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线偏振雷达在一次强降雹过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孙丝雨 沈永海 +2 位作者 霍苗 吴玲芳 梁爱民 《暴雨灾害》 2013年第3期249-255,共7页
利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8年6月23日降雹天气过程背景及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的演变特征。通过对雷达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单位差分传播相移KDP、相关系数ρHV等偏振参数... 利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8年6月23日降雹天气过程背景及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的演变特征。通过对雷达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单位差分传播相移KDP、相关系数ρHV等偏振参数的具体分析,总结出偏振雷达观测冰雹云的一些特征:雷达强度图中出现较强回波且高度较高,ZDR趋于零,ρHV、KDP比其周围数值忽然减小。此外,还分析了KDP、ρHV在辨别虚假回波和判断回波发展中的作用。上述研究对于提高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在强对流灾害天气监测预警、防雹减灾以及航空安全等方面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探测 双线偏振天气雷达 偏振参量 应用
下载PDF
厦门市S波段双偏振雷达测雨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荀爱萍 张伟 +1 位作者 黄惠镕 陈德花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4期103-110,共8页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16次降水过程,利用厦门双偏振雷达的偏振参量资料及区域自动站小时雨强资料,统计分析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偏振参量的值分布,并且对5种测雨方程的测雨效果及误差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ZDR、Kdp只与粒子形状...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16次降水过程,利用厦门双偏振雷达的偏振参量资料及区域自动站小时雨强资料,统计分析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偏振参量的值分布,并且对5种测雨方程的测雨效果及误差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ZDR、Kdp只与粒子形状、取向和相态有关,随着雨强的增大,雨滴粒子增大,Zh、ZDR、Kdp总体趋势均是不断增大的,ρhv相差不大,基本在0.9以上;2)测雨方程R(Zh)、R(Zh,ZDR)的估测降水对实况降水严重低估,而方程R(Kdp,ZDR)会高估实况降水,方程R(Kdp)与R(Zh,Kdp,ZDR)的估测降水与实况降水最为接近;3)方程R(Zh)、R(Zh,ZDR)对小/中雨量级的降水估测效果较好,方程R(Kdp)、R(Kdp,ZDR)、R(Zh,Kdp,ZDR)对小/中雨量级及大雨量级的降水估测误差较大,而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的估测效果则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方程R(Kdp);4)从5种测雨方程的稳定性来看,在小/中雨量级的降水中测雨方程的稳定性均较差,而在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中稳定性明显改善,其中方程R(Zh)、R(Zh,ZDR)更加稳定一些,但与其他3组方程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测雨方程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多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识别降水类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通晓 袁招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1-255,共15页
采用T矩阵法,通过建立降水粒子雷达探测模型,模拟不同相态单个粒子以及粒子群在入射波的波长、入射仰角,降水粒子类型、大小、形状、粒子谱分布以及下落过程中粒子的取向等不同条件下,雷达反射率因子Z、差分反射率因子ZDR、比差分相移KD... 采用T矩阵法,通过建立降水粒子雷达探测模型,模拟不同相态单个粒子以及粒子群在入射波的波长、入射仰角,降水粒子类型、大小、形状、粒子谱分布以及下落过程中粒子的取向等不同条件下,雷达反射率因子Z、差分反射率因子ZDR、比差分相移KDP和零延迟相关系数CC等偏振参量特征,探讨利用多波长偏振雷达联合观测手段识别降水类型的方法,研究表明可用冰雹指数ZHH,S-ZHH,X、各偏振参量的取值范围及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对比差异来识别降水粒子类型,为提高雷达对强对流天气下降水类型的识别能力,反演强对流系统降水相态的三维精细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相态识别
下载PDF
双偏振天气雷达水凝物识别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冉元波 孙敏 +1 位作者 高梦清 王海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590-596,共7页
