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殖民地中国“假洋鬼子”的文学构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永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7-160,共24页
"假洋鬼子"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伴生物,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复杂性紧密相关,它是透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意愿与矛盾的一面镜子。文学中的"假洋鬼子"形象可分为喜剧型、悲剧型和悲喜剧混杂型三种,并经历了以下嬗变:从&qu... "假洋鬼子"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伴生物,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复杂性紧密相关,它是透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意愿与矛盾的一面镜子。文学中的"假洋鬼子"形象可分为喜剧型、悲剧型和悲喜剧混杂型三种,并经历了以下嬗变:从"中西合污的纨绔子弟",到"新旧彷徨的求新变异者",到"身份犹疑的留学生",再到"挟洋自重的市侩洋奴"。"假洋鬼子"的文学构型是以半殖民地社会为基础背景,以文化身份为重点,沿着身体身份、民族身份、社会身份这三个维度展开。在辫子与思想启蒙、乔装与身份认同、权势与复制时光等表述上,"假洋鬼子"文学形象有其独特分析透视价值。这一文学形象隐含着半殖民地知识分子特殊的生命境遇、尴尬的身份、变异的文化心态,从中折射出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曲折与困境。以科学、批判的眼光,深入分析"假洋鬼子"文学形象,对于确立文化自信和重建中国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洋鬼子 文学构型 半殖民地 身体政治 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晚清至“五四”的译者形象变迁及其缘由探源 被引量:9
2
作者 贺爱军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0,共8页
本文梳理了晚清至"五四"期间的译者形象,并探究了译者形象形成及其转变的社会历史缘由。笔者认为译者形象既是一种具体的符号形式,也是一种社会心理表征,它折射出想象主体所处的历史语境以及主体文化对异质他者文化的想象和... 本文梳理了晚清至"五四"期间的译者形象,并探究了译者形象形成及其转变的社会历史缘由。笔者认为译者形象既是一种具体的符号形式,也是一种社会心理表征,它折射出想象主体所处的历史语境以及主体文化对异质他者文化的想象和态度。译者的形象建构与其说是对译者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不如说是对中国特定历史语境的隐喻性表达。晚清至"五四"期间,在中国社会历史语境和社会风尚的双重变奏中,译者由"汉奸""假洋鬼子"的负面形象转变为"奶娘"和"盗火者"的正面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形象 通事 假洋鬼子 盗火者 社会历史语境
原文传递
真“阿Q”与“假洋鬼子”:论《马伯乐》的战时症候
3
作者 杨崇源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马伯乐》是萧红的长篇代表作,因独特的讽刺格调而成为抗战文艺的另类,但无疑是20世纪40年代文坛值得打捞的精品。在人物构型上,萧红受到了鲁迅的文学启悟,成功调适了作为时代征象的“阿Q性”和“假洋鬼子性”,由此建构出马伯乐“假洋... 《马伯乐》是萧红的长篇代表作,因独特的讽刺格调而成为抗战文艺的另类,但无疑是20世纪40年代文坛值得打捞的精品。在人物构型上,萧红受到了鲁迅的文学启悟,成功调适了作为时代征象的“阿Q性”和“假洋鬼子性”,由此建构出马伯乐“假洋鬼子阿Q”的形象。在文学特质上,萧红延续以往的日常化角度、絮语式写作和冷静的叙述策略,拟游记体的发明接通了文学与现实世界之联系,为马伯乐形象的铺展提供空间。在创作观念上,萧红立足于流亡体验,在写作中贯穿了另一种“战时生活论”,经由“假洋鬼子阿Q”的发现,调适了“启蒙”与“救亡”的话语背反。因此《马伯乐》同时指向萧红以体验为本的创作观和救亡语境下的启蒙观,可被视为“反抗战文艺的抗战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 假洋鬼子 《马伯乐》 启蒙 救亡
下载PDF
屈辱与启蒙——由“假洋鬼子”的辫子探鲁迅的创作动因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永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130,共6页
剪辫在半殖民中国除了与革命造反相联系,也意味着归顺西方的身体话语,从而成为现代启蒙观念的一部分。鲁迅的启蒙立场与"假洋鬼子"的辫子之间,有着内在的隐秘联络。对于鲁迅来说,"假洋鬼子"称谓是一把双刃剑,既可... 剪辫在半殖民中国除了与革命造反相联系,也意味着归顺西方的身体话语,从而成为现代启蒙观念的一部分。鲁迅的启蒙立场与"假洋鬼子"的辫子之间,有着内在的隐秘联络。对于鲁迅来说,"假洋鬼子"称谓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指称鲁迅所鄙夷的速成班清国留学生之类的人物,又是民众与守旧人士加在他身上的恶名,需要加以"辩诬"和"正名"。这就造成了鲁迅关于"假洋鬼子"的言说,进入了屈辱与启蒙的吊诡关系,并且决定了《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等作品的启蒙叙事交织着悲哀与愤懑的心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假洋鬼子 辫子 启蒙 屈辱
