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umann角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孔建中 史建靖 +3 位作者 翁益民 徐华梓 王向阳 倪文飞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目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应用Baumann角(B角)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测量并纠正患侧B角,X线片证实与健侧B角之差≤4°。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7... 目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应用Baumann角(B角)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测量并纠正患侧B角,X线片证实与健侧B角之差≤4°。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7例。其中男59例,女38例;年龄2.5~13.5岁,平均6.8岁,伸直尺偏型57例,伸直桡偏型38例,屈曲型2例。结果97例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B角患侧平均为73.7°,健侧平均72.8°;提携角(C角)患侧平均7.6°,健侧平均9.7°,其中12例发生C角减少5°~10°、其中5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根据Flynn评价均为优87.6%、良12.4%。肘关节伸屈功能平均为-6.5°(伸)138°(屈),优良率为97.9%。克氏针固定时损伤尺神经1例,未出现Volkmann挛缩。结论整复时强调完全纠正尺偏移位及内倾,B角恢复满意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固定可靠,能避免肘内翻,可提前功能锻炼时间,不需极度屈肘外固定,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MANN角 肱骨髁上骨折 Volkmann挛缩 临床应用 经皮固定 儿童 经皮克氏针固定 肘关节功能恢复 闭合复位骨折 固定治疗 手术中应用 X线机透视 随访时间 锻炼时间 肘内翻 平均 X线片 尺偏型 屈曲型 提携角 优良率
原文传递
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膝关节的运动学特征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乔蕾 蒙元孟 +3 位作者 倪卫东 皇甫良 王少白 王晨 《中国康复》 202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异常步态时健侧膝关节的运动情况,为临床康复评定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Opti-Knee膝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步态分析,与其基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者60例...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异常步态时健侧膝关节的运动情况,为临床康复评定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Opti-Knee膝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步态分析,与其基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步行时健侧膝关节运动分析。评价2组间在步行中健侧膝关节6个自由度(屈伸、内外旋、内外翻、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的运动角度以及支撑期的最大伸角和摆动期的最大屈角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健侧膝关节活动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其健侧膝的屈伸角、内外旋、内外翻的活动范围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健侧膝的最大伸角和最大屈角均显著减小(P<0.05,0.01)。结论:通过Opti-Knee膝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分析偏瘫患者健侧膝关节活动范围,可以帮助确定偏瘫步态基本特征,为下一步的康复训练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捕捉 膝关节 偏瘫步态
下载PDF
术中健侧输卵管评分对输卵管妊娠再次生育情况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洪 娄颖 +2 位作者 马建婷 毛雪锋 龚璐琼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2期2017-2019,共3页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之外的部位着床发育,是常见的妇产科急症,也是造成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输卵管妊娠是常见的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在输卵管内,约95%的异位妊娠患者为输卵管妊娠[1]。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预测价值 生育情况 受精卵着床 再次 评分 异位妊娠
下载PDF