对双偏振天气雷达回波的水凝物分类,是利用降水粒子对极化电磁波的散射特性对水凝物相态进行识别的过程。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由于在形状、大小和空间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一定极化状态的电磁波会产生不同的散射特性,导致与这些特性密切... 对双偏振天气雷达回波的水凝物分类,是利用降水粒子对极化电磁波的散射特性对水凝物相态进行识别的过程。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由于在形状、大小和空间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一定极化状态的电磁波会产生不同的散射特性,导致与这些特性密切相关的雷达偏振参量也各不相同,综合利用这些偏振参量,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各种水凝物的相态。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和模糊逻辑算法进行联合判别的水凝物相态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降水粒子所对应的雷达回波产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Softmax分类器对提取到的特征进行分类,实现降水粒子所对应降水模式的识别;其次,在已知降水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实现对降水粒子类型的最优判别;最后,结合其他雷达产品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发现两者能够达到极好的吻合。这种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降水粒子进行初次聚类,再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实现精确聚类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水凝物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天气雷达 水凝物分类 偏振参量 深度学习 模糊逻辑 聚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强冰雹风暴的双偏振特征观测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程 肖辉 +2 位作者 冯亮 李宗飞 周筠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511-7515,7536,共6页
针对2008年6月23日北京地区出现的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再分析资料(NECP)分析此次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车载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的差分相位移ΦDP、差分反射率ZDR、相关系数ρhV等偏振参量的图像和数值分... 针对2008年6月23日北京地区出现的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再分析资料(NECP)分析此次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车载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的差分相位移ΦDP、差分反射率ZDR、相关系数ρhV等偏振参量的图像和数值分布数据,得到此次强冰雹云的偏振参量结构和演变特征;然后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对强冰雹云粒子进行相态识别,结果与分析一致,表明双偏振雷达在强对流风暴云和降水微物理结构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相态识别
下载PDF
椭球雨滴群旋转轴取向对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参量影响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通晓 王振会 +1 位作者 张培昌 胡方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7-1005,共9页
以椭球粒子的电磁波散射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椭球雨滴群旋转轴在空间的取向特征,建立粒子旋转轴空间取向与风场、雷达天线仰角间的关系。在考虑粒子传输效应的情况下,分析了旋转轴取向对双线偏振雷达探测参数ZDR和LDR的影响,为提高双线... 以椭球粒子的电磁波散射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椭球雨滴群旋转轴在空间的取向特征,建立粒子旋转轴空间取向与风场、雷达天线仰角间的关系。在考虑粒子传输效应的情况下,分析了旋转轴取向对双线偏振雷达探测参数ZDR和LDR的影响,为提高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偏振雷达 雷达仰角 偏振参量
下载PDF
C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偏振参量标准差分析与改进
7
作者 张涛 张福贵 +4 位作者 潘媞 张国兴 缪应卿 余加贵 林月 《气象科技》 2024年第4期468-476,共9页
标准偏差分析方法是有效评估雷达数据质量的关键。本文采用标准差分析法对C波段双极化雷达偏振参数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优化参数配置。通过观测实验考察了典型天气过程中极化参数标准差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现有观测... 标准偏差分析方法是有效评估雷达数据质量的关键。本文采用标准差分析法对C波段双极化雷达偏振参数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优化参数配置。通过观测实验考察了典型天气过程中极化参数标准差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现有观测模式对C波段偏振参数的精度较低,并且不同仰角之间存在显著精度差异。其中,在1.5°仰角处,极化参数数据的精度高于0.5°仰角处。驻留时间、脉冲重复频率和脉冲数直接影响C波段双线极化雷达极化参数的标准差。通过优化脉冲重复频率和脉冲数,在不改变观测模式的情况下,提高了在相同停留时间内偏振标准差的精度。对两个典型天气过程中极化参数标准差的分析表明,在进行参数优化之前,冰雹过程中极化标准差普遍高于强降水事件;然而,在改进后,强降水事件中极化标准差精度通常优于冰雹事件。经过改进后的观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C波段双极化雷达偏振参数数据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观测模式 标准差
