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213集合预报的延伸期产品释用方法及初步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良吕 陈静 +3 位作者 陈德辉 田华 周迪 汪娇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3-1301,共9页
基于T213集合预报系统2008年1月中国及附近区域500 hPa高度和850 hPa温度的1~15 d预报资料,构建延伸期产品释用方法,通过对逐日11~15 d预报资料做集合平均和后向衰减权重系数滑动平均,进而得到延伸期(11~15 d)候平均和候距平预报,并对... 基于T213集合预报系统2008年1月中国及附近区域500 hPa高度和850 hPa温度的1~15 d预报资料,构建延伸期产品释用方法,通过对逐日11~15 d预报资料做集合平均和后向衰减权重系数滑动平均,进而得到延伸期(11~15 d)候平均和候距平预报,并对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11~15 d预报场做集合平均和后向衰减权重系数滑动平均均能降低预报误差,改善整体预报效果。由此得到的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11~1 5 d候平均预报误差与逐日控制预报第5d的水平相当,候距平相关系数均接近0.6,整体而言效果较好,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11~15 d候距平预报在中国大陆地区位相准确率均较高,东南沿海和东北部分地区稍差,且850 hPa温度场的位相准确率整体高于500 hPa高度场。候距平预报对延伸期(11~15 d)的大范围持续性异常距平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对异常距平出现的范围和分布、强距平中心的位置的预报均较好,但强度整体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13集合预报 延伸期预报 释用方法 平均 距平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500hPa候平均高度场的遥相关和环流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秋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本文用10年(1980—1989)夏季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场资料进行遥相关分析,得到东亚太平洋型(EAP)和西欧型(WE)两种遥相关型及西亚-太平洋-大西洋振荡,并对高度场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讨论了环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关键词 平均 高度场 夏季 遥相关 环流
下载PDF
冬季500hPa候平均高度场的遥相关 被引量:4
3
作者 陶祖钰 郭炜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8-492,共5页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已发现大气环流存在遥相关现象。Wallace等从北半球冬季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总结出5种遥相关型。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表明遥相关型是正压不稳定及Rossby波在球面上频散的反映。由于Rossby波频散是定性估计大型环流中...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已发现大气环流存在遥相关现象。Wallace等从北半球冬季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总结出5种遥相关型。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表明遥相关型是正压不稳定及Rossby波在球面上频散的反映。由于Rossby波频散是定性估计大型环流中期变化趋势的基本思路及500hPa候平均图是中期预报的基本工具,因此,分析500kPa候平均高度场的遥相关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 高度场 遥相关 冬季
下载PDF
5—6月高空候平均长波、超长波的若干统计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静 王得民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00-307,共8页
用球谐展开方法,综合考察了5—6月大型环流的纬向变化和经向变化特征,发现各层上平均大型环流的波谱特征不同,各层都能找到一个球谐波作为纬向波的代表;球谐波谱特征演变能反映出大气环流的6月突变,突变从100hPa扩展到500hPa,在500hPa... 用球谐展开方法,综合考察了5—6月大型环流的纬向变化和经向变化特征,发现各层上平均大型环流的波谱特征不同,各层都能找到一个球谐波作为纬向波的代表;球谐波谱特征演变能反映出大气环流的6月突变,突变从100hPa扩展到500hPa,在500hPa表现最为明显;丰、枯年球谐波谱特征不同,优势波入梅前的位相及入梅后的转换波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波动 环流 平均
下载PDF
秋雨的天气气候分析和波谱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席林华 《浙江气象》 1995年第2期23-26,共4页
本文分析了1964—1991共28年长江下游的秋雨的天气气候及波谱。结果表明秋雨与春雨有很大差异;另外从候平均场客观分型和天气周期看,两者也有显著不同。
关键词 天气气分析 波谱分析 长江下游 客观分型 平均 热带气旋 天气周期 环流分型 春季低温阴雨 预报方法
下载PDF
辽宁春季寒潮的500hPa候平均环流分型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曲晓波 余学超 《气象与环境学报》 1994年第1期9-11,共3页