骨盆骨折π棒双重固定效应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司卫兵 吴乃庆 +1 位作者 嵇鹏 王以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通过应力及应力遮挡的测定探讨π棒对骨盆骨折的动静力固定作用。方法甲醛固定新鲜成人骨盆标本12具,右侧骶髂关节和耻骨上下支截断,骶髂关节处分别以π棒和骶髂螺钉内固定。测量中立位下生理载荷时骨盆不同内固定的应力、应变和位... 目的通过应力及应力遮挡的测定探讨π棒对骨盆骨折的动静力固定作用。方法甲醛固定新鲜成人骨盆标本12具,右侧骶髂关节和耻骨上下支截断,骶髂关节处分别以π棒和骶髂螺钉内固定。测量中立位下生理载荷时骨盆不同内固定的应力、应变和位移;测量骨盆骨折π棒固定后不同运动状态下(中立位、后伸、前屈、健侧屈)生理载荷时腰椎和骨盆上的应力值与应力遮挡率。结果π棒和骶髂螺钉固定的应变平均为68με和113με(P<0.05)。π棒固定时,中立位和后伸时,应力遮挡率较大(η=31.80%和33.35%),应力大部分从π棒传导,适用于骨折早期;而前屈及健侧屈时,腰椎应力遮挡率明显减小(η=22.23%及η=23.07%),应力主要从腰椎及骨盆传导。结论本实验表明π棒固定骨盆骨折通过腰部的不同姿势活动即可自动从坚强静力固定转为动力固定,具有双重固定的生物力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生物力学研究 π棒 固定效应 应力遮挡率 骶髂螺钉固定 生物力学效应 骶髂关节 螺钉内固定 中立位 固定作用 甲醛固定 运动状态 动力固定 静力固定 双重固定 耻骨上 腰椎 载荷 生理 测量 应变 后伸 传导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和健侧上肢关节的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青青 刘先莹 +7 位作者 李红 刘煜 王方 郭立颖 杨世宁 肖政华 陶晓琳 马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8-1565,共8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患侧和健侧上肢肩关节和腕关节周围肌力特征。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双侧均进行肩和腕关节等速肌力测试(60°/s和120°/s)、握力及捏力测试...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患侧和健侧上肢肩关节和腕关节周围肌力特征。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双侧均进行肩和腕关节等速肌力测试(60°/s和120°/s)、握力及捏力测试、经颅磁刺激检测上肢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健康人对照组选择与观察组患侧相应的肢体侧进行检测。对观察组患侧等速肌力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和ME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等速肌力测试:在60°/s和120°/s时,与健侧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侧肩屈伸肌、肩内收外展肌和腕屈伸肌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总功(total work,TW)和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均显著下降(均P<0.05);在60°/s时,与健康人相比,观察组健侧肩屈伸肌、肩内收外展肌和腕屈伸肌的PT、TW和AP均具有下降趋势,其中肩内收肌的PT、TW和AP下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120°/s时,与健康人相比,观察组健侧肩屈伸肌和肩内收外展肌的PT、TW和AP均具有下降趋势,其中,肩伸肌的PT、AP与肩内收肌的PT、TW和AP下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腕屈肌的PT和AP、腕伸肌PT均有下降趋势。②握力及捏力测试:观察组患侧握力、指头—指侧捏力和指尖—指尖捏力较健侧和健康人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健侧握力、指头—指侧捏力和指尖—指尖捏力较健康人均明显下降(P<0.05)。③神经电生理检测:患侧上肢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较健侧和健康人均明显延长(均P<0.05);与健康人相比,健侧上肢MEP潜伏期和CMC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侧上肢肩和腕关节周围肌群的等速肌力与FMA-UE均有明显正相关(P<0.05);但与患侧上肢MEP潜伏期和CMCT无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均存在肌力下降的现象,且在BrunnstromⅢ期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等速肌力 握力 捏力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中风对健侧上肢感觉运动功能影响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窦祖林 邱卫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7年第4期164-167,共4页
本文旨在将老年中风患者健侧上肢与健康老年人同侧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进行比较。30例经筛选的中风后患者与30名年龄、性别严格配对的健康老人参与了本项研究。应用简易手功能评定箱和木钉板、普通血压计评价了7项感觉运动参数。结果表... 本文旨在将老年中风患者健侧上肢与健康老年人同侧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进行比较。30例经筛选的中风后患者与30名年龄、性别严格配对的健康老人参与了本项研究。应用简易手功能评定箱和木钉板、普通血压计评价了7项感觉运动参数。结果表明中风后健侧上肢粗大、精细徒手操作技能、健侧上肢日常生活动作、运动协调性与对照组同侧上肢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P<0.0001),但在握力、两点识别党、运动党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作者认为健侧手的使用频度、感觉、运动相互作用、皮质脊髓投射纤维受损等均可影响中风后健侧上肢的功能活动。由此可见,康复治疗及出院后,在不影响患侧上肢再教育的同时,重视健侧上肢的功能活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感觉运动测评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巨刺治疗面肌痉挛13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幸冰峰 洪敏 周歆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0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巨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5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2例。治疗组予巨刺法治疗,采取健侧针刺。对照组采取患侧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针刺健侧)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患侧... 目的:观察巨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5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2例。治疗组予巨刺法治疗,采取健侧针刺。对照组采取患侧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针刺健侧)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患侧)(P<0.05)。结论:巨刺治疗面肌痉挛有较好疗效,采取针刺健侧疗效优于患侧针刺,临床上慎采取患侧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针刺 面肌痉挛
