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被引量:770
1
作者 李舜伟 李焰生 +6 位作者 刘若卓 乔向阳 万琪 杨晓苏 于生元 于挺敏 邹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65-86,共22页
第一章 背景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青春期前的儿童患病率约为4%,男女相差不大。青春期后,
关键词 偏头痛 治疗指南 诊断 中国 青春期前 神经血管 首次发病 青春期后
下载PDF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322
2
作者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 李焰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94-696,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和慢性的神经血管疾患,患病率为5%~10%,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有着相当的危害,它不仅因频繁和严重的头痛导致患者的学习与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而且也与脑卒中...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和慢性的神经血管疾患,患病率为5%~10%,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有着相当的危害,它不仅因频繁和严重的头痛导致患者的学习与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而且也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当前,我国偏头痛诊治的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诊断混乱和防治不规范,患者的就医率、正确诊断率和规范治疗率都很低。为此,在参照多个国际性偏头痛防治共识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共识,适用于神经科、普通内科和全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诊断率 偏头痛 专家共识 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 血管疾患 慢性疾病 发病高峰 遗传背景 工作能力
原文传递
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9
3
作者 郭述苏 薛广波 +2 位作者 王桂清 王笑中 王耀中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进行了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按随机或选点抽样3,837,597人。共查出患者37,808例,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内陆高原为我国高患病地带,中南沿海省市患病率低。男女之比为1:4。25~2... 本文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进行了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按随机或选点抽样3,837,597人。共查出患者37,808例,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内陆高原为我国高患病地带,中南沿海省市患病率低。男女之比为1:4。25~29岁患病率最高(1927·4/10万),10岁以下最低(42.6/10万)。北方内陆地区于夏季头痛发作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以春季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流行病 学中国
下载PDF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4
作者 谭亮 樊光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9期571-573,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发病机...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最新偏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 被引量:83
5
作者 于生元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关键词 偏头痛 疾病分类 诊断标准 视网膜 脑梗死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6
作者 杜艳芬 王纪佐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2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综述近年来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 ,包括三叉神经血管假说 ,三叉神经炎性反应学说 ,皮质扩散抑制假说 ,5 羟色胺、一氧化氮、镁、遗传与偏头痛相关性机制的阐明 。
关键词 偏头痛 发病机制 5-羟色胺 一氧化氮 偏头痛共发病
原文传递
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症状学评价 被引量:70
7
作者 付先军 宋旭霞 +5 位作者 周永红 胡怀强 刘伟 王栋先 付强 王新陆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对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行为症状学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应用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采用持续时间分段计数的方法,通过空白对照和药物反证治疗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空白组始终未出现行为症状表现(耳红、挠头、爬... 目的对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行为症状学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应用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采用持续时间分段计数的方法,通过空白对照和药物反证治疗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空白组始终未出现行为症状表现(耳红、挠头、爬笼);模型组与治疗组均于3min以后出现行为症状表现,药物组对大鼠行为症状表现有明显干预作用。结论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症状学评价是观察治疗偏头痛药物疗效的较为全面客观、且能量化的一项合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物模型 行为学 症状学
原文传递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 被引量:80
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9 位作者 董钊 王晓琳 何绵旺 张明洁 韩珣 冉晔 代维 张淑华 林晓雪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81-898,共18页
偏头痛是位列第二的常见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但国内仍存在诊断正确率低、治疗不规范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偏头痛机制的深入研究,其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均有所更新。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 偏头痛是位列第二的常见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但国内仍存在诊断正确率低、治疗不规范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偏头痛机制的深入研究,其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均有所更新。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制订,在2011年、2016年第一、二版《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基础上,通过更新与评估偏头痛高质量文献并综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意见,针对偏头痛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阐述,以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治效率及临床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规范化诊治 临床循证实践指南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0
9
作者 罗盛 王新德 +6 位作者 匡培根 贾建平 杨志杰 周宝玉 余华峰 常蜀英 马维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颗粒 (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细辛等 )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偏头痛患者 ,男性 4 2例 ,女性 70例 ,年龄 19~ 75岁 ,平均年龄为 ( 3 8 1±9 8)岁 ,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颗粒 (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细辛等 )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偏头痛患者 ,男性 4 2例 ,女性 70例 ,年龄 19~ 75岁 ,平均年龄为 ( 3 8 1±9 8)岁 ,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  ( 1)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治疗中治疗组比安慰剂组较明显地减少总发作次数 (分别为 3 1± 2 5和 4 2± 2 7,Z =2 16,P =0 0 3 )和总发作时间 (h)分别为 3 1 0± 4 8 0和 5 1 2± 73 8,Z =2 86,P =0 0 0 4。 ( 2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总发作次数减少率 ( % )分别为 4 9± 0 3和 3 0± 0 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Z =5 76,P <0 0 0 1)。 ( 3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中偏头痛伴随症状 ,如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的观察表明无明显差异。 ( 4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 3例 ( 5 4 % ) ,安慰剂组 1例 ( 1 8% )。 ( 5 )血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无特殊改变。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可用于治疗偏头痛 ,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 ,但对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出现的伴随症状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药治疗 养血清脑颗粒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偏头痛发病机理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0
作者 何小华 张苏明 阮旭中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病理 治疗 防治
下载PDF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1
作者 叶深琼 王相明 张月辉 《医学综述》 2020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复杂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偏头痛预防及发作期治疗均不理想,与偏头痛发作机制不清密切相关,故探讨偏头痛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学...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复杂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偏头痛预防及发作期治疗均不理想,与偏头痛发作机制不清密切相关,故探讨偏头痛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学说众多,主要包括血管学说、神经元学(皮质扩散抑制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炎症介质学说等,但近年来诸多学者致力于偏头痛磁共振成像及基因遗传相关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相关基因遗传易感性,并相继提出中枢神经系统学说及基因遗传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发病机制 磁共振成像 基因遗传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及国际头痛学会共识文件 被引量:62
