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义位←→空义位”:语义变异路径互逆转化及其修辞加工
1
作者
谭学纯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7,共14页
本文比对《现代汉语词典》第1-7版承载语义变异的目标语言单位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的变异现象,以自主构拟的“义位←→空义位”双向转化的解释框架,依次解释:分属词汇身份和非词汇身份的“义位→空义位”语义变异承载体的信息结构和修辞...
本文比对《现代汉语词典》第1-7版承载语义变异的目标语言单位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的变异现象,以自主构拟的“义位←→空义位”双向转化的解释框架,依次解释:分属词汇身份和非词汇身份的“义位→空义位”语义变异承载体的信息结构和修辞加工;“空义位→义位”语义变异承载体的信息结构和修辞加工;实现“空义位→义位”词汇化的阶段性完成,可能是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新一轮意义再生产的开始。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的语义变异,是开放性的连续统。从词到非词的“突变”和从非词到词“渐变”的不同条件下,语用规则优先和语言规则优先分别支持语义变异的双向运动。希望从不同的方向,揭示自然语言的语义修辞化变异和修辞用法的词汇化沉淀复杂的表象背后可认知、可推导的简单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位←→空义位”互转
信息结构
修辞
加工
语用规则优先
语言规则优先
原文传递
基于“修辞-立场三角”的古诗词政治用典话语修辞研究——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例
2
作者
肖莉
毛民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0-80,共11页
古诗词高频引用是近年来政治语篇的显著修辞特点,为深入探讨古诗词用典独特话语力生成的认知机制和修辞建构,本文基于交互主观性和广义修辞学理论,结合“立场三角”“弱区分”话语构建模型以及情感话语识解路径,建构针对政治用典研究的...
古诗词高频引用是近年来政治语篇的显著修辞特点,为深入探讨古诗词用典独特话语力生成的认知机制和修辞建构,本文基于交互主观性和广义修辞学理论,结合“立场三角”“弱区分”话语构建模型以及情感话语识解路径,建构针对政治用典研究的话语分析框架——“修辞-立场三角”。通过分析被引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重构与修辞建构路径,得出在自然物象向诗词语言意象,再向政治意象的隐喻映射与修辞义场转化的过程中,表达者内群体完成了向接受者外群体的单向延拓与主体交互认知,并促发接受者的情感获取与意向识解,进而回应主体间反馈期待,最终实现政治用典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用典
修辞
-立场三角
话语力生成
修辞
加工
动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因素影响汉语隐喻和反语加工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然
《外文研究》
2024年第1期9-16,105,共9页
修辞语言加工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两个实验具体探究了汉语隐喻和反语修辞含义加工的特点,并且从认知因素差异的角度探究了4种认知因素(认知努力、共情商数、反语使用倾向和工作记忆容量)对汉语隐喻义和反语义...
修辞语言加工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两个实验具体探究了汉语隐喻和反语修辞含义加工的特点,并且从认知因素差异的角度探究了4种认知因素(认知努力、共情商数、反语使用倾向和工作记忆容量)对汉语隐喻义和反语义加工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汉语反语义加工难度大于字面义和隐喻义加工;工作记忆容量、认知努力和共情能力3种认知因素对隐喻义加工的影响较大;工作记忆容量、反语使用倾向和共情能力三种认知因素对反语义加工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修辞语言加工理论中的等级突显观和约束-满足框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努力
共情能力
反语使用倾向
工作记忆容量
修辞
语言
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口译修辞认知加工心智程序模型构建
4
作者
李然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以往的口译认知过程研究一直聚焦于译者的认知心理机制及思维过程,鲜有触及译者与发言人及听众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及其深层认知机制的交互模式。仅从认知心理的视角解构口译过程的深层认知机制无法更好地阐释诸如口译主体间性活动模式、...
