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
作者 袁菊 刘蕾蕾 +5 位作者 史传兵 王璇 时珊珊 王小桐 陆珍凤 饶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38~70岁,中位年...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38~70岁,中位年龄56岁,肿块平均直径4 cm,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镜下见肿瘤细胞结节状生长,瘤细胞上皮样,卵圆形或梭形,大而肥胖,胞质嗜酸性,核仁小,核分裂罕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D31、Fli-1、CK(AE1/AE3),不表达S-100、desmin、SMA。结论 PHE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需与上皮样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上皮样血管肉瘤等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珂 孙庆文 +3 位作者 王婷 李小静 张宁 黄鹏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2-276,共5页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是一种罕见中间型血管内皮瘤,最早由Hornick等[1]在2011年提出.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作为一个独立亚型归入血管内皮瘤[2].
关键词 血管内皮 上皮样血管内皮 上皮样肉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误诊为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俊栋 施为 +2 位作者 李吉 谢红付 胡永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0-395,共6页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组织学上肿瘤性血管和内皮分化的形态特征皆不明显,易与上皮样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或肌源性肿瘤相混淆。PHE好发于青年男性,多见于四...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组织学上肿瘤性血管和内皮分化的形态特征皆不明显,易与上皮样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或肌源性肿瘤相混淆。PHE好发于青年男性,多见于四肢,典型表现为单个肢体多个中心侵犯,可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各层,常伴有显著的疼痛。PHE组织病理特点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主要由疏松的呈束状或片状分布的梭形细胞组成,形态上可出现横纹肌母细胞样或上皮样细胞,可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多见,核异型及核分裂像少见。肿瘤细胞常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ETS相关基因(ETS-related gene,ERG)、Friend白血病病毒整合基因(Friend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1,FLI1)和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tegrase interactor 1,INI1),部分患者阳性表达CD31。1例青年女性因发现皮下肿块伴剧烈疼痛就诊,先后被误诊为带状疱疹、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PH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最新的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上皮样肉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 低度恶纤维组织细胞
下载PDF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岚 石麒麟 崔戈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6期595-596,F0003,共3页
假肌源性血管瘤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由Hornick等[1]2011年提出,好发于青年男性的四肢,尤以下肢多见,可累及软组织浅部或深部,20%累及骨,肿瘤具有上皮样肉瘤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部分特点,2013年WHO软组织... 假肌源性血管瘤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由Hornick等[1]2011年提出,好发于青年男性的四肢,尤以下肢多见,可累及软组织浅部或深部,20%累及骨,肿瘤具有上皮样肉瘤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部分特点,2013年WHO软组织分类将PH列为中间型血管肿瘤的新类型[2]。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约60例,因临床及组织学形态与上皮样肉瘤(epitheioiol sarcoma,ES)相似而易误诊为上皮样肉瘤。现报道1例,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探讨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对其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上皮样肉血管内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FLI1 CD31
下载PDF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娜 王志敢 +1 位作者 蒋莎莉 赵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HE)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9年6月长沙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例PH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患者HE切片及免疫组化片,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7岁,因发现右小腿痛性...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HE)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9年6月长沙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例PH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患者HE切片及免疫组化片,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7岁,因发现右小腿痛性肿物而住院,MRI检查显示右小腿骨质及多处软组织密度改变。活检显示肿瘤细胞轻度异型,胞质深嗜伊红色,呈胖梭形、上皮样及横纹肌母细胞样,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标志物、FOSB及INI1,Ki-67增殖指数5%。化疗1疗程,结合长期中草药及康复训练等治疗,肿瘤消退。结论PHE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血管内皮源性软组织肿瘤。需与纤维组织细胞瘤、上皮样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结节性筋膜炎、棕色瘤等良恶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 血管内皮
原文传递
骨原发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的影像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丽君 付燕飚 +4 位作者 林秾 李冰皓 杨婷 王加伟 徐雷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50-2054,共5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HE)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骨原发PHE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总结临床影像特点,包括发病年龄、病变分布特征、骨破坏形态和磁共... 目的探讨骨原发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HE)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骨原发PHE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总结临床影像特点,包括发病年龄、病变分布特征、骨破坏形态和磁共振信号特点等。结果6例中,4例单发,2例多发。5例累及单个肢体,1例局限骨盆。2例多发病灶均局限于单侧肢体,邻关节两侧生长分布较密集;3例单发病灶邻关节生长。6例肿瘤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同时累及骨皮质和髓腔,4例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127个病灶位于长骨,其中103个呈偏心性生长,其中96个病灶呈纵行生长,表现为病灶长轴与肢体纵轴一致。6例MRI表现T1WI等信号,脂肪抑制T2WI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结论骨原发PHE好发于四肢尤其是下肢骨端,并局限于单侧肢体,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多发或单发;多发病灶常集中累及单个肢体,病灶多偏心性,病灶长轴与肢体纵轴一致;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这些特征对骨原发PHE的影像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放射摄影术 核素显像