1 引言 寒潮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据寒潮年鉴统计:寒潮爆发日期可从上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我国平均每年遭受5~6次寒潮侵袭。本文所述春季寒潮系指2~4月出现的寒潮。 关于寒潮的分析。
关键词 寒潮 环流分型 平均 500hPa 东亚大槽 环流型 发展型 中期预报 正距平区 灾害性天气
下载PDF
夏季风期间我国候降水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孟英 《地理研究》 1983年第3期54-62,共9页
本文根据1966—1975,5—9月候降水资料,对夏季风期间我国候降水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候平均10毫米等雨量线的南北位移,随着夏季风进退而变化,此线在7—8月位置与夏季风北界基本一致。 2.大雨区自南向北位移,... 本文根据1966—1975,5—9月候降水资料,对夏季风期间我国候降水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候平均10毫米等雨量线的南北位移,随着夏季风进退而变化,此线在7—8月位置与夏季风北界基本一致。 2.大雨区自南向北位移,只有两个时段明显,7月1候以前大雨区位于30°N以南,7月5候大雨区北移至40°N,这种现象仅在我国东部地区明显,西部地区不明显。 3.根据我国各地区候降水分布特征,可将降水分为五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雨区 夏季风期间 降水分布 平均 等雨量线 雨量分布 各地区 季节变化 新疆地区 北跳
下载PDF
亚洲自然天气季节的气候学特征
8
作者 章基嘉 孙照渤 陈松军 《地理研究》 1983年第1期57-64,共8页
利用自然正交函数法展开多年平均的亚洲500毫巴候平均高度场和我国地面候平均温度场,对展开所得的前几个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的年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出亚洲自然天气区域一年可分为春、初夏、盛夏、秋、前冬和后冬等六个自然天气季节... 利用自然正交函数法展开多年平均的亚洲500毫巴候平均高度场和我国地面候平均温度场,对展开所得的前几个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的年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出亚洲自然天气区域一年可分为春、初夏、盛夏、秋、前冬和后冬等六个自然天气季节的结论,确定了各自然天气季节的平均起迄时间和持续候数。对各季节内部的主要环流特征进行了天气统计学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天气季节 平均 第二特征 学特征 时间系数 第一特征向量场 毫巴 自然正交函数展开 亚洲 环流形势
下载PDF
四季的划分
9
作者 孙化南 《知识就是力量》 1998年第4期57-58,共2页
我踏着积雪,冒着寒风,赶往火车站,从哈尔滨回广州过春节。哈尔滨人溜冰、滑雪、看冰灯,在尽情享受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季给予的无穷乐趣。火车进了山海关,不见积雪,只闻北风怒吼,车外是光秃秃的田野,灰蒙蒙的风沙,叫人心烦;刚... 我踏着积雪,冒着寒风,赶往火车站,从哈尔滨回广州过春节。哈尔滨人溜冰、滑雪、看冰灯,在尽情享受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季给予的无穷乐趣。火车进了山海关,不见积雪,只闻北风怒吼,车外是光秃秃的田野,灰蒙蒙的风沙,叫人心烦;刚从北京上火车的人冻得够呛,和我们诉说着前两天逛故宫时还是风和日丽、十分暖和,今天一下子气温就降了快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 二十四节气 四季变化 半球形 四季划分 昼夜长短 青藏高原东部 农事活动 哈尔滨 太阳辐射
原文传递
夏半年西太副高位置与东亚季风雨带(区)的气候联系 被引量:30
10
作者 俞亚勋 王式功 +2 位作者 钱正安 宋敏红 王安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0-1525,共16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东部的夏季风降水气候,利用1951-2005年中国实测日雨量和美国NCEP/NCAR 1982-1994年逐日高度及风场再分析资料,绘制了多站多年逐候平均雨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脊点多年逐候平均位置图,揭示了夏...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东部的夏季风降水气候,利用1951-2005年中国实测日雨量和美国NCEP/NCAR 1982-1994年逐日高度及风场再分析资料,绘制了多站多年逐候平均雨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脊点多年逐候平均位置图,揭示了夏半年西太副高位置与东亚季风降水雨带(区)的气候联系。主要结论如下:(1)西太副高西脊点位置的相对稳定阶段及大幅度东缩西伸突变与季风雨带(区、期)关系密切。平均说,在西太副高北进东缩期,当西脊点相对稳定在菲律宾西北面海域、台湾海峡西北面及日本西南面海域时,将分别带来29-33候的华南前汛期、35-40候的江淮梅雨期及42-49候的北方多雨期;我国西北(西南)区秋雨则是副高南撤期50-52(55-61)候明显西伸并滞留在台湾海峡西北面(粤、桂沿海)的产物;而27-28(47-48)候的西太副高大幅度东缩(西伸)突变则指示夏季风即将爆发(开始南撤)的先兆。(2)揭示了西北区东部的关中汉中区和其余部分的降水气候分别主要受江淮梅雨和北方雨期影响等平均事实和特征。(3)长序列的单站逐候平均雨量图和西太副高西脊点逐候平均位置图不失为东亚夏季风降水气候分析和预测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副高西脊点 平均雨量 华南前汛期 江淮梅雨期 北方多雨期 华西秋雨
下载PDF