原文传递
从假洋鬼子到旗袍:中国近现代租界与被殖民文化的主体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代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39,I0003,I0004,共13页
不同于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突显西方殖民文化的话语霸权,普拉特“接触区”理论和霍米·巴巴“居间”空间理论都强调了被殖民文化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中国近现代租界就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接触区”或“居间”空间。异质文化冲突有... 不同于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突显西方殖民文化的话语霸权,普拉特“接触区”理论和霍米·巴巴“居间”空间理论都强调了被殖民文化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中国近现代租界就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接触区”或“居间”空间。异质文化冲突有不同应对方式,暴力冲突是历史上常见的但并非唯一应对方式。假洋鬼子和旗袍作为租界新型混合性文化的产物,因其双重文化身份成为联结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纽带,为中国本土文化社群所利用,以此强调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本土文化社群将对西方文化的消极文化接受转换为对本土文化的积极文化输出,保持了自身的地位,从而在中西文化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其实质是非暴力的文化抵抗和温和的文化合作。这是中国文化在不平等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形成的应对策略,对于拓展后殖民理论和推动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其他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文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均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洋鬼子 旗袍 租界文化 被殖民文化 后殖民理论
下载PDF
“假洋鬼子”·“里通外国的人”·“秃儿。驴”——也谈《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全之 金智贤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141,195,共8页
阿Q赋予钱大少爷三个称号:一个是“假洋鬼子”,属于诨名;一个是“里通外国的人”,属于罪名;一个是“秃儿。驴”,属于骂名。但历来研究者只重视第一个称号,对后两个一笔带过或避而不谈。事实上,第二个称号内涵丰富。它是清末“汉奸”话... 阿Q赋予钱大少爷三个称号:一个是“假洋鬼子”,属于诨名;一个是“里通外国的人”,属于罪名;一个是“秃儿。驴”,属于骂名。但历来研究者只重视第一个称号,对后两个一笔带过或避而不谈。事实上,第二个称号内涵丰富。它是清末“汉奸”话语流布、反洋教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影响下在民间形成的一个集体想象物,也与阿Q本人的立场和态度有关。骂钱大公子是一个“里通外国的人”,绝不意味着阿Q有一颗爱国心。他对钱大公子的辱骂,只不过是空洞的能指,是搬用的套语,与句子本身的意义相去甚远,与“假洋鬼子”一起构成了一个颇有讽刺意味的表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 汉奸 假洋鬼子
原文传递
论鲁迅小说中的“假洋鬼子”面目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学云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7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阿Q正传》 原型人物 假洋鬼子
下载PDF
民族自觉的文学塑形与异化镜像——论竹枝词中的“假洋鬼子”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6-86,共11页