下载PDF
汕头S波段双偏振雷达降水估测效果分析
8
作者 黄裔诚 陈欢欢 +2 位作者 许思涵 陈禹旭 郑晓钦 《气象科技》 2024年第4期477-487,共11页
为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精度,本文选取2018—2022年汕头地区3次西南季风和3次台风降水过程,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和自动站雨量计资料进行雷达降水估测效果分析。通过5个误差指标,分析了传统的PPS法、Ryzhkov的Ryzhkov法、郭佳的CSU-HID... 为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精度,本文选取2018—2022年汕头地区3次西南季风和3次台风降水过程,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和自动站雨量计资料进行雷达降水估测效果分析。通过5个误差指标,分析了传统的PPS法、Ryzhkov的Ryzhkov法、郭佳的CSU-HIDRO_I法和汪舵的HCA-LIQ法,共4种雷达降水估测算法在6次降水过程中的降水估测效果,得出以下结论:在不分降水量级和降水类型的情况下,采用CSU-HIDRO_I进行雷达降水估测效果最优;在分雨强的情况下,小雨类采用Ryzhkov最优,中雨类和强降水类采用CSU-HIDRO_I最优;在分降水类型的情况下,西南季风降水过程中采用CSU-HIDRO_I最优,而台风降水过程中采用HCA-LIQ最优。在实际应用中,可综合考虑雨强和降水类型,采用相应的降水估测算法以提高雷达在定量降水估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降水估测 S波段双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误差分析
下载PDF
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及主要偏振参量应用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郭桐 柳东慧 《河南科技》 2021年第19期140-142,共3页
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是现今气象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主要偏振参量进行分析,了解其独有的物理意义和实际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偏振参量 差分反射率 双程差分传播相位 双程差分传播相位常数
下载PDF
郑州“7·20”极端暴雨的双偏振雷达回波与风场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李建阳 平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为了细致地了解郑州极端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与内部动力特征间的联系,利用地面自动站、探空、欧洲中期再分析资料以及双偏振雷达,分析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和成熟阶段的回波和雷达反演的风场结构,揭示了对流系统内粒子相态特征,动力特征... 为了细致地了解郑州极端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与内部动力特征间的联系,利用地面自动站、探空、欧洲中期再分析资料以及双偏振雷达,分析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和成熟阶段的回波和雷达反演的风场结构,揭示了对流系统内粒子相态特征,动力特征等宏微观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反射率因子特征为南北向的带状区域逐渐汇集为团状;径向速度特征为低层辐合和风向随高度顺转的强垂直风切变;基于雷达偏振量的分析,给出了对流系统局部结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差分反射率狭窄的强弧状区域可有效地指示对流系统内的强上升运动,其为极端降水系统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动力强迫;剖面上差分反射率柱与差分相位常数柱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分离现象,两者体现出对流系统内的强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展与增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偏振参量 风场 相态分布
下载PDF
贵州威宁冰雹云演变特征雷达观测研究
11
作者 邹书平 柯莉萍 +3 位作者 曾勇 罗雄 黄钰 李丽丽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3期12-23,共12页