用5天滑动平均气温作深圳市的四季划分 被引量:24
11
作者 钟保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2-23,共2页
在多种多样的四季划分法中,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方法能较符合当地的季节寒暖和农业生产等实际情况,但也尚存一些不太合理的人为因素,若用5天滑动平均气温代替候平均气温,则既可保存其优点,又可消除其不合理的人为因素,从而使... 在多种多样的四季划分法中,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方法能较符合当地的季节寒暖和农业生产等实际情况,但也尚存一些不太合理的人为因素,若用5天滑动平均气温代替候平均气温,则既可保存其优点,又可消除其不合理的人为因素,从而使四季划分更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划分 平均气温 气温 深圳市
下载PDF
近40年内蒙古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被引量:19
12
作者 裴浩 Alex Cannon +1 位作者 Paul Whitfield 郝璐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3-450,共8页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有关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对前20年(1964—1983年)和后20年(1984—2003年)的候平均气温中值进行了对比,并利用k-means方法进行了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聚类分析,旨在阐明内蒙古气温变化的时空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有关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对前20年(1964—1983年)和后20年(1984—2003年)的候平均气温中值进行了对比,并利用k-means方法进行了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聚类分析,旨在阐明内蒙古气温变化的时空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全境年平均气温普遍上升,没有下降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气温变化格局不同,北部变暖比南部更为明显,冬季和夏末秋初变暖出现得更频繁。绝大部分地区大多数候平均气温都有所上升,而且候平均气温变化存在纬向地带性。大多数台站四季里都有一些显著升温的候,显著升温在冬季发生得更为频繁。同时,有少数几个候出现气温下降的现象,但未达到显著下降的程度。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都有所升高,但二者的差值在缩小。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所提前,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有提前也有推迟,但总体上不同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更加同步。因此,候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均一性有所增强。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间隔有扩大迹象。总之,全球气候变暖降低了气温的季节和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平均气温 聚类分析 内蒙古
下载PDF
MOS方法在动力延伸期候平均气温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豫英 陈楠 +3 位作者 王素艳 邵建 穆建华 纳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5,共10页
利用11982年1月—2010年3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及宁夏候平均气温,采用逐步回归的MOS统计方法,预报宁夏24个测站未来40 d逐候平均气温,为了对比模式直接输出结果与资料按月和按季节划分建立的MOS方法预报效果,对2009年和2010年1—3月的预... 利用11982年1月—2010年3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及宁夏候平均气温,采用逐步回归的MOS统计方法,预报宁夏24个测站未来40 d逐候平均气温,为了对比模式直接输出结果与资料按月和按季节划分建立的MOS方法预报效果,对2009年和2010年1—3月的预报效果分别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MOS预报效果较模式直接输出有显著提高;不同时段的资料划分,不同的建模样本长度,都会使MOS预报效果产生差异。虽然利用按季节划分的资料所建立的MOS方程样本数明显多于按月划分的样本数,但由于按月划分的资料所选择的预报因子更能集中反映这一时段预报对象的相关性,物理意义更为明确,因而预报效果较好;对于同样按月划分的MOS方法而言,样本数越多,温度预报的效果越好,稳定性越强;进一步检验该方法对极端候平均气温的预报能力,出现极端气温时,该方法能够预报出气温剧烈变化的趋势和变温幅度,并随着预报时效临近逐步订正,误差值逐渐减小,预报结果可作为中期业务预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方法 动力延伸预报 平均气温 效果评估
下载PDF