下载PDF
长庚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小林 巫国辉 +3 位作者 刘善 曾瑞 夏小平 刘诚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长庚法功能性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疗效。方法 应用长庚法修复46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在设计旋转切口时,长庚法与Millard法相似;在设计患侧唇的推进瓣时,应尽量避免鼻翼基底的水平切口,更不宜做绕鼻翼外脚的弧形切口;C唇... 目的 探讨长庚法功能性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疗效。方法 应用长庚法修复46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在设计旋转切口时,长庚法与Millard法相似;在设计患侧唇的推进瓣时,应尽量避免鼻翼基底的水平切口,更不宜做绕鼻翼外脚的弧形切口;C唇瓣向外、上旋转与鼻翼基底的口轮匝肌缝合,以提供对鼻翼的支撑及加高鼻堤;鼻底的宽度应参照健侧并通过 C瓣的旋转实现。结果 46 例中,44例的创口Ⅰ期愈合,1例抓伤、1例湿疹致创口Ⅱ期愈合。患侧唇的高度、长度与健侧一致,患侧鼻底宽度适中且有较好的丰满度,鼻翼外脚形态自然,患侧人中嵴较明显,红唇部形态自然、丰满,唇珠微突,鼻小柱形态好。结论 长庚法功能性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定点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术后能获得良好的鼻唇外形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唇裂 MILLARD法 功能性修复 方法应用 弧形切口 口轮匝肌 Ⅰ期愈合 Ⅱ期愈合 鼻翼 旋转 推进瓣 形态 人中嵴 红唇部 鼻小柱 设计 基底 宽度 鼻底 创口
原文传递
论“针序” 被引量:5
9
作者 洪俪凤 李学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针序 针刺 先后顺序 局部 补泻
原文传递
膝关节伸直位X线片测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宁 刘建民 +3 位作者 彭庆州 梁振雷 潘玉林 赵明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伸直位X线片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1例单纯、单侧膝关节ACL损伤的病人,双膝关节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①测量Blumensaats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相交点B到胫骨平台前缘A的距离和胫骨平台前后缘的距离AC... 目的探讨膝关节伸直位X线片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1例单纯、单侧膝关节ACL损伤的病人,双膝关节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①测量Blumensaats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相交点B到胫骨平台前缘A的距离和胫骨平台前后缘的距离AC,并计算AB与AC的比值;②测量股骨髁间窝顶点Blumensaats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的夹角(顶-平台角);③测量股骨干纵轴与胫骨平台的夹角(股骨-平台角)。结果①健侧Blumensaats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相交点B到胫骨平台前缘A的距离为12.21mm±2.02mm,顶-平台相交率为22.17%±3.86%,患侧Blumensaats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相交点B到胫骨平台前缘A的距离为18.09mm±3.56mm,顶-平台相交率为31.33%±5.34%,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顶-平台角健侧为56.06°±4.23°,患侧为60.10°±4.81°,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股骨-平台角健侧为97.92°±3.68°患侧为98.19°±3.44°,经统计学处理,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平片在ACL损伤诊断中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在动力位的膝关节X线侧位平片上,ACL损伤侧膝关节的顶-平台相交率和顶-平台角均高于健侧。X线片测量方法易于推广,因此可以作为ACL损伤病人的常规检查方法和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伸直位 X线片测量 胫骨平台 ACL损伤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常规检查方法 延长线 双膝关节 21mm 实用价值 X线平片 位平片 测量方法 诊断依据 损伤病人 距离 股骨干 动力位 夹角
下载PDF
健侧颈7移位术30年回顾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亮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246,共4页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是神经移位术。供体神经可来自于丛外或丛内,前者包括副神经、肋间神经、膈神经等;后者是利用残存的神经根作为移位神经的动力,例如将颈,神经根移位到臂丛神经下干修复手功能。但是,当全臂丛...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是神经移位术。供体神经可来自于丛外或丛内,前者包括副神经、肋间神经、膈神经等;后者是利用残存的神经根作为移位神经的动力,例如将颈,神经根移位到臂丛神经下干修复手功能。但是,当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合并同侧副神经、膈神经损伤及肋骨骨折时,传统的丛外或丛内神经移位术就无法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位术 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膈神经损伤 颈7 臂丛神经下干 神经根移位 有效治疗