从异质文化间文学镜像角度来思考竹枝词的近代转型,就会发现清末民初竹枝词中出现了“假洋鬼子”。它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西俗东移和西学东渐的产物,集中地反映了现代民族意识觉醒中社会群体认同的主体性。竹枝词中的“假洋鬼子”主... 从异质文化间文学镜像角度来思考竹枝词的近代转型,就会发现清末民初竹枝词中出现了“假洋鬼子”。它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西俗东移和西学东渐的产物,集中地反映了现代民族意识觉醒中社会群体认同的主体性。竹枝词中的“假洋鬼子”主要包括有“冶游弟子”“留学生”“洋奴”“西崽”等四种类型,在竹枝词中经由书写者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身份认同、审美认同等多重视角中建构出文学文本意义上的异化镜像,此类形象为知识阶层对文化危机、文化自觉、文化选择等社会转型心理诉求提供了路径。在维新变革的社会思潮中,可窥探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民族自觉的细微变化,同时也是中国“他者化”的文化隐喻,具有特殊的文学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洋鬼子 文化记忆 民族自觉 异化镜像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再论“假洋鬼子” 被引量:2
9
作者 郜元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6,共12页
“假洋鬼子”在小说《阿Q正传》中并非通行的绰号,而是阿Q私下对钱大少爷的腹诽之词。阿Q对“假洋鬼子”深恶痛绝并不代表作者的态度。小说对“假洋鬼子”进洋学堂、出洋、归国、剪辫和革命诸事的叙述都不充分,留下大段空白,而“假洋鬼... “假洋鬼子”在小说《阿Q正传》中并非通行的绰号,而是阿Q私下对钱大少爷的腹诽之词。阿Q对“假洋鬼子”深恶痛绝并不代表作者的态度。小说对“假洋鬼子”进洋学堂、出洋、归国、剪辫和革命诸事的叙述都不充分,留下大段空白,而“假洋鬼子”这些并未加以充分叙述的细节又都与作者本人的经历高度重合。作者不回避这种重合,相反很慷慨地将自己的经历馈赠给一位近乎负面的次要人物,同时又在关键细节上跟这位有如自己影子似的人物巧妙剥离。倘若不能充分顾及作者描写手段和寄托方式的特殊性,就很难正确认识在《阿Q正传》中地位仅次于阿Q的次要人物“假洋鬼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洋鬼子 次要人物 留白 经历的重合 剥离
下载PDF
士绅阶层的近代蜕变——试论《呐喊》、《彷徨》的一个重要主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红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既有研究多顺应阶级话语,以"地主"和"地主阶级"来指称《呐喊》、《彷徨》中的统治者人物形象,而遮蔽了在其时社会形态和权力结构中他们本有的"士绅"身份。《呐喊》、《彷徨》生动展现了传统中国士绅阶层... 既有研究多顺应阶级话语,以"地主"和"地主阶级"来指称《呐喊》、《彷徨》中的统治者人物形象,而遮蔽了在其时社会形态和权力结构中他们本有的"士绅"身份。《呐喊》、《彷徨》生动展现了传统中国士绅阶层的特征,进而深刻反映了这一阶层在近现代社会剧变中分化、蜕变的复杂历程。从传统"士绅"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历程,已经构成《呐喊》、《彷徨》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视野下,系统地梳理和分析这一人物谱系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彷徨》 “士绅” 假洋鬼子 《故乡》
下载PDF
在阿Q绝对中心论之外——“假洋鬼子”接受小史(上) 被引量:1
11
作者 郜元宝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41,共10页
一、阿Q与“假洋鬼子”/中心与次中心“假洋鬼子”并非一开始就成为《阿Q正传》接受史上的重要话题,他有一个缓慢走出阿Q的光环而逐渐引人瞩目的接受过程。从1921年底1922年初《阿Q正传》问世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论述《阿Q正传》的重要... 一、阿Q与“假洋鬼子”/中心与次中心“假洋鬼子”并非一开始就成为《阿Q正传》接受史上的重要话题,他有一个缓慢走出阿Q的光环而逐渐引人瞩目的接受过程。从1921年底1922年初《阿Q正传》问世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论述《阿Q正传》的重要作者如茅盾、周作人、张定璜、钱杏邨、瞿秋白、李长之、胡风、欧阳凡海、周扬、周立波、张天翼、艾芜、邵荃麟、陈涌等,几乎都只将目光放在阿Q身上,很少顾及包括“假洋鬼子”在内的未庄其他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假洋鬼子 欧阳凡海 钱杏邨 张天翼 周立波 李长之 艾芜
原文传递
假洋鬼子型:老舍小说中的鲁迅因子
12
作者 王吉鹏 高明明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2008年第2期41-45,共5页
老舍作为20世纪小说作家中最杰出的创作者和批判者,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批判的诸多方面,他受惠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鲁迅,本文以假洋鬼子这一类型人物为例,就老舍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找寻鲁迅因子所在,从中... 老舍作为20世纪小说作家中最杰出的创作者和批判者,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批判的诸多方面,他受惠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鲁迅,本文以假洋鬼子这一类型人物为例,就老舍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找寻鲁迅因子所在,从中透晰他对鲁迅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鲁迅 假洋鬼子