12
作者 华驾略 李焰生 +9 位作者 Lempert T Olesen J Furman J Waterston J Seemungal B Carey J Bisdorff A Versino M Evers S Newman-Toker D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本文提供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由Bara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委员会及国际头痛学会(IHS)偏头痛分类分委员会共同制定。分类包括前庭性偏头痛及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与IHS的常规程序相同,前庭性偏头痛作为一种新分类,将首先出现在第3... 本文提供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由Bara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委员会及国际头痛学会(IHS)偏头痛分类分委员会共同制定。分类包括前庭性偏头痛及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与IHS的常规程序相同,前庭性偏头痛作为一种新分类,将首先出现在第3版国际头痛分类(ICHD-3)的附录中。若积累了进一步的证据,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也许会纳入更晚的ICHD版本中。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建立在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具有偏头痛病史、前庭症状与偏头痛症状间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并排除其他可导致前庭症状的病因。符合前庭性偏头痛诊断的症状包括不同类型的眩晕及头部活动诱发的头晕伴恶心。症状的严重程度必须为中重度。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限于5 min^72 h的时间窗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眩晕 头晕 前庭 诊断标准 Barany学会 国际头痛学会
原文传递
我国六城市居民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1
13
作者 程学铭 蔡琰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CSCD 1990年第1期44-46,共3页
本文报告我国六个城市偏头痛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病率为6.3/1000,好发于年轻女性(女:男=3.5:1),诱发因素主要是精神情绪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阳性家族史及过敏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偏头痛 流行病学 患病率
下载PDF
氟桂嗪预防偏头痛的双盲疗效观察 被引量:61
14
作者 吴保仁 王洪典 +2 位作者 任雪芳 冯幼启 粟秀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氟桂嗪是一种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可预防偏头痛发作。现将西比灵(盐酸氟桂嗪)和安慰剂对60例偏头痛进行双盲对照的疗效结果加以报道。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以病程>=1年,每月发作频度>=1次的普通或典型偏头痛患者为入选对象。入选病例... 氟桂嗪是一种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可预防偏头痛发作。现将西比灵(盐酸氟桂嗪)和安慰剂对60例偏头痛进行双盲对照的疗效结果加以报道。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以病程>=1年,每月发作频度>=1次的普通或典型偏头痛患者为入选对象。入选病例共6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年龄16~60岁(平均38.4岁);病程1~30年(平均10.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嗪 偏头痛 预防
下载PDF
偏头痛 被引量:57
15
作者 匡培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之一.其特点为原发性、中或重度、跳痛或搏动性、一侧或双侧头痛,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无头痛及阳性体征,随年龄增长有痊愈趋势,有家族遗传史.过去二十多年尤其是近10年,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促使... 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之一.其特点为原发性、中或重度、跳痛或搏动性、一侧或双侧头痛,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无头痛及阳性体征,随年龄增长有痊愈趋势,有家族遗传史.过去二十多年尤其是近10年,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促使对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诊断 治疗 偏头痛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 被引量:51
16
作者 赵凌 任玉兰 梁繁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7-472,共6页
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178种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偏头痛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脉、腧穴以及腧穴配伍,并分析... 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178种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偏头痛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脉、腧穴以及腧穴配伍,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以胆经选用频次最高,且具体腧穴的选用上既有病位局部腧穴,又有病位远端的四肢腧穴。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历代都非常重视阳经腧穴的选用,其中又以少阳经脉的风池、丝竹空和率谷使用最为频繁。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除了重视头部经气相贯相交最为集中的交会穴外,还重视选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如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五输穴。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对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进行提取和分析发现,经络理论是指导临床的基础和选穴的前提,特定穴是组成处方的主要部分和配伍选用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偏头痛 数据库 文献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2
17
作者 于生元 董钊 +3 位作者 李焰生 万琪 周盛年 乔向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2120例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开始及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记录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服药剂量、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2120例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开始及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记录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服药剂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压.结果:治疗后4周末、8周末及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均P<0.05),频率明显减少(均P<0.05),盐酸氟桂利嗪用量亦明显减少(均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钙通道 盐酸氟桂利嗪
下载PDF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VAS评分头痛强度及MSQ评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3
18
作者 章海凤 常小荣 +1 位作者 刘密 刘未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每次治疗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偏头痛强度、VAS评分、MSQ量表计分等指标变化,判断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S计分、头痛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有明显近期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针刺非经非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 特定穴 VAS评分 MSQ评分
下载PDF
偏头痛共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9
作者 张月战 徐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0-364,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反复发作,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药物滥用等。研究发现偏头痛与脑梗死、脑出血、抑郁症、癫痫、不宁腿综合征、眩晕、哮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心血管疾病等存在共病关系,...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反复发作,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药物滥用等。研究发现偏头痛与脑梗死、脑出血、抑郁症、癫痫、不宁腿综合征、眩晕、哮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心血管疾病等存在共病关系,然而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偏头痛与其共病的可能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偏头痛与其共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共病现象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MMP-9、TNF-α及LPA的影响 被引量:52
20
作者 高萍 孟亚楠 苏立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头痛宁组(盐酸氟...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头痛宁组(盐酸氟桂利嗪+头痛宁治疗)、常规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各60例,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头痛发作频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程度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MMP-9、TNF-α及LPA水平。结果治疗后,头痛宁组患者的头痛发作频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程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宁组患者的血清MMP-9、TNF-α及LP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宁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常规组的81.67%(4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肯定,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MMP-9、TNF-a及LPA水平,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宁胶囊 氟桂利嗪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肿瘤坏死因子-α 溶血磷脂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