原文传递
腹壁剖宫产切口处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误诊1例
7
作者 阮晓枫 陈春林 +2 位作者 袁烁 郜洁 邓高丕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7-638,共2页
1病例简介患者,女,27岁,G2P2,因“剖宫产术后发现腹壁疤痕处疼痛性包块4 +月”于2018年5月2日收入院。患者曾于2017年11月28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018年1月31日产后第一次月经来潮,伴有下腹隐痛。产后第二次月经:2018年3月14日至3月24... 1病例简介患者,女,27岁,G2P2,因“剖宫产术后发现腹壁疤痕处疼痛性包块4 +月”于2018年5月2日收入院。患者曾于2017年11月28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018年1月31日产后第一次月经来潮,伴有下腹隐痛。产后第二次月经:2018年3月14日至3月24日,经期下腹疼痛明显,并于下腹部剖宫产疤痕旁发现一痛性包块,月经干净后下腹疼痛稍缓解,但包块仍有明显压痛,遂就诊于我院。腹壁彩超示:左侧疤痕切口上方见一低回声包块,范围约19mm×11m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CDFI: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考虑内膜异位症?子宫附件彩超未见异常。末次月经2018年4月17日,经期下腹部疼痛剧烈难忍,以疤痕旁包块为甚,遂收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腹壁剖口产切口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1例
8
作者 徐秋杰 王仁辉 +1 位作者 夏候伟 陆钰黎 《浙江实用医学》 2022年第2期148-150,157,共4页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HE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肿瘤位于小腿部位,超声示皮下不均匀回声,MR示腓肠肌外侧团块状混...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HE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肿瘤位于小腿部位,超声示皮下不均匀回声,MR示腓肠肌外侧团块状混杂信号,增强见不均匀强化。巨检为不规则形肿物,体积3.0cm×2.0cm×2.0cm,切面灰黄灰红。组织学形态表现为肿瘤边界不清,呈结节状、片状分布,侵及皮下脂肪组织及肌组织。瘤细胞呈梭形、胖梭形,部分呈上皮样,核呈圆形、卵圆形,空泡状,可见小核仁,胞浆丰富,嗜伊红,类似横纹肌母细胞。部分间质硬化,似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样。瘤细胞间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核分裂象少见,未见坏死。免疫表型:AE1/AE3、CD31、ERG阳性,CD34、Desmin、EMA、MUC4阴性,INI1表达未缺失,Ki6710%-20%。结论PHE是一种少见软组织血管内皮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需与上皮样肉瘤、肌源性肿瘤、转移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横纹母细胞 FOSB抗体
下载PDF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一例分析并文献回顾
9
作者 黎继昕 张帆 杨绮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我院一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行右侧...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我院一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行右侧髂骨肿物及右臀部皮下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中度恶性的血管内皮瘤,影像学上具有软组织肿瘤的特点,熟悉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软组织肿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股骨近端骨原发性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一例影像及病理分析
10
作者 周兴顺 过哲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27-629,共3页
骨原发性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是一种罕见的骨的中间型血管源性肿瘤,报道较少,且多以病理报道为主。现报告1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PHE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以扩大该病的影像... 骨原发性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是一种罕见的骨的中间型血管源性肿瘤,报道较少,且多以病理报道为主。现报告1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PHE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以扩大该病的影像学资料库,助力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股骨肿 骨肿 骨原发血管内皮
原文传递
雌二醇对EOMA细胞增殖、ERα、ERβ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晓峰 王宁 +4 位作者 李亚莎 金先庆 王佚 李晓庆 周德凯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878-1880,1884,共4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鼠源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EOMA细胞)生长,雌激素α、β受体亚型(ERα、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10、100nmol/L浓度的E2分别作用于EOMA细胞,同时设对照组(不加E2)。四甲基偶氮唑蓝(M...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鼠源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EOMA细胞)生长,雌激素α、β受体亚型(ERα、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10、100nmol/L浓度的E2分别作用于EOMA细胞,同时设对照组(不加E2)。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其对EOMA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OMA细胞的ERα、β表达强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分泌水平。结果 1nmol/L E2组在36h时高于对照组(P<0.05);10nmol/L E2组、100nmol/L E2组各个时间点O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6h时OD值最高(P<0.01)。E2作用下10nmol/L E2组ERα和ERβ水平及100.0nmol/L E2组ERα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24、48h时,各浓度E2组与对照组的VEGF水平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时100nmol/L E2组和10nmol/L E2组VEGF水平均高于1nmol/L E2组(P<0.05)。结论 E2可促进EOMA细胞增殖,可能主要通过ERα、VEGF表达水平上调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内皮 血管 血管 血管内皮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