【目的】为研究云贵高原东侧台地对流云(冰雹)单体形成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结合冰雹云单体回波演变特征,着重分析了2018年5月17日和2019年4月27日2次冰雹天气过程冰雹云单体Zh、Zdr、φdp、ρhv等偏振参量特征,以及不同相态降水粒子... 【目的】为研究云贵高原东侧台地对流云(冰雹)单体形成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结合冰雹云单体回波演变特征,着重分析了2018年5月17日和2019年4月27日2次冰雹天气过程冰雹云单体Zh、Zdr、φdp、ρhv等偏振参量特征,以及不同相态降水粒子分布与温度形成环境条件的对应关系。【结果】(1)若以45 dBz回波高度在0℃层高度以上、回波强度Z≥55 dBz、VIL≥20 kg·m-2作为冰雹识别指标,比降雹时间提前1~3体扫观测时间,冰雹预警时间提前量为6~18 min。(2)非球形大粒子区的Zdr在2.8~5.4 dB之间,φdp在179~191°之间,ρhv在0.85~0.99之间,与强回波区相对应,主要是有大雨滴粒子群所组成,近似于球形大粒子区的Zdr在-2.3~1.2 dB之间,φdp在180~235°之间,ρhv在0.54~0.90之间,主要分布的是霰或冰雹等球形粒子。(3)当近似于球形粒子(冰雹)位于非球形粒子(雨滴)的前侧且存在Zdr正中心区和负中心区时,这是由于风向风速的拖曳作用,使大雨滴团移动较小,霰或小冰雹朝向风的方向移动较快而使其处于强回波区前沿的结果。(4)研究中粒子识别分类算法没有考虑水凝物粒子所存在的温度环境条件,导致暖云中存在湿雪(WS)、冰晶(CR)等固态降水粒子,且缺少霰粒子分类识别产品,因而需要对水凝物粒子分类识别算法予以改进。【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偏振参量订正、数据质量控制和模糊逻辑粒子相态识别算法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演变特征 偏振参量 粒子识别 预警时间
下载PDF
雷达定量估测降水量中双偏振参量的算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畅 魏鸣 +1 位作者 刘红亚 陈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0-46,共7页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相较于业务广泛使用的单偏振雷达,可以获得水凝物相态等方面的信息,为短临预报、云降水物理研究及定量测量降水量提供了更多依据。为探索上海 WSR-88D 双偏振雷达资料在定量降水估测中的改进作用,引入双偏振参量水平反...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相较于业务广泛使用的单偏振雷达,可以获得水凝物相态等方面的信息,为短临预报、云降水物理研究及定量测量降水量提供了更多依据。为探索上海 WSR-88D 双偏振雷达资料在定量降水估测中的改进作用,引入双偏振参量水平反射率因子 Z h 、差分反射率因子 Z dr 、差分传播相移率 K dp 等,与自动站雨量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别试验了R( K dp )、R( K dp ,Z dr )、R( Z h ,Z dr )三种算法,进行了单站和面上的 Z-R关系定量估测降水量试验。研究表明:在单站试验中,得到的估计值与R( K dp )的结果基本一致,与此次降水中闵行站的反射率因子 Z 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 dp 一直较大有关,但从总体趋势上来看,与雨量计数据相比,这三种算法仍存在降水量估计不足的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多种 Z-R关系综合算法,在对流降水试验中,计算的显著降水区域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对应,强降水中心在对流的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皆有响应,在对流成熟阶段,强降水中心的降水估计与实际观测结果较接近,但是在对流发展阶段,强降水中心的降水存在高估,说明在 35 dBZ 以上的强回波区域,算法还有待改进,需进一步研究算法的本地化和降水类型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定量测量降水量
下载PDF
汗潜指纹紫外偏振反射特性研究(特约)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峰 贾镕 +3 位作者 刘晓 翟昊 王孙晨 吴云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汗潜指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指印类型,具有特征消失快且不易被检测等特点。根据其特点,使用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进行目标检测,相比传统强度图像,偏振参量图像可以提高目标对比度,有助于辨别不同背景中的目标。但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 汗潜指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指印类型,具有特征消失快且不易被检测等特点。根据其特点,使用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进行目标检测,相比传统强度图像,偏振参量图像可以提高目标对比度,有助于辨别不同背景中的目标。但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对角度、波段及客体材料等较为敏感,所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分析了汗潜指纹紫外偏振反射特性随角度、波段及客体材料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汗潜指纹在不同角度下表现出规律的偏振特性;在系统提供的四个光谱偏振通道中,近紫外波段相比之下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区分性;不同客体材料偏振特性差异变化较大,对比分析样本的紫外偏振反射特性能有效提高潜指纹的探测和识别性能,为汗潜指纹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潜指纹 紫外偏振 偏振参量 偏振反射特性 偏振成像探测
下载PDF
台风莫拉克的偏振参量演变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瑾 楚荣忠 +1 位作者 赵果 吴宗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09-816,共8页
