、空间参数、膝关节角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偏瘫患者不仅仅患肢存在运动障碍,其“健”肢的运动与正常人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治疗时不能只针对患肢,而应全面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下肢 正常下肢 运动学 膝关节角度 步态周期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石利涛 曹向宇 +3 位作者 穆怀昭 张义 谷锐 王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形成时间,探讨早期预防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9—2017-11诊治的500例老年髋部骨折,17例术前健侧下肢发现深静脉血栓(健肢...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形成时间,探讨早期预防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9—2017-11诊治的500例老年髋部骨折,17例术前健侧下肢发现深静脉血栓(健肢组),40例术前患侧下肢发现深静脉血栓(患肢组)。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好发部位、形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健肢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患肢组为8.0%;健肢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患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肢组与患肢组伤后3 d内血栓发生率、伤后>3 d血栓发生率、中央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4(9~18)个月。健肢组与患肢组在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也容易出现健侧下肢深静脉血栓,以肌间静脉血栓为主,多发生于伤后3 d内。患者入院后应常规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深静脉血栓 下肢
原文传递
强化健侧下肢负重训练对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与步行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梅光艳 项洁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于卒中恢复期患者给予健侧负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科室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恢复期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平衡及康复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 目的探讨对于卒中恢复期患者给予健侧负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科室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恢复期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平衡及康复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健侧下肢负重训练及平衡的训练方法。两组训练均进行6 d/周,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估。结果4周后,两组的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均较治疗前有进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恢复期患者强化健侧立位平衡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平衡及步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负重训练 恢复期 平衡与步行
原文传递
健侧下肢复合保温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小玲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4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健侧下肢复合保温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该院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予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术中健侧... 目的观察健侧下肢复合保温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该院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予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术中健侧下肢复合保温。比较两组入室即刻(T_(0))、麻醉注药时(T_(1))、手术30分钟时(T_(2))、术毕(T_(3))时核心体温,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12小时应激反应指标,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1.9%(1/52)低于对照组的13.5%(7/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时核心体温高于对照组,术后12小时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2/52)低于对照组的15.4%(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健肢复合保温能减少股骨颈骨折患者体温丢失,有效预防低体温,并能减轻应激反应,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低体温 下肢复合保温 应激反应
下载PDF
Schanz截骨术原始记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93,共1页
关键词 原始记录 截骨术 陈旧性髋关节脱位 下肢 大腿部 骨盆
原文传递
坐骨神经痛患者的锻炼方法
6
作者 梁占生 《中老年保健》 2008年第3期54-54,共1页
这里介绍一套在“卧、坐、站”3种姿势下进行的坐骨神经痛的运动疗法。 卧位 患者仰卧位,交替屈腿,再轮流伸直双腿,接着向上,交替抬腿。一般开始时健侧下肢可抬到与床面呈90度角,患侧下肢则可上抬角度范围较小。锻炼后,患侧下肢... 这里介绍一套在“卧、坐、站”3种姿势下进行的坐骨神经痛的运动疗法。 卧位 患者仰卧位,交替屈腿,再轮流伸直双腿,接着向上,交替抬腿。一般开始时健侧下肢可抬到与床面呈90度角,患侧下肢则可上抬角度范围较小。锻炼后,患侧下肢可逐渐增加抬高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锻炼方法 下肢 运动疗法 仰卧位 抬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