甘肃中部雷暴天气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景怀玺 石圆圆 白虎志 《干旱气象》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利用1958-2005年白银地区4测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子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白银地区雷暴初、终日及雷暴出现日数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初日北部平原呈推迟的趋势(2.7 d/10 a),南部山区在其平均期(4月20日)附... 利用1958-2005年白银地区4测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子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白银地区雷暴初、终日及雷暴出现日数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初日北部平原呈推迟的趋势(2.7 d/10 a),南部山区在其平均期(4月20日)附近上下摆动。雷暴终日北部平原呈提前趋势(-2.6 d/10 a),南部山区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先升后降;雷暴初日变化北部平原较南部山区稳定,雷暴终日变化南部山区较北部平原区稳定,雷暴初日较终日稳定;雷暴初、终日北部平原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9℃、11℃,南部山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皆为6℃;雷暴日数“南多北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8-10 a的周期显著,其总趋势是减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天气 特征 平均气温阈值
下载PDF
渤海海冰外缘线候平均离岸距离的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彦青 苏洁 +1 位作者 汪洋 郭晓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6,共10页
以渤海海冰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遥感数据,构建了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2001—2011年11个冬季的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候平均时间序列,并对其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每年的海冰候平均离岸距离最大值通常发生在1和2月上... 以渤海海冰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遥感数据,构建了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2001—2011年11个冬季的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候平均时间序列,并对其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每年的海冰候平均离岸距离最大值通常发生在1和2月上旬,辽东湾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渤海湾和莱州湾晚,且具有发生时间越晚,该年度冬季冰情越重的特点。基于海冰离岸距离候平均时间序列,从季节内变化角度分析了影响渤海海冰的关键因子。结果指出,小的海区(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海冰对气温的响应更快,每候负积温是1个比候平均气温更好的预报因子;而大的海区(辽东湾)与1个月左右的前期气温因子相关更好;对3个海湾整体而言,前期副高面积、强度和脊线位置均与渤海海冰离岸距离呈明显负相关,海冰对副高面积的响应比其他副高指数更强、更快;500hPa位势高度的西风环流带上存在2个与渤海海冰距离呈明显负相关的关键区(东亚和西太),关键区的平均位势高度可以作为新的海冰预报因子。本文对这2个因子影响渤海海冰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MODIS数据 平均时间序列 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 关键影响因子
下载PDF
西宁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红梅 樊万珍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2-568,共7页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利用西宁市城市和郊区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宁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日内、候平均热岛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利用西宁市城市和郊区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宁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日内、候平均热岛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相对于郊区,西宁城区平均气温日内变化幅度较小,16-17时(北京时,下同)表现为弱的冷岛效应,冷岛强度为0.034℃,日出前的06-07时热岛强度表现最强,热岛强度最高可达3.01℃;(2)春季和夏季一天中均为热岛效应,且热岛效应日内变化幅度较小,分别为2.76℃和2.12℃。秋季和冬季在日出前的07-08时热岛强度最强,分别为2.89℃和4.14℃,秋季16-17时和冬季15-17时表现为冷岛效应,最大冷岛强度分别为0.34℃和0.53℃;(3)西宁城区1月第3候热岛强度最强为3.40℃,7月第2候热岛强度最弱为1.07℃。其中白天在1月第3候热岛强度最强为0.88℃,9月第1候最弱为0.13℃,热岛强度年内变幅较小仅为0.75℃,而夜晚在1月第3候最强为5.93℃,7月第2候最弱为1.62℃,热岛强度年内变化幅度达4.30℃;(4)西宁城区候平均最高气温在春季和夏季表现为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平均为0.58℃,而在秋冬季表现为冷岛效应,冷岛强度分别为1.84℃。候平均最低气温全年均表现为热岛效应,其中夏季相对较弱为3.22℃,冬季表现最强达到5.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城市热岛效应 日内变化 平均变化