2009年8月6~10日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对20090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进行了观测,根据台风的移动路径和进入雷达观测区域的台风不同部位,分为台风螺旋雨带、台风眼壁和台风后雨带3个部位,针对这3个部位的偏振参量及粒... 2009年8月6~10日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对20090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进行了观测,根据台风的移动路径和进入雷达观测区域的台风不同部位,分为台风螺旋雨带、台风眼壁和台风后雨带3个部位,针对这3个部位的偏振参量及粒子信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浅对流普遍存在于台风各个部位;台风各部位均有过冷水和湿雪存在,台风后雨带中还有少量霰粒子和冰雹粒子;且台风融化层特征明显,各部位均存在高ZDR、低ρHV(0)层带和小范围的高KDP层;台风眼区的粒径较其他两个部位粒径偏小;通过偏振参量统计发现ZH、ZDR和ρHV(0)垂直分布特征明显,不同部位差异较大,KDP在不同部位统计特征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拉克台风 偏振参量 粒子分类 融化层
下载PDF
不同波段雷达在咸阳冰雹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帆 高萌 王瑾婷 《陕西气象》 2021年第2期9-16,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西安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旬邑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2018年6月13日发生在咸阳北部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雷达回波特征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西安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旬邑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2018年6月13日发生在咸阳北部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雷达回波特征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发生在高层冷空气下滑、中低层存在辐合上升运动的环境背景下,降雹出现在冷涡底后部,较强对流不稳定能量、较好的热力不稳定条件和一定的垂直风切变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安C波段雷达和旬邑X波段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均表现出冰雹的弱回波区和三体散射特征,但两部雷达的回波特征有所差别:在同一高度上旬邑X波段雷达的回波强度比西安C波段雷达的弱;VIL的骤增、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差分传播相移因子K_(DP)、零延迟相关系数R_(HV)等偏振参量对冰雹的指示性也较好,当VIL最大值达到40 kg/m^(2)、密度高于3.5 g/m^(3),Z_(DR)为0或负值,R_(HV)迅速降低,K_(DP)接近于0,可判定冰雹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双线偏振天气雷达 回波特征 偏振参量
下载PDF
辽宁“21·11”特大暴雪的双偏振雷达参量特征分析
16
作者 金巍 胡志群 +2 位作者 曲姝霖 于涵 李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5-1590,共16页
2021年11月7—9日辽宁地区出现罕见特大暴雪过程(简称“21·11”特大暴雪),利用营口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不同降雪阶段的偏振参量特征差异,从中可以定性判断出过程的动力和微物理结构。强降雪时段(7日17:00—20:00,世界时)15 dB... 2021年11月7—9日辽宁地区出现罕见特大暴雪过程(简称“21·11”特大暴雪),利用营口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不同降雪阶段的偏振参量特征差异,从中可以定性判断出过程的动力和微物理结构。强降雪时段(7日17:00—20:00,世界时)15 dBZ以上回波伸展到8 km附近,35 dBZ水平反射率因子(ZH)强度伸展到5 km以上,而且低层3 km高度以下点缀着40 dBZ以上的强反射率因子,说明本次高架对流降雪过程对流旺盛,空气中水汽条件深厚,容易形成较大直径与较高数浓度的雪花,产生强降雪;但是,差分反射率(ZDR)为-0.3~0.3 dB,高层和低层ZDR值均接近于0,下落的粒子形状近似圆球状,说明空中雪的粒子主要为小球形冰晶和雪花。在最强降雪时段,7 km高度的空中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出现较大正值[≥0.3 (°)·km^(-1)],说明高空冰晶和雪粒子有较高的数浓度,可以用来预测降雪强度跃增。辽宁中部的强降雪粒子雷达特征为:在>2.0 mm小时强降雪估测中,ZH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33~35 dBZ和21~26 dBZ,ZDR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3~-0.2 dB和0.3~0.8 dB,回波越强,反而ZDR越小,甚至为负值,说明强降雪过程中上升气流强,雪粒子主要以圆球状或竖椭圆状方式下落;在强降雪过程中,KDP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在0.2~0.4 (°)·km-1和0.1~0.2 (°)·km^(-1)之间,相关系数(CC)均大于0.98,说明强降雪时段雪花浓度更高,整个降雪过程雪花粒子相态的一致性较好,均以干雪为主。同时,ZDR偏振参量可以较好地识别干雪相态特征,双偏振雷达融化层(ML)和粒子分类(HCL)产品对降水粒子的判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暴雪 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下载PDF
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冰雹和强降水天气识别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毕力格 苏立娟 +1 位作者 佟小林 关彦如 《内蒙古气象》 2017年第4期27-31,共5页