原文传递
多法针刺健侧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哲 高希言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健侧穴位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以针刺患侧穴位治疗,治疗组27例对健侧或健患双侧穴位按照痉挛强度分别采用体针疗法、丛刺法及神经干刺法治疗,3疗程后根据... 目的:观察针刺健侧穴位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以针刺患侧穴位治疗,治疗组27例对健侧或健患双侧穴位按照痉挛强度分别采用体针疗法、丛刺法及神经干刺法治疗,3疗程后根据目视模拟计量表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痉挛强度采用针刺健侧或健患侧穴位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针灸疗法 针刺
原文传递
皮下组织抽吸加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庆丰 周翔 +5 位作者 韦强 陈石海 黎冻 殷国前 莫海雁 廖明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方法 2 0 0 1年6月~2 0 0 3年9月选择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年以上的患者11例,患侧上肢明显水肿,外观增粗,前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4 .4 cm,上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6 .6 cm,...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方法 2 0 0 1年6月~2 0 0 3年9月选择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年以上的患者11例,患侧上肢明显水肿,外观增粗,前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4 .4 cm,上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6 .6 cm,活动受限,其中2例有丹毒反复发作。利用肿胀吸脂技术,对其水肿的上肢进行皮下组织抽吸去除,术后弹力加压3个月后,改为每晚弹力加压,观察疗效。 结果 经6~15个月随访,11例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明显减轻,外观缩小,平均上臂周径较术前减小4 cm,无丹毒发生。 结论 皮下组织抽吸加适时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淋巴水肿 乳腺癌术后 皮下组织 压迫治疗 抽吸 肿胀吸脂技术 弹力加压 2003年 2001年 治疗方法 上肢 活动受限 反复发作 观察疗效 平均 患者 外观 上臂 丹毒
下载PDF
近节指骨骨折合并肌腱粘连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壮 尹维田 +1 位作者 刘飙 谢升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肌腱松解术治疗近节指骨骨折合并肌腱粘连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年7月~2003年3月,分别对22例近节指骨骨折合并肌腱粘连的患者进行了伸、屈肌腱松解术。结果在22例患者肌腱松解术后,20例(91%)TAM明显改善,2例(9%)TAM无明显改善,... 目的探讨肌腱松解术治疗近节指骨骨折合并肌腱粘连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年7月~2003年3月,分别对22例近节指骨骨折合并肌腱粘连的患者进行了伸、屈肌腱松解术。结果在22例患者肌腱松解术后,20例(91%)TAM明显改善,2例(9%)TAM无明显改善,其中1例为横行骨折伴肌腱损伤,另1例为粉碎骨折伴肌腱损伤。22例患者术前TAM平均为181.4°,为健侧的67%;术后为227.8°,为健侧的84%,平均提高了46°。结论肌腱松解对于近节指骨骨折合并肌腱粘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节指骨骨折 肌腱粘连 治疗 分析及 2003年3月 肌腱松解术 肌腱损伤 1998年 临床意义 粉碎骨折 患者 TAM 术后 平均
下载PDF
迟缓型偏瘫患者健侧治疗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明 张健 +2 位作者 尹秀婷 张泓 艾坤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7期579-580,583,共3页
中风后偏瘫的发展是一个异常运动模式构筑化的过程,早期的干预直接影响预后。迟缓型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针对患侧肢体,方法单一,疗效不显著,从健侧治疗则有一定疗效。本文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偏瘫患者健侧治疗的理论基础... 中风后偏瘫的发展是一个异常运动模式构筑化的过程,早期的干预直接影响预后。迟缓型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针对患侧肢体,方法单一,疗效不显著,从健侧治疗则有一定疗效。本文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偏瘫患者健侧治疗的理论基础,更好地引导迟缓期的偏瘫患者进行相应康复训练,同时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健侧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迟缓型 理论基础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侧与患侧翻身患者舒适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利 梁凤军 颜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18期2331-2332,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侧与患侧翻身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16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干预组患者术后向健侧翻身,对照组患者术后向患侧翻身,术后1周评价2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疼...