下载PDF
烟草黑胫病发生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卢洪兴 《中国烟草》 CSCD 1993年第3期24-28,共5页
黑胫病是福建省烟草主要病害,常年一般4月下旬由南向北开始发生,5月下旬进入盛发期。该病发生与品种、耕作制度,栽培管理、地形地势等关系密切。经气象分析,黑胫病发生流行与候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其界标≥22℃,而≤20℃则不发病,20~22... 黑胫病是福建省烟草主要病害,常年一般4月下旬由南向北开始发生,5月下旬进入盛发期。该病发生与品种、耕作制度,栽培管理、地形地势等关系密切。经气象分析,黑胫病发生流行与候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其界标≥22℃,而≤20℃则不发病,20~22℃开始发生,≥23℃则大量发生。迅速蔓延。试验表明,58%瑞锰钟(或25%甲霜灵)防治烤烟黑胫病在旺长期(发病前)亩用药100g 兑水60kg,灌根或喷雾,隔10天再施一次药,防效可达90%以上。根据研究结果认为防治黑胫病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黑胫病 发生 平均气温 防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分割的南京季节划分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良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27期11-13,共3页
为了对南京的季节变化有更深的了解,本文基于候平均气温法,使用2011-2016年的日平均气温数据,结合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对南京的季节重新划分。通过不同划分之间的异同比较,确定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季节划分方法,同时得到了南京的季节划分:... 为了对南京的季节变化有更深的了解,本文基于候平均气温法,使用2011-2016年的日平均气温数据,结合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对南京的季节重新划分。通过不同划分之间的异同比较,确定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季节划分方法,同时得到了南京的季节划分:春季4月10日-6月4日,夏季6月5日-9月27日,秋季9月28日-11月21日,冬季11月22日-4月9日。这一划分基本符合南京当地的气候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说明这种划分方法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温 最优分割 季节划分
下载PDF
山区热量资源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阮锡章 刘叶高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通过对闽中山区尤溪县热量资源时空分布和食用菌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采用划分温期法和应用候平均气温曲线图,选择适栽食用菌品种和菌株,科学安排栽培生产季节,趋利避害,实现食用菌周年生产和高产优质,为合理开发利用山区热量资... 通过对闽中山区尤溪县热量资源时空分布和食用菌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采用划分温期法和应用候平均气温曲线图,选择适栽食用菌品种和菌株,科学安排栽培生产季节,趋利避害,实现食用菌周年生产和高产优质,为合理开发利用山区热量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温期 平均气温 食用菌 栽培
下载PDF
上海金山地区近50a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毅 张静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1年第5期77-80,共4页
使用1959~2008年上海金山地区站点观测资料,分析近50a该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上海金山地区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大,平均27.8d,最多52d,最少12d;每10a减少1d,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该区雷暴季节性强,集中出现在3~10月,夏季雷暴发生... 使用1959~2008年上海金山地区站点观测资料,分析近50a该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上海金山地区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大,平均27.8d,最多52d,最少12d;每10a减少1d,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该区雷暴季节性强,集中出现在3~10月,夏季雷暴发生次数占7成以上。雷暴初始日在3月中旬,终日在10月上旬,雷暴初(终)日年际间差异大。雷暴日数存在1~2a左右、准3a和准6a的年际尺度显著变化周期。候平均气温上升稳定通过6℃,是初雷暴日的温度阈值,候平均气温下降稳定通过18℃,是终雷暴日的温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 特征 平均气温阈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