以往的口译认知过程研究一直聚焦于译者的认知心理机制及思维过程,鲜有触及译者与发言人及听众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及其深层认知机制的交互模式。仅从认知心理的视角解构口译过程的深层认知机制无法更好地阐释诸如口译主体间性活动模式、译员修辞心理的架构以及修辞策略形成等相关问题。从认知修辞的视角结合认知语用学、认知语义学相关范式建构各主体口译修辞认知加工的心智程序模型可以更好地阐释非线性的动态的口译三元关系(发言人-译员-听众)及其复杂的明示-推理交互模式的修辞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主体间性
修辞
关系
修辞
认知
加工
心智程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位←→空义位”:语义变异路径互逆转化及其修辞加工
1
作者
谭学纯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7,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词典》1-7版新增义位语义变异路径双向互逆研究”(项目编号:21AYY02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比对《现代汉语词典》第1-7版承载语义变异的目标语言单位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的变异现象,以自主构拟的“义位←→空义位”双向转化的解释框架,依次解释:分属词汇身份和非词汇身份的“义位→空义位”语义变异承载体的信息结构和修辞加工;“空义位→义位”语义变异承载体的信息结构和修辞加工;实现“空义位→义位”词汇化的阶段性完成,可能是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新一轮意义再生产的开始。发生在词义系统内外的语义变异,是开放性的连续统。从词到非词的“突变”和从非词到词“渐变”的不同条件下,语用规则优先和语言规则优先分别支持语义变异的双向运动。希望从不同的方向,揭示自然语言的语义修辞化变异和修辞用法的词汇化沉淀复杂的表象背后可认知、可推导的简单规则。
关键词
“义位←→空义位”互转
信息结构
修辞
加工
语用规则优先
语言规则优先
Keywords
sememe←→zerosememe interconversion
information structure
rhetorical processing
priority of pragmatic rules
priority of language rules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H136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修辞-立场三角”的古诗词政治用典话语修辞研究——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例
2
作者
肖莉
毛民生
机构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0-80,共11页
基金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8AYY005)。
文摘
古诗词高频引用是近年来政治语篇的显著修辞特点,为深入探讨古诗词用典独特话语力生成的认知机制和修辞建构,本文基于交互主观性和广义修辞学理论,结合“立场三角”“弱区分”话语构建模型以及情感话语识解路径,建构针对政治用典研究的话语分析框架——“修辞-立场三角”。通过分析被引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重构与修辞建构路径,得出在自然物象向诗词语言意象,再向政治意象的隐喻映射与修辞义场转化的过程中,表达者内群体完成了向接受者外群体的单向延拓与主体交互认知,并促发接受者的情感获取与意向识解,进而回应主体间反馈期待,最终实现政治用典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
古诗词用典
修辞
-立场三角
话语力生成
修辞
加工
动程
Keywords
the quote of classic poetry
rhetoric-stance triangle
utterance power generation
rhetoric processing
分类号
H15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因素影响汉语隐喻和反语加工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然
机构
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
出处
《外文研究》
2024年第1期9-16,105,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对汉语修辞意义认知机制的眼动实验研究:汉语反语与隐喻含义检验”(18YJC740038)。
文摘
修辞语言加工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两个实验具体探究了汉语隐喻和反语修辞含义加工的特点,并且从认知因素差异的角度探究了4种认知因素(认知努力、共情商数、反语使用倾向和工作记忆容量)对汉语隐喻义和反语义加工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汉语反语义加工难度大于字面义和隐喻义加工;工作记忆容量、认知努力和共情能力3种认知因素对隐喻义加工的影响较大;工作记忆容量、反语使用倾向和共情能力三种认知因素对反语义加工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修辞语言加工理论中的等级突显观和约束-满足框架理论。
关键词
认知努力
共情能力
反语使用倾向
工作记忆容量
修辞
语言
加工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口译修辞认知加工心智程序模型构建
4
作者
李然
机构
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39-144,共6页
基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专项科研项目(XF204)
文摘
以往的口译认知过程研究一直聚焦于译者的认知心理机制及思维过程,鲜有触及译者与发言人及听众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及其深层认知机制的交互模式。仅从认知心理的视角解构口译过程的深层认知机制无法更好地阐释诸如口译主体间性活动模式、译员修辞心理的架构以及修辞策略形成等相关问题。从认知修辞的视角结合认知语用学、认知语义学相关范式建构各主体口译修辞认知加工的心智程序模型可以更好地阐释非线性的动态的口译三元关系(发言人-译员-听众)及其复杂的明示-推理交互模式的修辞性特征。
关键词
口译
主体间性
修辞
关系
修辞
认知
加工
心智程序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义位←→空义位”:语义变异路径互逆转化及其修辞加工
谭学纯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基于“修辞-立场三角”的古诗词政治用典话语修辞研究——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例
肖莉
毛民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认知因素影响汉语隐喻和反语加工的实验研究
李然
《外文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口译修辞认知加工心智程序模型构建
李然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