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侧与患侧翻身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16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干预组患者术后向健侧翻身,对照组患者术后向患侧翻身,术后1周评价2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安全感及方便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整体舒适度显著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侧翻身比患侧翻身舒适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翻身 舒适度
下载PDF
健侧对比X线诊断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忠 陈伟富 +1 位作者 林列 陈海啸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7年第5期406-407,共2页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骺损伤 X线诊断 儿童患者 二次骨化中心 小儿骨折 早期诊断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健、患侧交替针刺治疗急性期贝尔氏麻痹临床研究
18
作者 李永芝 彭华 +1 位作者 刘国玲 刘自力 《现代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交替针刺健侧与患侧治疗急性期风热型贝尔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急性期交替针刺健侧与患侧35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35例),对两组患者在治疗... 目的观察交替针刺健侧与患侧治疗急性期风热型贝尔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急性期交替针刺健侧与患侧35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35例),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第7、15、25次就H-B分级和面部损伤程度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观察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7、15次两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25次,两组间的面部评分、H-B分级、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期采取健、患侧交替针刺是治疗风热型的优势方法,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患侧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贝尔麻痹 风热证 交替治疗
下载PDF
残疾人因交通事故致健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红兵 石岩彬 庞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1-32,47,共3页
目的探讨残疾人因交通事故致健侧损伤的法医学伤残鉴定中应考虑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此类损伤鉴定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同意见深入分析,讨论三种不同的鉴定结论中,哪一种更为客观、更趋全面、合理。结果第一种鉴定意见过于简单、片面;第二种... 目的探讨残疾人因交通事故致健侧损伤的法医学伤残鉴定中应考虑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此类损伤鉴定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同意见深入分析,讨论三种不同的鉴定结论中,哪一种更为客观、更趋全面、合理。结果第一种鉴定意见过于简单、片面;第二种鉴定意见缺乏科学性,不宜借鉴;第三种鉴定意见符合实事求是、综合评定的鉴定原则。结论残疾人因交通事故致健侧损伤的法医学伤残评定应采取整体评价、综合评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交通事故 伤残评定 法医学鉴定 损伤鉴定 交通事故 残疾人 综合评定 伤残鉴定 鉴定结论 实事求是
下载PDF
基于几何与物理特征融合的智能下肢假肢运动意图识别
20
作者 盛敏 夏安琦 +3 位作者 王可林 查红丽 吴红霞 苏本跃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3-961,共9页
传统的意图识别方法所用传感器数量及种类较多,特征向量维数偏高,统计特征对短时样本具有不稳定性.将关节角表示的几何特征与加速度、角速度表示的物理特征有机融合并应用于智能下肢假肢的运动意图识别.首先,利用惯性测量单元于健侧大... 传统的意图识别方法所用传感器数量及种类较多,特征向量维数偏高,统计特征对短时样本具有不稳定性.将关节角表示的几何特征与加速度、角速度表示的物理特征有机融合并应用于智能下肢假肢的运动意图识别.首先,利用惯性测量单元于健侧大腿、小腿处采集的摆动相前期短时时序数据解算膝关节角,以获取大腿、小腿绕关节轴的转动特性;其次,对物理特征提取均值、方差以反映短时数据的平均水平及离散程度,对几何特征提取最值斜率以反映短时数据的局部变化率并弥补统计特征的不稳定性;最后,将几何特征与物理特征融合,采用支持向量机对13种日常行为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对5类稳态模式:平地行走、上楼、下楼、上坡和下坡的识别率达到96.9%,对8类转换模式的识别率达到97.1%,对13种模式的识别率达到94.3%.仅用健侧两个传感器数据,通过特征融合构成25维的混合特征,实现了快速降维,降低了算法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图识别 膝关节角 几何特征 物理特征国 最值斜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