文章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通过分析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传播相移和零滞后相关系数等双偏振参量特征,识别了呼和浩特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与对应时刻的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了识别效果。从个例分析结果来看,此X波段双... 文章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通过分析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传播相移和零滞后相关系数等双偏振参量特征,识别了呼和浩特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与对应时刻的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了识别效果。从个例分析结果来看,此X波段双偏振雷达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当雷达回波强度大、差分传播相移小且差分反射率因子和零滞后相关系数也较小时,产生冰雹的可能性较大;当差分反射率因子值较大,差分传播相移高且零滞后相关系数接近1时,由大粒子组成的强降水天气的可能性大。同时,雨滴谱仪的天气现象识别、粒子谱连续监测和高频率数据采集等特征,在双偏振雷达的冰雹和强降水天气识别检验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冰雹 强降水 雨滴谱
下载PDF
潜指纹紫外偏振图像模糊自适应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镕 王峰 +3 位作者 袁宏武 拓浩男 姜兆祯 吴云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7-272,278,共7页
潜指纹紫外偏振图像由紫外强度图像与偏振度参量图像融合而成,可实现潜指纹准确检测与识别,然而目前无法选择最优偏振参量表征目标特性。在现有偏振图像融合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紫外偏振图像模糊自适应融合算法。从紫外偏振图像解析出... 潜指纹紫外偏振图像由紫外强度图像与偏振度参量图像融合而成,可实现潜指纹准确检测与识别,然而目前无法选择最优偏振参量表征目标特性。在现有偏振图像融合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紫外偏振图像模糊自适应融合算法。从紫外偏振图像解析出多个偏振参量图像,使用模糊积分自适应选择最佳偏振参量图像,利用离散平稳小波变换将紫外强度图像和最佳偏振参量图像分解为高、低频系数,按照最大值规则融合高频系数,采用稀疏表示规则融合低频系数,并通过离散平稳小波逆变换获得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LP、PCA等融合算法相比,该算法所得融合图像能更好地保留强度图像特征与偏振参量高频信息,提高目标对比度并增强目标细节特征,对不同材质的潜指纹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偏振 偏振图像 偏振参量 自适应融合 潜指纹
下载PDF
显著性偏振参量深度稀疏特征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美荣 徐国明 袁宏武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26-136,共11页
基于偏振成像特点和深层特征分类需求,提出一种显著性偏振参量深度稀疏特征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偏振解析基础上构造显著性偏振参量图像作为检测源图像;然后在判别式字典对下对待检测图像进行稀疏特征学习,并以字典对作为分类器... 基于偏振成像特点和深层特征分类需求,提出一种显著性偏振参量深度稀疏特征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偏振解析基础上构造显著性偏振参量图像作为检测源图像;然后在判别式字典对下对待检测图像进行稀疏特征学习,并以字典对作为分类器在卷积神经网络(CNN)框架下进行目标分类和定位;最后结合偏振成像探测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典型目标和应用场景进行数据采集和模型训练,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测得分和平均检测精度上都比直接偏振方向方法有所提高,验证了其有效性,该方法对于有效提升偏振成像探测能力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偏振参量 稀疏特征 显著性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激光偏振参量对光场感生电离电子碰撞机制等离子体电离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建新 王骐 +1 位作者 夏元钦 陈德应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1-325,共5页
以基于光场感生电离电子碰撞机制的类钯氙系统为例 ,计算并讨论了不同抽运激光偏振对等离子体的电离速率、阈值激光强度、电子在激光场中的剩余能量、各电荷态相对集居数、初始电子能量分布等电离参量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激... 以基于光场感生电离电子碰撞机制的类钯氙系统为例 ,计算并讨论了不同抽运激光偏振对等离子体的电离速率、阈值激光强度、电子在激光场中的剩余能量、各电荷态相对集居数、初始电子能量分布等电离参量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激光功率密度下 ,激光偏振对类钯氙 4 1.8nm 4d95d1S0 4d95 p1P1跃迁的X射线激光放大影响很大 ,圆偏振激光抽运更有利于类钯氙 4 1.8nm 4d95d1S0 4d95 p1P1跃迁的X射线激光放大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电子碰撞机制 类钯氙系统 电离参量 偏振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