原文传递
从“假洋鬼子”形象看中国士绅的蜕变
13
作者 柳传堆 《三明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2-58,共7页
文章试图从中国士绅的蜕变角度重新审视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形象。学界以往对“假洋鬼子”形象的内涵的理解有不够准确之处。假洋鬼子可以说是新式士绅的代表,其从“文童”到“假洋鬼子”再到参加“柿油党”等身份的变化,形象地反映... 文章试图从中国士绅的蜕变角度重新审视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形象。学界以往对“假洋鬼子”形象的内涵的理解有不够准确之处。假洋鬼子可以说是新式士绅的代表,其从“文童”到“假洋鬼子”再到参加“柿油党”等身份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科举废除后中国古典士绅的土崩瓦解而新式士绅兴起的必然进程。假洋鬼子的“革命”、假洋鬼子的入党等行为,体现了近代中国士绅政权化、政党化的蜕变趋势。因此,假洋鬼子形象不仅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学、文化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洋鬼子 古典士绅 新式士绅 蜕变 近代中国 形象 政治学 文化史
下载PDF
“假洋鬼子”与革命精神之“诚”——鲁迅《阿Q正传》对共和危机的反思(四)
14
作者 任慧群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6期61-62,共2页
晚清以降的革命中,留学生群体与其在建立民国和共和政体中的责任的关系,得到梁启超、章太炎、杜亚泉等著名思想家的关注。假洋鬼子是《阿Q正传》中留学生的一个代表。鲁迅对这一人物在"革命"中的言行的刻画,保留了其对民国成立后的共... 晚清以降的革命中,留学生群体与其在建立民国和共和政体中的责任的关系,得到梁启超、章太炎、杜亚泉等著名思想家的关注。假洋鬼子是《阿Q正传》中留学生的一个代表。鲁迅对这一人物在"革命"中的言行的刻画,保留了其对民国成立后的共和政党政治的批判,不能不说创造"新青年"的新政治的革命精神之"诚"的价值取向也已经隐含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留学生群体 革命精神之“诚” 假洋鬼子 共和危机
下载PDF
悬空
15
作者 丘脊梁 《高中生之友》 2020年第18期19-21,共3页
这真是一个无比尴尬的事实,我进入不了城市,也回归不了故乡。在城里,他们觉得我很乡土;在乡下,他们又觉得我是个“假洋鬼子”。我到底是一个城里人,还是一个乡下人?原来自己是两头牵挂却两头都不靠啊!我不但悬空在没有根基的城市,在故... 这真是一个无比尴尬的事实,我进入不了城市,也回归不了故乡。在城里,他们觉得我很乡土;在乡下,他们又觉得我是个“假洋鬼子”。我到底是一个城里人,还是一个乡下人?原来自己是两头牵挂却两头都不靠啊!我不但悬空在没有根基的城市,在故乡这块我无比热爱的土地上,也同样悬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洋鬼子 悬空 乡下人 城里人 尴尬 故乡
原文传递
从“平面的‘画像’”到“立体的‘塑像’”:两代“启蒙者”的接力(下)——许幸之与《阿Q正传》的话剧改编
16
作者 胡荣 《上海鲁迅研究》 2022年第1期148-162,共15页
许幸之改编的《阿Q正传》剧本①为六幕,另有一出序幕。序幕以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前绍兴未庄迎神赛会上地保发布捉拿革命党告示开场,引出阿Q、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孔乙己、单四嫂子、假洋鬼子等剧中人物,描绘出辛亥革命前夜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 《阿Q正传》 假洋鬼子 迎神赛会 宣统三年 启蒙者 孔乙己 阿Q 革命党
原文传递
半段演讲,两处硬伤——论假洋鬼子形象的社会认识意义
17
作者 许锡强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6年第10期32-33,共2页
“我是性急的.所以我们见面,我总是说: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否则早已成功了。然而这正是他做事小心的地方。他再三再四的请我上湖北.我还不肯。谁愿意在这小县城里做事情。……”
关键词 社会认识 形象 小县城 做事 《阿Q正传》 假洋鬼子形象
下载PDF
“假洋鬼子”真杀手
18
作者 叶浓 《现代家电》 2002年第11期24-24,共1页
因为国外家用电器有着悠久的制造历史,进口品牌一直是人们心目中质量和信誉的象征。也正因为如此,国内一些企业开始热衷于将自己包装成洋品牌,或者起一个洋气的名字或者称在某某国注册了商标,但是关键的技术和设备却与真正的先进技术相... 因为国外家用电器有着悠久的制造历史,进口品牌一直是人们心目中质量和信誉的象征。也正因为如此,国内一些企业开始热衷于将自己包装成洋品牌,或者起一个洋气的名字或者称在某某国注册了商标,但是关键的技术和设备却与真正的先进技术相差甚远,做出来的产品也就隐患重重,使用的消费者本来是想买一款国外产品放心使用,结果却适得其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洋鬼子 国外家用电器 品牌 企业经营 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